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85章 古今經義行圓滿,大道則是小處顯

第2785章 古今經義行圓滿,大道則是小處顯

雖然說在最後列出來的這些正經正解當中,多多少少有些分豬肉的嫌疑,但是不管怎麼說這些做出正注正解的人都是經學世家的中堅力量。這些經學世家有的是研習今文經學的,有的是研習古文經學的。他們在這個關鍵時刻,倒向了以驃騎爲首的提出的正經正解的經學改制路線,採取了非常靈活的態度,不再具體強調今文或是古文,而是試圖復興正統儒學觀念,捨棄了混亂不堪的讖緯系統,訂正和完善了先秦諸子學說,將其融入大漢的經文經學體系之中,繼而和山東舊經學體系相對抗,很明顯是適應瞭如今大漢的複雜形勢的一種變化,一種新的生存觀念的體現。

這些經學士族,就像是司馬徽一樣,明白誰控制了官學,誰就能控制國策,最後就能控制朝政,就能從朝堂上獲取最大的權柄和利益。

其中也有一些水分。

比如孔氏的書,毛氏的詩,何氏的公羊。

但是這些水分其實也不能算是虛假,因爲孔氏書,毛氏詩,何氏的公羊,已經是在很早的時候就已經流傳得很開了,大漢很多人都是學習這個版本,特意爲了迴避山東,然後搞出一個什麼其他版本來,未免有些小家子氣。

驃騎大將軍提出的『正經正解』,無疑就是在重新確立『官學』的地位。

有漢三四百年來,一些經學世家都有其自身維護、鞏固和發展自己經學的獨特辦法和策略,在這些辦法和策略當中,有好的一面,也有壞的一面。這些經學的繼承者們,此時此刻,再一次聚集在了青龍寺之中,很好的理解了和執行了斐潛提出的『世事變遷,與時而進』的理念,再加上了包括鄭玄在內的諸多大賢大儒的威望,這些正經正解肯定會對於其他的經學士族,產生非常大的影響。

甚至是決定性的影響。

如今,以鄭玄,司馬徽爲首的大儒,拒絕了天子在許縣的邀約,堅定的站在長安,站在驃騎大將軍的一側,這就無疑是一個非常明確,並且強烈的信號。

這說明了斐潛對於儒學的改良,已經被這些大儒大賢所認可,整個大漢的經學方向已經得到了大多數大儒的認可,改良後的經學可謂是大勢所趨。

今文古文之間的紛爭,從此時此刻開始,或許可以畫一個句號,從此之後,至少在驃騎之下,在關中三輔,在青龍寺所能影響到的地方,就沒有所謂的古文今文,只有正經正解。

山東之中的頑固學派,一方面是反應遲鈍,另外一方面則是將希望寄託在他人身上,或是天子,或是曹操,但是實際上在山東朝廷之中,紛爭不斷,各種利益無法統一,根本無暇顧及經文的改良和發展,以至於這些山東經學派系並不能得到他們希望的那些支撐和幫助,最終導致當下全面落後。

適者生存,在生存中求發展,這是千古不變的真理。

如果連活都活不下去了,還能談什麼幸福,什麼發展麼?

經文學影響國策,國策影響門閥士人的權勢和利益,但門閥士人的利益因爲國策原因受到損失時,最正確的辦法應該是從根源上去找原因,去改良經文學,讓經文學去適應國策,而不是捨本逐末,用門閥士人的權勢和利益去對抗國策,最後所能得到的最好結果,也不過是兩敗俱傷玉石俱焚。

兩次的黨錮之禍,就證明了對抗其實並不能獲得理想的結果,往往只能是形勢更加惡化。

內耗永遠都是一個導致帝國衰敗的重要因素。

驃騎大將軍斐潛提出的正經正解理論,不僅將經學體系從原本的相互證明對方說謊的讖緯怪圈當中撈出來,而且還擴充了原本侷限於『經學』的圈子,將整個經學圈子擴大到了註解上,只要有能耐,有獨到的見解,誰都可以去註解經學,而不是像是之前那樣,企圖竊取經學然後改頭換面成爲自己的……

