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

蕃國大論欽陵在葉茹甲兵的接應配合之下,趕在議盟前夕強勢歸國,得以參加議盟,且在盟會上讓渡出許多吐谷渾方面的利益,團結了相當一批蕃國的邦部權貴,使得贊普想要借議盟打擊噶爾家的願望落空。

之後大論欽陵拜見王母沒廬氏,所言雖然不是讓贊普最爲恐懼的廢立之事,但話題也足以讓贊普火冒三丈。

大論欽陵提議廢除孫波小王的封號,並以琛氏葉阿黎指派家臣領掌孫波茹的茹本。

吐蕃本土五茹,每一茹分設兩名茹本,全都是世襲領職的邦部首領,無異於封疆大吏。這些茹本以及下領的東岱,再加上贊普直領的王民區,共同構成了吐蕃的基本統治結構。

孫波茹雖然並不屬於吐蕃本土四茹,但也是吐蕃疆域重要組成部分。孫波小王名義上領管孫波茹,但實際上管理權則在兩名茹本手中,小王則長居邏娑城王民區,只是吐蕃爲了加速孫波融合入本土的一個幌子。

大論欽陵做出這樣的提議,且不說對原孫波一系權貴們帶來的觸動,單單琛氏葉阿黎剛剛背叛贊普,放任欽陵歸國,贊普就絕對不能容忍將孫波茹的實際管理權交給琛氏。

“琛氏這個賤人,就是一個禍根!往年我打算將她收入紅山宮殿作我的奴婢,王母只是不許,如今放縱於外,與欽陵勾結,禍患就爆發出來……”

儘管贊普進入宇那拉康是打定主意恭順請罪,但在聽到欽陵這一建議後,還是忍不住口出怨言。

王母對這番抱怨只作未聞,當時的贊普屢屢作此提議,希望能將琛氏女子收入後宮,只是眼饞那女子姿色而已,根本就沒有什麼遠大的圖謀。

王母之所以拒絕贊普的提議,一則是因爲琛氏女背景太複雜,遠不是當時式微的王室能夠駕馭得了的,將此女放任在外,其所擁勢力還能勾引吐蕃各方權貴垂涎,王室能夠藉此仲裁、平衡各方。

二則就是私計了,一旦琛氏女進入紅山宮殿成爲贊普王妃,那就會給王母的地位帶來極大的觸動。王母如今地位超然,靠的就是松贊干布遺留下的一干王臣擁戴。

可如果琛氏女也成爲王室成員,其所出身的琛氏又遠比王母出身的沒廬氏高貴得多,作爲最古老的十二邦之一,遠不是出身象雄的沒廬氏能比的。這會直接讓相當一部分效忠贊普的王臣,包括那些實力雄厚的山南舊邦都聚集在琛氏女周邊,從而拋棄王母沒廬氏。

但贊普的抱怨也自有其道理,如今的吐蕃國內分成幾股大勢力,若依各自地域劃分,那基本上還是原本三雄爭霸的模式,分別是山南雅礱系、孫波系與象雄系。

松贊干布最初離開山南的時候,是倚重孫波系的臣子,諸如娘氏、韋氏包括噶爾家。噶爾東贊之所以能夠嶄露頭角,就在於其出手解決了象雄系的權臣瓊色氏。

但是由於噶爾家的過於勢大,引起了諸方不滿。山南雅礱系自然厭惡新貴,象雄系與孫波系天然就不對付,就算同爲孫波系的韋氏、娘氏等家族,也都對噶爾家吃獨食的行爲大感厭惡。

現在噶爾家開放吐谷渾,與孫波系權貴關係得以大大緩和,若再通過與琛氏女的合作向山南雅礱系舊臣示好,那圍繞在王室身邊權貴無疑會更少。

當然這種局勢分析也並不準確,畢竟松贊干布統一高原、完成了前人所未成的偉業,其所留下的超脫於三方地域之上的人事影響同樣頗爲可觀。諸如同樣出身象雄系的沒廬氏,如今則就作爲舅族尚家,是維繫王室威嚴的死忠派。

琛氏本是山南舊派,但作爲贊普甥族,原本也是王臣家族之一。但是由於王母沒廬氏的私計,誅殺了琛氏的族長,使得琛氏與王室漸行漸遠。

琛氏女如果擔任了孫波茹茹本,大可借其兼有兩方的身份,使山南系與孫波系彼此交融滲透,那身份就從原本各方威逼轉變爲左右逢源。如果再加上與大論欽陵的盟誓關係,所結成的這一股力量,足以徹底架空王室!

