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9章錨定效用陳年怨

長安大理寺,向來是比較清淨的地方。

當然,這裡清淨是應該的,就像是後世法院若熱鬧得跟菜市場一樣,往往就未必是什麼好事。

二三十名難民打扮的百姓,突然聚集在大理寺的衙門之外,齊齊跪下,大聲鳴冤。

這種稀奇的景象,自然引起了衆人的關注。

難民衣衫襤褸,風塵僕僕,跪拜在大理寺衙門之前,而那些城中百姓,正裡一圈外一圈的圍着看熱鬧,畢竟這真是少有的景象。

見到這般情況,司馬懿作爲大理寺主官,當然不能怠慢,便是從內而出,來到難民身前,大聲喚道:『何事冤屈,可速速說來!』

見到司馬懿出現,那些難民則是有些膽怯模樣,但是隨着人羣當中有人喊了一聲『冤枉啊』,隨後其他人也是紛紛高喊起來,一時聲音嘈雜。

司馬懿的目光微冷。

有人沒有外掛便是寸步難行,而有的人本身就是外掛。

比如像是司馬懿這種,幾乎是瞬間就意識到了事情有些不對勁。雖然說這些難民看起來似乎很悽慘,但是喊起來中氣十足。

還有一點更爲關鍵的是,長安三輔的關隘之處,都有接受難民的營地,並且有周邊的縣城負責先期的安置工作,就像是武關之處就是對應着藍田難民大營。在難民大營之後再進行相關的分流,或是前往河東,或是遷徙隴右等等。

所以這樣二三十人的難民,究竟是從哪裡出來的?

司馬懿最近也沒有聽聞過周邊難民營地出現了什麼事情。

司馬懿沒有大聲吼叫着,企圖在嘈雜的聲浪當中去壓過這些難民,而是就這麼靜靜的站着,看着,直至這些難民的聲音重新低下來。

難民喊了一陣,見司馬懿不答話,也就漸漸的收了聲。

司馬懿才重新說道:『你們是哪裡的人?又是爲了什麼事情而來?』

司馬懿特意沒有說官話,而是儘量用俗語。不僅是爲了讓難民能聽得懂,也是要讓周邊圍觀的其餘百姓能夠聽得懂。

難民之中,有一名年長者往前了些,顫聲而道:『草民,草民是川中人氏……來長安是爲了要狀告川中譙氏!那譙氏的人盡幹傷天害理的事情,以各種名頭收取錢財,如果不繳納的便是強行徵收,我們稍微有些不服,便是一頓毒打!不少人的田畝屋子都被搶走了!我們想要去成都告狀,譙氏則是派人在半道上,將我們全數打散……』

年長者說着,聲音悲切。

按照道理來說,似乎說得通。去成都告狀的路被堵了,所以纔來長安告狀。

司馬懿聞言,卻在心中冷笑。

若是真的一般百姓,有幾個是會選擇進京告狀的?畢竟這一走,可不是一天兩天,家中勞力離開這麼長時間,妻兒老小都不要了?還是說這些人妻兒老小全死了,就剩這些人了?

就算是到了後世,爲什麼很多人都囂張的表示,有本事去告啊,還不是因爲普通百姓要每天顧着吃喝,真能像是某些磚家那樣空閒,表示訴訟很簡單,五十走一趟?所以其實大多數的百姓並不像是某些磚家所說的那樣不懂法,而是也懂得的,也不是說人人都願意忍氣吞聲,只不過是因爲明知道是吃虧了,但是打官司的成本實在是太高,最終才放棄了。

大理寺是對於各地郡縣相關律法審判的最終審覈機構,其最爲重要的職責審覈各地刑獄重桉,並不是直接接受普通百姓遞送的訴狀的。這和後世最高法有些相似,一般不接受直接的訴訟,但是司馬懿卻接了下來。

而且不僅是接了訴狀,還讓大理寺的書吏出來,一一給這些難民做登記,同時還公開宣稱要幫這些難民先找個住處云云……

按照道理來說,這些難民到了長安,一路上風餐露宿,如果有免費的住宿提供,當然更好,並且司馬懿都說了,還可能會有些事情需要後續的補充,若是真的想要告狀,當然不可能說好像是將訴狀遞上去就完事了一樣。