要想生存,就要改變自己,就要去適應當前形勢,否則終究會被淘汰。

要想確保門閥士人的利益,就要把目光放遠一點,就要主動適應社稷的發展,就要改良儒家經學,讓改良後的儒家經學適應國策的變化,然後從社稷發展中獲取更大的利益。

在司馬徽宣佈青龍寺大論正解之論取得了圓滿成功,並且公佈了一系列的正經正解的書籍名單之後,許多在場的經學士子,都是或多或少的明白了一個道理,如今舊經學體系的衰敗,也就是讖緯學說等固步自封,自己畫一個圈子玩自己的那種經學體系,衰敗已經成爲一種事實,如果自己還不能跟上,做出正確的對策,那麼將來就算是自己將所學傳給下一代,下一代也未必能和大多數的改良經學派對抗。

所以,調整自己的觀念,適應時代的變化,便是成爲了這些觀禮士族子弟腦海當中出現的一個新的道路,一個新的世界。

但是,依舊有人表示擔憂。

因爲山東舊經學體系的人數,無疑是佔據大頭的,想要讓全大漢的經學之人,在觀念上來一個翻天覆地的變化,這無疑需要時間。

但是更爲重要的,是將來的朝廷,或者說是將來的天子,也會繼續支持新的經學的改良……

也就是說,如果驃騎大將軍將來……

或者退一步說,只有驃騎大將軍繼續控制了權柄,至少是保持當下的地盤,天子依舊是擺設,那麼新的經學改良纔會進一步的擴大和發展,如果說驃騎很快的就倒下了,那麼很有可能舊經學體系又會重新反擊,就像是大漢之前的今文古文的紛爭一樣反覆。

斐潛心中清楚,這就是簡單的一個心理而已,只要建立了先期的優勢,從今天開始,從這些士族子弟開始接受新的經學系統開始,那麼經學改進的腳步就不會停止了。因爲所有從今天正解大論之後投入的每一份的精力,每一點的時間,都會成爲附着在新改良後的儒學上的成本,最終帶動着所有人朝着一個全新的方向滾動下去。

如今的斐潛,已經不需要親自爲青龍寺大論去做旁註了,如今不管是斐潛,還是青龍寺大論,都已經各自具備了一定的名氣,並且從某個角度上來說,斐潛和青龍寺大論之間的關係,其實切割得越開,實際上也越有好處。

