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3章 1067 歷史規律

白天,王立兩頭摸黑地上別人門做工作,自己的家只能拋在腦後。晚上回到家裡,妻子當然早就慪了一肚子氣,責怪丈夫不顧家,錢沒有掙回來,人也看不到。面對妻子的委屈,王立更覺委屈。王立的心理承受能力已經達到極限,最後不得已,跟妻子離了婚。

“那現在王立還在做拆遷工作?”

曾省長對這樣的幹部還是要多一分關心。

可居委會主任搖頭道:“他已經死了。”

“多大年紀,怎麼死的?”

曾省長是沉重的深問下去。

“三十五六歲吧。”

據居委會的幹部講,王立爲了做通一個拆遷戶的工作,先是想盡辦法,沒有成功。後來掌握了戶主酗酒成性的心理,特地上門請他喝酒。拆遷戶很高興,端了酒杯對王立說:“如果你今天喝贏了我,拆遷補償條件就按你的算;如果喝不贏,那就按我說的條件辦。”

王立見他表態豪爽乾脆,當即答應說,“行”。當時他正在吃胃藥,身體不舒服,只能忍痛端起酒杯,一口氣喝乾了近三兩白酒,然後進入了下一輪的比拼當中,以此喝酒比狠做通了這個拆遷戶主的工作,王立很高興,可翻江倒海地嘔吐過後,很快神志不清,同事把他送進醫院急救,又洗腸胃又輸液,最後還是沒能挽救他的生命。

曾省長聽得沉默不語。

相比老關講述的野蠻拆遷,這北街的拆遷算什麼?

人性化到了這種地步,竟然最後以幹部的生命作爲“條件”之前提了?

“在拆遷中,你們這些基層幹部也一定吃足了苦頭吧?”

“誰說不是?”居委會主任說,“村看村,戶看戶,羣衆看幹部。在拆遷工作中,與拆遷指揮部工作人員沾親帶故的拆遷戶都是被‘盯着’的對象。”

一路調查回來,曾家輝有些默然。強拆,沉重!可和諧拆遷,又會存在那麼多的困難,還講什麼效能?依法強拆,更是拆遷徵地不能迴避的一個話題。

沒有哪一個官員願意強拆,強拆只是迫不得已。曾家輝覺得政府不願強拆的難處:一是不希望與羣衆對立。拆遷戶不願簽約主要是爲了多爭補償款,如果走到強拆這一步,拆遷戶會覺得臉面已被撕破,有的就會選擇乾脆孤注一擲,不管不顧地和政府激烈對抗。多一個強拆戶,政府就少一份社會穩定,多一份社會責任。所以,在敏感時期,有的地方政府還會動員拆遷幹部去找拆遷戶打牌喝酒,甚至安排幹部陪拆遷戶遠遊等活動。因爲一旦拆遷戶越級上f,維穩成本更大。二是擔心出現極端事件。哪怕拆遷工作做得再好,補償價格再高,安置再到位,強拆組織得再嚴密,只要因爲出了傷亡事故,一般都會定性爲惡件。負責做拆遷工作的人員就要受處分,甚至丟官。這對於幹部個人來說,一旦實行強拆,後患無窮。三是害怕媒體藉機炒作。強拆一旦出現極端事件,媒體追求新聞的轟動效應,記者可能會迎合少數羣衆仇官仇富的心理,不是客觀公正,而是偏聽偏信,將小事化大。如果報道信息把握不準,所發報道以偏概全,造成負面影響。四是行政成本和風險高。強拆要走的法律程序多,法院要收執行費,動用的工作人員也多,公安、消防、城管、衛生等多個部門的工作人員要配合強拆行動。公權力用得太多太濫,老百姓也不滿意。五是後續維穩工作難。順利強拆能促進戶主踊躍簽約,從整體上推進拆遷工作。反之,可能引發強拆戶頻繁上訪,留下長久的隱患。強拆之後,戶主遺留下的問題更多,協調解決問題的難度更大。

所以,政府不是迫於無奈,不會強拆。但強拆又必不可少。拆遷戶爲了阻止強拆,可謂方式方法用盡。

如何處理這樣的問題。

總不能一項浩大的工程進行了兩年,幾萬的工作都做好了,因爲幾個人不同意拆遷就半途而廢吧?

得民心者得天下!

