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地中有山

胖子道:“你小子少來這套,這是阿里巴巴乾的傻事兒要幹你自己去幹,甭想拿我當槍使,否則回去之後要是讓大金牙他們知道了,肯定又要給胖爺編新段子了,本司令這點冷峻孤高的氣質和作派,培養得多不容易?怎麼能全讓你給糟蹋了。”

最後胖子出了個嗖主意,如果孫教授可以不要面子過去畫門,就先還他半本筆記,孫九爺一聽這個條件可以接受,連二話都沒說,當場就表示願意去當“阿里巴巴”。

我把金匣中的筆墨取出來,倒點水研開了黑墨,將觀山神筆的筆頭蘸得飽滿了,遞給孫九爺,並且鄭重其事地囑咐他說:“儘量畫得像一點,畫完後千萬別忘了念——芝麻開門。”

孫教授嘆道:“大概是我過去太聰明瞭,現在才犯糊塗,用毛筆在山上畫門取路……這……這不是我這輩子最聰明的舉動,就是我這輩子最愚蠢的舉動,可不管怎麼樣,我這也都是教你們給逼的……”他一邊絮絮叨叨地抱怨着,一邊提了筆走到峭壁前,擡筆先畫了一個大方框,又在中間加了一豎道,兩邊各畫了兩個圓圈,作爲“門環”,這道山門就算是畫完了,雖然畫得潦草了一些,可卻也算得上是形神兼備之作。

衆人悄立壁前,個個目不轉睛,不眨眼地盯着那畫出來的大門,這一刻竟然過得格外漫長,感覺心都揪起來了,我心中反覆默唸着:“芝麻開門吧……”

過了好一陣子,眼睛都瞪酸了,峽谷中的山壁上,畫出來的大門卻沒有任何動靜,墨痕漸漸幹了,仍然只是一幅畫。

我們望山興嘆。雖知可能是未解“觀山神筆”之奧妙所在,才致使畫門無功,卻再也想不到還有什麼辦法能使畫出來的大門開啓,我只好按照先前的約定,讓胖子把孫教授工作筆記的前半部分還給了他,後半本記載着他研究“歸墟卦鏡”的部分,仍然要暫時留在我們手中。

胖子對孫教授說:“別愁眉苦臉的呀,是不是沒把筆記全還給您,覺得我們有點不仗義?可別忘了是九爺您不仁在先。哪座廟裡都有屈死的鬼。唯獨您孫老九,一向沒少做瞞天欺心的勾當,想喊冤恐怕都難理直氣壯,所以聽胖爺良言相勸,乾脆就別想不開了。趕緊把這半本筆記先拿着。”

孫教授鐵青着臉接過筆記本藏在懷中,對胖子說道:“事到如今,你們以爲我還在乎這本筆記?我是發愁咱們下一步怎麼辦?”說完又轉頭來問我:“胡八一,你還有鬼主意沒有?”

這種時候,我自然不能流露出半分難色,只能撿些拍胸脯子的話來說:“觀山神筆畫地爲門之事,咱們恐怕一時參悟不透,不過這峽谷底部沒有死屍,正是南海秘寶歸墟卦鏡的用武之地。如果情況不到萬不得已,原本是不想用這招殺手鐗的,但此地已是棺材峽山窮水盡之處,再不使盜墓古術更待何時?”盜墓之術,其實不單觀山形察地勢的風水秘術,還可以“觀泥痕、觀土質、觀水流、觀草色,更有嗅土、聽地、問天打甲之術,若用此法百不失一。”

我當即找了塊平整的石頭。把“青銅卦鏡”和“魚龍卦符”取出,準備施展盜墓四訣中——“問”字訣的上法。

孫教授癡迷於這面神秘無比的“歸墟卦鏡”已久,只是苦於不會使用“照燭鏡卜”之法,又對我的辦法不太信任,當下便湊到近前問個不休。

Shirley楊也對此很感興趣,畢竟“問墓”之術的傳說,至今已失傳了上千年,現在很少有人能說其中的名堂。包括當年的卸嶺盜魁陳瞎子,以及搬山道人鷓鴣哨。也對此毫無瞭解。

