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28 禁宮異兆

《資治通鑑》載黃國公李撰書越王李貞:內人病浸重,當速療之,若至今冬,恐成痼疾。

說的淺白點,咱家這老孃們兒病得越來越嚴重了,得趕緊治療,如果再拖到冬天,恐怕她得瘋。

李唐宗室起兵作亂,李潼早有預知,對此並不感到驚訝。不過聽到掌直徐氏說武則天移駕貞觀殿,倒是讓他頗生聯想。

洛陽太初宮,主體有三大殿,貞觀殿位於已經被拆掉的乾元殿後方,屬於大內核心區域,唐高宗李治正病逝於此。

武則天在這一時刻從大內之外的上陽宮移駕貞觀殿,除了將自己的安全託於更加心腹的北衙禁軍之外,應該還是意圖發揮高宗李治的政治遺澤,遍告洛陽羣臣,她與她的兒子李旦纔是高宗皇帝的真正繼承人,作亂的宗王是在與整個國家爲敵,而非僅僅針對她武則天一人。

對於這一場本就鬧劇的叛亂,李潼沒有任何期待與好奇。但在得知叛亂髮生之後,心情也隨之紛亂起來,思緒飛轉,思索自己能夠在其中獲取到怎樣的機會。

武則天雖然移駕貞觀殿,但實際上卻是住在西側的仙居宮,與李潼一家所居的仁智院之間只隔着一道宮牆與兩座宮院,彼此之間有引自九洲池的內苑西渠連接。

換言之,如果武則天日常飲用九州池水的話,李潼只要在西渠撒上一泡足夠濃稠的尿,就會被下游他那奶奶喝到,物理距離可以說是前所未有的接近。

但距離拉近了,並不意味着李潼就能有機會見到武則天。

隨着武則天入住仙居院,周邊宿衛兵力也得到了極大的加強。西側的千步閣,原本只有二十多名羽林禁軍日常值宿,可是現在卻增加到百餘人,而且並不只待在千步閣廊道,每天還有幾次巡邏經過仁智院南側的竹林宮徑,有時候李潼站在院內甚至都能聽到牆外的甲戈碰撞聲。

宮城與隔城之間的宮牆左右,也架設起了幾個強兵駐守的垛樓,甚至架起了線條猙獰的強弩。可以想見無論任何人想要冒犯宮禁,必然是被亂箭攢射的下場!

周邊宿衛力量的增強,也打破了仁智院原本被遺忘的冷清,有的時候日常食材運入院中,都殘留着被翻看檢查的痕跡,不用說自然是在外巡邏的御林軍手筆。仁智院的氛圍也變得空前凝重,宮人臉上常有慼慼惶恐姿態。

這樣凝重的氛圍,也讓李潼打消了藉機生事的念頭。且不說他根本見不到武則天,就算見到了,也不知該要怎麼做,又要達成怎樣的目標。

這期間,上官婉兒倒是來了一次,卻也不是特意來見李潼,而是拜望太妃房氏。當時兄妹幾人都在房氏居舍,上官婉兒行入後也只是對日常起居需求稍作詢問,言辭中不乏安撫,但也沒有透露出更多訊息。

李潼坐在下席,看到上官婉兒刻意迴避着他的目光,似乎還沒有從《雨晴》詩所帶來的挫敗羞澀中走出,不免一樂。眼下時漸入秋,他腦海中倒是不乏賦秋詠蟬的佳作,只是很明顯眼下並非適合鑑賞的時刻。

上官婉兒旋來旋去,沒有久作停留。不過她這一次的來訪,倒是讓心有餘悸的房氏安心許多,不再每天憂悵不已、惶惶不可終日。

李潼倒是有心勸解一下嫡母,武則天目下正忙於平叛定亂,根本沒有精力顧及他們一家,實在不必因此惴惴不安。但又想到李家宗王作亂還是小事,很快就會被平定,但由此而衍生出來的血腥清洗纔是真正的大危機、大考驗,一時間也不知該要如何安慰。

平靜的生活雖然被幹擾,但生活的日常內容卻沒有多大改變。活動的範圍仍然只侷限在院舍之內,房氏除了每天講解《禮記》並檢查李潼的策文課業之外,又增設了新的教學內容那就是日常的禮儀,尤其一些叩拜奏對的禮節,大概是覺得太后有可能召見他們一家,唯恐兒女們御前失禮。

