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80章 大漢的新舊規則

酷熱的夏季到來了,就像是要將原本就已經羣情激昂的平陽城,再增加三分的火爆一般。知了趴在樹幹上,有氣無力的喊着熱,但是路上的行人宛如絲毫未覺,就算是汗水將臉龐上的灰塵沖刷出一道道的痕跡,依舊朝着平陽城堅定而行。

天子劉協巡狩平陽的消息,跟着求賢令逐漸向四面八方擴散出去,不由得讓許多人輾轉難眠,雖然那些世家大族還暫時沒有什麼動靜,但是一些寒門旁支,卻像被磁石吸引了一般,逐漸的朝着平陽而來。

就像是後世的大公司和小企業的區別,大公司要上馬一個項目,恐怕要經過董事會密集且強烈的磋商,最終才能表決執行,而小企業只需要老闆拍個腦袋,說不定當天決定當天就開始更換機器改工程了。

大船難掉頭,便是如此。

夏季,也是行商繁忙的季節,這樣的繁忙將一直持續到深秋。到了冬天,就算是有驚人的利潤也擋不住寒冬的凌冽,往來的商人基本上就斷絕了,而春季一般雨水也較多,在漢代這種道路基本還是泥土路的時代,在雨季走泥塘一般的道路,對於任何人來說都是一種地獄一般的折磨。

所以絕大多數的商人,也都是集中在夏秋兩個季節之內,這幾個月當中往來販運,或許盈利或許折本,也就看這幾個月的經營狀況了。

平陽東西兩市,胡人和漢人的商人,車隊,幫工,腳役,幾乎將市場內的每一個縫隙都塞滿了,各式各樣的貨物流水一般的進來,又迅速的轉運出去,不知道一日之內,多少錢財在這裡翻騰滾動,如同被燒沸騰的水一般。

在這樣的時代,似乎追尋着舊的規則,但是同樣也在適應着新的規則……

“前面的車隊!停下!”

在西市的主道上,一隊身着鐵甲的巡騎攔住了一行商人的車隊。爲首的騎兵,一名中年漢子,用少了三根手指頭的手指着後方道路當中的一坨坨馬糞印跡說道:“那些,是你們車隊的牲口拉的嗎?”

“啊?啊……”這個不大的商人車隊的領隊回頭一看,不由得惱怒的叫喊起來,“是誰家的牲口?都看看,是誰家的?!”

“是老馬家的……”

很快就有人迴應道。

這個商隊其實是幾個商人湊起來的,個體的行商未免太過於脆弱,形成了商隊之後還可以平坦護衛的費用,相對來說也比較安全。

“是你們的就行……別囉嗦了,我們還要繼續巡街,交罰金吧……”領隊從馬背上解下了一個布袋,然後從布袋當中摸出了一小塊木牌,看了看木牌上面的字樣,然後又扔回布袋當中,重新又拿了另外一塊出來,“嗯,當街遺矢者,罰兩百錢……這個是兩百錢的……”

“這……這,哎,唉……”商隊領隊搖着頭,卻無奈的掏出錢袋子,從中取出了兩百錢的交子,遞給了巡街騎兵。

得益於原有五銖錢體系的嚴重損壞,加上商貿的快速發展,使得眼下在平陽,甚至在並北的一大片的區域,不得不開始使用斐潛發行的交子,這樣的習慣也逐漸的在向周邊蔓延,只要斐潛不倒,這些交子也就自然有信譽。

這個錢自然商隊的領隊不可能自個掏,轉回頭就找到了罪魁禍首,讓他出錢。“拉個屎都要罰錢!這還有沒有天理了!就算是京都也沒有這樣!”

“呵呵……”在這些外來商人面前,在平陽定居的坐商就難免表現得有些傲然,“……一看你就是新來的……城門處的牌子寫那麼大,都眼瞎了不看,能怪得誰?再說街道這麼幹淨,你拉一堆,他拉一坨,那還要不要走了?”

“……我還以爲是說人的,誰知道寫得連牲畜也在內啊?”那個姓馬的小商人多少有些肉痛,還是有些不服氣的嘟囔着,“……那牲畜要拉,誰還管得了啊?”