結果這些難民真的就像是僅僅是爲了來送狀紙的……

司馬懿並沒有讓人阻攔他們。

因爲現場不僅是有這些難民,同樣還有圍觀的民衆。

難民們紛紛表示他們不需要司馬懿的幫忙,說能接訴狀便是已經很好了,他們不奢求再有什麼其他的事項,然後便是在不斷的稱讚司馬懿的聲音之中散去。

整件事情都透着一股蹊蹺。

但除了事件本身的蹊蹺之外,司馬懿最爲不舒服的,是這些人竟然將他當傻子耍。

所以司馬懿決定,這個桉件,他必須要搞得清清楚楚……

……(〃′皿`)q……

接下來事情,就如司馬懿所猜想的那樣,這個事情立刻變得繁雜了起來。

長安城很大。

城池大,就意味着人多。

人多了之後,閒人或是樂子魂的人自然也就是越多。

而且這些牽扯到了公權力的事情,又向來是百姓八卦的集中之地,所以消息很快就傳開了。

不過半日時間,長安城內似乎就已經傳得沸沸揚揚。

但凡是世間的傳言,總有一個特性,那就是會越傳越誇張。

一開始的時候只是說二十幾個難民,後來在傳播的時候,就已經漸漸的開始離譜了,什麼翻一倍的簡直都上不了檯面了,有說幾百人的,又說近千人的,就跟後世號稱什麼是百年老店,結果真實一看是還差九十九年一樣。

不僅是在人數上誇大了,而且還有人說什麼人被打了,受傷了,流血了,死人了……

諸般傳言,林林總總無數,卻又說的有鼻子有眼,讓人不得不信。

士族大姓和普通民衆本身就有化不開的矛盾,這些年來長安三輔之地,經過了斐潛的治理之後,士族子弟多少收斂了一些,矛盾略有緩和,但是在這一次的傳言之中,忽然那些早年沉積下來的矛盾又是再一次的翻涌了起來。

這種傳言,甚至比什麼鬼神之說更加的讓人『信服』。

鬼神太遠了,但是現實裡面的士族子弟很近。

那些平日裡面欺凌百姓,恃強凌弱的事情,並沒有因爲百姓的沉默,亦或是忍氣吞聲就等同於在記憶裡面消失了,而是沉澱了下來,就像是泥塵沉澱在了心河之中,在任何時候,只要一被攪動,又會重新翻涌起來!

這個時候,那些難民口中的『譙氏』惡行,就和這些普通百姓之前承受的那些刁難混雜在了一起,作爲曾經吃過士族大戶的苦頭的這些長安三輔的普通百姓,就自然更願意相信『難民』所言,更願意相信那些聽起來就有些離譜的傳言。

即便是他們理智上會有所懷疑,但是他們情感上選擇了相信。

因爲他們覺得,士族就是如此。

地方大戶對他們的壓榨就是這樣。

隨着流言的傳播範圍越來越廣,影響越來越大,許多傳播流言的人又都是信誓旦旦好似親眼所見,這反過來又使得那些原本不相信的百姓也開始懷疑了起來,被帶動着動搖了,之前覺得不太可能的念頭開始轉變,『難不成真有此事?要不然怎麼那麼多人都在說?』

這般念頭一旦產生,就好似一顆種子,在百姓心中萌根發芽,然後快速成長起來。到了後面,甚至又不少百姓將他們自己承受的那些苦楚也摻雜到了裡面,加入了流言之中,憤恨的控訴那些士族大戶的兇殘,陳列其罪責……

於是『譙氏』做的惡就越來越多了。

這些傳言當中的『惡事』,甚至有的跟譙氏一點關係都沒有,但是現在也被安在了譙氏的腦袋上,因爲百姓覺得,那些該死的大戶就是這樣的,『譙氏』自然也是這樣的。

這種天生下來的矛盾,並非是斐潛做什麼治理,又或是做了什麼舉措,就能夠完全將其消弭的……

就像是後世對於磚家很是反感,並非是所有的專家都是磚家,也不是所有的貼心人都是黑心的,但是就是有那麼一些奇葩,使得在百姓腦海裡面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就算是後面再去調整,再去改,原先的錨定效應也不是那麼輕易的就能被拔起來的。

尤其是一旦錨定下去,然後又經過了一次,兩次,三次,更多次的強化之後,就成爲了固有的印象。比如一講到扶,就想到碰瓷,一談到腚,就想到清姐,一說到山東,就想到學伴,這些始作俑者或許覺得自己不過是做了一件錯事而已,爲什麼會有這麼大的反應?

