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25章 戰

似乎是所謂長生天的眷顧真的靈驗了,天空格外的晴朗,萬里無雲,碧空如洗。長長的號角聲在草場之上回蕩,一隊隊鮮卑人彙集而來,開始列隊整兵。

大薩滿呼也韓一身皮袍,舉着一根用彩色羽毛裝飾着,代表了神秘的權杖,站在隊列的前端。

這一次的南下,雖然說有人還是多少有些意見,但是大多數的人還是相信長生天的旨意,並且確實來說,周邊也不能提供給這麼多的人一同生活的草場,只有陰山,纔是長天生指出的最適宜生存的神賜之地。

除了神秘的長生天旨意之外,大薩滿呼也韓也另外說明了一點,陰山必須儘快收復,這對於在雲中雁門一代的鮮卑大王來說,或許並不重要,但是對於在漠北生活的鮮卑人來說,則是重中之重,因爲陰山向來就是他們漠北鮮卑遇到雪災天寒等情況之下的避難所,而如果不盡快收復陰山,那麼當漢人完全掌控住了陰山,開始習慣了大漠的氣候之時,那麼也就等於是漠北鮮卑的末日了……

陰山就像是一個標誌。誰獲取了陰山的控制權,誰就可以在南北農耕和遊牧的民族大融合當中獲取主動權。

所以在大薩滿呼也韓的推動之下,雖然沒有鮮卑大王的號令,然而還是彙集了衆多的漠北鮮卑,準備南下。

“哦嗚喔噢……”大薩滿呼也韓搖晃着彩色羽毛的權杖,嘴中唸叨着玄奧難懂的語言,或許是咒語,或許是祝福,搖晃着,在軍隊之前半舞半走而過。

“嗚……”

隨着低沉的號角再次長長的響起,一隊隊的鮮卑人開始驅趕着隨軍的牲畜往南,走向長生天指出的方向……

漠北鮮卑的統軍主將扎魯達已經是五十餘歲了,年輕時候的戰鬥使得他身上多處受傷,到了這個年齡的時候,就越發的明顯,尤其是關節明顯有些腫大,但是他就像是大漠當中最爲堅硬和頑固的石頭一般,忍受着風霜的侵襲,卻從不叫苦。

但是如今大漠之上,除了風霜之外,不知道何時,卻多了一樣東西……

“大薩滿!大統領!”

在幾天的行程之後,就在紮下營地不久,一名鮮卑頭人就急急的趕到了呼也韓和扎魯達的帳篷內,略帶些驚慌的神色說道,“我們有人發疫了!”

“什麼?!”扎魯達猛的站了起來。

疫病來的迅猛且突然。

不知道什麼原因,然後一轉眼之間就有許多人出現了上吐下瀉的症狀,甚至是不吃任何東西,也會腹瀉,轉眼之間就人就瘦了一圈……

“這是長生天對我們的懲罰!這是我們失去了神賜之地的罪過!”大薩滿呼也韓搖晃着五彩斑斕的權杖,站在土坡之上,向着地下那些已經患病了的鮮卑人扯着脖子,用嘶啞的聲音吼道,“長生天在看着我們!只有勇士纔有資格死後回到長生天的懷抱!拿起你們的刀,跨上你們的馬!就算是死,也要死在陰山的土地上!去吧,去吧!去完成長生天的指示,我們的勇士們!”

也不知道是哪裡來的氣力,這些搖搖晃晃,甚至還在吐着拉着的鮮卑人,竟然也都爬上了馬,然後發出了不知道是像人還是像鬼,痛苦且嘶啞的喊聲,一個個抱着馬脖子,往南而去……

………………………………

一口大鍋,不停的在火焰之下沸騰着,血沫子沿着鍋沿翻滾,一些大小不一的肉塊在鍋裡上下滾動着。

“他孃的,這羣跟在後面的雜種……”

不知道什麼時候開始,一羣人馬就開始在這些關中流民的範圍之外遊弋,但凡是想要往西走得,都被一頓砍殺給趕了回來,但是這些兵卒也並不追殺,似乎只是防禦着這些人不讓他們往西走就是了。

甚至還不停的向前逼迫,兜兜轉轉的,將那些分散開的流民又像是驅趕牛羊一樣驅趕到了一起……

“可是……再往東,就是快到長安了啊……”

“就是,長安城可不比這些個小縣城,雖然可能東西更多,但是肯定有兵卒把守……”

“不往東,後面的那些傢伙會放你走?我算是看出來了,他們的意思就是讓我們去打頭陣,然後他們跟在後面撿便宜!”

