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七章 見文心癢

<>。

看喬老的這個反應,你可不像是隻略懂的樣子。【△網www.】

儘管蘇峻心裡嘀咕着,但表面上還是一副佩服的模樣,但旋即又和幹寶一同心驚起來。

由於喬老的身體突然不適,讓兩人多少分了心神,加上陳止展露醫家的能耐,將令兩人的注意力集中到了這個上面,現在隨着喬老好轉,情況穩定下來,他們回想剛纔的事情,這心裡的感觸就截然不同了。

剛纔發生了什麼?

在喬老看來,是自己北反覆反駁,以至一氣傷身,可從幹寶、蘇峻的角度來看,那就是喬老隨便提及一個事情,一個典故,陳止都能拿出相同的典故、典籍作爲迴應。

隨便說一句,他都知道典故,還能引經據典的反駁回來,這是多博學?

不要以爲喬老剛纔說的話,留下了很多的漏洞,似乎並不明智,可實際上的情況,是當今天下很多人,能讀的書十分有限,就算是一些大族,他們的藏書也很有侷限性。

相比之下,喬老身爲徐州學官,可以隨意翻閱徐州境內的典籍,他所知道的典故,數目龐大,平時與人交談往往引經據典,久而久之就養成了高屋建瓴的交談習慣,他說的很多事,旁人連聽都沒聽過,被喬老訓斥之後,還要反過去請教他,詢問典故的緣由。

而就像剛纔,喬老說出一句話,注意到陳止知曉相迎的典故,他就馬上換了一個角度、典籍,再出聲來,一般人碰到這種情況,可能知道第一個典故,但第二個就未必知曉了,結果陳止依舊對答如流,不光如此,更是表現出深諳其中的味道來。

這時候,陳止已經找人過來,攙扶着喬老,同時說着:“喬老,您還是先休息一下,我讓人帶你去廂房。”後者確實一陣疲倦,點頭同意了下來。【△網www.】

等人一走,陳止又和邊上的人交代了兩句,算是把農具的事情都交代下去了,終於騰出手來,正式接待幹寶一行。

“讓諸位就等了,真是抱歉,不過這些農官大清早的過來,忍餓挨凍,總該要給他們一個交代,還望幾位能夠理解。”

“這是應該的,我等不告而來,本就與禮不合,更不能耽擱了正事。”幹寶也客氣的回覆着,儘管他心裡十分着緊此事,擔心被徐輝捷足先得,可這表面功夫總要做的。

說了這些,幹寶話鋒一轉,又問起陳止剛纔指揮拼裝的農具:“哦?那東西可以稱之爲曲轅犁,是方便農人開墾用的,我覺得有些用處,於是做了出來,恰好得了郡守的賞識,想要在彭城郡範圍內推廣,早就說好了拍農官過來,沒想到和幾位撞了個巧。”

幹寶自然不會相信,這事是巧合,就算事先說好了派人過來,總沒有必要趕得這麼急,而且時間這麼巧合。

但他也不說破,話題還是集中在農具上:“這曲轅犁看起來很是靈活便捷,似乎還能搖擺,真是設計精巧,而且我看剛纔的諸多部件,除了這曲轅犁之外,似乎還有其他農具,不知道能否一觀?”

說到這裡,他怕陳止擔心自己有剽竊之心,就繼續道:“喬老、蘇兄都在,我等自然只是給陳公子做個見證。”

重名的時代,名聲就是最好的道德武器,能夠約束一個人的言行,哪怕他的想法不是這樣,但做出來的事情卻要附和當今的主流觀點。

陳止卻沒有這些顧慮,他的主要目的,其實是常識農家之物、墨家機關術造出來的東西,能不能算是一種絕學,這曲轅犁成型之後,陳止就去過了陳侯廟,得到了肯定的回答,只不過並非一個曲轅犁算是絕學,而是他這次設計出來的幾種農具加在一起,算是完善了耕種器械,提前百多年,於是得到了絕學的評價。

另一方面,這東西設計出來,就必須得有人用,不然也沒有意義,何況是能夠提高生產效率的農具,陳止更沒有敝帚自珍的想法。

幹寶、蘇峻等人都是刺史的心腹,如果有他們的支持,陳止所設計的農具,就有可能迅速在徐州範圍內傳播,這對於歷經旱澇的這片土地來說,有着很大的意義。

“這也是我能爲這個時代所做的事。”