我只好對孫教授和Shirley楊做了些簡單的解釋,在漢唐時期的“摸金校尉”手段中,就有問天打卦的舉動,也就是所謂的“問墓”之術,根據使用巫卜器物的不同,此術自古有兩種方式,一個是“燭照鏡卜”,另一個是“燭照龜卜”。

“摸金秘術”的核心元素是《易》,《易》的核心則是“天人相應、生生不息”,如果換置到現代的概念,可以理解成介於“心”與“物”之間,“心”與“物”應該是一體的,“心”即是人,“物”即是天,心與物本是一體,既不能純粹的唯心,也不能徹底的唯物。

連接在精神與物質之間的元素,即是風水一道中所言的“氣”,在生氣充盈的上善之地,可以利用風水秘器,來窺測這層無形無質的“生氣”。

能夠作爲風水秘器的大多是上古青銅器,或者是用埋在風水寶穴中多年在龜甲龍骨,因爲這些器物不能多此反覆使用,所唐宋之後,幾乎再沒有盜墓者用“問墓占驗”的古老方法倒鬥了,這是此術失傳的主要原因。

孫教授聲稱,他在一些歷史資料中看到過不止一次,這“問”字訣應該是確有其事的,不是什麼唯心的傳說,不過“歸墟卦鏡”不比普通的青銅鼎器,古鏡中的卦符都是按周天卦數排列,如果不瞭解古老的卦圖卦象,誰又知道怎麼使用?

我沒有立即回答,將魚、龍兩枚銅符拿在手中,仔細想了想張羸川的指點,奧妙無窮的“十六字周天古卦”,包含“卦象、卦詞、卦數”三項,他們的關係是——由“卦數”推演“卦象”,再由“卦詞”解讀“卦象”,這三者相輔相成、缺一不可,難說哪個主要哪個次要。

對此三項記載最爲周全詳盡的,應該是“周天十六卦全圖”,但現在世上已經沒有出土的遺存古物可見了,也許在“地仙村”古墓裡還藏着一幅周天卦圖,所以孫教授才肯舍家撇業,不遠萬里地跟我們來到這裡冒險。

我以前對於真正的“周天十六卦全圖”幾乎一無所知,但我在南海時,曾聽龍戶古猜背誦過全篇的周天卦數,而我又有幸識得張羸川,在他的幫助下,通過對“周天卦數”和“青銅卦鏡、青銅卦符”的反覆推演,找出了使用“歸墟古鏡”的方法。

我對孫教授和Shirley楊說:“周天卦符有一十六枚,在不同的推演中分別有不同的特定符號來表示,魚、龍、人、鬼代表了一個小週天的循環,專門用來占驗古墓墟址的方位和空間。”

孫教授連連搖頭:“謬論,簡直太荒謬了,你如果說這四枚青銅卦符都是生命形態的象徵,或者是生靈的象徵,還多少有幾分可信的程度,但它們怎麼能代表方位和空間?差得也太離譜了,你那位張師兄多半是個江湖術士,分明是一派胡言,銅鏡銅符都是絕世秘寶,你可千萬不能亂用。”

以前在崑崙山的經歷,使Shirley楊對我的易學理論比較信服,可她也覺得此事很難理解,說道:“我不懂易經的變化之道,但老胡你說魚、龍、人、鬼四枚青銅古符,可以用於占驗古墓空間方位,可否有什麼依據?”

我對衆人說道:“別看孫教授研究龍骨天書許多年了,但確實是頑固不化,是個不開殼的腦子,他只能想象出魚、龍、人、鬼四符是天地間的生命形式,卻想不到更深的層次,天地空間的存在,恰恰就是針對生命而言的。這是天人一體的全息宇宙概念,其實這個秘密就在沒有眼睛的青銅卦符上。”

孫教授一本正經地說:“我的研究成果雖然沒得到重視,可畢竟是研究了不少成果出來,成果始終是客觀存在誰也抹殺不了的,至於我是不是不開殼的腦子,也不是你們年輕人說了算的,你且說說這沒有眼睛的古符和空間,方位有什麼聯繫?我醜話說在前邊,別看歸墟古鏡是你從海底撈回來的,可我絕不能聽你胡諏幾句。就讓你隨便毀壞這稀世珍寶。”

