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一六章 薄紗之後

一隻雲雀劃過了一條弧線,停在了庭院當中的一棵樹木之上,微微歪着頭,然後用喙整理了一下自己的羽毛,便又一蹬腿,飛上了雲端。

斐敏敲了敲桌案,緩緩的說道:“賢侄,汝於幷州,掌握幾何?”

這就是相互之間的籌碼判定了,斐敏需要知道斐潛手中到底有多少,然後纔有辦法確定自己需要在這一次的投注過程當中下注多少。

斐潛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平陽、永安、北屈、定陽、雕陰……盡在吾手,兵馬……騎,三千漢,兩千胡;步卒,五千……”斐潛沒敢多說,便將如今基本的情況減少了一些,才說給斐敏聽。

還有桃山學宮,還有如今遍佈了西河、河東、河內,甚至到了冀州和幽州的商貿,都沒有講……

但就算是斐潛透露出來的信息,已經讓斐敏深深的吸了一口氣。

隨後斐敏閉上了雙眼,眼珠子在眼皮之後飛快的轉動着。

“祭祀之前……”斐敏睜開眼,咬着牙,臉上的肉跳了跳,說道,“此事須速!吾立刻去尋幾個好友……”

斐潛有點驚訝,沒想到斐敏的判斷居然極其的準確,這個時間也是原本自己準備脫身的時間段。

祥瑞祭祀是當下王允給自己臉上塗油的舉措,在此之前,爲了保障整個祭祀能夠順利進行,是不會做出什麼動作的,但是一旦完成了祭祀,然後攜惶惶之威以勢壓下來……

斐敏甚至不問斐潛是選擇留京還是留在幷州了……

就按照現在斐潛手中的地盤,若是留在長安任職,提上一個檔次的話,也就只有封九卿了,而當下,可能麼?

因此便只能是留在幷州,這樣才符合最大的利益,也是符合斐氏家族的利益……

“侄兒立刻去拜會蔡中郎……”斐潛立刻跟着說道。

“善!”斐敏說道,“讓斐祿跟着賢侄,若有何消息變動……”

“遵叔父之意,侄兒先行告退。”斐潛拱了拱手說道。

斐敏點點頭,說道:“事不宜遲,叔父也需略作準備。”說完便起身將斐潛略送了幾步,便相互對視了一眼,點了點頭,然後就各自出發了。

斐潛跨上馬匹,甩了一下馬鞭,心中忽然有些感觸:這或許是到了漢代之後,第一次和自己的本家合作?

真是不知道該覺得諷刺,還是該覺得世事無絕對?

××××××××××××××××××

蔡府,書房之中。

“汝取上郡,過於輕易矣……”蔡邕端端正正的坐着,順了順鬍鬚,在聽完了斐潛的訴說之後,沉思片刻之後,說道。

太過輕易?

是說我過早的發起了對於上郡的收復之戰,還是說……

蔡邕站起身,在書房的書架當中尋找了一下,然後抽出了一個竹簡,遞給了斐潛,微微擡了一下下巴,示意斐潛閱讀。

斐潛接過展開一看,見書卷擡頭兩排的竹簡上面寫着:“臣竊見先帝欲開西域置校尉計思慮十有餘年乃發大策北擊匈奴西使……”

漢代沒有句讀真是煩人。

斐潛在腦海中過濾篩選了一下,擡頭問道:“班定遠上疏?”

蔡邕閉目微微點頭,並不說話,於是斐潛便繼續往下看……

班固的上疏並不長,五六百字的樣子,很快斐潛便看完了,皺着眉頭思索着。

班固是漢代打通西域的一個狠人,殺使者,潛刺客,用離間,借力使力,因勢利導,無所不用其極,方鑄就了漢代在西域地區一直保持着強有力的影響力。

那麼蔡邕拿這個書簡的意思是?

別看班超是西漢時的人物,但是寫上疏卻是秉承着後世所謂的“麥肯錫”最牛叉的寫法,先是用簡短的不到百字,表明了整個文章的重點;然後便用“古今中外”四個方面進行立論;再引申到自身實際情況進行闡述,並舉出了相關的一些可操作性的舉措;最後以歌頌祖國大好河山,闡發美好願望進行結尾……

就算是拿到後世高考,也是輕鬆的可以獲得第一個檔次的作文分數的。

斐潛重新審視着這一篇的上疏,掐掉頭尾的套話等這些語言,然後再去掉一些與龜茲相關的東西,便只剩下了這樣幾句話:

“臣伏自惟念,卒伍小吏,實願從谷吉效命絕域,庶幾張騫棄身曠野。”

“臣前與官屬三十六人奉命絕域,備遭艱厄。”

“自孤守疏勒,於今五載,胡夷情數,臣頗識之。”

拳拳的報國之心,有了;艱苦卓絕的功勞,有了;經驗豐富的佐證,有了;換成後世的話來說,就是——

你們這羣噴子起開,老子在西域混的時候,你們都還在家裡吃奶呢!