“沒錯沒錯,這羣雜碎,肯定就是這樣!”

“天殺的!”

一羣新晉升爲各種頭領的浪蕩子,湊在一起嘀嘀咕咕,指手畫腳的噴着口水,身上裹着不知道從那一戶那一家搶奪而來的衣物,五顏六色大小不一的穿着,甚至有的脖子上還掛着幾個叮叮噹噹染着血的金銀長命鎖……

瘋狂過後,這些人便慢慢的冷靜下來,開始考慮自己的後路了。畢竟自己已經搶了那麼多的東西,不再是一個只有爛命一條的人了。

“……要不,逃吧?”有人低聲說道,“趁着天黑,往山溝裡面一鑽,管他娘這羣人想要幹啥,要讓老子賣命,鳥他們去球!”

“你個傻愣子,還跑?你跑得過四條腿的?”

“滾犢子!老子只要跑得過你就成!”

“你他孃的說什麼?”

“老子就說你,咋滴啦?”

旋即原本就是胡亂湊到了一起的一羣人,都是天老大自己老二的人,又怎麼可能會聽從誰的主意,又服從那個的指揮,講沒有幾句之後便是相互爭吵起來,進而發展到了相互揮舞着拳頭鬥毆打鬥,甚至還拔出了刀子。

打鬥當中,不知道是誰踢翻了鐵鍋,原本在鍋中烹煮的肉塊傾倒了出來,只見在傾倒出來的紅褐色的湯水當中,一些燉的已經粉白的肉塊四散,還有幾根零散的,嫩嫩的,小小的,細細的手指頭……

………………………………

幽州,易京。

袁紹捲土而來,公孫瓚卻有些不敵,連番失利之下,便退守到了這裡。

太史慈站在易京的城牆之上,凝神注視着從遠方地平線上出現的大軍,神情肅穆。

黑山軍慘敗,太史慈也就沒有了在黑山待着的意義,便回到了幽州,回到了公孫瓚的手下。

官職依舊,但是人卻不同了。

昔日那個義薄雲天,縱橫飛馳的公孫將軍,現如今不僅明顯發胖了許多,甚至有些讓人瞠目結舌的決定。

早年因爲太史慈惡了州郡當中的士族豪右,不得不遠走遼東幽州避難,後來便投了公孫瓚,因爲作戰武勇,便累計軍功升了軍候。

起初太史慈看公孫瓚,也認爲公孫瓚是個帶領着漢人抵禦胡人的英雄,多少也是個如同衛青一般的人物,但是這兩年來,似乎一切都有些變了味道……

因爲公孫瓚要和袁紹作戰,因此就需要從後方調用糧草輜重等物,故而徵發了大量的勞役民夫來進行轉運,不免就耽擱了原本幽州的農耕生產。

而幽州牧劉虞又是最爲重視農耕的,因此就開始有些間隙。

隨着時間的推移,公孫瓚對於幽州民夫兵壯的需求越來越大,終於是導致了劉虞的強烈不滿,最後兩個人在府衙當中商談不到一起,不歡而散。

最終導致了劉虞和公孫瓚反目成仇,不過畢竟劉虞沒有多少統兵的經驗,在向公孫瓚動手之時沒有及時有效的斬殺了公孫瓚,反倒是給了公孫瓚喘息的機會。

公孫瓚捉住了劉虞,便說劉虞與袁紹,密謀推翻劉協,自行稱帝的罪名,便脅迫段訓斬劉虞及其妻子兒女於薊市……

但是公孫瓚畢竟是馬上將軍,對於民生政事,並不是非常的精通,更多的時候,他只懂得要什麼錢糧物品,然後便下令讓當地官吏準備,若有違抗,輕者革職,重者鞭殺,導致幽州上下怨聲載道。

結果這一次劉虞之子劉和,聯合了鮮于輔等人,再加上袁紹大軍,一路而來,消息傳出,竟然代郡、廣陽、上谷、北平等地不約而同的斬殺了公孫瓚派遣出去的統領縣城的人員,迅速的投向了袁紹一方……

衆叛親離也不外如此吧?