贊普急來請罪,還只是擔心其王位,但王母沒廬氏卻從中看到大論欽陵要完全架空王室的野心!

吐蕃從來也不是高原上的天命之主,成爲高原主人滿打滿算不過幾十年的時間,一旦大權不在,統治被顛覆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真要讓欽陵做到這一點,可能加布小河谷的賤民真要取代真要取代悉多野家子孫,成爲高原上新的主人。

“琛氏的阿黎,的確已經不能再留下來!”

聽到王母這番廢話,贊普也是眉梢闇跳,這個道理他當然明白,可琛氏女早已經拿着王母手令逃離了王統區核心地帶。此前爲了應對歸國的欽陵,贊普也根本不敢分兵前往攔截追擊,現在再想追擊捉拿,也早已經不知所蹤。

而且欽陵眼下還在國中,會任由贊普肆無忌憚的捉拿叛臣?

見贊普還是陰着臉生悶氣,王母便知他還沒有意識到自己所言的真實含義,只得嘆息一聲繼續解釋道:“琛氏女已經出逃,無論她前往何境,生死如何,只是不可再留在國中!不可讓加布賤民將她作爲橋樑,去聯合山南與孫波幾家!”

“這賤人又能逃去哪裡?無非只在周邊打轉,要作踐自身,投向原本的家臣奴戶,接受噶爾家的庇護!”

贊普講到這裡,更加的恨意十足,尤其想到葉阿黎那動人姿色,自己不能享用,卻成爲低賤的噶爾家婦女,恨意之外更有滿滿的妒情。

“她若只投噶爾家,反倒沒有那麼麻煩。也是我當時小瞧了她,她通過她母向我求大藏之地的時候就該有警覺。唉,大藏的鬧亂,是唐國人在煽動,她此時求取大藏,怕是要投唐國!”

王母長嘆一聲,不無憂色的說道。

“唐國?唐國不是在青海與大論對峙,怎麼又會在東域鬧事?”

贊普滿心誅殺噶爾家的大計,對於大藏的鬧亂根本就不在意,此時聽到王母講起,不免驚訝有加。

“唉,你們都被加布賤民的強橫矇蔽了雙眼,以爲唐國屢敗青海,不足爲患。但唐國的強大,不是你們在加布賤民兇威下成長起來的後進能領會的。唐國的貴族,纔是真正的貴族啊……”

王母講到這裡,不免回想其當年她幸入王室,前往拜見贊蒙文成公主,觀其起居所受到的震撼。那時的她,才真正感受到自慚形穢、無地自容。

如今吐蕃欽陵大權獨攬,也承擔了幾乎所有唐國的壓力,年輕一代對唐國雖有耳聞,但感受並不深刻,只覺得唐國不過爾爾。

包括年輕的贊普在內,也只覺得欽陵纔是這個世界上最強大的敵人,只要戰勝了欽陵,作爲欽陵手下敗將的唐國,也只是一個可以肆意凌辱的對象。

王母懷疑琛氏阿黎將要投唐,但在進一步消息傳來之前,也並不能就此篤定。

眼下最重要的還是應對議盟所帶來的惡劣影響,相對於年輕衝動的贊普,王母手段無疑要高明得多,指點贊普去逐一拜訪能夠決定國勢走向的幾家權貴,分別盟誓示好,不要再困守於紅山宮殿作無能狂怒。

如今的蕃國內部,還在消化議盟所帶來的種種影響。而出逃的葉阿黎行蹤被掌握到的時候,則就是一個更加驚人的消息。

葉阿黎在孫波茹,聯合了唐國的遠征將士,接連攻破了數家東岱,並宣稱自己成爲孫波茹的新主人。

這一消息傳回吐蕃國中時,自然引起了舉國震驚。葉阿黎作爲吐蕃屈指可數的權貴,本身又是無數貴族子弟爭相慕求的美貌少女,如今不只出逃在外,竟然還勾結唐國爲禍國中,消息傳回,自然羣衆譁然。

一時間,不獨那些仰慕葉阿黎的蕃國貴族少年們心傷欲死,就連大論欽陵等大權在握的蕃國權貴們,也對葉阿黎這一舉動大感驚訝。

“縱橫多年,內外無懼,竟爲一女子所欺!”

