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

當李隆基來到太平公主府上的時候,馬上便察覺到氣氛明顯的有些異常。

中堂裡坐着母子三人,太平公主臉色有些陰鬱,哪怕見到臨淄王步入堂中,也只是略作頷首,並沒有更熱情的表達。

兩個表弟倒也恭謹,起身迎向表兄,薛崇訓還問了問李隆基有沒有進用晚餐、需不需要廚下整治,但神情語氣都有些不自然。

至於小表弟薛崇簡則就熱情得多,快步入前拉住了李隆基的手腕,眼神裡則不無央求。

見到這母子三人迥然有異的神態樣子,李隆基當即便意識到在自己到來前、母子間似乎正發生什麼爭執。

彼此間也都是常來常往的近親,李隆基雖然心裡感覺有些尷尬,但既然已經來到,也就不再拘禮,於是便對薛崇訓點了點頭並微笑道:“署中辦公至晚方出,的確是腹中空空,便在此討上一頓酒食。”

薛崇訓聞言後便連忙舉步行出,而太平公主陰鬱的臉色仍然乏甚好轉,視線落在兒子背影上諸多的不滿,過了片刻才又收回了視線,轉向李隆基勉強擠出幾分喜色,不無好奇道:“光祿寺有什麼劇要事務,居然讓人忙得餐飲違時?”

聽到這問話,李隆基不由自主的露出一絲苦笑,尋常時節裡,光祿寺的確是清閒有加,假裝忙碌都不會有人相信。

不過見到府內這樣的氣氛,他也不便先將來意表明,只是微笑自嘲道:“我這樣一個拙員,自要加倍努力,難免費時。”

說話間,他便坐在了太平公主下首的席位上,並遞給薛崇簡一個問詢的眼神,而薛崇簡則將嘴角一撇、指了指自家阿兄離去的方向,顯然爭執是發生在這兩者之間。

因不知爭執的具體內容,李隆基也不便貿然發問,只望着薛崇簡隨口問道:“近日有沒有去外苑觀賽?球場上可有什麼精彩賽程、出色球手?”

“一天到晚,無所事事。正經的事業全不上心,只對那些無聊的閒趣着迷費神!”

本來是隨口一問,薛崇簡還沒有來得及回答,太平公主卻冷哼一聲,又將怒火發泄到少子身上來,她指着薛崇簡冷哼道:“近日哪裡都不準去,只在家中用功,如果今夏還不能通過昭文館的考選,看我不燒了你那些馬具!”

“一定一定!”

薛崇簡在年初被昭文館直學士陳子昂開革出館,也懶得再去別處求學,最近幾個月一直在坊間遊戲。他在這家裡存在感也不太高,尋常時節阿母也少有過問,可是因爲今天兄長惹惱了母親,便倒黴的遭到了波及。

聽到母親的訓斥聲,他也不敢反駁,只是連連點頭,不無埋怨的看了表兄一眼,你這沒話找話、偏要找能讓人借題發揮的幹啥?

李隆基見狀自然更覺尷尬,乾笑一聲後便作扶案而起狀:“我是來的不是時候?瞧着今天不是會見賓客的好時機啊。”

“不干你事。”

太平公主聞言後怒容稍作收斂,狠狠瞪了少子一眼後才又嘆息道:“我惱恨的是一樣的懷抱養出之物,偏偏我家無可欣賞,讓人煩躁!明明血親之內這麼多的端莊秀才,但何種優良的稟賦,全與此門戶無緣。三郎你來評評道理,究竟是我家教有差,還是這幾物生就的劣性難除?”

“姑母這麼說就言重了,我出入廳堂凡所見聞,兩表弟全都舉止有禮、從來沒有什麼劣跡浪行招人取笑。還要什麼樣的華美才器才能讓人滿意啊?”

李隆基聞言後便回答道:“世道之內的人物總不免上下優劣的區別,但優中自有更優、人上仍然有人,親長們難免對少輩期望更高,但我等眼下才具委實難企至好。只要不自作墮落,逐分逐寸的向好處攀比,總能有所可觀。”

這話本也說的周全,不失安撫之意,但卻沒想到恰恰戳中了太平公主的憤怒點。

正在這時候,薛崇訓又從堂外走入,太平公主便陡地揮手拍案,怒聲說道:“孩兒但知上進,縱使一時不器,父母自然不會失望。可若有人自甘墮落,又該如何說教!”

這一番怒火自然是指向薛崇訓,聽到母親的忿聲,薛崇訓垂首入前,有些無奈的說道:“阿母言事如何,我不敢強作申訴。但兒如今已非黃口,雖然不是高才大器之選,但庭中也有妻兒需作養活,對人對事總需要有幾分自己的度量決斷。我並不覺得出事外州就是自甘墮落,寰宇天下,概是王土,在朝則侍君進策,在外則宣教牧民,各有分工、各創事蹟,但能無愧於恩用,總能不恥於立世。”

李隆基聽到這裡總算是聽明白了,望着薛崇訓有些訝異道:“表弟要向外州就事?”