這些禮節中,尤其讓李潼感到不自在的就是用於謝恩的蹈舞禮,擺臂搖胯,類似後世的鍋莊舞。

每每練習起來,總讓李潼心生一股難言的羞澀,尤其一想到朝堂上那些老胳膊老腿的公卿老臣還要蹈舞謝恩,總是忍不住噱意暗生,並好奇終唐一代有沒有人因此閃到老腰或是摔斷腿腳?畢竟年紀大了,難免腿腳不靈活、骨質疏鬆之類的老年病。

這禮節雖然看起來有些滑稽,但卻是件挺嚴肅的事情。此前就有大臣在拜見之後忘記蹈舞,而遭到接連的貶謫。或許只是政治打壓的藉口,但既然能被用作藉口,可見這禮節也是不乏莊重色彩。

但危險總是不期而至,很快李潼便遇到了他來到這個世界後的第一個大危機。

李潼吃過晚飯回到自己居舍,不久之後天色便黑了下來,他也沒有讓宮人在室內張燈,丟下手中書卷便入內登榻而眠。這也是太妃房氏近來定下的一樁規矩,交代院中諸人,晚上如果沒有什麼要緊事情,儘量不要點燈,以免引起太多沒必要的關注。

可是李潼剛躺下沒多久,便聽到舍外傳來窸窸窣窣腳步聲,不旋踵宮人入內低語言是他的大哥李光順來訪。

www ⊙тTkan ⊙c o 聽到這話,李潼不免心生好奇,披上一件氅衣落榻行出,模糊中看到幾條人影立在廳中,並聽到李光順略存謹慎的聲音吩咐宮人:“不必張燈。”

“大兄是有什麼要緊事情?”

李潼心情隱有幾分緊張,他知這個兄長素來小心謹慎,對嫡母房氏的命令絲毫不敢違背,入夜後出門來訪,必然是有什麼了不得的事情不容拖延。

“入內詳談。”

李光順上前拉住李潼的手臂便往內室行去,這模樣不免讓李潼心絃更加繃緊,吩咐同樣聞聲而起的鄭金帶着宮婢嚴守廊下,不準人隨便靠近過來。

內室中漆黑一片,唯有閣窗打開後透入一點微弱月光。李光順坐在陰影之中,這才低聲說道:“近來內廚發生異兆,爲恐娘娘心憂,我不敢告知旁人,但這件事又奇異過甚,我自己實在不能處斷周詳,只能趁夜來問三郎。”

自從侍婢珠娘被成功尋回後,李光順對李潼的信任逐日攀高,更覺得這個三弟似乎有着他們兩個兄長都不具備的才智計謀。所以在遇到了讓他感到爲難的事情後,便第一時間想到要找李潼商議。

說話間,李光順在懷中摸索片刻,很快摸出幾片東西擺在了小案上,並向李潼解釋道:“近來內廚食材,頻有布帛雜片匿在其中。珠娘治廚事,三日前已有所覺並歸來道我,開始我只以爲是經事宮人大意疏忽,沒有放在心上。可是日日如此,到了今日,帛片上竟有筆字勾劃顯出……”

李潼聽到這話,心內頓覺悚然一驚,只覺一股濃厚的陰謀氣息撲面而來,張口便問:“什麼字?”

“丑三,我估摸應是丑時三刻的意思。”

李光順一邊說着,一邊將幾張布片推到李潼手邊。

房間中光線幽暗,並不適合仔細打量。李潼起身將布幔遮住窗隙,又拿來幾張紙疊起捲成一個簡易燈罩,這纔將蠟燭點燃,務求光線不外泄,只是房間中氛圍頓時就變得鬼鬼祟祟起來。

藉着燈燭光線,李潼先拿起那有着字跡的布片端詳片刻,布片巴掌大小,多有皺痕,上面果然歪歪斜斜勾出“丑三”二字。

字跡潦草且非墨書,像是手沾塗料匆匆勾劃。布片材質則是尋常的白紵布,這種布料粗糙耐磨,用途廣泛,居室的帷幔、宮人的衣袍包括禁軍的甲衣內襯都會用到。邊緣裁剪整齊並無抽絲,明顯是利器裁割而非手撕。

