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47 嵩陽道大總管

五月下旬,朝廷終於明下制令,以殿中監、代王武慎之爲嵩陽道行軍大總管、肅嶽使並加鎮軍大將軍,北衙出兵兩千人並募河洛健兒三千,合五千精軍爲肅嶽軍,自神都南出,直赴中嶽嵩山,並冊尊嵩山之神爲神嶽天中王。

這樁制令一出,頓時又在朝野之間引起了極大的轟動。

聖皇意欲封禪嵩山,並非一時之謀,早在天授年間便有時任地官尚書武思文並朝集使兩千餘人請求封禪嵩山。但論者以大周新受天命,德業未彰、朝綱未肅爲由,認爲並不適合此際進行封禪。

說到底,當時整個世道對於女主履極仍然震撼難定,有些不願意承認這個事實,所以也就不想看到聖皇封禪以正天命。

之後不久,倡議封禪的武思文又被揭發曾在其從子徐敬業揚州作亂時有所勾結,便被收回賜姓、還於本名徐思文,並流放嶺南。

這第一次封禪之議,便如此被放棄。甚至再往前追溯,早在天皇年間,聖皇便曾建言天皇封禪中嶽,只是因爲天皇當時病痛難行而未能成事。

這一次,聖皇雖然沒有直議封禪,但任誰都看得出以代王爲肅嶽使典軍前往嵩山,無非是前期的勘察探路,背後仍然隱藏着聖皇意欲封禪的熾熱之心。

如今朝廷局勢又有不同,經過數年時間的調整與清洗,在朝諸唐家老臣聲勢已經極爲微弱。況且還有一個皇嗣謀反的驚天大案給人以極大壓力,也讓一些對此仍存不同看法的時流不敢聯合起來悍阻此議。

代王武濟本身就是兩家血脈締結的少壯名王,於世道中聲勢愈發彰顯,身後自有一批擁躉,對時局的影響遠不是舊年的武思文能比。

況且這一次行軍並未直接冠以封禪之名,同時還繞開了南衙,以北衙禁軍爲主力。朝士即便想要阻事,也難有途徑下手。

輿情時論如何,李潼倒是感觸不大,制令方一下達,他便進入到緊張的籌備工作中。

其實制令的具體內容,李潼也頗感意外,原本他以爲是以北衙千騎作爲主力,再加上招募一些河洛健兒作爲輔兵,湊成兩到三千人的隊伍輕裝出行即可,卻沒想到他奶奶手筆極大,直接給出了五千人的兵額,招募健兒更是達到三千人之多。

關於這一點,雖然稍感意外,但略加思忖後,李潼也能想明白他奶奶之所以這麼做的邏輯。

武則天雖然軍事無能,但對權力敏感。南衙番上府兵逐年遞減,這已經不是什麼秘密。長此以往,朝廷對於外州地方的震懾力不免就會越來越小。

此前就算有這樣的危機感,但朝廷惡劣的財政狀況也不允許武則天再瞎折騰,現在終於手頭寬鬆一些,所以不免又生出擴充禁軍兵員的打算,這跟李潼有錢有人後就想抖一抖的想法是一樣的。

而且這一次招募健兒,是以北衙作爲主導,武則天也是要藉此讓北衙獲得募兵權,從而增加對南衙的制衡與壓制。

南衙是沒有募兵權的,除了金吾衛還能招取一點聯防隊員之外,其他諸衛只有那麼些兵員,沒了就是沒了,所以在開元以後,南衙諸衛便逐漸的形同虛設。但北衙新軍卻不斷的成立,成爲太監們挾君弄權的重要底牌。

不過這一次武則天也並沒有明目張膽的將募兵權獨攬於北衙,負責這一次招募健兒的是她的侄子、安平王武攸緒。武攸緒也是這一次嵩陽道行軍副總管,以右千牛衛將軍負責招募河洛健兒。

