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

“廣寧郡……太守爲何要問這個?”

停下了將要邁出去的腳步,回頭看了陳止一眼。

“我本該去往廣寧爲太守,卻被調動過來代郡,多少心有掛礙,”陳止神色不變的起身,走了過來,“更何況廣寧如今出了這樣的事,我必須得確認一番。”

陳止說話的時候,神色凝重幾分,實際上,他派出去的探查之人,本身並不專業,而且時間也不長,抵達廣寧之後就沒什麼消息了,相關的彙報到現在都沒有傳回來,因此陳止對廣寧郡的情況,其實並不瞭解,之所以這麼說,其實是要套話。

但同樣的,通過之前一些蛛絲馬跡,陳止其實已經有了自己的推斷,所以纔有這般說法。

聽着這話,慕容皝沉默了片刻,方纔點頭道:“這事太守在意也是一樣,畢竟死了這麼多的百姓,這其實也是我慕容與宇文部、段部矛盾計劃的契機。”

死了很多的百姓?

陳止的眼睛眯起,看着對面的慕容皝,神色越發凝重起來。

慕容皝一看這神色,頓時就明白過來,知道陳止剛纔的話,恐怕有詐己之言的可能,但事已至此,已經沒了後退的餘地,況且這事雖然被王浚派人攔住了消息,但壓得住一時,壓不住一世,遲早也要曝光的。

再者說來,陳止能問出這一句,說明其本身就有所猜測了。

一念至此,他轉過身,緩緩說道:“那次本是匈奴國的石勒,領着自己的人馬,繞過草原,入侵了廣寧郡,我等則追隨着王大將軍,過去阻止……”

“所謂阻止,恐怕也是各族藉機爭取好處吧。”陳止搖搖頭,直接指出,“否則,安能有三部鮮卑相從?”

慕容皝點點頭,嘆息着說道:“不錯,這本來也是王大將軍爲草原各部分配利益的方法,只是這一次,那石勒的兵馬實在厲害,讓我等聯軍受了不小的損傷,雖說他最後還是被擊退了,但幾個部族不光沒有討到好處,反而損兵折將,尤其是那宇文部,他們的單于之子都因此死去了一個。”

陳止深吸了一口氣,已經猜到了後面的發展,嘴裡則道:“聯合出兵是爲了好處,結果事與願違,他們估計是不會善罷甘休的,草原的部族講究一個出兵不空回,否則回去也說服不了部族長者。”

他很清楚,這幾個鮮卑部族,看起來是一個完整體,但實際上卻還是部落聯盟的情況,每一個部族的內部,都有幾個大家族聯合起來,而拓跋氏、宇文氏,不過是部族中較大的一支,其他家族願意遵從,固然是因爲他們的勢力強大,但更多的還是因爲,這些爲首的氏族,能爲他們帶來利益。

反過來說,一旦利益受損了,那麼這些領頭氏族的威信,也就不可避免的會有損傷,影響到他們再部族中的主導地位。

草原部族的內部鬥爭,往往很殘酷,而且對本族的勢力削減十分嚴重,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陳止面前的慕容皝,他的父親慕容廆就經歷過一次部族分裂,其庶兄出走,從而誕生了吐谷渾。

吐谷渾這個名字,在華夏的歷史上也有着不少記載,同時也體現了草原民族的一個特點——

那就是並無定名,往往哪一支勢大,就以此爲名。

這樣的特性,也決定了遊牧出擊,必須有所追求,因爲他們的gdp就要靠着劫掠才能維持。

“這次出兵,我等幾部未能如願,反而有所折損,但那王大將軍卻得償所願,將石勒擊退了,所以當時各部對他有不小的意見,大將軍遂做出了一個決定,准許各部在廣寧縣城劫掠三天!”

劫掠三天!

簡簡單單的四個字,但字字帶血。

經歷過東漢末年的亂世,陳止如何不知道,劫掠的時候回發生什麼樣的情景。

那可不單單是搶劫而已,更伴隨着各種人性的醜陋!