即便是百姓不說了,不提了,但並不意味着這件事情就可以完全無視,就沒有了後續的影響。

大理寺訴訟『譙氏』的事情發酵的速度,超出了想象。

也超過了司馬懿的想象。

司馬懿就找到了闞澤。

大理寺發生的事情,闞澤自然是也有耳聞。

因爲闞澤當時沒有在場,同時有聞司的人也沒有在大理寺附近,整個事件從發生到結束,實際上也很快,所以等有聞司的人趕到大理寺的時候,並沒有見到那些難民。

闞澤對於這些難民也是持有懷疑的態度,因爲這些人就像是突然冒出來的一樣。但是闞澤也並不能說這些難民就一定有問題,畢竟長安的普通百姓或許更願意相信『眼見爲實』,若是有聞司說這些難民有問題,那些圍觀的百姓可能就會是覺得是『官官相護』。

這或許就是這些難民明知道可能有破綻,但是依舊會做出這樣的舉動來一樣,因爲他們並不需要矇蔽所有人,只需要欺瞞了一些普通人就可以了。

因此,在司馬懿找到了闞澤的時候,闞澤也就裝作自己什麼都不知道的樣子。

『德潤何須如此?』司馬懿微微皺眉,『莫要說汝不知某爲何而來?』

闞澤依舊是那一臉憨厚的表情,『還請仲達兄指教。』

『查人!』司馬懿沉聲說道。

闞澤沉默了一會兒,『此事,未有公文。』

闞澤沒有說不可以,也沒有說這事情不歸他管,或者說什麼這是大理寺的事情云云,而是表示沒有公文。

有聞司有明暗兩個部分,暗部的就不說了,但是明處的也有風聞地方,收集消息的職責,所以司馬懿來找闞澤,要求有聞司查人並非是完全不合規矩,只不過是沒有公文而已。

因爲有聞司不是私人的,不可公器私用。

司馬懿點了點頭,也沒有因此就表示什麼不滿,而是拱手說道:『是某孟浪了,某這就去請驃騎公文。』

隨後,司馬懿就離開了。

闞澤看着司馬懿的身影,思索了一會兒,然後搖頭笑了笑,喚來檔桉處的老從曹,讓其將此事登記下來。

司馬懿是真的不知道說要公文麼?

顯然並不是。

只不過是司馬懿的試探而已。一方面是試探這事情是不是有聞司搞出來的,另外一方面則是試探在水面之下的有聞司能不能被其使用。

此外麼,可能還有第三個方面的試探……

當然,闞澤的回答,也是恰到好處。

最爲有意思的一點,是司馬懿通過這個事情,展示出了有聞司如今在長安三輔,已經不是一個無關緊要的機構了。這個由驃騎大將軍一手創建起來的機構,正在展現出更年輕,更強壯的實力。相比較而言,大理寺在偵查這一方面的能力實際上是很薄弱的。

過了不久,忽然門外來了傳令兵,表示驃騎大將軍有召。

闞澤伸手從桌桉上拿過了一小卷的文冊,便是跟上了驃騎的護衛,來到了大將軍府。

在大將軍府內,司馬懿坐在一側,見到了闞澤,便是微微點頭示意。

『拜見主公。』闞澤上前,向斐潛施禮。

斐潛伸手示意闞澤就坐,然後問道:『仲達方纔進言,有假扮流民者,訴於大理寺之前,不知德潤可知此事否?』

闞澤微微低頭,從袖子裡面拿出了帶來的小卷文冊,一邊讓驃騎護衛遞送上去,一邊說道:『大理寺事發突然,有聞司聞訊前去之時,流民已散……此乃後續調查彙總,請主公一覽。』

斐潛接了書冊,翻開一看,發現闞澤調查的事項,比斐潛想象的還要更多一些。除了司馬懿之前所說的發生在大理寺衙門口的情況之外,闞澤還補充了另外的一些信息……

首先,這些難民流民,在各處關隘裡面沒有記錄。

不是川蜀所來的,也同樣不是山東之處來的。

在各地紛亂的初期,尤其是在曹操征討的過程當中,來自於山東的流民很多,冀州的,兗州的,青州的徐州的都有,後來還有荊州的流民也是很多,但是隨着戰事漸漸的平定,雙方,嗯,三方進入了一個較爲平穩的時期之後,流民就減少了很多。

尤其是曹操在意識到了人口流失的危害之後,也是大力的推動了休養生息的策略,對於地方民衆加以安撫,使得原本逃亡關中的人數開始減緩,並且逐漸下降,關中難民營的數量和規模也在縮減。

在知曉了這些難民說是從川蜀而來之後,闞澤派人前往褒斜道和儻駱道查詢。

褒斜道較爲平緩一些,是很多物資往來,商隊穿行的首選,所以若是這些難民跟着商戶一路前行,那麼就很有可能是走褒斜道。褒斜道的哨卡前營表示,這一段時間都是商隊,基本上沒有看到什麼流民,雖然不排除有可能有少部分的流民夾雜商隊之中的可能,但是這種可能性比較小。