這是不容置疑的歷史規律。

而民意作爲個體切身感受彙集而成的羣體意願,有時候它是善變的、不穩定的、衝動的,甚至是虛假的、錯誤的、自私的。民意不全佔有真理。政府在從政過程中體現民意,需體現善良、真誠、正義、公平、公正、理性的民意,從而讓權力在民意監督中不偏離正軌,改進政府工作,爲廣大羣衆謀求更多的利益。

而且,大數人的意見才能代表民意。

三江北街拆遷,拆遷區域99%的老百姓持理解和支持態度,但也有幾戶老百姓不配合拆遷工作,極少一部分人因自己一些困難沒有得到及時解決,以拆遷爲由發泄心中的怨憤。面對拆遷戶羣衆的各種訴求,需要做的一方面是繼續做思想溝通工作,另一方面,恐怕還不得不採取必要的措施了。

一週之後,省政府意外的向許多媒體發出了邀請,請媒體朋友參加三江省政府的兩個會議:一個是拆遷工作聽證會,重點是兩個方面:一方面聽取羣衆對拆遷的心聲,另一方面是聽取有關方面對於如何做好拆遷工作給出建議,與此同時,開成法律角度的拆遷意見。

另一個會議就是針對工作到位、補償符合規定、久拖不簽訂的“釘子戶”實施強拆,要讓媒體記者位作個見證。

這下好了,邀請一發出,三江這回又成了一個熱點。

全國各地拆遷方面一直是各有各的招,但大都暗地裡進行,誰擺上桌面上來?這回三江省要開先河,公開聽證不說,還讓媒體見證強拆,這不是有風險嗎?

可曾家輝卻不管這些。

這個“熱點”不代表有負面的影響。

省政府就是要公開透明的運作,邀請一發出,省政府在積極準備相關事項的同時,又召開了一個“如何提高政府及領導幹部媒體形象”的研討會,曾省長專門爲此費了不少心血。

第622章  注重風度第598章  相請不如偶遇第56章  不要磕頭第676章  農村轉轉第209章  落馬第428章 政委第482章  打了雞血似的第538章 嚇一大跳第618章 鐵鋒撞邪了第617章  咱整過容的第924章 瞭解情況第111章  唱歌慰問第105章  偏向虎山行第287章  多事之秋第972章 情感激盪第841章 842 讓人着急第275章  公平正義第1057章 1061 原因衆多第630章  請神容易送神難第341章  有人開槍第709章 710 飛來橫禍第506章  新的認識第743章 744 任務說有就有第559章 導火索第657章  悄然闖入會場第57章  媒體借力第172章  生不如死第387章  誰不懷好意第455章 被舉報了第302章 官商平等第18章  帖子的啓示第438章 新鮮的考察第563章  畫舫第542章 把握時機第466章 條件第291章  操盤手第192章  解圍第771章 772 老狐狸第294章  四處撤網第324章 需要指路第67章  不要小家子氣第150章  助陣第984章 終於信任第10章  “救助”第785章 786 包賺不虧第707章 708 以退爲進第13章  “煙友”第903章 疑惑與興趣第1066章 推而廣之第717章 718 另一種禮貌第554章  等什麼人第854章 有人舉報第72章  人之常情第870章 認爲“老土”第200章  市長的電話第543章 利益之爭第1127章 1131 一語雙關第332章  臨時選人第79章  心理較量第615章  一切順利第479章  明知故問第645章  逮了個正着第610章  內心要強的女人第206章  氣急敗壞第486章  措手不及第383章  當前緊要的事第763章 764 不該說的事第1010章 首提形象第788章 789 挑了不當之地第627章  局長介入第497章  質問第941章 說明理由第257章  實在一點第21章  誰受驚?第542章 把握時機第676章  農村轉轉第416章  擺大譜第508章  有人不幹啊第22章  解圍第1106章 1110 兩手準備第602章  給領導“交辦”事項第191章  愛莫能助第351章  讓市長折騰去第701章 702 監察組降臨第861章 該出手時就出手第566章  賴着不走第691章 692 一連幾個不許第618章 鐵鋒撞邪了第624章 沒有看錯人第852章 明星跟來就是誤事第661章  等待的客人第157章  絕不手軟第1020章 秦副處長第756章 757 兩手準備第512章  無能爲力第1063章 1067 歷史規律第244章  另有安排第101章  首長突訪第364章 燙手山芋第774章 775 揭穿面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