我不屑地“哼”了一聲。對孫教授說:“我要真想隨便廢了這面青銅古鏡,您還真就攔不住,不過老胡我向來以理服人,今天就給你補一課,趕緊拿筆認真記錄。不要居於廟堂之高就變得目光短淺看不清江湖之遠了。”

我指着“歸墟卦鏡”背面的周天銅匭讓孫教授看,每個銅匭上都有一個符號,青銅卦符就要分嵌入其中相對應的位置,銅符無眼,實則並非無眼,而是代表着生命的空間侷限性,確切點說應該是“看不見”。

中國古人對空間的認識,早在幾千年以前就已形成,並且和現代的科學概念非常接近。也可以說,現代科學發展了幾千年,在宇宙空間的概念上,卻從來沒有太大進展。

四枚銅符分別是“魚、龍、人、鬼”,在古代的傳統概念中,魚看不見水,人看不見風,“風”應該就是現在所說的空氣,人生活在大氣層裡。和魚生活在水中是一樣的,都是生活在一種自身看不到的物質裡。

而“鬼”則看不見土地,在古代人的觀念裡,幽靈向來是生活在地下的,鬼在地中,就如同人在風中或是魚在水中,當然“鬼”和“龍”都只是中國傳統文件中的一個概念。

孫教授聽到這裡,已有頓悟之感。連拍自己的頭頂:“對呀……人不見風、鬼不見地、魚不見水,我當初怎麼就沒想到。那……那龍呢?龍和鬼一樣是個虛幻的概念,龍看不見什麼?快說快說……”

我看孫教授急得夠戧,看來是動了真火,激動之餘抽風的可能性也不是沒有,便不再同他賣關子了,直言相告:“龍在古人的觀念中,乃是圖騰中的萬物之靈,而龍本身,卻完全看不見任何物質,龍只能看見有生命在旦夕,也就是那些具有靈魂的存在,其餘的不管是風是水還是地,龍一律看不見,這就古人中反覆提及的——龍不見一切物。”

所以“魚、龍、人、鬼”四符,實際是一個周而復始的空間概括,按照“人不見風、鬼不見地、魚不見水、龍不見一切物”的相應標記,把卦符納入古鏡背面的銅匭中,再點燃一支南海鮫人油膏提煉的蠟燭,就可以占驗古墓方位了。

Shirley楊說:“知道原理就好辦了,可咱們手中只有四枚銅符中的兩枚,四缺其二,卻如何是好?”

我嘬了嘬牙花子,青銅卦符不全,確實是極爲難之處,當年“搬山、卸嶺”合夥盜發河西瓶山古墓,曾掘出“銅人、銅鬼”二符,但時至今日,兩枚古符和瓶山丹宮中的丹爐,都已被納入湖南博物館的珍寶庫中,我們連見到真品都難,更別說拿來尋龍倒鬥了。

幸好我手中的兩枚銅符中,有一枚“青銅龍符”,佔了總符,再有一枚“青銅魚符”相輔,至少可在古鏡中推演出一半的卦象,或許不會太過精確,但只要能有一個模糊的暗示,就應該心滿意足了,話又說回來,即便真有四枚銅符,能在鏡中照出週一卦象,我不知卦詞,多半也是有象無解,還不如半邊的後天卦象容易解讀。

孫教授聽我解說明白了,這才放心讓我動手,我將卦符安放在“歸墟古鏡”背面,讓衆人圍成一圈,點起了一支“鮫魚蠟燭”,那銅符眼中的窟窿,恰好是個卦眼,燭光好似從中漏在鏡背卦圖上。

這時還要參照天干、地支,以及甲子時辰等等,來轉動古鏡背面可以活動的一圈機數,最後銅龍、銅魚中照出的燭影,分別投在了兩個古老的圖形當中,銅鏡中所剩不多的海氣,也在此時又散去了一些。

孫九爺研究龍骨天書多年,最基礎的那些河圖洛數和卦象,早已看得熟了,見卦象呈現,連聲稱奇,喜道:“這是坤啊,另一個是……艮,都是些什麼意思?地仙村古墓在哪?”