薛崇訓點了點頭:“前日殿舉,得授易州刺史,入省領取告身之後,便要動身。”

聽到薛崇訓的回答,李隆基一時間心情複雜無比,他去年懇請進事,本就希望能夠得授外州官職,結果卻被髮落到鴻臚寺這個閒司。而眼前這位表弟,不聲不響的便謀求到河北大州的臨民掌印官職。

這當中際遇的差別,實在是讓人不得不暗生感慨。有人求而不得,有人俯拾皆是,人與人的差別就是這麼大。而薛崇訓能夠得到如此關照,當然是因爲他宗家女婿的身份,作爲長公主李幼孃的夫婿,朝廷凡所官位只要不有觸軍國大計,自然是予求予取。

且不說李隆基心裡突然生出的羨慕嫉妒,太平公主在聽到兒子這番話後,臉上怒容更盛:“你有老母在堂,有幼子求哺,這樣大的事情不同家人商量便私作決斷,還有自己的道理了?那易州在何方位你知不知?臨民官事幾樁你又知不知?在朝清貴的官職前程留不住你,偏要去求遠州與骨肉分別,這難道不是誤人誤己?”

講到這裡,太平公主又一臉怒色的望着李隆基說道:“爲人父母,究竟欠債多少?因他少失父執看顧,我唯恐他人面上受人冷落看輕,入世以來幾多籌謀?此前便與皇后計定,着他入直昭文館,就近看護雍王,日後春宮正位,自然可以順事太子官僚。這樣顯赫的前程,世道幾人能夠羨求得來?他卻偏偏的不肯珍惜,若非今日門下傳制,我還不知他竟求出外州!”

李隆基聽到這話後更覺無語,甚至都懶得發聲安撫。這母子兩哪裡是在吵架,分明是在他面前赤裸裸的炫耀啊。無論是出事外州,還是近護雍王,那都是時流、包括他想求都求不到的機會,結果卻被這兩母子挑三揀四,乃至於庭中失和。

“阿母苦心爲我籌計,厚重恩情我如何感受不到?但正因爲恩情的深重,我才更加的不敢繼續腆顏承受。故事不必多說,如今我已經是當戶的長丁,阿母能不能容我爲家計有幾分自己的思量?”

薛崇訓見母親情緒爆發出來,嘆息一聲深跪在地:“因此血緣親眷,少來便得以立朝具位通貴。如此恩遇,已經是世人畢生難求。我德慚才遜,腆顏受此,少時懵懂不知惶恐。但時齡漸長,越發體會到衝盈折止的道理。

朝廷官職的許授,乃是國之用士大體,並非私門的隨意賜許。美位雖然羨人,但我並不是德才居之。生而六尺丈夫,難道畢生都要悠遊於血脈恩澤之中?人間富貴,我享受極多,但卻一直都無所貢獻。我這一生可以富貴於終,但兒孫又將何以自立?”

“哈,宗家血脈的恩澤,到了你這裡反倒成了難以承受的逼迫?生人在世,誰能沒有血脈瓜葛的牽連?你生就這樣的身世,註定了許多的人事只能循情論斷。我不說你才情的多寡,僅此一樁將身所享有的勢位同世道俗流併爲一談,就是十足的愚蠢!”

太平公主對人事又有自己的見解,對兒子的解釋只是嗤之以鼻:“天家之所選你適配,難道真的是因爲你德才優異?只要能尚主體貼、家事和睦,你便不算虧享了恩澤。良才舉士,那是對門外疏遠之人才要施展的尺度。辭妻棄子,拋棄宗中的倫情,這難道不是捨本逐末?”

“阿母固執此見,我也說講不通。總之在阿母眼中,兒子只是身無一長、器難自立,凡所預見的艱深,不准我品嚐試探。但我今次殿舉得授,恩眷之餘,德性資歷也是得到了朝中大臣們的嘉許器重。戶中娘子並不怨我離家宦遊,入州之後事能釐定便作親爲,束手無計則事授佐貳,只當增長几分人情世故的見識。”

薛崇訓見母親這裡只是說不通,索性也擺明自己的態度,外州就事算是去定了,不管母親樂意不樂意。

太平公主聞言更怒,拍案怒喝道:“滾出此門、滾出去!既然如此意堅,那我便在京中等着見你涕淚求歸。”

母子兩這是徹底談崩了,薛崇訓見繼續留下來也不會有什麼好結果,於是向堂上怒不可遏的母親叩拜告別,然後便彎腰退了出來。

李隆基同薛崇簡見狀,便也連忙追趕出來,還待再作勸說,薛崇訓卻只是搖頭:“阿母直將親近人事當作手執棋子,不準人有私計主意。這當中的隔閡已經不是一時一事的積攢,我並不是欠缺恭順的孝義,但男兒在世總要保有幾分自我。

此內忠孝並非對立,只是人情中固有的刁難。與其相顧不安,不如短暫告別。我離家後,二郎你不要再竟日遊戲,阿母的教誨自是用心良苦,若本身的見識體會尚不足超出此中,還是要恭然受教,不要放縱自我。”

“阿兄你可真是豪膽,換了我實在沒有膽量這樣同阿母對話。我是沒有福氣同阿兄你加親連襟,你走後阿母這一腔怒火,我也只能咬牙生受了!”