因此斐潛在青龍寺這一次的正解之論閉幕典禮上,根本就沒有出席。甚至龐統也沒有去,只是去了幾個參律院的參事,作爲官方的代表而已。

『士元,此番龐氏之學,未能名列正經正解前茅……』斐潛對着一旁的龐統說道,『還望士元多多包涵……』

龐統哈哈笑了笑,『此乃浮名爾!莫非主公以爲臣欲此名望乎?』

斐潛微微拱拱手,龐統則是還了一禮,也就將這個事情揭過不提。

雖然說斐潛也清楚龐統不在乎這些,但是斐潛卻不能說都不說一聲。

這是一個態度的問題。

對於大多數人來說,這就像是三輪車全責撞上了豪車,豪車可以減免三輪車的賠償,但是三輪車不能說豪車你有錢我就不用賠了。

龐統也是如此,他不在意虛名,但是也不能說龐氏上下一族人都不喜歡名聲,因此斐潛能給一個態度,龐統自然也就有了和族人解釋的說辭。

正在兩人說話之間,迴廊之中一陣急促的腳步聲傳來,然後斐蓁便是從後堂之中奔了出來,一頭撞進了廳堂之中,然後才發現廳堂之內不僅是有斐潛,還有龐統也坐在一旁。

『呃……孩兒見過父親大人……』斐蓁略有些尷尬,然後也向龐統行禮,『見過士元叔……』

『嗯。』龐統笑嘻嘻的,捏着鬍鬚,並沒有因爲斐蓁的突然闖入,便是有什麼不悅的神色,反倒是目光落在了斐蓁手中的文稿上,『世子可是有了什麼好文章?』

『啊,正是。』斐蓁連忙將手中的文稿遞送給斐潛,『孩兒想出來了!涇渭之水,古今之文,功過之論,三者相同想通之處!』

斐潛接過了斐蓁手中或許是『打死都不改版改又再改』的新版本,一邊翻看起來,一邊說道:『你說說看……』

『是,父親大人……』斐蓁拱拱手,然後便是有些得意的說道,『涇渭之水,清者清之,濁者濁之,非水然也,乃人定也。今文古文,功過賞罰,皆爲如此!何爲清濁,何爲古今,何爲功過,皆因天下人而起,皆因天下人而定!』

『涇水濁而渭水清,清濁之分,僅以涇渭之別也,若有它水相較,又是清濁何如?』斐蓁聲音很是清亮,『清者清之,濁者濁之,以求其至清者,或是論其至濁者,皆謬矣!天下之涇渭,本無清濁,蓋因人較而論之,方有清濁之分!故清者未必清也,濁者未必濁也,清濁之論,便如古今之經!經文爲上古先賢所傳,去民愚蒙,啓衆智慧,非一人之所明也。涇渭之水,灌溉莊禾,濯洗污穢,亦非一人之所用也!故而相同相通!』

『善!』龐統拍手稱讚道,『世子此論,可勝庸儒無數!』

斐潛也笑着點了點頭,『確實不錯……不過麼,僅憑如此,只可稱之善,不可稱妙也。還有什麼?我覺得你應該還有一些沒說出來……』

斐蓁有些愕然,然後沉默了一下,點頭說道:『確實還有一些……不知道對還是不對……所以孩兒也沒寫在上面……』

斐潛點頭說道:『不妨說來聽聽。』

斐蓁叭咂了一下嘴,就像是將準備說的東西在口中回味了一下一樣,然後吐出了兩個字,『度量。』

『肚量?』斐潛沒聽清楚。

『度量,同其數器,壹其度量。』斐蓁糾正道,『涇渭之水,清濁之分,經文之書,古今之分,功過賞罰,大小之分,皆爲度量。涇渭之水,重不在清濁,經文之書,要不存今古,功過之分,衡不於大小……其間要害,便是度量。平權衡,正度量,調輕重是也……』

『孝文武之時,匈奴權重,涇水馬苑三十六以應之……孝光武之時,人心拂亂,讖緯中興十三州以聚之……』斐蓁緩緩的說道,『涇水濁,讖緯亂,皆有前因後果,時有遷移,事有變化,先之所正,後之所邪,取其利而避其害,或是量其輕而棄其重,便爲度量是也。所謂清濁,古今,功過,皆爲表也,實則度量是也!』

斐潛擡起手來鼓掌,『此言方可稱之妙也!』

龐統也是誇獎。

斐蓁頓時興奮得小臉有些發紅,然後也有些眉飛色舞起來。

三人笑了一陣,斐潛忽然問龐統道:『士元,若是此策,要伱來寫,你會怎麼寫?』

『功過?』龐統挑了挑眉毛,然後瞄了一眼斐蓁。

斐潛微微點頭。

龐統眼珠轉悠兩下,便是笑道:『若是我來寫麼……除了世子所言之外,或許還要在加上一字……』

『一字?』斐蓁愣了一下,忍不住問道。

龐統捏了捏鬍鬚,眯着眼,『就是「用」字。』

斐蓁皺起眉頭來,若有所思的樣子。

『涇渭之奔流,慨然多少古今豪傑。天下之郡縣,巍然多少興衰宮闕?』龐統哈哈笑着說道,『見清濁之貌,知古今之分,明功過之理,而後行於天下,展胸中之抱負,以區清濁,融古今,計功過!若是僅存於尺牘之間,不容於阡陌之處,便是明達天下之理,又有幾分增益?故而,以某之見,世子既然知曉此理,便當多思一字……用也……』