帶着這樣的想法,陳止絲毫也不見外,笑道:“閣下若是感興趣,可以來我的書房,我所設計的農具,確實不止一種,閣下若是有興趣,不妨過來看一看,正好也給我提些意見。”

“如此,甚好!”幹寶求之不得,他之所以提及這些,除了對農具感興趣之外,更多的還是投其所好,想用這個作爲敲門磚,也好說出招攬陳止的話來。

蘇峻也看出了這些,因此並未反對。

於是,這陳止帶着兩人,沒有前往正堂,而是來到了後院的書房。

由於這宅院佔地不小,陳止的書房也很大,裡面擺了不少的書架,只不過絕大部分的書架都是空着的,只有少數幾個擺着圖書。

幹寶和蘇峻一進來,看到了這一排排空空蕩蕩的書架,倒也不覺得意外,他們也打聽到了一些消息,知道陳止是新近搬來的,普通的世家想要充實藏書,都需要很多年才行,陳止不過陳家一房,就算名聲再大,這有些東西還是得需要時間的沉澱,才能形成底蘊。

不過,等兩人靠近幾步,看到了書架上擺着的幾本書,注意到封面上那驚人的書法筆跡後,卻又是心頭一震。

“這等好字,不用說,都是出自陳止之手了,這幾天在彭城聽聞的,除了陳止的文章,就是他的書法,這麼說來,這兩個書架上的書冊,都是出自陳止之手?”

這麼想着,兩人不由掃了掃兩個擺着書冊的書架,這書冊雖然零零散散的,但綜合在一起,少說也有三百多本了,而且涉及甚廣。

“難怪啊,連喬老的典故,都無法說得過陳止,不說別的,光是親手抄寫了這麼多的書冊,那就得到了不知道多少底蘊啊。”

他們兩人卻不知道,這些書並非陳止抄寫出來的,而是他在感悟、學習心中藏書的過程中,一邊參悟,一邊書寫,每寫過一本,就代表着這本書被他理解的差不多了。

這些話,陳止不會外傳,因此蘇峻二人驚訝過後,很快這目光就被屋中桌案上的諸多零散物件,以及幾張畫紙給吸引過去了。

這些東西,自然就是農具的零件和設計圖了。

“陳公子,你倒真是個不羈的性子,別人書坊的桌上,都是擺着鎮紙、筆筒,你卻放了些農家之物,這要是被喬老看到了,又得數落你一句。”蘇峻笑着打趣,無形中加深兩人的關係,同時還在淡化喬老剛纔的行爲。

喬老的一番話,無疑是有害的,可照着蘇峻的說法,就成了朋友間的調笑,間接的拔高陳止的地位。

陳止笑道:“我這也是臨時起意,要說鎮紙、筆筒,也有幾件,等農忙過去,就該擺上來了。”歲旦拜賀之時,各方送來賀禮,雖然也有珠寶玉器,但更多的卻是文房四寶,這也是投其所好,其中不乏名貴之物,都被陳止收藏起來,如今有了基業,他也吩咐下去,將那日拜賀之人的名單列出,讓人準備東西回禮。

幹寶則來到桌邊,看着幾張設計圖,連連掉頭:“當真是精妙設計,看似簡單,其實是迷障,若無人點明,怕是永遠也無人能夠想通,世間的道理,本來就是大繁至簡,可看繁容易,看簡難啊!”

陳止來到邊上,搖頭道:“此言差矣,過往之人有成就,未來之人更有成就,不可以厚古薄今,這些東西,就算我沒有拿出來,以後也會有人想得到的。”這是實話,陳止的設計,本就綜合了後世之人的諸多想法,雖說要過個百多年、幾百年。

幹寶知道是陳止在謙虛,笑笑不說,目光一轉,落到一篇文章上。

這文章放在桌角,處於一疊紙的最上面,字數不少,在諸多設計圖中本就顯眼,而比起農具的設計,幹寶實際上還是更看重陳止的文章之才,自然有所留意,見文心癢,順勢拿起來一看,卻是微微一愣。

本以爲寫的是名教文章,這仔細一看才知道,竟然是寫的如何養蠶的。

“陳公子,你還對蠶室有研究?”幹寶很是意外。

這“蠶室”最初是刑腐刑的地方,裡面的特性就是密封性好,同時蓄火增溫,後來被養蠶的人學了去,通過室內加溫,增快蠶的成熟。

蠶的經濟價值,無須多言,對於地方官府而言,這是一個重大的進項,同時也是事關農事,所以幹寶一見,就心頭一跳,想到陳止在曲轅犁和醫術上表現出來的意外能力,對於他這篇記述養蠶之法的文章,也格外的重視起來。

《師說》是千古佳文,能帶來名望,指明人文道統,而這養蠶之法就是實實在在的利益,真要是實行得當,那是可以帶來巨大的經濟價值的!

