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七十二章 佛染諸評

<!--divstyle=“color:#f00“>熱門推薦:

“呦,這不是趙君麼?怎麼又來了?昨天不是又被竺法師辯回去了麼?”

百家茶肆之中,人頭攢動,不少人正坐於大堂之中,傾聽着最裡面的僧人講法,而在這茶肆之外,裡裡外外也圍了不少人,還有在坐於門口的,正聽得津津有味,忽然發現身後有人在驅散人羣,說是有人要進去。

這衆人回頭一看,就見到了那寬袍大袖的趙遠,在兩個僕從的幫助下,正在往那茶肆裡面擠進去,這沿途的不少人就開口說了起來。

能來百家茶肆的,多多少少的都有些地位和來歷,這陣子因爲佛學漸盛,也使得情況不同了,來百家茶肆的人,在身份地位上有了變化,有些人比之趙遠,在名聲上、才學上或許不能相提並論,但在政治地位上,卻相差無幾。

趙遠的名頭很響,又是書畫雙絕的名士,但平時作爲卻有些問題,因此在部分的人心裡,風評是不太好的,因此說話的時候,就少了些顧忌。

再加上,這幾天以來,趙遠與僧人論佛,接連被人辯駁的灰頭土臉,而且對方還顯得虛懷大度,得到了不少人的尊崇和尊敬,相比之下,趙遠這樣死不認輸的,就讓人覺得有些倒胃口了。

一個正面,衆人推崇而尊敬,還覺得是有真才實學的大師,對面的一個,則是有些胡攪蠻纏的、風評略有缺陷的名士。

當然更增添了反差和對比。

但面對帶有嘲諷之意的話,趙遠卻是笑面相對,他揚聲道:“我那可不是辯論,而是與竺法潛談論佛義,畢竟這學佛的事,可不只是他的專利,我亦有所研究。”

“那之前不還是被辯回去了麼?怎麼這麼快就回來了?”

“對啊,你這次是不是又要說什麼般若的四種解釋?”

“別說了,上次他在竺法師的面前賣弄,結果成了魯班門前弄大斧,直接被人家說的下不來臺了,不知道這次過來,又有什麼打算。”

……

聽着周圍衆人的議論,趙遠的僕從都有些怒意了,畢竟自家的主上,怎麼也是名士,在洛陽諸評中,都足以擔任品評之職,和那位學問高深的陳守一,更是好友,不過就是被一個和尚,給說了幾句麼,怎麼就這麼不被人待見了?

但說到底,趙遠的名聲在那擺着,而這個時代有名聲就有特權,他要往裡面進,其他人不好攔着。

於是很快,這位就如願以償的走進了百家茶肆裡面,也見到了被圍在最裡面的幾人,爲首的那個,是個神態儒雅的僧人,正在口若懸河的宣講着,周圍是一名一名衣着不凡、氣度上佳的男子,他們都表現出聽得如癡如醉的樣子,在這其中,還不乏年齡不小的,其中幾人在洛陽還有偌大名聲,和趙遠一樣都是名士,甚至猶有過之。

在這個儒雅僧人的後面,還坐着幾人,其中有一名給趙遠的印象很深,是來自江水寺的明法僧,因爲趙遠最初和儒雅僧人竺法潛的矛盾,其實就是因爲這個明法僧在公開的場合,貶低陳止的洛陽諸評,又攛弄幾個司衙,最終使得佛評成型,讓趙遠很是不快,這纔會主動出頭。

沒想到那竺法潛果然是有着大才,而且背景很硬,一番論道之後,讓趙遠越發有些下不來臺了。

此時,趙遠剛剛一現身,這屋子裡的衆人,就都注意到了他,紛紛側目過來。

“趙遠又來了,估計還是來辯論的。”

“還真是不死心,但話說回來了,當初他在諸評之前,不也挑戰過陳止麼?最後也是乾脆認輸,怎麼碰上竺法潛,就這麼一根筋了。”

“我估摸着,還是他對佛家之說,心存疑慮,最近那些崇陳之士,不都說了麼,佛家之說可以學之,但佛統之傳不可效之,說華夏自有師傳道統,可以納佛入其中,不可以佛而代之。”

“嗯,估計就是這個緣故,之前我還覺得有些杞人憂天,但現在一看,這位竺法師可是不得了,也就是三十歲吧,連佛圖澄大法師都稱讚了他,說是這位將般若領悟通透了,所以才允許他在洛陽講學。”