薛崇簡對兄長既是羨慕、又不乏抱怨,只是搖頭嘆息。

“請表兄代我安慰阿母,今天的吵鬧讓你見笑了。”

薛崇訓懶得再搭理自家兄弟,又望着李隆基嘆息說道,然後便拱手告辭,離開了母親的府邸。

李隆基看過這一番母子爭吵,心情五味雜陳,返回堂中後一時間也想告辭離去,今天這氣氛也實在不適合再談別的事情。

不過隨着長子離開,太平公主還是控制住了情緒,有些疲憊的說道:“三郎你不要因此鬥戲見外,我並不是一定要他如何如何。但勞神費力安排好的一份事業前程不被珍惜,惱怒總是難免的。我不知費了多少口舌才說動皇后應允……”

她這一番絮叨牢騷,李隆基也不好直接起身告辭,只能陪笑道:“人之慣於享有,總是目作尋常。如我這般怙恃俱無,不知有多羨慕親長這樣的用心鋪路,哪怕是有損和氣的爭吵,到如今也只能夢裡回味。”

這麼一說,氣氛又變得傷感起來,太平公主擡手搓了搓眼眶,接着又說道:“你也不需自傷,於此人間並非孤獨。轉日偕同你家娘子再來我家,我要莊重接待向你致歉。你此前專程使人來告,肯定也是有事商議,現在不妨道來,讓我分心別處,不再沉湎被那劣子激生的怒氣。”

李隆基本來不打算再說,但聽到姑母問起,想了想後還是開口道:“的確是有一樁事,是我內心的私計,但卻遲疑難決,想要請教姑母該不該做。今日吐蕃遞書入使,請求和親,我思計家中諸妹多到適婚之年,此中是否有可作勾連之處?”

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753 舉世狹計,不能容我0498 以支凌幹,銘記此辱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010 悲慘的一家人0487 潞王殘暴,人勢難欺0577 大軍激戰,力斃特勤0468 三思欽望,共赴黃泉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886 情多累人,羞於歸宮0793 契丹暴亂,兵掠諸州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949 有此勇卒,何患不威0417 搶位政事堂0321 來君珍重0858蕃土將躁,隴右嚴備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188 愛上一匹野馬0861 人間正邪,不在私計0105 人間滋味0180 豈能笑罵由人0841 盛世浮華,蓄勢待發0541 雍王革命,仁恩普施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143 被抄家的丘神勣0751 突厥退走,契丹反唐0058 薛師懷義0016 大唐潑婦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046 京華遊仙窟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688 社稷入定,殿下功偉0772 義無大小,概是正氣0757 舉世不容,名臣辭世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679 太平陰謀,宰相忍怒0197 先王回遷,陪葬乾陵1038 馬革裹屍,異域同歸0116 不是聶隱娘0263 娘子隨戲0275 訪才若渴,求婚似疾0141 劫掠金吾衛0476 十道使者,保三爭四0681 王公年高,帳席以待0943 賊來受死,不留降口1010 西土悍胡,得隴望蜀0382 太平薦才,姑侄漸遠0300 用事從心,不拘小節0292 留財不留人0316 鸞臺給事中0719 柳生與我,並是一人0715 二王三恪,淵源何出0240 少陵原逢故0995 春夢錯發,徒恨孽血1003 修河勸學,大治河北0056 金吾衛大將軍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064 薛師信義0486 合籍不改,踐踏名族0813 蕃使躁亂,橫屍街頭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785 監國元嗣,仁恩普施0774 定亂須勇,國賴英主0653 蕃國王母,深宮問事0851 優上賜爵,劣下梟首0177 大王才思敏捷0649 殺伐痛快,直擒土王0684 此身若遣,永匿江湖0260 分頭入洞房0822 名爲主上,實是傀儡0247 血脈的力量0701 幽州都督,東夷都護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554 貴人入坊,平康震驚0179 寄命人間,應信緣數0129 爲你寫首歌(求首訂!)0665 內外鬥忿,以留秋賦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790 孝傑一生,唯恐負義0958 寡人有疾,大幄能容0798 持符膺命,以安社稷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438 代王驕盛,忍讓爲上0022 萬古愁難銷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062 禁中亡命徒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750 廬陵奇貨,羣衆相謀0061 佳人再贈香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412 薛師障車,魏王破家0455 羣臣唯望政事堂1042 大罪賊臣,投案請刑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845 情義可賞,爲我娛親0454 朕能選你,亦能逐你0111 少王人物如何0250 少王只是無心人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092 仇人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