“要是人拉得話,就是五百錢了!嘿嘿,平陽這裡得規矩大,學着點唄……”看熱鬧的開店坐商笑呵呵的說了一句,便轉回去了。

在這些外來之人面前,早期來平陽發展並且定居下來的人總帶着一絲自豪。平陽城的一切,似乎都和大漢其他的城池不一樣,甚至比都城都有些不同。

平陽的新規則。

就連大漢京都都沒有的規則。

不提那些衛生條例,就連巡街的兵卒都是不同,雖說是從戰場上退下來的傷殘老卒,但是都通曉文字,清楚條例,極少出現胡亂判罰和處理失當的,久而久之,這樣的場面也就成爲了平陽特有的景色,時不時的會上映。

當然,很多人還不明白這些東西到底意味着什麼……

不過這些只是小小的插曲,在平陽這一段時間內,更多的人關心的是天子,是朝堂的變化,雖然這些人並不能接觸到什麼樣的高層人物,但是不妨礙他們噴着唾沫跟周邊的人顯擺他們所謂的小道消息,彷彿誰知道的略少一些,便是丟了顏面一般。

在其中議論最多的,便是徵西將軍斐潛。酒肆茶樓,紛紛擾擾,十桌倒有七八桌,都在談着這個話題。

“徵西將軍之前就有大功,這次又有陛下巡狩纔此,不用說,鐵定是要再往上走一走的……”

“話是這麼說沒錯,但是徵西將軍年歲幾何啊,再往上,你讓那些朝堂大臣怎麼辦?更可況若是再有功勳的話,也不好封啦,依我看啊,頂多加些封邑……”

“老三郎,這個時候你又來叨叨了,朝堂當下,能領兵的還剩幾個?不封徵西,難道還封那些不頂事的麼?再者說了,並北這一塊,現在除了徵西將軍鎮得住,還有誰?我就問,還有誰?”

“哎我說你小子,就愛頂嘴,我是老了,但是心裡明白這呢,別看徵西將軍現在光耀,那也是衆矢之的!我看徵西將軍是個聰明人,才智絕不僅僅於此,所以啊,這一次肯定不會再加什麼職位……”

對於民間而言,在斐潛身上投入關注,是因爲斐潛已經關係着平陽,甚至並北的一切,自然是休慼相關,然而對於官場上面的人來說,關注着斐潛,卻因爲斐潛這一段時間和劉協表現出來的那種相承相得的關係……

難道斐潛會是下一個衛青?

但是漢帝劉協會是下一個漢武帝麼?

就像城池當中有城池的規則一樣,大漢官場政壇之上也有他自己的規則。

但凡有識之士,都看得出現在大漢的政體已經出現了很大的問題,不過就和後世裡面的許多人一樣,知道有問題,發牢騷埋怨一等一還往上,要拿出治理改革方案就是下九流了。因此要讓這些漢代人士想出社會改革的方案,確實是難比登天。

因爲這些事情,盤根錯節,糾纏太深,非常棘手。

漢朝歷代皇帝也不完全都是笨蛋,也知道宦官、清流、外戚三者輪流執政的模式不靠譜,但是顧忌權衡之下,要不就是乾脆放過,要不就是動動皮毛,漢恆帝和漢靈帝自然也有這個心願,也做過一些嘗試,不過都失敗了。

要說劉協,或許也是另外一種因禍得福,依照現在劉協在着三者其中牽扯的層度,甚至比任何一個大漢皇帝都還要輕。原本的何氏外戚,被宦官搞死了,而宦官又被袁紹曹操一頓亂殺,基本上都玩完了,清流士族們又在董卓手中被摧殘的不成人形……

大漢朝堂,現在正是處於宦官、外戚、清流三者都是及其脆弱不堪的時間段。

可惜奈何皇權剛好也是如此柔弱無比。

而現在,斐潛就在有意無意的培養新的皇權,當然這個皇權麼,也並非一日兩日就能夠樹立得起來得。

“斐愛卿……”劉協合上了奏章,皺着眉頭說道,“……你這……爲何要表袁氏爲大將軍?”