“對,對,我聽說佛家能講學、宣講的,那都是宗師一樣的人物,這位竺法師纔多大年紀,又是王家出身,而今已經是博古通今,佛學決定的人物,自從他來到洛陽,宣講、辯論,無人可擋,那真是冠絕洛陽的人物啊,相比之下,找他辯論之人,就顯得有些不敵了。”

……

這些人議論着,目光就都落到了趙遠的身上。

當下的百家茶肆,其實有些古怪,本來來到這裡的人,都是世家中的一些年輕子弟,雖說有地位,但論政治地位,還是不高的,但現在圍在這儒雅僧人竺法潛身邊,一個個衣冠楚楚、神色從容,都是養尊處優出來的氣度,那就是各大世家中的中高層了,所以他們的眼界更高,議論的時候,也會牽扯到整個洛陽世家的局面。

其實趙遠親自下場,也是代表之一,他這樣的身份,平時來到百家茶肆,這裡面的人還不得將他奉爲上賓,哪裡還敢明裡暗裡的嘲諷?

不過,趙遠來了的動靜,只是持續了一會,那宣講的僧人,並沒有就此停下來,依舊還是說着,只是衝着趙遠輕輕點頭。

畢竟在這宣講的過程中,不斷的會有人過來,身份也都不一般,如果每個人都停下來問候一遍,那這佛也不用說了。

趙遠倒也不以爲意,找了一個地方站住,他的兩名僕人可不敢待在這裡佔個地方,在將趙遠送進去之後,就被周圍的人打發着去了角落,只是臉上卻有着濃濃的擔憂之色。

“……這《法句經序》便曾說過:‘惟佛難值,其法難聞,又諸佛興,皆在天竺。天竺言語,與漢異音,雲其書爲天書,語爲天語,名物不同,傳實不易’,是以貧僧等人講法,只是讓諸位明言,法中有何精妙,還需諸位細細品味,而今日所說,則爲般若故,且聽貧僧道來……”

趙遠只是坐定片刻,聽了幾句,就知道今日所說的,還是般若學。

這般若之學,得自《般若經》從東漢末年就傳入中土,爲各家所知,算是流傳的較廣的幾種經文之一,發展到現在,被中原華夏的社會階層接受,因此但凡僧人要宣揚佛法、傳播佛經,多以般若爲切入口。

如今,隨着經學的興起,這般若學又漸漸雜糅其中,成爲了玄學壯大的土壤,對於很多名士而言,佛家的玄虛之妙,正好可以襯托他們的風度,令他們的很多舉止,得以被人推敲、琢磨,若無這般背景,同樣的行爲,在過去就可能被看做是離經叛道,又或者是腦殘之舉。

隨着附庸風雅的人逐漸增多,很多人自然而然的鑽研起來,使得這般若經慢慢偏向學術,也爲士人階層多接受。

這樣的環境下,一位年輕的佛學大家的宣講,纔會聚集這麼多的人來。

不過,聽得出來,竺法潛的講學,還是有所剋制的,他沒有涉及太深的佛義,只是通過一些淺顯的事,來宣講一些佛家之意,從而吸引衆人。

“這個竺法潛真是不簡單,”坐着聽了一會,趙遠就不得不皺起眉頭,“此人很清楚,會來百家茶肆聽他宣講的人,其實真要鑽研的佛法的,恐怕沒有幾個,更多的還是想學個皮毛,拿出去給人說聞,說白了,就是說個新鮮,自從皇上和廣漢王離都,京城就爲太子留守,但太子纔多大,話都說不利索呢,所以這真正掌權的,是有輔佐之名的江都王!那江都王在江左之地,喜好佛家之說,因此他一留守下來,佛家就氣盛了,爲一時風尚,這羣來百家茶肆聽講的,也就是趕個新鮮!”

他這邊想着,耳中聽着,卻見那竺法潛講完了一段般若後,便停了下來,隨後說道:“今日所言,多爲皮毛,而且時間不早,難以盡興,幾日之後,我會在城外開壇,乃成佛評,到時有不少佛家法師過來,諸位居士若是有閒暇,可以過去一聽。”

衆人一聽這個,馬上就恭賀起來,紛紛表示竺法師你說的太好了,開啓了我等的智慧,我們還要聽還要聽,到時候一定去,不見不散。

竺法潛見之,不由露出欣喜之色,他今年二十有九,馬上三十了,雖說三十而立,但自有長於大族,又潛心學佛,心思純淨,如今更是一門心思要弘揚佛法,使得佛陀臨華夏,是以見了衆人的興致,不由暗道幾日辛苦沒有白費。

可就在這時,卻聽到一個不合時宜的聲音響起——

“且慢,法師,我想請教……”說話的人,正是趙遠,他旁聽了半天,在衆人異樣的目光中,始終是一言不發,到了現在終於開口了。

但話未說完,就被一個聲音打斷:“趙居士若有疑惑,不妨等到佛評之日,再論,如何?”說話的,赫然是那明法僧。

趙遠卻乾脆的搖頭道:“不妥,不妥,我要問的,正是佛評,這洛陽諸評皆出於我友陳守一手筆,他可從來沒說過,要有佛評!”

