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39章 他有嗎

朱載坖與孔尚賢談了許久,先將孔夫子捧上了天,而後又勸孔尚賢鼓動大明讀書人去大明各個新佔的領土實行教化。

在此之前,朱載坖給教皇國的信件之中,便寫了在大明傳教可以,但是須允許大明在歐洲各國傳播儒術。以此互利互惠的行爲,好加強雙方的聯繫與交流。

當然信中不只是這一點內容,這只是其中比較重要的一項而已。

如今將衍聖公孔尚賢找來,便是朱載坖的第二步,以孔尚賢爲儒家領袖號召大明讀書人去踐行教化聖學。

將孔尚賢送走之時,孔尚賢還有些暈乎乎的,只覺得儒家聖學要大興於天下。這個天下,不只是原有的大明,而是真正的天下萬方萬族。儒家學說本就提倡有教無類,只要傳播開來就是好的。

這是孔尚賢的老祖宗定的,他自然對於陛下所說之事,不敢有半點違逆,甚至還被激起了極大的興奮。

對於這件事,朱載坖也沒有讓孔尚賢單打獨鬥,而是給他安排了一個副手。此人名叫王正億,字仲實,浙江餘姚人,其父就是大明鼎鼎的王守仁。

王正億襲封新建伯,雖然是勳貴,但是卻代表着大明時下最熱門主張知行合一的‘心學’嫡系。

孔尚賢與王正億兩人,一個是衍聖公,一個是新建伯,一個是古聖人之後,一個是本朝亞聖這後,一正一副相得益彰。如此組合,在大明的儒家來說,天生就是資歷超人無人能比。

雖然還有個孟子的五十八世孫孟彥璞,但是本朝的太祖對於孟子的學說不太喜歡,因此世職只不過是個翰林五經博士。也是因爲這樣,朱載坖並沒選孟彥璞爲副手。

得了朱載坖的旨意,孔尚賢與王正億兩人便遊走大明各地,尤其是江南文風最盛之處。不斷的在各個書院講學,憶先祖求學教化之苦,追思今日桃李遍佈之甜。而後感嘆一番大明雖武功赫赫,但百無一用是書生。海外蠻荒儒術不興,甚而有邪說橫流,更有無知食人之族肆虐。而今大明鼓勵移民各方,天高地闊儘可去之,興教化以救萬民於水火。

在私下裡,孔尚賢與王正億兩人卻說的更現實,更能抓住這些讀書人的心理。

他們兩人私下裡總有些親朋故舊,暗中便提點道,如今海外百廢待興,正是爾輩讀書人一展鴻圖之時。而且朝廷大開科舉,一屆比一屆錄用的人多,卻仍舊不敷使用。倒不如先以讀書人的功名,去海外謀個小官吏先佔了位子,而且再於大比之年赴考。這等先有實職者,若是考中,便會因而少了許多蹉跎。

這都是金玉良言,聞者無不恍然大悟。

其實,這些話都是朱載坖教的,只是爲了打消那些一心撲在功名上的讀書人的顧慮。而且大明如今確實缺少官吏,靠着科舉那點人,雖然錄用的人已經過千了,但對於大明廣闊的國土來說,仍舊遠遠不夠用。

經過了這兩人的鼓動,還有大明報的宣傳,大明的儒生開始興起仗劍走天涯。他們或乘巨舟於汪洋,或乘駝馬於大漠,紛紛趕赴天涯海角。

數月之間,大明走出去的儒生就達到了上千人之多。看上去似乎並不多,但這只不過是開始。大明如今的讀書人遠超嘉靖朝,高達數十萬人之多,其間的競爭壓力之大,使得他們也不得不這樣做。

別管是在海外做個小吏,還是結廬教書教化土著,都算是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對於朱載坖來講,擴大大明文化的影響力,纔是最重要的。有了文化認同,便有了凝聚力,這纔是大明能在最廣義的範圍存在下去的基石,這是真正的萬世不易之功。

在孔尚賢與王正億兩人正掀起遊學熱潮之時,烏西的消息送到了朱載坖面前。

有大明商人將明軍火槍販賣與西人,胡月鋒請陛下降罪。而李成樑的奏章也送到了朱載坖的面前,奏章之上有攬過推功之意。直言胡月鋒滅沙俄有功,功大於過,請陛下網開一面。

朱載坖看着兩人分別送來的奏章,不由得搖頭失笑。大明的火槍雖然先進一些,但是朱載坖自己也知道,這種先進不過是建立在一些共有的技術水平之上,實際並沒有技術難度。只要看到了實物,便很容易仿造出來。

