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89 不負王命,此行必果

聽完郭元振的話,李潼一時間都搞不懂這傢伙究竟幾個意思,是單純的誇自己帥,還是真的打算張羅給自己弄幾個蕃女?

可不待他開口,劉幽求已經皺眉沉聲道:“國朝創業以來,豈有唐家天種收納卑賤夷種之例?殿下乃我唐家天孫長息,雖蕃國贊普王女亦不足配,遑論諸類雜蕃!”

對於劉幽求的質疑,郭元振自有準備,聞言後便繼續說道:“劉司馬所言,不失道理。但蕃國陡壯於西,此亦先代所未有之擾。貞觀舊世,還不過只是疥癬之疾,咸亨之後則漸成大患。欲除此獠,已經難再期以速捷之功,諸類方法,不拘一計。”

講到這裡,他又望着堂上的雍王正色道:“僕之所述,絕非閒言!蕃國風尚,欲謀其地民,則必先乞其部女。其先代贊普棄宗農,欲奪孫波,則收孫波之女,兼併羊同,亦取羊同大宗女子。及後木雅党項、泥婆羅,及我大唐文成公主,概是如此!”

棄宗農即就是松贊干布,在松贊干布完全統一高原之前,高原上還活躍着其他兩個部族政權。其中一個就是郭元振所說的孫波,活躍於高原的西部及北部。

另一個則就是羊同,又稱象雄、香雄,其歷史較之吐蕃還要更加悠久,號稱一萬三千年的歷史。吐蕃本土影響最大的苯教,即就是原本象雄的族教,由此可見象雄對高原影響之深刻。

松贊干布自然是雄才大略,完成了高原上歷代政權都沒有做到的事情,完全統一了高原。可是在郭元振嘴裡講來,卻感覺怪怪的,好像吐蕃是一個日出來的政權。

不過話說回來,松贊干布這個娶妻的過程,倒也一定程度上反應出了吐蕃這個政權的壯大過程。

其人繼位之初,正逢吐蕃本部內亂,松贊干布的父親就是被部屬毒殺,所以娶了孫波之女,聯合外族平定本族混亂。搞定本部之後不久,轉頭就滅了孫波。

在松贊干布崛起之後,象雄這個本來的老大哥也甘心做個小老弟,跟吐蕃換親同盟。貞觀時期,吐蕃與大唐初步摩擦試探的時候,小老弟也是忙前忙後的很盡責,不過在試探外出無力後,松贊干布轉頭就搞掉了小老弟象雄。

至於川西的木雅党項,那是爲了在戰略上封鎖吐谷渾側翼,至於現在的党項羌,則早被吐蕃給兼併,其中一部分還逃往大唐,逃亡途中屎都兜了一褲子。

至於泥婆羅,眼下雖然還保持着一定的獨立性,但現在的泥婆羅王就是松贊干布的長孫。

這麼一盤算,跟松贊干布做親戚絕對是一個非常危險的行爲,大凡敢這麼做,都被方的幾乎亡族滅種。也就大唐命硬,挺了過來,但武則天當權時期,李世民的兒孫們也都被虐的不要不要的。

“蕃國贊普所以普納諸族女子,難道只爲聲色之歡?無非志大而力弱,先示以親,後奪其族。棄宗農之後,其子納吐谷渾女,其孫收西突厥女。僕能篤言噶爾家必亡於欽陵,只因不久前其贊普新納吐谷渾女!”

如果說一開始郭元振講起這個話題,李潼還是抱着一些惡趣在聽,可聽到這裡後,真的是隱隱有些動容。感情這種現象還帶血脈遺傳的,娶誰家女兒誰家就遭殃,甚至都已經可以拿來判斷吐蕃未來國勢走向了!

別的不說,就說原本歷史上、在神龍革命之後中宗繼位,唐蕃之間又發生一次和親,他三叔李顯收養了一個侄孫女、即就是他家大寶貝李守禮的閨女爲金城公主,將金城公主嫁入吐蕃,結果李顯這皇帝當的真是糟心。

當聽到郭元振所陳述的前半段時,李潼是不無動心的。

志大而力弱,這說的就是他啊,他現在就是又想搞吐蕃,還得壓制突厥,順便對神都還頗有想法,對於這樣的手段是不排斥的,無非爭取更大的戰略空間。只要嫁妝帶的足夠,老子無懼爲社稷捐軀!

可聽到吐蕃這強大的血脈能力還帶遺傳的,他便瞬間冷靜下來,瞥了郭元振一眼,並沉聲說道:“蕃國內娶之外,應也不乏內嫁吧?”

