第一千一百四十章 兩州立,東兵歸

隨着科舉和學館的在整個幽州範圍內被迅速推行起來,無數反饋也從各地匯聚過來,最終在將軍府進行彙總。

雖然祭龍大典之後,陳止在名頭上有了變化,不過這絲毫也沒有影響到將軍府原本的計劃。

關於科舉的一系列舉措和政策相繼出臺,在孫秀的主持下,以幽州爲中心,朝兩邊的幷州和平州擴展過去。

與科舉同時進行的,還有這兩個州的建設和吸收。

但因爲情況不同,得到的方式也有區別,所以針對平州和幷州的建設,存在着明顯區別。

作爲一個情況混雜的州,平州的統治基礎其實並不牢靠,即便是過去的王浚,實際上也沒有實際統治過那裡,朝廷派去的官吏,多數只是名頭,並無約束力和執行力,最多隻能控制一個郡的地盤。

這種情況,在被張方帶着玄甲軍犁了一遍後,並沒有太大的轉變,不過卻在這些部族心裡種下了恐懼的種子,現在將軍府再派人去治理,就藉助這股東風,建設起一些基層的、民間組織——比如宗族、鄉里等社會結構。

這是一種過度階段,事實上是對當地經濟結構的深層次變革,若是一切順利,用陳止的話來說,平州的經濟就有可能融入中原經濟圈,這纔是長治久安的基礎,爲後續的一些措施展開,奠定根基。

比起情況複雜的平州,幷州的局面不見得就好,蓋因此地被匈奴統治了幾年,人口結構雖然沒有發生變化,但權力層的架構還是受到了影響,印上了濃厚的漢化匈奴痕跡。

尤其是在祭龍大典後,劉聰父子被當衆斬殺,這畢竟是十分犯忌諱的,讓已經稍微平靜了些的幷州,又生出諸多波瀾,雖然在玄甲軍的強力鎮壓下,最終都難起風浪,卻難免有些暗流,在各地越發積蓄起來。

不過,配合着學館的推出,一個又一個郡縣被逐步滲透,將軍府對幷州的控制力,在短時間內就有了提升,可以預期要不了多久,就可以上一個臺階。

靠着密諜司等隱秘的衙門,配合着各地的信鴿通訊,加上即將在幷州各地展開的建設,相關的消息都會在將軍府彙總。

陳止現在就在看着一份有關幷州各地的民情反饋,並做出了批示。

等他將這事做完,吃了午飯後,就有人過來稟報,說是各方派過來的使者,已經越來越多,到底要什麼時候接見。

“連西邊的涼州,都派出了使者過來,在下面等着您召見呢。”陳舉說着知道的消息,其實是在幫着幾個朋友詢問陳止的意思——他那幾位朋友,就有負責接待工作的。

陳止聽了之後,笑了笑,說道:“是時候見他們一見了,一直晾着也不是個說法,這樣吧,明天晚上,我會安排一場晚宴,將這各方使者都邀請過來,也好讓他們安心。”

這下子,倒是陳舉有些不安了,他道:“這些使者,有些還好,是中原勢力派來的,那都是知曉禮儀的,可還有許多,涉及外邊的部族,平時不知天朝威嚴,尋常的酒宴,怕是難以讓他們敬畏,再者說來,這樣多的人聚集在一起,也有隱患。”

他是想起了最近頻繁爆發的刺殺事件,因此有所擔心。

“沒有什麼敬畏不敬畏的,”陳止卻笑着搖頭,“若是他們不知敬畏,根本不會出現在這裡,至於說這安全之事,也無需苛求,自有佈置。”

說完這些,他忽然頓了頓,又補充了一句:“那慕容氏的使者,就先不用請了,讓他們先待着吧。”

什麼情況,慕容氏這是攤上事了?

和周邊勢力的心思一樣,陳舉也是認定了玄甲無敵之說,只要是緊挨着幽州的勢力,但凡碰上玄甲軍出兵的情況,就斷然沒有勝利的可能。

所以一聽到陳止特意強調了慕容使者之事,陳舉馬上就想到了傳聞中,慕容氏在平州的所作所爲,以及私底下聯絡幽州世家的消息,不由有了判斷。

等這個消息從將軍府傳出去,和陳舉有着相似想法的人不在少數,連那慕容氏使者自己,都是這般念頭,於是手腳冰涼之下,還不得不強打精神,給族中寫信,想要講明情況。

不過,他在往外寄信的時候,着實是戰戰兢兢的,生怕從什麼地方衝出來幾個玄甲兵卒,將自己拿住,不讓與族中通訊。

好在這些都沒有發生。

只不過,當第二日各方使者齊聚晚宴的時候,這慕容氏的使者,卻越發焦急起來,宛如熱鍋上的螞蟻。

尤其是等晚宴之後,這城中到處都在流傳着宴席上的種種逸聞,什麼鐵弗匈奴部的使者憨直,什麼拓跋部的使者妙語如珠,什麼關中使者滿腹詩文之類的。

卻讓這慕容部的使者越發坐不住了,更是摸不清徵北將軍的心思,幾次請求見面,都被駁回,以至於原本還和他稱兄道弟的其他使者、城中士人,都對他避之唯恐不及。

這慕容使者的心裡,更加焦急起來,他很清楚,如果周邊的部族,都和幽州打好了關係,那玄甲軍怎麼好意思去打,這說來說去,豈不是隻有他們慕容部成了最好的目標?