最快更新,無彈窗閱讀請。

第一千二百一十三章 冠之,絕之第七百二十章 民心在其,則運在身第五百三十八章 胡馬蹤跡顯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落寞結局第三十章 蒼頡循聖,作則制文第九百一十六章 漢殤(中二)京起陰雲藏殺機第五百二十二章 示民以名則歸心,示士以險則知難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很被動啊!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追窮寇!第一百四十七章 見文心癢第二十二章 豈能只值五十錢!第七百九十二章 漢制於其不過工具第五百四十四章 鮮卑未見形,已有匈奴至?第六百五十章 治國如修行,外伐治亂循環,內思長生久視第三百一十二章 四方儒院,太常有請第九百五十四章 陳止來了!第九百零四章 人生的大起大落...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九百四十一章 宗室傾軋,內盟外敵第三百三十二章 高低迷人眼,一葉障目不見泰山第一千一百七十五章 還能這麼投降?第一千零五十章 安寧予民,官與兵則待戰第一百八十二章 一次破個夠!第一千一百二十五章 斷虯龍,懾羣雄,斬仇祭龍第六百五十一章 築城立於北,舉賢出兩門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一千零六十五章 進則攛基掇業,退則爲王前驅第三百七十八章 作繭自縛爲哪般第一千零八十章 石氏欲漁翁,兩王立關中第二百二十七章 待之,終有變!第九百二十一章 幽平先後之策第三百九十章 領民戶籍與屯田民籍第五百零九章 請您放一條生路第二百四十二章 王家請陳第五百六十七章 問兵難入營,家書予諸君第六百二十四章 大潰敗!追窮寇!第三百九十三章 突變!第一千一百五十章 志不同者,分道揚鑣第一千一百六十六章 玄不可往,而王可北上第九百二十四章 定內隱而思外患第七百三十一章 眼中變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聲還不夠硬!第七百七十一章 《語錄紀要》第九百四十八章 驚中乃思先動手?第二百八十四章 這名字好,我碰巧也寫過第四百二十一章 我……就是鄭實第一千一百零五章 慕容與幽州世家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送真龍,鎮冠軍第一百七十八章 針鋒相對,何必妥協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一千一百三十九章 得籍無置亦要走,陳學初露已兩分第一千一百六十八章 觀天下勢之窪第四百五十一章 紙第九百四十九章 驚於幽州陳,進退乃失措第三百二十九章 莫後悔第三百五十一章 妙哉稷下,自撕其畫第二十五章 士坐書檯前,有童侍於側第六百零九章 砲與毬,初顯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許...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石氏內亂第一千零二十七章 以陳代王,何人可以代陳?第一千一百三十六章 多謝陳卿……第二百五十八章 何必去破事事豈能如你願!第一百三十九章 速速買紙第五十四章 謀定第七百九十四章 錢糧!第七百七十七章 恭喜府君,名如其實第六百一十八章 即刻進軍!第二百一十三章 要完第三百六十一章 誰人不知陳君,闖關且看石勒第二百一十四章 血勇難撼陣圖,外力不可居功第七百八十四章 雜煉生鍒,生熟衍鋼第七百二十四章 且慢!第十二章 誡乃疑,仇當靜第七百四十七章 代窯有白釉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五百七十一章 探子一封信第一千一百七十三章 獨重民也!第一千一百三十四章 要科舉,先入籍一千零五十四章 漢家疑,鮮卑惶第一千一百七十二章 南下一日城盡失第三十九章 禮尚往來第四百四十四章 墨隨人來第一千零九十六章 帶路黨先行第七百一十五章 長街燈火書明字第一千零一章 求求你,我投降第一千一百九十九章 錦繡文章自口出第九百六十四章 行事者,恐受制於人第八百七十七章 前奏第一百八十一章 一眼破案第七百八十五章 代郡陳氏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二百八十二章 鮮卑有文章,請諸君品鑑第五百二十八章 有人拜第一千二百零二章 人道製法,以束玄虛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第一百五十七章 我乃東萊王彌第十四章 坊中店外代書人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退兵更比進兵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