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零七章 大山有龍分大小

“道友此番不知去了哪裡?”

葛祿踏入正堂,便看到一名道人正敞着衣釦,放聲高歌,見有人來也不以爲意,依舊是口中放聲,直到葛祿的詢問聲傳過去,那人才收斂聲音。

“見過道友,”這放聲之人身着道袍,赫然便是當初與張景生等人同至代郡的道士李不匿,“貧道這一去,可是去了不短距離,見識了一番。”

這個道人李不匿承襲的是五斗米的教統,和葛祿嚴格來說不是一家,只是李不匿本身卻不是西南教派的成員,也不入當下分化的幾個主要道派,算是一支散戶,和葛洪一系有相似之處,是以還能相容。

他先前在代縣露面之後,就拜訪過葛祿,兩人談玄論道一番,雖不能說親近了,但至少融洽許多,在這之後李不匿先後幾次拜訪,算是和葛祿有了交情。

葛祿也知道了其人所學爲何,本事幾分,有了幾分認可,但自那鮮卑、匈奴入侵的消息傳來,李不匿的人卻忽然銷聲匿跡了,現在風平浪靜卻再次出現,葛祿心裡多少就明白了一些。

他也不客氣,來到李不匿的對面,便坐於蒲團之上,笑道:“道友之前抵達代縣,也對我家太守頗有推崇,隱隱有投靠之意,更是讓人引薦,怎麼一轉臉人就沒了?莫不是因爲先前那可薄真部的宵小打來,讓道友驚懼,當即就溜之大吉了?”

“趨利避害,乃人之常情,宛如水往低處走一般,又有什麼奇怪的?”那李不匿反而哈哈大笑起來,隨後看了葛祿一眼,微微一愣,隨後那手指微微彈動。

那葛祿卻也笑道:“既是趨利避害,何故又回來了?如今這城裡城外,都說着有段部幾萬大軍要來圍攻,這勢頭縱然比不上四方大軍圍困棘城,但聲勢上恐怕也不逞多讓了,那知道厲害的商賈也好、百姓也罷,乃至幾大世家,都在不斷轉移着,怎麼你這惜命之人,反倒是回來了?”

不過,面對詢問,李不匿卻未回答,反而是從懷中取出了九枚銅板,就這麼順勢在身前一撒,旋即口中唸唸有詞。

葛祿見了,也不多言,只是看着。

約莫過了幾息,那李不匿面前的銅板紛紛停下跳動,這人一看,隨後便一臉笑意的對葛祿拱手道:“恭賀道友啊,喜事!”

葛祿心中一動,問道:“這喜從何來?”

那李不匿便指着周圍說道:“今日貧道來此地,見了你這新宅,便知你正在運勢之上,你這屋舍看着不大,但院牆不高,周圍又沒有甚遮擋,內外通透,觀你這院中門窗,每天早上人一走出來,便可見初升之陽,此乃三陽開泰之格局也,合泰卦,乾上坤下,是要從地到天的徵兆,必然是你要步步高昇了。”

葛祿傾聽不言,他所學之事,雖然涉及這般神仙術說,但並不精深,此時便是想要想要與之探討,卻也無從說起。

那李不匿的話倒是沒有說完,跟着就指着身前的九枚銅板,繼續說道:“今日一見你人,便見你命格生旺,暗盒坎水之一,歸貪狼星,此星命盛時,王竹旺丁旺財,主出名升官啊,你說這還不是喜事?”

他說着,晃了晃腦袋,笑起來:“我等所學,雖有其異,但若要發揚,追那運起之人乃是捷徑,道友若借陳太守騰飛,於道脈而言,也是一樁喜事。”

葛祿這時纔開口道:“如此聽來,道友是說當下這場兵災,根本威脅不到太守?”

“非也非也,”李不匿大搖其頭,“正所謂龍有飛騰日,鯉魚躍門時,但凡這勃發之運,皆循其歸,此處若有升騰之時,也是依託於此,是循那太行大脈而起,如今匈奴起勢,便是應太行之幹,是以戰局幷州,虎視周遭,這便是應了大幹龍之運,而此龍既生,則亂北地,生諸多小幹龍,是以有諸鎮並起之勢,太守若能一鼓作氣一躍而出,自然是天高海闊,龍騰九天,否則便有大運,也是白搭。”

葛祿聽着卻知乃是望氣五行之說,卻也不以爲意,他本就有請教李不匿這些的意思。

“這些話聽起來玄妙,其實細細分析,也有緣由,其實就是匈奴起兵,亂了朝廷的秩序,讓北地的制約少了很多,朝廷很多事難以顧及,於是就有了幾個封疆大吏軍政在手,恩威出於自身的機會,從而出現了割據的苗頭。”

心裡這般想着,葛祿嘴上卻問道:“何爲大幹龍?何爲小幹龍?”