爲什麼?

很簡單,不是有句老話麼,要讓人滅亡,先讓其瘋狂,但是對着劉協自然是不能這樣講……

斐潛笑笑,說道:“陛下,袁氏四世三公,名滿天下,正合此位……”

劉協將奏章放下,皺着眉頭說道:“斐愛卿,還請直言。或許有些事情朕不是很懂,但是此表……朕以爲,絕非如斐愛卿說得如此簡單……”

或許是從小就經歷了巨大得人生起伏,劉協的心智比起一般的人成熟了不少,在看見了斐潛的奏章之後,隱隱的察覺有些不對,只不過因爲經驗上面的原因,還沒有分析出在奏章背後的那些東西。

“陛下……”斐潛擡頭看了看劉協,嘆息了一聲,“……陛下心性純如美玉,臣實在不忍讓陛下沾染塵埃……”

劉協沉默了一會兒,也是嘆息了一聲:“斐愛卿維護之心,朕亦明瞭,然世間渾濁,何來沾染不沾染……愛卿但講無妨……”

“陛下聖明。”斐潛點點頭,有些無奈的拱拱手,說道,“此乃微臣爲陛下計也……”

劉協睜大了眼睛,然後不由得伸出手指頭指了指自己……

斐潛點頭說道:“陛下,袁氏二子分於冀、豫,而山東士族多交善於袁氏,朝廷政令無法通行,所地百姓只知袁氏,不知大漢,日久必然成患……而陛下此時,正所謂雖鞭之長,不及馬腹也……”

劉協默默的點點頭。

斐潛接着說道:“袁本初、袁公路二人素來不合,如今封袁本初爲大將軍,封袁公路爲車騎將軍,以朝廷暫且無印之由,令袁本初將車騎之印轉於袁公路……陛下以爲,袁本初是否遵行?”

反正這個理由也很順暢,袁紹進位大將軍,那麼原先私自刻的蘿蔔印當然就沒有用了,那麼讓給袁術就正常不過,不過呢,按照袁紹和袁術的關係,就算是真的袁紹忽然想得開或是想不開,將車騎將軍的印真的給了袁術,袁術也未必樂呵呵的就會接下來。

劉協想了想,忽然笑了,然後搖了搖頭說道:“若是兄弟情深,必然無礙,不過……呵呵……”

“如此一來,袁氏二人必然生隙……”斐潛繼續說着,“……此外,加封公孫伯圭爲安北將軍,曹孟德爲平東將軍,劉景升爲平南將軍,孫伯符爲廣武將軍……此四人皆爲雄心勃勃之輩,若得將軍之位,必然不甘於居於人下,如此袁氏二子便失其羽翼……”

“公孫伯圭、曹孟德、劉景升,朕倒是略知一二,這孫伯符……何許人也?”劉協對於孫策確實是一點印象都沒有。

“孫伯符,乃破虜將軍孫堅孫文臺之子也,現爲袁公路先鋒大將……”斐潛回答道。

劉協點點頭,哦了一聲,略有所思。

其實這個事情,朝廷也並非完全沒有做過。前一段時間,種劭還在和楊彪相愛相殺,原本是要讓楊彪出使山東,結果楊彪託病不去,最後無奈之下便讓馬日磾持節安撫山東。而馬日磾不知道是種劭的授意還是自己的想法,到了袁術的地盤上的時候,在壽春召見孫策,並當場上表,表奏任命孫策爲懷義校尉……

雖然懷義校尉並不是什麼正兒八經的大漢將軍位,但畢竟也是有名號的校尉,從此就脫離了那些低級趣味,逼格自然有所不同。不過呢,或許是因爲這樣的舉動沒有經過袁術的同意,袁術大爲惱怒,甚至做出了剝奪馬日磾使節節杖的舉動,氣的馬日磾一病不起一命嗚呼了。

所以斐潛的這樣的策略,其實也就是當時馬日磾做的一個翻版而已,只不過這一次範圍更大,效力更強了一些。

“陛下付出之物,無非名銜而已,”斐潛說道,“而陛下春秋長久,待二袁相爭,山東損耗,便可一舉而定,天下具平……”

現在劉協手中有什麼,除了這些虛名便是什麼都沒有,而且退一步來說,就算是劉協不將這些虛名扔出去,這些人就會乖乖得再現有的範圍內不越雷池一步麼?