郭元振聞言後點點頭,接着便繼續說道:“玄事不可論細,但與吐蕃論親,確是能免則免。僕所以陳言孫波,不與吐蕃論。僕此行雖有曲路可循,但能否順利抵達邏娑尚未定矣,況且即便入城,不節不使,將以何說贊普?

蕃國是否此際便君臣矢志鋤奸,同樣莫測,或將擒僕返於欽陵,以示無疑,麻痹其志。僕一身生死不足爲計,但若因此害於軍事,則罪莫大焉。”

李潼聞言後便點點頭,他想與吐蕃贊普對話是一方面,可問題是現在他根本不夠資格代表整個大唐,更何況臨戰在即,也根本不可能派遣正式的使節前往吐蕃境內。

吐蕃赤都鬆贊,觀其搞定噶爾家族的各種手段,也是一個狠毒角色。他們眼下所論吐蕃君臣矛盾深刻,也僅僅只是基於理論,至於吐蕃贊普具體會是什麼樣的選擇,則就充滿了很大的不確定性。

“繼續說!”

李潼一邊沉吟着,一邊對郭元振示意道。

於是郭元振便繼續講下去:“此番深入蕃國,往見贊普尚是其次。屈志之人,本不可論於大勢。但孫波於蕃國境內本是大茹,又爲吐谷渾後陣,兼與蜀通商。其土王還爲吐蕃王母沒廬氏引作內相,諸事俱可參謀。

若孫波之地情勢擾亂,則內可波及王城,外可擾亂欽陵。孫波之地,與蜀中民間茶馬易市日久,殿下若能兼收孫波,則蜀中人情物料亦有歸定!”

李潼聽到這裡,是真有幾分動容。對於郭元振獻計用間於吐蕃君臣,這一點他不感到意外,畢竟原本的歷史上,這件事就是由郭元振進行主持的,親自前往談判,更負責招引噶爾家族殘餘勢力歸附大唐。

若僅僅只是這些故技,李潼心裡對郭元振是多多少少有些失望,耐着性子任由這傢伙說下去,果然帶出了新東西。

噶爾家族與國內矛盾越演越烈,這一點李潼已經知道,若只是對付噶爾家族,倒也無需問計於人,事實證明歷史上郭元振的策略就是最正確、收效也最大的。不獨解決了吐蕃最大的權臣,還化敵爲己用,讓噶爾家族成爲大唐邊力的一部分。

有了這樣一個吐蕃本土家族的加入,當時大唐雖然新經神龍革命,政局動盪不已,但吐蕃也無力外擾,只能轉向藏南死磕,最終贊普也于軍中死在了溼熱瘴毒中,使得大唐能夠全力應對北方營州之亂後已經難以遏制的突厥,可以說給三受降城體系的建立提供了戰略條件。

單憑這一點,郭元振便不愧國士之稱,就算有什麼小毛病,李潼也能包容。可問題是,你的招我都學會了,沒有新東西,總覺得期待值不高。

現在郭元振提出了直接用計於孫波,這就是針對吐蕃本土的長效打擊了。

孫波作爲吐蕃最早兼併的高原政權,其族地本就緊傍邏娑城,所以吐蕃設立了孫波茹,地位與松贊干布起家四茹相等。

後來吐蕃逐漸壯大,便漸漸演變成本土五茹與周邊諸節度使,也類似大唐的繁鎮割據。中唐以後,大唐名將累出,以李晟、韋皋爲代表的一批將領們,幾乎打殘了吐蕃諸節度使。

特別是當時的四川王韋皋,直接在維州一戰幹翻吐蕃南道元帥、大節度使論莽熱,獻俘長安,讓論莽熱住上了長安豪華大宅。

多年擴張成果被打殘後,吐蕃本土五茹又爆發內亂,這直接造成了吐蕃的分裂瓦解。在這個過程中,孫波茹就表現的挺亮眼,可見這根逆骨也是世代相傳。

離間噶爾與贊普只是解決眼前的短計,而且由於彼此矛盾尖銳,所以吐蕃對此也是有着極大的提防心。可如果轉而搞孫波茹,那無疑要更加巧妙且更加的直中要害。

吐蕃地處高原,四出閉塞,用計用兵都很難直接作用於本土。所以大唐與吐蕃長達兩百多年的對立,雖然也充滿了波詭雲譎、勾心鬥角,但就算得計一時,也很難做更大的擴展,地理問題佔了很大的原因。