我凝視着歸墟古鏡背面的卦象,對衆人說道:“這卦象是艮在坤內,坤爲地,艮爲山,地中有山,山也是陵的意思,我看地仙村古墓肯定就在這座大山裡面。”

衆人聽我所言,便都再次擡首仰望面前的高山,“棺材峽”中的山,實在是太高太陡了,而且雲霧纏繞,形勢險峻巍峨,難以施展“千尺察形,百尺看勢,分金定穴,直透中宮”的手段,僅憑一句“地中有山“,針對地底的古墓而言,範圍還是太寬泛了一些。

我也頗覺爲難,頓覺束手無策,難道只能一米一米的排摸過去?那樣做的話,怕是沒個一年半載也不會有結果,而我們現在最缺少的就是時間,不過有一弊終有一利,比較讓人欣慰的是以前的路沒白跑,我們這支探險隊,確實是離“地仙村古墓“越來越近。

可我們根本不知“地仙村古墓”的規模佈局,想要挖個盜洞就鑽地而入,那是勢比登天還難,只可惜此刻不得天時,否則這時候來場雷雨,我也可學學“聽聲辨穴”的法子,以竹筒聽地,雷聲從地下傳導。聽其迴響之輕重緩急、沉悶頓措、遠近高低,便可將地下情形聽得一清二楚,但現在既無風雨也無雷,也只能空自着急沒有咒念。

我猛然想起搬山填海術裡好象有“呼風喚雨”的法子,此地山勢收攏,雲霧都聚集在各條深谷中,正好有出現雷雨的跡象,可“搬山道人”的方術太過神秘,並不是每一項我們都能輕易理解的。按照記載,想求大雷雨,至少需要有一枚“雄鼠卵”,大概是白花花的橢圓形狀,比鵪鶉蛋還小着兩圈,似石非石、似骨非骨。將之浸泡入角杯水中,不過我從沒聽說過什麼“雄鼠卵”了,雌雄陰陽倒是知道的,推測可能是公耗子蛋,可公耗子又怎麼會產卵?而且就是母耗子也不應該下蛋啊,心中疑惑從生,就找Shirley楊打聽,難道這樣簡單的辦法就可以讓老天爺打雷下雨?老天爺的脾氣一向很大的,而且喜怒無常。他能這麼聽話讓幹什麼就幹什麼嗎?

Shirley楊記性奇佳,幾乎有過目不忘的本事,她說,“搬山術”中的具體說法應該是——陰陽合而後有雨,陰陽相薄,感而爲雷,激而爲霆,這原來是“匈奴法”,漢代的時候,在草原大漠上的巫卜活動中才會用到,以淨水一盆浸泡特殊石子,反覆淘洗不斷,密持咒語良久,既會降雨,石子名爲“鮓答”,最大的有雞蛋大小,最小的如同豆粒。這些石子全是地上走獸腹中所產,其中以牛馬二寶最妙。也最爲難得,後來此術流傳到搬山道人手中,雖然不知咒言,但照此方以水浸石,也可可致雨。

我看基本上已經懂了一多半了,這東西就和我們要找的古屍“內丹”差不多,只不過一死一活,走獸腹中之寶,也屬於“內丹”,實際上都是內結石的一種,是飛禽走獸吸取日月之精華,年深日久所得,日月之精也既是天地間陰陽之氣,以清水浸潤摩擦混合,正是經卷典籍中所言的“陰陽合而後有雨”,才使得附近雲雨聚合、雷電激盪。

Shirley楊說了又說,凡是走獸腹中的結石,雖然在古人眼中統稱爲“內丹”,但各自都另有名目,所謂的“雄鼠卵”,就是老鼠的內丹,用“雄鼠卵”在山中致雷雨最有奇效,可以說是百試百驗。

自然造化所鍾之奇,難以掌理論測,比如凡是雄鼠所產結石,其上都有天然生成的符文,這在《本草綱目》上都有明確的記載,倒非是妖妄流傳之言。又比如百歲老刺蝟腋下會生有鏡印,豬羊的結石上會有印篆,也都各自有其異效,牛有黃在膽、犬有墨在腎,牛的結石叫做牛黃,生在膽囊之中;犬的結石生在腎臟,叫做“犬墨”。另外馬之寶、駝之黃、鹿角之玉、兜角之通天,都是此類事物,功效作用各異,舉不勝舉。