是自己當初選擇錯誤了麼?

還是公孫將軍變了呢?

亦或是這個天下,都是如此?

越來越困惑的太史慈沒有找到答案。

現在他不得不面對眼前的戰場。

“袁軍來了……”

不管怎樣,先管眼前,守住易京罷,!

至少這裡還有一同作戰的兄弟!

就當是還了公孫將軍當年收留自己的那一份情誼!

太史慈仰頭望天,昔日公孫瓚坐在白馬之上,在幽北縱橫,指揮着他們絞殺那些膽敢南下劫掠的胡人的情景,至今依舊曆歷在目。

不過現在,卻少見到了公孫將軍的身影,就算是當下袁軍都已經逼近了城下,也不見公孫將軍出來露個面給兄弟們鼓舞士氣……

太史慈轉首往向了城中,默然良久,然後轉回來,看着遠方密密麻麻推進而來的袁軍,忽然振臂大呼道:“戰來!弟兄們!某與汝等一起,至死方休!”

………………………………

潼關。

清晨。

一輪金色的太陽冉冉升起,柔和的光芒灑遍了整個大地。潼關的城樓上的大纛,黑色的旗面和巨大古樸的“漢”字沐浴在金色的朝陽下,在晨風中飄揚勃然有聲,似乎是大漢王朝的多年積攢下來的歷史的聲音,凝重而滄桑。

而在潼關之下,同樣一杆的“漢”字旗在空中飄蕩,旗面也同樣在風中發出了聲響,似乎在和城樓之上的旗幟在隔空對話,又像是在嗚咽和悲鳴。

楊俊帶着兵卒捲土重來,再伐潼關。

潼關就像是卡在了楊彪咽喉上面的一根刺,雖然不是很致命,但是一碰就疼,一想到就不舒服。

出發之前,楊彪叫來了楊俊,兩個人坐在一處,一邊喝酒聊天,一邊說着當年幼時的時候,兩人在學堂當中的情形,言談甚歡。他們談及到了許多的故人,有的早夭了,有的卻在黨錮之禍當中被害了,有的心灰意冷歸隱山林了,像他們這樣還在朝堂之上,免力爲了維持朝廷的尊嚴的人,已經不多了……

楊彪到最後,都沒有講他究竟是爲什麼將楊俊叫來,楊俊也沒有問楊彪到底想要講什麼事情,兩人喝到微醺,便散了酒席,分手作別。

很多話不用講的很明白,楊俊也能清楚,楊彪雖然笑言無礙,但是心裡苦悶。

漢帝劉協不信任楊彪,甚至懷疑楊彪,開始對於楊彪的政務指手畫腳……

而在漢帝劉協身側一直在鼓吹着,唆使着的,卻是那些從不做事,只是會動嘴皮子的傢伙。這些人就如同吸血的怨鬼一般,在雒陽皇宮當中縈繞,在劉協和楊彪身邊作祟,卻對於眼前大漢一切,視而不見。

要俸祿,卻不爲政事盡心盡力,要權力,卻不爲國家盡職盡責。

大漢如今四分五裂,楊公簞心絕慮,如此艱難之下,依舊在堅持,在努力,不就是爲了讓大漢能夠重新歸一,不再分崩麼?

爲何天子不能理解?

爲何百官不能支持?

爲什麼明明天子已經還都雒陽,而這些賊子依舊不肯放下心中的貪婪,甚至還在四處征討奪地?

就如同眼前的潼關。

“爲何啊!”

楊俊仰天,衝着大漢的大纛發出憤怒的吼聲。

吼完了,楊俊面無表情的舉起手,指向了潼關,平靜的說道:“擂鼓!進攻!”

猛烈而狂暴的戰鼓聲霎時間沖天而起!