二袁要是願意迴歸朝廷,早在董卓身亡的時候就應該回來了,而現在死活賴在冀州和豫州,這其中的心思就算是再笨的人都能夠明白,劉協自然也是懂得……

所以對於劉協來說,斐潛的這個奏章確實是只有好處,沒有什麼壞處。

劉協沉吟着,忽然擡頭看向了斐潛,說道:“斐愛卿此策甚善……不過……斐愛卿……汝可有何求?”

第六五四章 雄關自古從內破第2403章大風將起第2351章智慧侷限性第2169章商貿之密第2591章人有我優第九四四章 是勝戰還是敗戰第3056章心氣,傲氣第一五零章 再上征程第1174章 兩道題第九三一章 潼關的攻伐第1727章 那裡不一樣第六四八章 拿不起放不下第1121章 歷史是個花枝招展的小姑娘第2708章良莠難分道教人第3149章 當無能遇到無奈第2857章一件事第2465章臣子的憂慮第2767章 四地之分第2607章犧牲,需不需要第2441章差異的多少第2979章當先一顆石第五十三章 元卓的舞伯喈的琴第六一零章 騎兵之間的博弈第八五一章 風雅頌(四)第二五五章 迷茫的路人(欠賬月票100)第2702章各有所圖三盧書第二五八章 鄭揂的絕意第1837章 來將請通名第2257章我看的你看的他看的第1009章 心有憂慮第1700章 錯亂第2034章涼州之兵,南郡之援第2222章真不一樣第七九七章 暴雨下的殘骸第2892章將令,軍在外不受第2680章成都風雷南中雨第3081章刺第六零八章 襲擊平定的漢騎第一六一章 墨家傳承第3140章 當問題遇到難題第三三九章 關於崔厚的隱患第1731章 額外的問題第2018章宗教謀劃,赤帝之化第五七零章 囧在人途第二三六章 兩難之選(爲憤怒的六一盟主加更1/3)第五二八章 暴風雨前的安靜期第2229章有意思,沒意思第2058章不合時宜,不合規矩第3081章刺第1892章王家後人,安樂亭侯第六六四章 待價而沽第1681章 謀皮第2547章 熙熙攘攘皆有由第2456章免費的利益第2359章請公子啓程第3234章 城第二十八章 筵無好筵第2979章當先一顆石第1155章 近戰力量和遠程力量第1208章 祁山之戰的轉折第四九六章 道友請啓程第2631章策謀,究竟是什麼謀第三三三章 春雨第1483章 袁本初的遲疑第四七六章 建學第1025章 影響第三九八章 攻城第2622章移山,究竟是什麼山第3247章 公審第2650章善惡與否第2566章逆水行舟小問題(加更)第六三九章 胖子沒人權第3273章 明白還是不明白第2891章底牌,相互的試探第八十八章 無禮之殺第2169章商貿之密第1955章窘迫幽州,遺留問題第九二三章 戰長安(八)第1358章 凋零第2471章花瓶和明珠第2138章齧齒動物第五二二章 四知和三惑第2825章西海城中亂紛紛,節堂階前一片紅第2189章雪紛飛第1618章 一幫人的事情第1235章 臨陣感悟第2103章城是雞肋,人也是雞肋第2455章最難的人情第1485章 楊德祖的嘆息第九十八章 雞肋別駕(感謝龍蠖不關情書友支持)第2604章抉擇,要看自己第二九七章 坐下來談第2394章蠢豬?蠢豬!第2924章夜來風雨聲,人頭落多少第1069章 將領怎樣才合格第1567章 白鷺亭第二七七章 出第四零四章 又一次的選擇第八八五章 不速之客(十)第1840章 路過打醬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