吐蕃恃此地利,反而能對大唐坐望成敗,安史之亂後更是幾齣隴州,將關內視作糧倉。因爲秋防消耗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所以大唐一直不能全力解決繁鎮割據的問題。

因爲茶馬交易的緣故,孫波茹與外界溝通頻繁,相對要更加開放。如果能在吐蕃五茹中嵌進一根釘子,說不定李潼有生之年真能逆勢而上,在高原直接解決掉吐蕃,而不僅僅只是在隴右、西域這些吐蕃的外圍戰場進行封鎖打壓。

即便不考慮的這麼長遠,如果對這個孫波茹搭上線,對於許多依賴與蕃國交易的蜀人也是一大控制。對內對外,都有極大的價值可挖掘,哪怕娶個贊普的姑奶奶,也沒這麼高的回報啊。

想到這一點,李潼望向郭元振的眼神變得溫暖許多,同時又有些好奇,孫波茹位於高原核心地帶,其地情勢就連劉幽求等都所知不多,郭元振怎麼了解的這麼細緻?

聽到這問題,郭元振又嘿嘿一笑道:“僕既然呈此計略,當然要以身先試。舊在通泉時,也曾身率部曲深入生羌之地擄取役力。便曾在木雅之地得獲孫波王裔之屬,所知俱由此出。

“既如此,也不必再通贊普,只入孫波地。無論如何,招引孫波族裔來見,能不能做到?”

他也懶得再聽郭元振那些騷話,直接開口說道。

郭元振聞言後面色一肅,沉聲道:“不負王命,此行必果!”

0871 故情難捨,歸鄉修塋0682 孝傑雄言,羣相喑聲0101 出閣河東王0417 搶位政事堂0264 色是殺人刀0470 唯情不可恃,滿朝非君子1036 漠北天寒,人心渙散0109 仗義屠狗輩0035 嬌花藏毒0831 李潼薄名,公主聞否0517 眩於名實,不知所守0516 胸懷天下,留情不多0782 無米難炊,四面追贓0672 蕃女感恩,版籍進獻0218 銀青光祿大夫0901 禁絕胡僧,唐法入蕃0056 金吾衛大將軍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253 勿謂新王不死0244 大王良教,甘霖慰我0204 誰都別惹我0720 因田募甲,丹心爲國0974 故事險惡,禍根難躲0126 女皇的心腹(求首訂!)0385 名門遺珠,唯王賞識0680 食祿半生,所待捐身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598 往所仰望,必使匍匐0337 廷參奏事,直劾宰相0081 少王險計0177 大王才思敏捷0049 莫厭金盃酒0693 法劍之下,唯有奸邪1052 曲終人散,火樹銀花0225 無兒還有孫0501 密令在手,謀殺懷義0728 三原李潼,浪蕩薄行0761 迎駕不犒,易幟勤王0646 紅翎赤喙,可殺蕃賊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166 門庭若市,名門爲僕0301 雲韶府使,少王歸都0440 亂花漸欲迷人眼0791 唐業存亡,河北相關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492 赤子情懷,知足不爭0220 如意元年0947 六尺之烈,灑血邊疆0998 六詔克定,吐蕃窮途0934 德祐農本,社稷之福0037 春官武承嗣0230 過平康款轡0689 廬陵幽在,可引墊足0914 奴種辱我,唯以血償0854杞人憂天,狂念徒勞0529 奉命者正,逆命者邪0441 悍命拒刑,以死隱惡0015 仁智院掌直0216 急流勇退0779 靖國格式,宮門立館0367 代王至孝,感動人間0781 借爾奴首,以儆效尤說幾句話0156 武氏羣英會0084 具位庸臣0261 不欺少年窮0308 吾皇萬萬歲0580 犯我疆土,片甲不留0280 寶利行社0124 朔邊良才0875 賞心悅目,開胃加餐0552 交糧入學,納錢鑿井0533 老物不器,能殺鄉賊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988 典刑在德,不唯輕重0332 安西告捷,臺省振奮0086 曲樂動人0331 自視甚重,目人爲輕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872 且等來日,禮成侍君0060 唯望生,不望死1034 唯賭見性,必入彀中0587 噶爾掌國,父子爲繼0196 卑職願從大王0128 江頭未是風波惡(求首訂!)0758 池魚入江,廬陵歸國0980 聖筆制律,宋詩雄發0183 門庭煊赫,車水馬龍0637 國器遞授,噱談而已0193 太平托子0574 巨貨誘人,貪心難遏0010 悲慘的一家人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198 寸微靈光,日月照拂0717 仁皎反骨,捐身關隴0874 狡兔三窟,營持有道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053 誤我少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