李潼再仔細查看其他的布片,同樣沒有發現什麼明顯且有效的訊息。最重要的兩個訊息,一是布片上的字跡,二就是這些布片的來源。

“丑三”二字的含義,李潼比較認同李光順的判斷,應該是標註時間。除此之外,他也想不出還有什麼別的含義,總不能說他們兄弟三個都是醜貨,這明顯是說瞎話。

布片是加載在尚食局食材送入院中,接連不間斷的被發現,很明顯是有意爲之,要向仁智院傳達某種資訊。食材由尚食局準備,具體究竟有什麼人經手並做此事,被幽禁在仁智院的李潼實在無從判斷。

但仔細分析一下,此前沒有,只在最近幾日發生。而仁智院外最近發生最大變化,便是隨着太后移駕禁中,周邊宿衛力量大大增強,多出許多羽林禁軍軍士,且這些禁軍軍士開始檢查送出仁智院的食材。

由此便可得出一個最直接的判斷,此事應該與那些近來增加的禁軍軍士有關,甚至可以直接鎖定負責檢查仁智院食材的那一批禁軍士卒。因爲只有這些士卒做手腳,纔可以確保不會在中間環節被人發現且截留,將訊息送入仁智院中。

李潼將他的分析簡單道來,李光順也點頭認同,這些他此前也有想到。但眼下最讓人好奇且想不通的,就是對方做這些手腳,究竟意圖何在?

0321 來君珍重0135 舔友的惡意交流0245 曲江櫻桃園0266 生人易惑,鬼神難欺0538 擇事何主,觀其氣魄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613 穀米入倉,軍食不匱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526 關中苦旱,農事不興0239 名王一言,萬衆法隨0616 蕃國懷奸,仁願入隴0842 聖躬永健,長享此國0863 聞香識色,樂奴而已0392 仙蹤杳杳,還我巽卿0513 桀驁不馴,當棄則棄0130 少王邪才妖異0584 黑齒出迎,甘爲鷹犬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777 宗家冢嫡,監國元嗣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867 有花堪折,解我相思0220 如意元年1008 齒胄敘禮,生徒歡聚0945 國運之爭,不容退縮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711 情勢無感,不堪大用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019 一隻大青鵝0667 川西王屬,豈爲蕃土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796 東西殺敵,叛唐必死0792 師度相地,營建爲癡0550 修身之巧,不遜名儒1002 諸酋自肥,歸化不易0883 買賣公道,互通有無0225 無兒還有孫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237 當街陳戈,後院操兵0002 又一個才人0485 抽絲剝繭,外戚弄事0108 等你長大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892 故幸不復,脫袍沽酒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389 鄭女文茵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0147 威名遠播陳街使0489 造化倏忽,飲食盡興0408 蜀女英才,羞煞男兒0289 竇七入彀0966 皇朝養士,恩出光祿0355 大河漕幫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0188 愛上一匹野馬0384 二王同坊,長短必爭0021 少王不壽詩家悲0148 橫財浸金汁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194 報還顏色,李氏有人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1043 人非草木,孰能無情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112 神都水深0141 劫掠金吾衛0500 陳兵河沿,以待賊師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207 李氏名駒1041 頹志老物,不足興邦0336 樑王陋才,不學無術0944 兵敗辱國,不死何爲0759 聖駕渡河,姑且一論0771 恩威所給,公器所歸0951 積魚城危,軍神命殞0314 枝冠漸茂,迴護近人1004 皇子通經,出閣入世0450 禍入禁中,殃及池魚0676 宣法入蕃,禮佛得庇0884 才士充盈,方可維新0278 鉅富驚人0329 巽郎警聲,各宜自省0278 鉅富驚人0588 殿下丰姿,繪影護身0832 遣離京畿,別置外州0645 元振苦行,蕃國難進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247 血脈的力量0316 鸞臺給事中0789 榷鹽新政,以補糧荒0839 豪擲重金,風月盛弄0712 北門空虛,無人可用0869 能傾情者,唯有聖人0080 豬狗之才0674 唐王博大,予我從容0348 瘦死駱駝比馬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