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7章 不動如山

在明軍佔據了迪茲富勒城之後,楊洪義並沒有大舉興兵前往巴士拉城。

他首先將城中那些投靠過奧斯曼帝國的原有權貴,都集中起來,並且將這些人的財產沒收,讓這些人去做苦力修復城牆。

而在奧斯曼人佔領期間,曾經失勢的那些人,都被楊洪義提拔了起來,成爲大明官吏的輔助力量。

當高行道送武清伯一行人上了大明的船隻迴轉之後,楊洪義便將迪茲富鞭城的管理權,又重新交到了他的手中。

在徹底的穩固了迪茲富勒之後,楊洪義才領着四萬五千明軍,奔赴數百里外的巴士拉城。

沙巴克退回巴士拉之後,他手中的兵力也不過還有九萬餘人。在與明軍迪茲富勒一戰之後,損失了將近一萬餘人,這讓沙巴克很是心痛。

巴士拉城就在底格里斯河的岸邊,距離入海口不過兩百里左右。

這裡水草豐美,處於底格里斯河的衝擊平原之上,地勢平坦適合農業。因此,巴士拉這裡的農業也非常發達,百姓生活相對富足。

沙巴克所帶領的奧斯曼軍隊,一點也沒有離開巴士拉的意思。即使知道面對四萬多人的明軍,也很難戰勝的情況下,他也不會輕易的讓出巴士拉。

而且要讓出巴士拉城,那麼巴格達呢,讓不讓?如果都讓給明軍,那麼蘇萊大帝所說的,讓他佔來的這點先機,也都丟失殆盡了。

爲了對付明軍,沙巴克這十幾天以來不斷的摸索所新辦法。對於明軍的火炮,沙克巴覺得只有派馬木留克騎兵接近,才能靠着他們強大的殺傷力對付那些炮兵。可是明軍的騎兵卻又成了馬木留克騎兵的剋星,這讓他感覺有點棘手。

不過,一想到巴士拉城外廣闊的平原地形,沙巴克便有了主意。

楊洪義也並沒有給沙巴克多少準備時間,只在迪茲富勒停留了十幾天,將城中的事情安排好,便提兵前往巴士拉城。

沙巴克聽到明軍果然打算進攻巴士拉城,便帶着自己所有的奧斯曼軍隊迎戰。

上一次與明軍交戰,是在山口的狹窄地區,沙巴克認爲是地形限制了奧斯曼軍隊優勢兵力的展開,這才讓明軍佔了便宜。如今巴士拉城外數百里方圓的地面上,都是一片平坦,明軍再想借助狹窄地形佔便宜,那就不可能了。

相距巴士拉還有二十里的位置,兩軍再一次面對面的對峙起來。

楊洪義並沒有輕易的下令開火,因爲他看到奧斯曼軍隊並沒有結成厚實的方陣,而是列成了長長的橫列。

將軍隊列成長長的橫列隊形,這就是沙巴克想出來的辦法,九萬餘人總共就列成了四排人馬。他之所以如此來做的好處,就是陣形變的單薄,使得明軍的火炮無法發揮最大威力。

而且這樣能拉長奧斯曼軍隊的正面,使得明軍不能兼顧。而奧斯曼軍隊的兩翼,更可以遠遠的包抄上來,對明軍形成一種扇形的半包圍態勢。如果可能的話,就是將明軍全部包圍,也並非不可能的事情。

就在明軍還沒有其他動作的時候,沙巴克下達了全軍進攻的命令。

他就是要用奧斯曼軍隊的優勢兵力,來欺負明軍的人數少。

一個正面足有十里的長形軍陣,向着明軍的方陣壓了過來,這讓楊洪義開始之時也吃了一驚。

但是很快,楊洪義便明白了對方的意圖,就是要用人數來戰勝明軍。

對於奧斯曼軍隊的想法,楊洪義洞若觀火。他並沒有慌亂的讓明軍也展開隊形與奧斯曼軍隊對峙,而是命令明軍的各個方陣之間拉開距離。

這樣一來,就擴大了明軍所佔據的地面面積,使得對方包圍明軍的想法落空。除此之外,也等於加大了明軍的打擊面,有利於將更多的打擊火力釋放出來。

而且楊洪義最先放出去的,就是兩萬明軍的騎兵。

對於奧斯曼軍中的馬木留克騎兵,楊洪義是極爲謹慎的。如果讓那些傢伙衝入明軍的火槍兵炮兵的隊伍當中,結果就是毀滅性的。

因此對於馬木留克的打擊,就是楊洪義所關注的重點。

並沒有出乎楊洪義的預料,那些馬木留克騎兵果然從明軍的兩翼側後方包抄了過來。

但是在還有兩三裡的位置上,便被明軍的騎兵給盯上。

明軍騎兵與這些馬木留克騎兵擦肩而過,並沒有與之短兵相接。但是這並不代表不管不問,而是紛紛取出火槍,對着馬木留克騎兵們開火。

與之前明軍騎兵的戰法一樣,明軍的步下火槍兵,就是如同基地一樣不會輕易移動。而明軍騎兵們,則是可以快速移動的打擊力量。一旦將敵軍捲入火槍兵與明軍的騎兵之間,就彷彿被捲入了一個大磨盤,最終都會被碾壓成齏粉。