其實說實在的,斐蓁能想明白之前那些,已經是很不錯了,但是龐統說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點,就像是光有意見沒有建議就是耍流氓一樣,光說不練,確實沒有什麼用。

大道理,很多人都懂,但是實際上用的卻很少。一說什麼,都是知道,都懂都明白,未必是真清楚,只有真的去做了,才能說是真明白。

龐統說完,便是又瞄了瞄斐潛,見到了斐潛微笑點頭,便是抖了一下眉毛,就像是山雞抖了抖頭冠一樣,順帶整理了一下垂下來的博帶,好整以暇的看着斐蓁。

其實斐蓁能表述到之前的那種程度,對於龐統來說已經是感覺很好了,但是看斐潛的意思似乎要再拔高一些的要求,所以龐統也就稍微引申了一下。

斐潛微笑着,然後將斐蓁的文稿取在了手中,對着斐蓁說道:『除了方纔士元所說的哪一點之外,我再教一個……你不僅是要正面看,還要懂得反過來看……』

斐蓁看着斐潛將手上的書稿翻轉到了背面,頓時一愣,『反過來?』

斐潛點了點頭,說道:『就比如說……嗯,功過罷,漢自立朝以來,便是和匈奴相互攻伐不斷,漢殺匈奴者,可謂功也,不過若是以匈奴論之,匈奴之所亡,則必不爲功也。又如長安渭南之側,有奴營一十二,終日之所勞,不過衣僅可遮體,食僅可充飢也,此等功過又當何論?兵法所云,知己知彼,百戰百勝,漢之所欲者,多爲蠻夷之所害。吾欲取之,彼必擾阻。若粗淺之法,便如涇渭,清濁相激,依舊兩分,若行通達之道,便如古今,正經正解,融爲一體……』

『若是覺得此等天下之事,頗爲遙遠……』斐潛笑了笑,換成了比較平緩的語氣,『那麼今日你妹妹找你玩,結果被你呵斥了一頓,大哭而去……可否有此事?』

斐蓁一愣,低下了頭,『有此事。』

『這不是一樣的道理麼?』斐潛笑道,『你覺得你寫文章重要,你妹妹覺得玩耍重要,然後你以大欺小,強令呵斥,不管你妹妹如何感受……若是那一天你妹妹有機會了,比如你生病的時候,是不是可以反過來持強凌弱,毀了你書卷文章?』

『這個……』斐蓁頓時無言以對。

功過這個事情,其實就是跟屁股緊密相連的,屁股在那邊,功過纔有定位。

『這纔是你和你妹妹,若是再加些人進來呢?』斐潛繼續笑呵呵的說道,『比如我,還有你母親,你二孃……再加一些人呢?你士元叔,你子初叔,驃騎府衙上上下下,又是要怎麼計較?所謂知己知彼,這可不是真的只有兩個人啊!』

斐蓁吞了一口唾沫。

『不過今日就此文章而言,確實不錯了。』斐潛笑着將文稿遞給了斐蓁,然後拍了拍斐蓁的肩膀,『去罷,找你妹妹道個歉,然後陪她玩一會兒,然後再跟她說下一次要怎麼纔好……記得,要將這文章中的道理,用上……』

斐蓁低頭接過了文稿,『孩兒知道了。』

等看着斐蓁在接受了表揚之後,又是承受了一些打擊,以正負抵消之後的平常形態,一板一眼的行禮告辭退下之後,斐潛才和龐統對視一笑。

誰叫斐蓁方纔無禮擅闖的?若是斐蓁能夠表現得沉穩一些,斐潛也就不會有後續的那些若有若無的敲打了。欲成大事當有靜氣,那麼靜氣怎麼來的?還不是『培養』出來的麼?