陳止都能想到,當廣寧郡的百姓,以爲邊軍到來,將過來入寇的匈奴兵馬趕走之後,是怎樣的慶幸而欣喜,隨後落入人間地獄。

“我慕容部自從我父當權以來,就始終推行着中原教化,區分尊卑利益,從而上行下效,以安民心,以定民意,從而四方投奔,才能強盛起來,爲此甚至引得族中長者不滿,我那伯父吐谷渾就是因此出走,所以面對王大將軍的建議,我父據理力爭,想要阻止,但終究難以扭轉大將軍的意志,最後不過是保護了一小部分的百姓,退回部族。”

陳止的眼底閃過一點寒芒。

所謂的保護百姓後退,換句話來說,就是將中原的百姓,轉移到他們草原部族去罷了,畢竟對於這些部族而言,人口乃是珍貴之物。

“太守可能會覺得,這不過是推脫之詞,但我慕容確實是心向漢家,若是太守今後能往大棘城一觀,自可知道我不是信口胡言,況且當時那種情況,若是將百姓留下來,他們要麼就是被無故斬殺,要麼就是輪流爲奴隸,我等離開之時,甚至看到段部之人在壘京觀。”

京觀者,聚屍封土,而成高冢。

陳止的心底涌現怒火,神色越發不善,目光也轉爲冷冽。

他當然不想無事找事,但那廣寧郡的百姓,怎麼說也是同族,流淌着一樣的血脈,受到匈奴侵襲,僥倖逃脫,卻被自己人率領的兵馬所害。

人皆有惻隱之心,陳止也不例外。

“好一個王大將軍啊!他根本沒有將治下的百姓,當做是真正的同族子民,不過是看做擡高自己的臺階!帶着異族,洗劫同族,斬人劫掠,何等的無恥!此人……難怪原本的歷史上,會有那般評價!難怪,他會在那種情況下,忽然出聲,將我的任命,從廣寧郡,轉移到了代郡!”

代郡原來的郡守陸區,乃是王浚的心腹,就算不是死忠,也是差之不大,這樣的人放在代郡經營許久,顯然是對這個郡勢在必得,要徹底納入掌控,乃至脫離朝廷的制衡。

結果突然之間,卻將這樣的人調動到旁邊的廣寧郡。

“這種種的詭異、奇怪之處,現在都能說得通了,裡面的根本原因,就是因爲廣寧郡發生的事,是見不得光的,王浚的野心再大,他也知道當下如果真的和朝廷翻臉,是不可能討得好來的,他能夠在北疆站穩,乃至有着近乎事實半獨立的割據興致,進而滋長野心,其源頭都是能在這裡站穩,他藉助天災人禍起家,先前有東海王的支持,後來又養寇自重,又在朝中找了人脈,種種條件作用下來,才能站穩這北疆一州!”

當下的新漢,世家與皇權相互制約,但大體局面是穩定的,而且雙方也都需要維持新漢王朝的規則,只有在規則之內,世家們才能保證自己的特權,這也是他們擁護劉氏的原因,因而王浚這樣的人,哪怕野心再大,私心再濃烈,也得維持表面的規則,這樣才能爲士人所容。

至少當下,他還要一步一個腳印的做事,所以纔會讓自己的一名名心腹,逐步掌握治理下的幽州郡縣,慢慢的試探朝廷的耐性。

但實際上,王浚比起其他地方的州刺史,有着一個優勢,別看他佔據了兩州之地,但那平州的一半,其實原來並不是新漢的領土,或者說,是西漢時候的領土,土地上的人口,早就有了變化,是被王浚收復回來的。

正因如此,在朝廷的眼中,王浚雖然佔有兩州,但基本盤還是幽州,那平州也是從幽州中分出去的,就是爲了不讓朝廷猜忌。

這裡面也曾經經歷一番博弈。

“廣寧其實不能算是第一次了,王大將軍早就深諳此道,比如那平州,最初的平州,其實朝廷是想要從王浚的手中剝離出來,用自己的人去控制的,”慕容皝似乎對新漢朝廷的計劃,十分的清楚,“但那平州受到我等鮮卑各部,以及扶余、高句麗的威脅,反覆進蔽,最後朝廷不得不求助於王大將軍,這就讓平州自然而然的成爲了將軍所屬,像是朝廷求着他割據一樣,在這個過程中,幾個部族被他慫恿、引誘,在平州的郡縣,也犯下了不少殺孽。”

陳止沉默了片刻,忽然嘆息道:“開疆拓土的功勞,以及守備邊疆的職責,再加上平州之中,諸族雜糅,威脅不斷,確實是立足根基的藉口,朝廷仰仗其力,更不會主動撤之,更不要說之前還有郡王、親王做王浚的後盾。”

想着想着,他看着對面的慕容皝,也不得不承認,正像其人所說的那樣,廣寧郡的時候,如果不將百姓撤走,最後的下場可能更爲悽慘。

“但王浚能將消息封鎖到這種程度,可見他的勢力,以及對草原諸族的影響,恐怕他默認幾族圍攻慕容,也有甩鍋的目的!到時候,將廣寧郡的事,扣在這次鮮卑內戰上,繼而坐穩位置!同樣的,鮮卑之兇性可見一斑,就算是這慕容氏說的冠冕堂皇,一樣參與其中!”