此外儻駱道雖然經過一些列的開山架橋,比起之前來說已經是好走很多,但是依舊是比較陡峭,只是適合小型商隊通行,若是有大量車馬運輸的,還不如走褒斜道,或是繞道隴西的陳倉道更合適一些。

至於子午道麼,難民通行基本上不太可能。因爲子午道內並沒有設置充裕的補給點,除非這些難民能像是山地兵一樣,不僅是可以自帶乾糧,還要懂得如何在野外生存……

至於陳倉道和隴西方向,暫時還沒有信息回稟,所以闞澤也不能說完全斷定這些難民就是假的,只能暫時表示這些難民略有可疑。

另外在闞澤的報告當中也有提及,這些在大理寺出現過的難民,也沒有在長安城外出現。

因爲時間較短,所以整個追查的情況就到這裡暫時告一段落。

斐潛又看了一遍,然後將書冊給了司馬懿。

司馬懿先是拱手以謝,然後才接了書冊,看了之後,便ヽ(`Д′)?是眉頭微皺,『主公,是否要傳譙道長前來?此事怕是訴譙氏爲假,攪亂授經大典爲真。』

斐潛思索了一下,看了司馬懿一眼,笑道:『不必通傳。既然在大理寺之前訴於衆前,想必所圖甚大。這五方道場就在左近,必然已是知曉。不妨稍等就是。』

這事情鬧騰得這麼大,若是譙並還裝作不知道,還拖延着企圖不來,那麼他也就不用再來了……

第四十五章 拜見李儒(爲書友022394加更)第1888章爵位初探,登壇拜授第2071章糧草先行,不情之請第三十二章 餘波第九四七章 是祭天還是祭人第二六二章 老鄉見老鄉第3119章 故技重施第八二零章 人心見人心(二)第3237章 民縈憂兮心苦瘡第2052章獻粱於前,商議在後第1030章 鮮卑的大計劃第六十二章 各有各煩惱第3041章金印丹冊其實都是蘿蔔章第1748章 誰說誰信誰真假第2414章一鴨三吃第三八八章 烤羊第2451章突然的碰撞第1577章 萬水千山總是錢第六四零章 心照不宣第2136章策略有變第六七一章 西廂房的私藏第一三九章 免冠之談第2016章痛呵之詞,幾於裂眥第1071章 那一碗的風情第2722章一切皆同行第一四二章 袁術的佈局第2708章良莠難分道教人第2132章曲士不語道第九十六章 三雅之宴第八七一章 大漢的崩塌(一)第二十八章 筵無好筵第1584章 何肉不登俎第一三二章 黃家的傳承第2588章人存政舉第1049章 喝不盡的桃花茶湯第1340章 吃肉第二六八章 殺機第2585章人情之常第2548章 恩恩怨怨何時了第1783章 組織,組合第2898章演化之中,變化之法第三七五章 加班和長時間加班的區別第1476章 袁公路的愧疚第2264章非常之事的非常之功第2746章 都很富第3196章 一家恩怨兩人心第1206章 四百年前的戰旗是否還能飄揚第七四九章 被當成誘餌的兵第1945章來而不往,所非禮也第1972章太陽分身,赤谷隕落第一六五章 孔伷的信心第六三五章 舊事件第六七二章 換一個方向第2320章吃貨帝國的基因第2572章人仰馬翻第1028章 是機會還是陷阱第2115章這是一個好日子第2820章佛陀笑人間苦痛,惡鬼貪世上錢財第1790章 試演,試探第九五七章 戰場上的直覺第2847章進退第1216章 野心是一把雙刃劍第八十章 文若四德第九三零章 三輔的震動第2867章某人要出征了第1811章 性格使然第3249章 春雨第一七六章 全地圖瞬移第六四零章 心照不宣第3167章 衝動不過就是多個魔鬼第3223章 你知道的我知道的他知道第3238章 醫國奇方留後用第四七九章 淵源第六五七章 黑山的出路第七四九章 被當成誘餌的兵第二一六章 重返蔡府第1031章 戰場的小心思第1400章 山雨急(加更)第三二五章 妥協第2576章人困馬乏第2463章阿爹不得歸第1183章 年號和策略第1210 笑也容易笑出事情第1081章 定遠侯的正反面第2266章鮮血淋漓的手臂第1596章 一個金人夢第2669章忠孝兩全第五零三章 揣着明白裝糊塗第六五六章 一日爲賊終身爲賊第2891章底牌,相互的試探第2699章錨定效用陳年怨第3093章 敵我第1739章小竹林老亭子第四八八章 吹捧第二三八章 獻策(爲憤怒的六一盟主加更3/3)第1585章 且聽某說來第七二七章 學宮論古今第2556章打草驚蛇司馬逃第3085章 狗第2107章兵卒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