對於這一點,李潼倒是頗有幾分不樂。他奶奶這樣安排,搞得他好像多眼饞這五千肅嶽軍,防賊一樣防着他,實在是讓人親近不起來。

本來李潼還打算借這一次出軍,從頭到尾的參與、經歷一番,就算達不到他太爺爺李世民那樣的名將素質,起碼各個流程能瞭然於胸。

不過行軍之前最重要的募兵被武家人包辦,他也只能將重點放在北衙禁軍方面。

今次前往嵩山,北衙出兵兩千人,其中千騎是兩營千人的騎兵精銳,左右羽林軍各出一營。

爲了確保這一次行軍能夠樹立起他在出行千騎中的威望,李潼將千騎裡信得過的人員統統帶上,當然也包括郭達這個暗棋。

除了郭達與趙長興等人之外,李潼又在千牛衛當中調來幾名故員。玄武門衝突的時候,他順手搞掉一個千騎果毅,這一次也老實不客氣的將這個位置笑納,安排給了已經秩滿守選李湛。

至於楊放等千牛衛故員,則暫領直長、旅帥,作爲親兵隨行。等到行軍過程中,再逐步的將這些心腹安插進營隊中統領營卒。

至於隨軍出征的文員,蘇味道爲行軍長史,唐玄宗武惠妃的爸爸、恆安王武攸止爲司馬,另有隨衆十幾人,各領參軍名號。

只看這次安排的隨軍班底,便透露出幾分不莊重,多有文學之士在列。蘇味道自不必說,是跟李嶠齊名的文壇大手子,餘者還有崔融、閻朝隱等俱是馳名當時的文人。

再加上開掛的李潼,這樣的安排怎麼看都不像一次威嚴肅殺的行軍,更類似文人墨客騷情郊遊。如此安排意圖也很明顯,無非是要讓這些人一路詩文重寫,以激發時流對於封禪中嶽的期待與聯想。

李潼雖然能夠領會到他奶奶的心意,但卻並不打算搞啥文抄。一則名篇名作都給你用了,老子以後封禪用啥?

二則好不容易謀求到一個率軍出都的機會,結果他奶奶卻安插進來兩個武家人。無論這兩人能不能夠有效的制約自己,關鍵是這種態度讓李潼挺不爽。這老孃們兒不講究,不懂用人不疑的道理。

除了他奶奶直接指派的隨員之外,李潼也自己招募了一些。

時流各家對此表面上或是言論謹慎、少有評價,但私下裡聯絡代王、給自家子弟爭取一個隨軍名額倒是非常熱情,充分體現了啥叫口嫌體正直。

這一次雖然名爲行軍,但實際意義大家都明白,除了行途或有幾分勞累,危險那是絕對沒有的。

畢竟從神都到嵩山只是短程,距離不過兩百多裡,而且位於河洛腹心地帶,或許近年由於遷民安置不力的緣故,在嵩山周邊或聚集着一些流民蜂盜,但也絕對沒有足以抗衡整整五千大軍的存在。

今次隨軍出行,軍功方面倒沒什麼可期待的,但也是一個難得的積累資歷的機會。特別一旦封禪大禮順利完成,相關人員的封賞一定是少不了的。

運氣足夠好的話,一次隨軍出行的收穫或許就能超過官場數年乃至十數年的資望積累。至不濟,只要加入進此事中,也能極大程度的避免眼下朝中頗爲殘酷的權鬥迫害。

行軍總管自募員佐,並不屬於參軍正員,標準要寬泛一些。

在這方面,李潼也沒怎麼客氣,相好幾家諸如鄭家、唐家並獨孤家,各自挑選一兩個子弟跟隨,諸如他大舅子鄭浮丘之類,留在神都也沒啥正事可做,不如跟着混混資歷,來年還可謀授美職。

除了親戚門戶,李潼也選了幾個他所看好的年輕後進,類似張說個小滑頭也在選中。

張說年紀雖然不大,但卻一舉成名,爲人圓滑世故,很有幾分交際花風采,在朝幾派勢力都能搭上話,難得是一些大佬們對他評價也不低,算是洛陽本地派中一個代表人物,或許限於年齡與資望而未登高位,但前途卻被一致看好。

對於張說在人情世故上所表現出來的稟賦,李潼也是頗爲看好的。須知就連最排外的關隴人家,李潼跟他們相處的都馬馬虎虎,張說卻能遊走諸門庭之間,不得不說是一個奇才。

這樣的人物在關鍵時刻或是不當肱骨之用,但日常事務中也能當一個聯絡員使用。

除了張說之外,李潼還選募了狄仁傑的兒子狄光遠與其他幾名朝臣子弟。

這也談不上觸犯什麼結黨營私的忌諱,此次行軍本就是爲封禪造勢,武則天也樂見朝臣子弟參與其中,這樣等到正式決議封禪的時候,所面對的阻力也會更小。

當然,李潼選擇這些朝臣子弟隨軍,存心也並不單純。起碼離都這段時間,他手中掌握着一批人質,你們留在神都這些老傢伙們給我老實點,否則讓你們無兒送終!