笑過了之後,斐潛對龐統說道:『今日興致不錯,還請士元共飲一杯如何?正好也說說孔明書信之事……』

龐統哈哈笑着,表示自己已經垂涎羌煮很久了,然後才說道:『孔明書信所言何事?』

『大多數川蜀尋常之事……』斐潛緩緩的說道,『不過其中有一條倒是值得關注一二……孔明說武陵蠻有使至川,欲借兵取南郡……士元你覺得此事如何?』

第九八六章 書香濃第八二六章 草原上的風(二)第1900章舊時終結,新念轉生第1353章 佈置第3130章 老兵不死第2718章一切都美好第1691章 器文第2354章老酒裝新瓶第2541章找個工具麼第2332章刺破黑暗的新光第1736章 賭還是不賭(加更還債)第1126章 傷第2689章齊心分心別有心第1733章 經傳的分離第2614章上位,不擇手段第2881章教化,陽謀的延續第八九八章 君子當弘毅(三)第1803章 一個時代的弊端第四八一章 胡人的部落第2840章可謂上大夫第3011章假做真時錯真假第二四九章 必須獲勝的戰鬥第1984章陳魯無奈,市坊頓悟第1016章 暗夜兇獸第2291章臉貼臉快一點第三二七章 徵調第1635章 敝帚何自珍第2564章上古軼事小議論第八六零章 叩長安(七)第二四二章 向前便是正前方第2315章吃虧和報復,想象和現實第四五三章 改革開放的意義第五十四章 曹操的盤算第1575章 棠棣第二四三章 問心無愧第2825章西海城中亂紛紛,節堂階前一片紅第1086章 寫寫信和殺殺人第八零二章 獨孤餘歡的兩難題第2926章梅雪爭春來,騷人擱筆章第1148章 獨樂樂和人樂樂第五三一章 快要被忘卻的外號第四三二章 關於敵人和仇人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1446章 父子之問第二八二章 攻第2383章高臺之下第2426章燒火第2135章側面戰場第3045章新邸報的老議題第2365章誰是誰的噩夢第九六五章 在臆想中的局勢第2186章下雪天飲小酒第2433章商用軍用的區別第3084章 英第1101章 宗教第1436章 各家之經第3026章天時地利均在我手第1576章 沙盤之論第三三九章 關於崔厚的隱患第2354章老酒裝新瓶第2413章各有秘密第1428章 催死前反撲第2784章 涇渭難分清與濁,古今皆爲正經解第2144章一條超長道路第1139章 趕場第3187章 山東子弟多才俊第2900章騎虎難下,迎難而上第1229章 民心可用第1981章改錢繳徵,清河之死第1820章 故技重施的破綻之處第1561章 軍中宣講第2391章相似?相似!第1430章 進退維谷(加更)第1104章 論政第2285章沒尾巴狗有尾巴第2687章口聲心聲議論聲第八五七章 叩長安(四)第1505章 被排擠的第2773章 過猶不及第六二六章 茅棚裡的貨第1056章 初步改良飲食結構第1455章 敗局第2047章金銀之論,粗淺經濟第1419章 不光是選擇題第三七五章 加班和長時間加班的區別第十六章 歷史的玩笑第2661章明面文章(加更)第1155章 近戰力量和遠程力量第2382章泰山之高第1618章 一幫人的事情第二十七章 筆桿子和槍桿子第1036章 戰場上抉擇第1898章大禹治水,大漢商會第2275章大漠之中的獵人和獵物第3105章 抓兩手第1100章 辟穀第3019章傷亡終究都是難免的第2272章先下手後下手再下手第1989章親情人情,着甲卸甲第2503章進一步(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