這般有如坐蠟一般的局面,一直持續了四天,等張方領着東征的兵馬歸來,並向陳止覆命後,使者卻是擔憂到了極點!

這位張校尉在平州征戰的時候,可以說是慕容部的直接對手,和慕容部世子慕容皝有過直接對壘的機會。

“族中到底要如何應對?徵北將軍又是想要怎麼處置,真個急煞人了!”

這位使者焦急的時候,被他念叨着的那位張校尉,則是第一時間就去面見陳止,訴說東征事宜。

“張君此番東征,勞苦功高,本意只是要平息一下邊患,沒想到你一去,就爲我帶回來一個平州。”

陳止與張方交談的時候,氣氛十分輕鬆,雙方都坐在胡椅上,宛如閒聊。

張方這時也知道了謙虛,而且着實是對陳止敬畏有加,便道:“屬下這點功勞,或許也有可取之處,但比起主公的,那像那句話說的,什麼月亮面前的小蟲子,根本無足掛齒!”

第五百五十六章 成信以待截,目的何在?第六百四十章 先斷其爪!第一千零七十一章 尋皇送聖,違則滅其國!第九十二章 諸位,醒醒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六百六十九章 爵有三分,怒急而查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八百零二章 世家遠慮,士人所欲第七百四十三章 留與傳第九十四章 咳,本將早有預料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一千一百一十章 帳內書信,帳外炮響第九百八十六章 擊鼓在前,鳴金在後第二百三十七章 虛張聲勢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七百九十二章 漢制於其不過工具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二百六十三章 爭與其人近,古今爲一名第三百六十六章 諸多,多慮了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七百八十三章 不拘一格降人才第六百一十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襲不成反被襲第一千二百零一章 佔地稱雄爲傳道?第一千零三十二章 別慫,趕緊打!第七百四十四章 一人之志可以拓天下!第八百三十四章 不如殺之第三百四十九章 陳止行不行第一百八十五章 請問,你這邊有沒有……第三百九十六章 各人的選擇第五百七十章 不用審了,斬之!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四百一十六章 將軍算盤難如意第五百五十三章 鮮卑圍城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亂就一條線第五十八章 方圓難周,異道不安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九百章 止戈雖好,不如殺而立威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九百五十九章 逼人太甚?!第一百零三章 彭城第一第二百九十三章 姜義訪陳第五百二十六章 將軍謀郡,太守懲僕第七百七十九章 虎符三衛,開府建牙!第五章 江山如畫在側,日月拱衛其身第六十無章 再近一步,必殺你!第四十章 此時內外皆尷尬第四百二十四章 且看你如何施政!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一百六十七章 哪個陳止第四十五章 若得此字上青史!第八百六十九章 郡王懼與怒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玄甲隔江注視,江左走馬觀花第九十章 請看此物第三百一十九章 風雨欲來第六十六章 武有手中劍,文有口中律第一千一百六十九章 北地陳學兩支第一千章 節操何在?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會開不了了第九百三十七章 一人忍氣,一人輕生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三百七十五章 天子主祭!第九百三十三章 單于墜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四百零二章 入幽州第一千一百七十六章 殺豪!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九百七十五章 辱盟異臣,必不久矣第一千零五十六章 莫作死九百三十二章 陣前論禮第四百六十六章 問廣寧第一千一百四十五章 兵壓言攻惹怒人第一千零四十九章 杯弓蛇影疑幽動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三十八章 悔不當初,竹筒復滿第七十一章 留詩殺名拂袖去第一百八十七章 此乃朕之知己第一千零七十六章 叛者恐心猿,求者騁意馬第五百六十八章 俘囚遊街反求援?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第三十三章 閉門家中坐,名從何處來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三百六十一章 誰人不知陳君,闖關且看石勒第九百一十八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一千零三十章 黑甲!第九百六十二章 夯土崩,碎石裂,心膽顫第三百三十一章 正主呢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三百六十二章 冉瞻擋路第七十三章 樓沒了,字還在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二百七十八章 好一頓毒打!第四百四十六章 規矩相須,陰陽位序第八百三十七章 主帥另有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