李潼這裡選募隨員倒還比較簡單,不過武攸緒所負責的招募健兒就用時頗久,從五月下旬一直進行到六月中,纔將三千健兒招募整編完畢。

唐前期的募兵,主要目標還是破產府兵與地方上的中小地主,兵員素質有所保證。

藉由這次募兵,從西京來到神都的故衣社敢戰士也有將近兩百人被選編入伍,畢竟敢戰士主要就是破產的府兵當中精選出來的壯卒而非鄉野流寇,各自都還有一定的軍籍可供追查。

儘管這次募兵標準很嚴格,但也沒能杜絕敢戰士的滲透,甚至其中一部分還被直接任命爲下層的兵長,可見敢戰士的單兵素質的確不凡。

新卒整編完畢後,與北衙禁軍匯合於邙山腳下,然後大軍便浩浩蕩蕩繞城而南,往嵩山而去。

隨着代王統軍外出,神都城中也進入一個新的局面。

0387 門傲難託,上官聽樂0873 蕃土不容,長安勢熱0082 武氏諸衆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432 達則兼濟天下0733 人事糾纏,有情難阻0726 明主恩遇,指點迷津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602 青海軍使,慕容復國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416 此夜良宵,身心俱付0026 聖母臨人,永昌帝業0664 漢王性僻,不樂成婚0181 後顧無憂,勇登青雲0400 主動出擊,意在狄公0272 阻義者,雖死不道0465 大事將興,和氣無存1018 母子異見,相爭失和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0066 猶歌前代功德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310 才堪宰輔,資望未及0101 出閣河東王0340 選月大圖,宰相托女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494 纔不配位,必受其殃說幾句話0499 成器忤我,不堪爲儲0540 關中雖險,不復天府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415 慎之慎之,勿負乃祖0518 大唐雄軍,演武洛北0011 仁智院家人們0020 願此心同我0042 能奏《武媚娘》否0950 國人庸碌,大論真雄0269 西京此夜驚魂0661 吐蕃羣貴,不容一女0434 舊案新翻,大臣難逃0972 普世萬物,匯聚博覽0406 飛錢激漲,暴利驚人0847 仁願立朝,不容孝傑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671 王眷赴宴,如臨敵陣0368 薛郎鐵頭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247 血脈的力量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090 家賊難防0100 不望獨活0311 分權不可,集權應當1001 天棄其類,錯愛必傷0065 人情難測0405 都水使者,畿內藏丁1011 中興雄主,難免舐犢0586 雍王勇健,使人心折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473 祖孫交心,昭德復相0626 遊弈交鋒,不死不休0941 功在眼前,時不我待0249 宗枝凋零,唯此秀實0903 公私謀計,各有取捨0229 心似雙絲網0074 《萬象》美哉0582 號令諸族,討滅不臣0691 伯玉氣象,一代先河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799 衆正盈朝,羣臣勸進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131 與衆不同的大王0059 生人探幽0897 人倫大義,國法難奪0508 豺狼之國,不可不防0357 皇嗣罪隱,刑徒出頭0276 欺人勢弱,彰其兇惡0555 一步登天,江山爲靠0565 唐家養士,唯壯可嘉0724 賀八入京,技驚四座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655 倫情妖異,母女爲仇0882 伴勢而升,青雲直上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768 雙龍匯野,伏屍北邙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618 興亡繼絕,不足成事1049 武后賓天,扶柩歸京0431 千卒入都,只待召用楔子0878 人間驚豔,實難爭美0080 豬狗之才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077 永昌元年0041 學好羯鼓錘奶奶0991 一牛蹣跚,羣兇爭啖0117 權門惡事0073 春江花月夜0065 人情難測0971 三郎雅趣,撩人心懷0168 大凶出洛,人共殺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