李不匿拿起身前酒,一飲而盡,隨後笑道:“夫大幹龍者,幹中之幹者也,其祖皆出名山,跨州連郡,延袤幾千百里,乃正氣所聚,鍾靈毓秀,觀周遭之地,唯太行是也,如今天星倒懸,人間多災,洪旱蝗震不絕,是以太行之龍運四散,方有北地之禍,太行脈震,龍氣出之,爲四方得。”

葛祿聽着卻皺起眉頭,實際上他之前與陳止接觸,也曾聽陳止和那鮑敬言談論天災人禍,那鮑敬言乃言什麼天道有常之類的,都被葛祿斥爲異端妄語,不過到底是聽了一些來,其中便聽陳止說夠什麼小冰河時期,以至於天災不斷之類的。

本着道士的職業素養,葛祿當時就想予以斥責,以正視聽,明神靈之言,但到底知道維持神秘感,又礙於身份,不好掃陳止之言,生生忍耐下來。

當然,裡面一個很關鍵的原因,便是那鮑敬言之言,又有其理,還有其證,自成體系,可以自洽,葛祿跟在葛洪身邊,也曾聽過兩人相互論道,知道以自己的水平,若不能有完整的體系,貿然反駁只能是自取其辱。

現在聽得李不匿一番論述,頓時覺得茅塞頓開,感到觀點有了,理論基礎也建立了,頓時起了知己之感。

對面的李不匿這時又提到了“小幹龍”,就聽他道:“我觀太守之相,當是應了這小幹龍之運,夫小幹龍者,即爲幹中之枝也,亦自大幹龍分來,分龍之際,必有大星辰崇山高壠爲祖宗,即張子微曰:‘分龍定起大星辰。’是也!小幹龍一分,自此離祖而行,離樓下殿,迢遞奔走,與大幹龍氣勢相類,特長短不同,大幹龍極長,動輒千里或或百里,小幹龍只二三百里,或百餘里,此亦基業之運也,若可鞏固,公卿可期!”

第八百二十四章 有將求起勢,有士意莫測第一千一百二十二章 無根無基,以佛替夏第七百九十七章 法不過人第六百九十九章 對,我就是要抓你第一千零四章 要麼現在投降,要麼……第四十一章 汝子吾養之,汝勿慮也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三百八十四章 他在洛陽,我心難安第一百一十四章 青州請帖,將軍幕僚第一千零八十九章 二將接龍體,一陳圍胡城第六百七十八章 北望代郡,暗夜過溝渠第九百九十二章 北地均勢,鬥而不破第六百六十七章 以功換識字第六百六十三章 陳止之秘聞?第二百四十五章 王家文會開不了了第三百零二章 暗潮涌動,當快刀斬亂麻第一百二十六章 速速退去,莫污赤子!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邊塞鎮,老農不與外鄉言第一千零三十四章 屯軍、養兵、砸錢,一氣呵成第五百九十六章 名聲還不夠硬!第七章 心中搖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三百一十四章 鴻臚請陳止爲橋第一百一十三章 過年同往豐陽街第一千一百二十一章 張賓請教第五百四十九章 人心變第二章 心有百家第五百零四章 洛陽來客第八十二章 磨刀霍霍向白羊第九百六十五章 單于衰第一百六十九章 倖存者與自盡人第七百六十四章 胡運昌?第五百七十九章 將計就計,順勢而爲第六百六十四章 鮮卑都覺得你胡說第九百零九章 時過境遷,相同之人境不同第四百一十三章 劉氏勸夫,鮮卑獻禮第一千一百一十三章 議玄甲事,羣臣莫敢言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五百八十一章 四方嫌隙當用間!第三百一十八章 太樂之位,可坐多久第六十四章 圍門書林齋!第四百四十七章 故友之後,數算機關之傑第七百六十五章 冶鐵鑄甲,搜人提拔第七十二章 穿街拜老再抽籤第五百一十五章 難以測度的目的第一千零九十一章 大匈奴國亡了!第七十九章 一詩毀名,千夫所指第九百八十三章 奢侈亦非壞事第三百零六章 不要沮喪,從長計議第七百一十六章 燈籠上的百家第七百一十四章 帷幕落,燈火照耀第二百五十一章 此人好夢中爲學第三百五十章 風範氣韻,極參神妙第八百一十三章 人爲貴,謀武圖文第三十九章 禮尚往來第一千一百一十八章 萬事皆有其芥第六百五十二章 陳家勢漲諸家退第七百零七章 當日棄而走,今日無顏歸第五百二十三章 觀商而知動向第五百三十章 隱憂第四十七章 打起來了第六百三十九章 十年未有之大勝!第四百七十七章 立佛壓陳,憤而出聲第四百六十八章 《陳氏通典》之始第二百五十章 只對弈,不破局第五百九十二章 陳止的要求第七百三十二章 亂而後雅,傳世之根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剿難靖災,引說立根第九百二十章 北地幽州第一千零四十三章 人之初,性本惡第三百四十三章 此宴能有幾人來第七百四十一章 名正才能氣盈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一百零五章 左右爲難難爲品第八百四十二章 都在找後路第三百九十四章 幽州出手,撲朔迷離!第一千一百五十四章 主動要加考第二百六十五章 餘波漸進波瀾起第九十九章 可有子弟比江東第一章 季漢末年,天下不寧第一百六十四章 給我留下來吧!第七百八十章 權隆氣盛,陳止的試探第五百八十八章 嗜殺之虎初長成第四百二十五章 既爲官,那就與虎謀皮第三百四十章 文評,可有人去第九百四十五章 七日局變第四百三十三章 宴邊論勢,太守留話驚拓跋第七百八十七章 匈奴與代郡第九百一十章 厄來急作揖,戰訊入京城第五百三十六章 種猜忌心,待風聲起第六百二十八章 賊捆上堂,驚破宵小膽第三百八十章 諸評多榜分排名第九百零二章 城中不知年月第一百二十九章 此文今日現第一百七十四章 招丁演武,入牢探賊第一百四十九章 步入院庭迷人眼第一百八十八章 大夢誰先覺,春秋四季枕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也許...第二百章 文魁出,則顯於杏壇第一千四百四十三章 此二人爲使,暫可心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