戰鼓聲,叫喊聲,人和騾馬的嘶鳴喊叫的聲音,武器甲冑之間相互碰撞的聲音頓時響徹了整個的天空,大戰來臨的緊張氣氛突然之間籠罩在潼關之上。

潼關城頭之上,正西將軍斐潛的兵卒,正在馬延的統領之下,正在按照不同的兵種依次就位。而沒有臨近一線的輔兵和普通勞役民夫,正在軍中小吏的組織之下,承擔不同的後勤任務,往城牆上搬運箭枝,石塊,擂木等各種守城的器械。

“對方準備開始攻城了!”一名在最前沿的軍候趴在城垛之上大聲的稟報道,“城下兵卒出營列陣了!”

馬延點點頭,兩道帶了些花白的濃眉有節奏地跳動了幾下,不屑的說道:“這只是熱個身而已,不用緊張,就那些只會拿着鋤頭的農兵,就算是人數多,一樣都是廢物!傳令下去,讓兄弟們收着點,別太興奮,砍脫了力!”

“兄弟們!開戰了!”

第1803章 一個時代的弊端第三五五章 你是新來的吧第2513章殺什麼才說什麼第四十二章 浮生半日第3173章 不能比好那就只能比爛第1134章 令人失望的徵西將軍第1603章 俗人勿憶第1367章 妥協第1292章 經文第六四零章 心照不宣第2156章敬人者人亦敬之第八八六章 反客爲主(一)第2832章有路無路都是路第1445章 五德之說第1596章 一個金人夢第2446章技術和累積第四五五章 臨水卻缺水第八六七章 叩長安(十四)第2843章鬧鬼第2027章說的做的,姓劉姓蔡第2144章一條超長道路第八二三章 人心見人心(五)第2679章借來人頭用一用第九十六章 三雅之宴第1631章 閒着也是閒着第1814章 按下葫蘆卻起了瓢第2324章過去、現在和未來第3126章 核心力量第九三九章 前進的轉折第1934章士民同勞,衍生變化第2457章慣性的演化第2581章人心莫測第2452章交錯的選擇第三七六章 用人的問題第七五二章 時隔多年的老友第1202章 不由自主的戰鬥第2677章順藤摸瓜清亂麻第五四二章 木屋五人衆第2504章退一步第3230章 醫第一七六章 全地圖瞬移第3128章 見招拆招第七十一章 漢代的基石第2944章危樓高百尺,急報愁殺人第1981章改錢繳徵,清河之死第1069章 將領怎樣才合格第2203章新的消息第2686章領令遵令天子令第八六六章 叩長安(十三)第3289章 團隊要有狼性精神第1723章 戰爭模式第一百章 鹿溪尋道第1472章 千百年武勇者的傳說第2080章不行或行,自然當然第1137章 主動權第一一八章 超級消耗品第三零九章 大道獨行第1645章 有傷天和(加更還帳)第四九四章 漢代的通貨膨脹第2506章作一聲第1627章 天平的衍變第1732章 青龍寺大論第六一二章 騎兵之間的對陣第1599章 三處着手點第七四五章 趙子龍的第一次第3168章 謹慎不過就是多個餘地第七八五章 於夫羅的誓言第2357章肉體的碰撞第七四七章 徐晃的首場個秀第2518章選擇什麼就會帶來什麼(加更)第七九六章 右大當戶覆滅第2532章有人歡欣愉悅有人惶恐莫名第1367章 妥協第2400章信息繭房第1993章勝者不勝,敗者不敗第1231章 聲名可揚第2760章 鄉情可寄第八一三章 將對帥(二)第2024章山林之中,五方真人第1319章 師道第一四七章 那一縷剪去的長髮第2575章人傑地靈第1973章各方匯聚,長安長街第八二四章 人心見人心(完)第1568章 黑虎山(爲人在梧桐下盟主加更)第1979章遊玩踏青,借用草場第3250章 出場第1861章 當欺詐成爲常態,還有什麼值得相信第1099章 凶兆第1124章 餓第3116章 舊的習俗第九七五章 有人計算有人謀第2125章無恙和有恙第1985章瞎子摸象,驃騎之密第3214章 錯料一生事第1584章 何肉不登俎第三零五章 幷州之選第2618章見面,各自爲謀第2539章有人揚首有人低尋第2972章殤困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