這般想着,他衝着慕容皝點點頭,不復多言,讓人送客。

慕容皝見氣氛凝重,也不再多說,拜別了陳止。

隨後,陳止就讓人將蘇遼喚了過來,語帶寒氣的道:“王浚此人,心狠手辣,我等之前的準備,恐怕還有不足,需要多做些打算了。”

第三十七章 知我尋法皆傳書,使我不得安心讀第一千零九十章 國頹運衰人心亂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猛將與宦官第一百八十章 當除禍根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一百九十六章 陳止身邊的人脈雛形第二百三十章 黑白子,胡壓漢第四百六十七章 退敵而縱胡,聚屍成高冢第一千零六十二章 石勒圍洛陽,三王挾真龍第四百七十二章 佛染諸評第六百一十三章 罪名爲何?第九百三十章 代郡之家急攀附第一千零四十一章 以位誘士,牧民網羅第七百八十九章 天予不取,反受其咎!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六百七十一章 敵從何處來?冀州有軍情第八百六十六章 先破遒城第八百六十三章 惜哉雄才,侍於小兒第二百一十七章 外賊好擒,但稟性難移第二百二十二章 文非文,匈奴影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九百七十章 爲何要佔城?第一百二十一章 華夏絕嗣,七年又三天第一千零七十九章 世家皆囚,二臣慟哭第二百二十八章 滿了!第四百七十五章 書則百家驚,何人重白紙第八百一十六章 文中擇人,軍情如火!第二百九十一章 洛陽有敕來第八百四十章 若幽州姓陳...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二百一十八章 善惡在行在心第二百二十五章 我有三問,匈奴短矣第八十六章 因兵而來第八百五十一章 潰逃!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術雛形第九百六十三章 一物之後還有一物第一千一百零二章 平州局第七十二章 穿街拜老再抽籤第一千零九十七章 三王,亦爲賊!第七百七十五章 有謀劃者,各懷鬼胎第四百五十一章 紙第三百八十五章 慕容兄弟第八百七十章 不知沙場幾何第二百四十六章 東海王之死第一千零一十章 淪陷地胡作非爲第九百六十九章 談完一個又一個第六百二十六章 人差不多齊了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見格局第八百八十九章 這麼巧,你也趕路啊第一千一百九十四章 玄甲下蜀,長生觀氣第五百一十七章 有道來第五百三十七章 威逼利誘,不容牆頭草第四百二十九章 尋神仙方,算世家計第八百一十三章 人爲貴,謀武圖文第八十四章 悔不當初第一百零九章 此處可有客來賀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一千二百零六章 城陷第六百九十二章 火灰築城,拓跋人至第十二章 誡乃疑,仇當靜第一千一百九十二章 可以定天下局矣第五百五十四章 十五萬大軍圍城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寧予民,官與兵則待戰第一百一十一章 接踵而來!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九百七十八章 平州事,宇文之厄第一百六十三章 聲東擊西 除夕快樂!第六百二十七章 你心裡沒點數?第七百九十二章 漢制於其不過工具第二十七章 恩威反掌,晴雨由心第四百六十章 觀人猜計,有人訪之第七百七十二章 國以民爲本,民以谷爲命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要見陳止!第五百四十五章 小族亦有其志第八百八十七章 奪幽定策,緩急先後第九十六章 追回來!第九百五十章 生去意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後之策第一千一百五十五章 連綿不絕乃爲制第三百三十四章 此計大妙!第三百五十五章 讓他升官!第三百零七章 正門迎太樂第一千零五十七章 酒杯,投擲!第四百八十一章 反客爲主,佛評亂於一書第六百七十八章 北望代郡,暗夜過溝渠第五百五十八章 驅民攻城第三百四十五章 可否一比第二百三十一章 法家之局第四百八十五章 陳施主的口氣好大第一千二百零五章 王與王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九百四十四章 天下如局,有人落子第七百八十二章 跨越七百年的技術雛形第九百五十三章 單于面前訴恐第九百四十六章 陳止出上谷,勝!第九百四十章 昔日中樞重,今日掌兵強第八百五十七章 一言可見格局第六百八十六章 追命第九百二十五章 鮮卑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