陳止聽了幹寶的詢問,這纔想起來,自己前兩天空閒之餘,想到給田地減租,然後思考着新的經濟作物和賺錢的項目,就順手寫了幾篇,當時也想到了養蠶業,正好腦子裡又有一些更早前的記憶,也隨手記述下來了,也沒想着如何,事後自己都忘了,若不是幹寶此時發現,說不定要埋在紙堆中,不知道多久。

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七百零八章 事關功業,教主指路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九百三十四章 大志向第一百七十二張 諸葛之禮第三百零五章 取琴來! 今夜有事,只有這一小章第一千零四十五章 公倡知導,移風易俗第一百五十一章 故人之後,金液滿三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知而無法,防而無用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六百七十章 無聲潛入院,探墨尋秘傳第二百二十八章 請帖第五百四十三章 當與陳親善第八百一十七章 越不安穩,越要言兵第七百九十二章 漢制於其不過工具第八百八十七章 奪幽定策,緩急先後第一百零三章 彭城第一第八百九十二章 驚駭之聞!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四章 守一於道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五百六十一章 圍三缺一,插翅難逃第三十章 蒼頡循聖,作則制文第六百一十七章 軍糧生氣魄,密林走大軍第二百一十八章 善惡在行在心第七百八十六章 有後方能聚人心第六百七十三章 意外來客第四十八章 此人當爲友第二百八十三章 請長者賜名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九百二十六章 爭一方氣運主角第五百一十章 求附庸而不可得第七百七十三章 天下之患,在於土崩,不在瓦解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九百五十六章 以武伐汝,乃爲你好第一千零一十五章 陳徵北師出有名第六百四十八章 謊自口出色不改,屋中候召心難安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拜第八百二十七章 隱秘兵馬,半路相逢第二百四十章 鞠躬盡瘁司馬懿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六百四十六章 替我給陳止帶句話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三百零二章 暗潮涌動,當快刀斬亂麻第五百二十章 刺客!第四百七十六章 佛評日第八百一十二章 未來的草原之主第六百六十八章 都沒來!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四百四十一章 青壯聚營帳第七十四章 此乃陳止所……贈第五百五十五章 名望金液異動第三百二十五章 無他方可成事第八百二十九章 偷襲不成反被襲第三百五十二章 以彼之道,還施彼身第七百一十四章 帷幕落,燈火照耀第八百七十一章 殘兵敗將求援人第五百七十二章 將軍幕僚急阻客第八百零四章 帖至,各不相讓!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二百三十九章 一路找人,無人敢出頭第一百三十八章 豎子,爾敢!第七十七章 升堂!第八百六十章 心想事難成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一百二十四章 傳道授業解惑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第八百九十章 得勢且肆意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物之後還有一物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第六百五十九章 朝廷使來,冀州之勢第二百三十四章 聖王之道,天下大利!第七百九十九章 臣屬與有榮第三百三十章 請人者非陳止,乃太樂令爾第一千一百九十章 見來容易,福禍難料第五百二十七章 掌金守石乃尋卝第一千零八十四章 正人道,順天時第八百九十一章 噩耗一來,手足無措第二百五十九章 你若有膽,不妨一聽第七百九十六章 革新之始,禍亂之根第四百零七章 不勞費心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陳氏第九百八十章 列七品,分四姓第八百六十五章 月黑風高殺人夜第二百三十七章 虛張聲勢第一千一百五十六章 科舉之患第六百二十三章 一砲退敵第二百一十九章 東海王第八百九十六章 請先生教我!第六百六十五章 嘴上說久仰,心中暗算計第二百零三章 空門爲誰開牆上有陳言!第七百一十四章 道行於下,佛爭於上第一千零六十一章 幽州敗名,或出於君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二百四十一章 權崩,王入金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