大論欽陵得知這一消息後,也是自嘲一嘆,接着便連忙再往王母所居的宇那拉康而去。

他能順利回國,國人皆知是借了葉阿黎的葉茹之力,現在葉阿黎居然投向了唐國,若被有心人攀引誣衊,他也分講不清,剛剛取得的一點主動說不定轉頭就會丟掉。

吐蕃王母雖然猜到葉阿黎或會投唐,但也沒想到這女子會做得這麼絕,轉頭就引唐國甲士作亂國中,一時間也是焦躁不已。

面對這樣的鬧亂,當務之急自然是要平滅叛亂,可問題是誰出兵?王室當然還有數量可觀的王衛將士,但誰又能篤定這是不是葉阿黎與大論欽陵在繼續演戲?若由欽陵出兵,王室同樣不能放心,而且欽陵仍在口口聲聲堅持葉阿黎絕非叛亂,顯然是不會出兵。

議盟結束未久,蕃國權貴們還沒有完全散歸各自封邑,因爲孫波茹的鬧亂,又再次集結於邏娑城幾大宮殿之間,竟夜討論,卻遲遲不能出兵。

最終,在消息傳回數日之後,吐蕃一干權貴們終於討論出一個讓大衆有些瞠目結舌的決議:琛氏葉阿黎離國並非叛亂,而是爲了迴應唐國宗王聘求,被王室收養爲女,號以東域赤尊公主,前往唐國以修邦好。

這一王令傳揚出來,大論欽陵自然被一些不知內情者罵的狗血淋頭,特別是一些本就對葉阿黎心存愛慕的蕃國年輕貴族們,更覺得欽陵兵敗無能,致使他們有被奪妻之痛,以至於有人都開始組織針對大論欽陵的刺殺泄憤。

0654 琛氏阿黎,驕橫難制0922 祖孫一體,榮辱與共0193 太平托子0560 長安諸水,周遊不順0976 盛世文娛,寓教於樂0436 佛緣加身,未可裂目0780 君心如鐵,烈火難融0353 勢術門庭,自非良配0838 愛此名利,孜孜不倦0376 紈絝衛府0906 彼之存亡,我之疥癬0419 皇嗣謀反,分押千騎0015 仁智院掌直0214 少王異圖,乃有妄行0608 烏合成軍,諸部爲備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291 獻業求命0388 口是心非,有情無膽0660 東域赤尊,和親唐王1015 波斯歸義,羣胡法治0375 魏王贈刀,砥礪代王0444 聖皇洪福,神佛入苑0527 故衣義舉,功存百姓0642 緣起微末,緣了白首0271 我與留守俱過客0636 王若歸朝,春宮待之0142 就怕有壞人0354 西園選士,勇卒歸都0521 西京動盪,百坊互攻0268 薰蕕不同器0117 權門惡事0362 代王舊罪,依稀可引0263 娘子隨戲0233 我之樂土,彼之禁區0638 關山阻遠,憑書寄意0891 仁皎落魄,見笑人間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396 何患無勢,轉瞬即來0190 神皇權法,血授少王0523 助吾事者,賜之以帛0970 商賈多金,先割爲敬0009 聖心取捨0736 長情在守,不爭短愉0948 貪功如命,視死如歸0195 良策面授,一擲千金0833 有情自癡,不貪不怨0305 門牆生隙0535 攸宜勤事,巨貨入營1040 君子治世,道不濫施楔子0040 內教坊伶人0218 銀青光祿大夫0032 君子滿朝0511 宗室入朝,西京驚變0391 朕有佳孫,與卿論好0583 太宗遺風,端倪可見0735 千般柔媚,俱獻夫郎0546 參軍氣壯,宰相自辱0004 醫博士沈南璆0911 蕃使橫死,贊婆歸鄉0939 黃泉路遠,情深不懼0543 諸夷滋擾,以血還之0887 殊榮稱羨,爭作奴婢0505 諸將自謀,雍王可靠0881 漕渠流脂,穀米滿倉0032 君子滿朝0737 豫王西行,祭拜皇陵0008 聖母神皇0536 從此以往,不負蒼生0760 唐家有我,我有一劍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643 孝傑率直,目中無人0015 仁智院掌直0557 百萬巨資,不抵德音0246 細憐閒庭0394 樑王雖強,自有能者0986 內苑閒趣,璞玉磨劍0984 選司公正,風骨強硬0694 不知我者,謂我何求0461 來某成親,障車萬緡0087 蓮生獻經1009 今月照古,天涯此時0615 赤嶺貫通,大軍可入0238 洗劫武攸宜0274 只待神都制命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561 豪商入府,犬馬效勞0482 世道烘爐,我亦菽谷0827 大國體龐,治軍尤難0936 寶圖投獻,富貴可期0996 君恩浩蕩,延濟諸親0509 捐盡封戶,爲國卻賊0393 勢在於朕,何問旁人1006 南士北行,道途寂寞0274 只待神都制命0017 兄弟殊異0253 勿謂新王不死0755 權出於我,當重其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