馬木留克騎兵雖然比明軍多一些,但也沒有到了多達一倍的程度。在上一次與明軍交戰的時候,可就損失了幾千馬木留克騎兵。

因此,這些馬木留克騎兵發現,他們在明軍騎兵的火槍射擊之下,損失一點也不比面對火槍兵方陣的時候少。

如此一來,他們就成了兩頭都無法兼顧的情況,不斷的被打擊卻無法專門的攻擊任何一方。

即使在正面還有五萬餘奧斯曼的阿扎普火槍兵的情況下,也並不能影響明軍火槍兵對於馬木留克騎兵的重點打擊。

而對付正面的這些奧斯曼火槍兵,楊洪義則命令火炮先集火依次射擊,將對方的隊形打亂。而後便可自由射擊,打擊那些火槍兵密集的地方。這樣就能讓奧斯曼的火槍兵們,被火炮的打擊驅趕着成了沒頭蒼蠅。

對於那些妄圖衝擊明軍火槍兵方陣的傢伙,從來都是明軍優先打擊的目標。

沙巴克沒有想到,自己費了很多時間所想出來的辦法,面對明軍的時候竟然一點作用也沒有。甚至明軍就象是早就操練過一樣,對於他所擺出來的這種大正面的戰法,應對極爲熟練有效。

有心將手下的軍隊都撤回來,可是如果不戰勝明軍,只保留實力有什麼用。

沙巴克決定孤注一擲,命令傳令兵傳令,全軍衝擊明軍的本陣,用一場混戰來結束這場戰事。哪怕自己手中的這些奧斯曼軍隊消耗一空,只要最後戰勝了明軍,就是一場巨大的勝利。

隨着進攻的號角吹響,那些馬木留克騎兵寧肯用後背迎接明軍騎兵的火槍打擊,也要衝入明軍的火槍兵方陣。同時,那些奧斯曼的火槍兵們,也都放開了速度衝向明軍本陣。

戰場上殺聲震開,即使火炮轟響不曾間斷,也無法掩蓋這衝殺之聲。儘管明軍的火力極爲密集,而且很猛烈,但面對奧斯曼的全面壓上,也有點應接不暇。

而楊洪義卻下了命令,要求明軍火槍兵堅守方陣,不動如山。

第420章 囊中之物第99章 託兩位的福第557章 重鎮失守第402章 清州之戰第357章 升龍城破第367章 劃分四省第94章 就這樣第440章 天大的玩笑第173章 陷入生死之戰第442章 豁然大開第316章 透心涼第82章 我可捨不得殺你第250章 博貝密爾咱第98章 沙勿略第569章 守不住了第136章 隨我發財去第330章 分頭進擊第183章 清白人家第211章 是李總兵第278章 建得小了第15章 辦件大事第199章 當仁不讓第493章 伊凡的決心第268章 畫了一個圈第474章 請大汗一力承擔第187章 碰撞總是要來的第442章 豁然大開第315章 大雕應是陛下的第201章 惺惺相惜第339章 瀛洲形勢第558章 生存下去的根基第493章 伊凡的決心第392章 內附大明第20章 蠢萌至斯第314章 老道也想去瀛洲第607章 禮物第39章 通州無戰事第47章 衆人皆驚第247章 安得猛士第350章 當場擊斃第411章 應該有的尊重第271章 沒這麼折辱人的第454章 互爲獵物第196章 永定門破第578章 朕現在下旨第1章 我是裕王第149章 毫無痕跡第416章 氣壞了第601章 輕輕放過第562章 你可記住了第188章 咱們該休息了第51章 銅不夠用第595章 羅斯人的英雄第315章 大雕應是陛下的第327章 極機密之事第471章 得不償失第505章 還不死心第217章 幾大好處第326章 雄心壯志第572章 有點傻眼第427章 張元德備戰第340章 發行紙幣第166章 幸不辱命第149章 毫無痕跡第107章 不許放過一人第228章 一念之間第442章 豁然大開第130章 撈多少好呢第46章 銅鐵作坊第240章 吐魯番汗國第173章 陷入生死之戰第374章 重臣的cosplay第145章 重振朵顏衛第185章 在下就是王泉第202章 靖海伯第242章 兵出西北第518章 喀山必勝第284章 只能是等第363章 明軍必敗第8章 心選之人第18章 不似人君第100章 你都在搞什麼鬼第122章 遼東方略第415章 大勢已去第298章 渤泥國財寶第38章 大亂將起第362章 徹頭徹尾的奸商第464章 站穩腳跟第553章 不能接受訛詐第183章 清白人家第582章 戰勝明軍的希望第470章 圍追堵截第337章 全都亂了第523章 殺氣盈野第484章 萬軍橫掃如卷席第386章 壯士何所憾第110章 這小子很坑啊第441章 虛與委蛇第281章 君王體面第556章 責任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