與屍丹一樣,都是可遇而不可求的珍異之物,眼下又去哪找這些東西?再說古代人留下的東西,現代人反而有許多是沒辦法理解的,所以即便真找到了也未必靈驗,Shirley楊就勸我先不要異想天開了,現在毫無頭緒了,着急上火也於世無補,一路到得此地,衆人都已有些疲憊了,不妨就地休整一下再作道理。

我一看大夥確實整天沒吃東西,五臟六腑十二重樓空了許久,這會兒餓得前心貼着後背,都已有些擾不住了,又看這山谷裡空山寂寂,不會有什麼猛獸出沒,只好決定暫時原地休息一夜,然後再從長計議。

衆人七手八腳在附近山根裡鋪設睡袋,連營火都懶得點了,胡亂吃了些壓縮餅乾和罐頭,我滿腹心事,和Shirley楊商議了一番明天的行動方案,並沒顧得上吃多少東西,就讓其餘的四人先行休息,由我先來守夜。

第三十二章 藏寶盒(上)第三十一章 羣鯊(上)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3)第八章 洗腸第一章 琉璃廠(上)第四十七章 動咒第十七章 九棺黑煞(2)第三十五章 猛鬼出籠(上)第十五章 鎮陵譜第十一章 指令爲搜索第十八章 神臂牀子弩第二十五章 天龍出水(1)第十章 來自草原的一封信(下)第十六章 底艙第十一章 博物館驚魂(1)第七章 通緝犯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中)第十章 雷公嶺(1)第二十三章 登島(2)第二十三章 登島(1)第七章 通緝犯第二十六章 穴陵第二十六章 天磚秘道第六章 虛冢假穴(1)第五章 食人蟻(6)第十八章 野人的葬禮(2)引言第二十四章 地中有山第十三章 印加公主(1)第十一章 六道輪迴(1)第四十八章 斬首第五章 打神金鞭(2)前言第三十六章 禁室培骸第十章 戚繼光墓(1)第四章 紅白石道(4)第十三章 黃皮子(4)第十一章 禁區(下)第十章 戚繼光墓(3)第十三章 鬼吹燈第二十九章 沉船墓場(上)第八章 深海龍頭(1)第十九章 隱士之棺(下)第八章 洗腸第二十三章 裁雞令第二十七章 魔鬼橋(4)第二十章 巴山猿狖(中)第十三章 吊死鬼(3)第十六章 古城庫斯科(2)第四十一章 湘西屍王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1)第三十三章 水潭第十五章 鎮陵譜第五十六章 空行靜坐第十三章 吊死鬼(2)第二十一章 食人蚌(下)第二十二章 摸金墓(2)第二十章 楊二皮(3)引子第七章 荒山老屍(2)第九章 古狸碑(下)第三十一章 毀滅(2)第十章 探瓶山第十三章 黃皮子(5)第四章 紅白石道(3)第七章 老吊爺(下)第二十二章 孤燈(上)第十八章 觀龍圖(下)第二十三章 燈籠火(1)第二十五章 陰魂不散第三章 五鶴朝天(2)第四十三章 長生燭第十二章 冢魄第十章 戚繼光墓(3)第十九章 隱士之棺(上)第五十六章 拜訪解讀謎文暗示的專家第二十四章 神仙果(3)第二十三章 扎格拉瑪山谷第三章 桫欏食人樹(1)第二章 彩雲客棧第三十七章 面具第三十二章 天上宮闕第十二章 地府(4)第八章 深海龍頭(4)第八章 深海龍頭(2)第二十章 楊二皮(2)第十七章 暫時停止接觸(下)第三十五章 磚窯腐屍第二十章 地覺(6)第十三章 吊死鬼(3)第十一章 幽靈血船第二十六章 十八亂葬第三十三章 武候藏兵圖第七章 海中古玉(下)第三十四章 編號是-0-第二十三章 羣屍第十七章 潮汐(上)第五十八章 移動的大山第五十章 刮蚌採珠第十五章 關東軍地下要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