真正讓朱載坖放心的,則是明軍火炮。沒有大明的鍊鋼技術,他們是仿造不出來大明火炮的。

但是出了這種事,不罰是不行,朱載坖對於胡月鋒的處罰不輕不重,依了李成樑的功過相抵之意。只是加了條警告而已,並通報大明全軍。

對於李成樑,朱載坖以其奔襲萬里屢敗喀山之功爲之賀,但是未竟全功,暫時無有封賞。

兩員大將,在外征戰經年,朱載坖這樣不賞不罰的態度,卻讓人無話可說。並不是朱載坖小氣,而是事情只能這樣辦。屬下請罪,而且確實犯了錯,朱載坖自己總不能賤兮兮的上去一頓濫賞。就是收買人心,也不是這樣做的。

朱載坖這樣批覆李成樑的摺子,實際已經等於告訴他,竟全功之時便是有封賞之日。

而胡月鋒的奏章之中提到,沙俄廢伊凡雷帝,不日便會被押解到京,請陛下處置。

對於這種亡國之君,朱載坖安置起來早就駕輕就熟。在京賜其府第,看守居住不可離京,從此做個太平國公便是。

處理了這些事情,田義來報。

“陛下,景郡王病了,他的病情與陛下當年幾乎一樣。”田義低頭,不敢看朱載坖的臉色。

當年景王造反不成,被降了爵位,如今已經是景郡王。

朱載坖聞聽這個消息,不由得一怔。他自己已經許久都沒有再犯過病,如今身體很是強健,還生了個兒子朱翊鈞。

而景王若不是田義如今提起,怕是自己都差點忘了還有這麼個弟弟。

第121章 軍國重器第123章 水轉大織機第514章 不得不防第161章 暗藏機鋒第41章 逢大事有靜氣第259章 李璣第196章 永定門破第396章 無法改變結局第387章 退避三舍第201章 惺惺相惜第495章 三方僵持第465章 圖馬之戰第3章 脫貧致富第587章 選擇方案第13章 船主第106章 如斷山河第568章 讓他好看第237章 太過猖狂第6章 發生何事第593章 王者歸來第551章 庫爾蘭戰敗第255章 大汗死了第367章 劃分四省第381章 答案在書中第484章 萬軍橫掃如卷席第77章 如此應該可行第384章 莫要放走一個第363章 明軍必敗第71章 讓他辯無可辯第383章 不可逆第151章 不勞而獲第286章 天價火絨布第520章 莫要自誤第326章 雄心壯志第130章 撈多少好呢第490章 天可汗長鞭第223章 新年第一本第243章 馬速的提議第378章 用以屯兵第436章 該動一動了第544章 鷸蚌相爭第19章 如此有毒第313章 攀比之心第387章 退避三舍第226章 收回特權第430章 你值多少第564章 以利誘之第593章 王者歸來第338章 帶上幾百斤回去第35章 先做好眼前事第209章 不可相提並論第70章 想到同一處第381章 答案在書中第491章 目標兩河第388章 如遭雷擊第184章 主動上奏第421章 儘量留幾個活口第390章 你來則我往第147章 女真覺昌安第60章 還請慎言第64章 此人不可留第256章 不要妄議復國第443章 良性循環第450章 雙重身份第494章 賽因布拉特的算計第276章 海蔘建城第592章 位置互換第338章 帶上幾百斤回去第32章 一條退路第19章 如此有毒第29章 李成樑,你這吃貨!第93章 掣電銃第67章 爲了國本之位!第358章 不信明軍不可戰勝第251章 巴里坤湖第440章 天大的玩笑第598章 蘇萊曼大帝駕崩第264章 金殿傳臚海剛鋒第7章 不敢多想第141章 逃過這一劫第450章 雙重身份第338章 帶上幾百斤回去第294章 擺駕坤寧宮第232章 主動歸附第436章 該動一動了第527章 消滅這些明軍第600章 耶路撒冷城下第432章 真是不一般第223章 新年第一本第186章 約見王直第369章 絕望深谷第476章 無敵艦隊雪恥第180章 吳鵬所請第226章 收回特權第135章 歷史真相第411章 應該有的尊重第392章 內附大明第91章 臣也附議第598章 蘇萊曼大帝駕崩第343章 現在不殺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