因此再加上蔡邕師傅在前面講的“過於輕易”的話,那麼意思就是朝野當中的噴子又開始心動了,因此就開始行動了……

因爲之前上郡僑治,很多信息根本就沒有再傳遞到了朝野當中,很多人跟本不清楚上郡的具體情況,和班固當時出使西域之前的狀況非常相似。

知道那邊有一些人,但是具體怎樣,不清楚,能不能打,不清楚,所以,很多朝廷大臣們也不會輕易的去涉足這種不明之地。

然而這種戰爭的迷霧卻被斐潛撥開了,頓時很多人驚訝的發現,原來上郡……

一個年方二十的人,轉眼之間就能輕輕鬆鬆的在上郡拿下了這麼一塊地皮,開始收復了上郡的郡縣,那麼若是換了我這個經驗更豐富,從政或是治軍多年的人去,豈不是……

我割個草!

原來是爲了這個!

有功勞誰不想要,有便宜誰不想佔?而且剛好斐潛又屬於“卒伍小吏”纔剛剛被提拔上來沒有多久,處理起來簡直不需要太容易……

斐潛放下了書簡,默默的將其卷好,置於桌案之上,說道:“那麼……皇甫?”

這個事情,一旦扯開了那一層用來遮羞的薄紗之後,很多醜陋不堪的細節都會暴露出來……

比斐潛職位更高,年資更長,名聲更響亮,更有治軍的經驗,滿朝上下,還有誰?

滿朝文武當中,帶過兵的,原來還有一個盧植,一個張溫,一個朱儁。

可惜一個隱居,一個被殺,一個逃亡,僅存的一個就剩下了皇甫……

細看漢代的歷史,有時候就是這樣,前面作死的人太多,導致後面崩盤……若是盧植不被宦官讒言解除兵權,那麼董卓進京的時候,尚有一搏之力……若不是有領軍經驗的這些人被迫害之時,王允袖手旁觀,到現在也不會至於無人可用……張溫若是未死,出面收拾西涼的這些將校,多半還是有點作用的……畢竟當年張溫身爲太尉,還曾經是董卓的上司,平復過西羌叛亂……但是萬事都沒有如果……

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2566章逆水行舟小問題(加更)第九八六章 書香濃第2282章有錢花和沒錢花第2161章死地生機第2283章有什麼和憑什麼第六八七章 借雞下蛋第三三六章 在光復上郡的大旗之下第3176章 人多戰術也有終結之時第九六九章 嘆息第1376章 解疑(加更)第1133章 長生天之傷第2550章近鄉情怯難爲石第2738章 生死一箭第2741章 白馬黑第六三九章 胖子沒人權第2232章吃一吃,喝一喝第2355章驚喜和驚嚇第一五二章 吃飯吃飯第八四一章 活着不容易(完)第2095章或真或假的騎兵第1480章 大小喬的命運第3106章 望星空第2277章出其不意的手段第1101章 宗教第3004章建立有效的溝通第1063章 那被遺落的錦帛第五一九章 現實總是血淋淋的第1793章 或真,或假第1634章 佳人佳話佳事第五零八章 南下第3117章 人之本性第3036章舊辦法之中的新辦法第2990章一個全新的習慣第2950章卿卿何計算,遭此兩重陽第1561章 軍中宣講第1824章 連鎖反應之下的相應變化第三九九章 轉折點第1124章 餓第1852章 意外來的時候絕對不會提前商量第一二四章 被攪動的襄陽政壇第1506章 被征服的第1691章 器文第二五五章 迷茫的路人(欠賬月票100)第1139章 趕場第1302章 刀槍之間第1880章全知全能,西域都護第1958章冀州賢良,再讀鹽鐵第1093章 年輕真好第2210章水魚論政第一三九章 免冠之談第1170章 城落第七六一章 同一片夜空之下第六五四章 雄關自古從內破第七三七章 在一退一進之間第1259章 借問貴人何處去第2789章 文武紛爭各有思,有夢有想有鹹魚第一六七章 遺珠於淵第2267章有病就要治,現在正當時第2459章爆發的誤會第2649章殘薄餘光第二零四章 對於野望的追逐第1184章 屯田名田爵田第六八九章 未雨綢繆第1013章 鮮卑突襲第五七四章 昔日的小弟,今日的大佬第二十四章 與曹操的第一次第2921章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第六八一章 詩和遠方第七四一章 蝦落的臨戰決意第1476章 袁公路的愧疚第七六六章 不請自來的客人第1308章 用來換命的消息第2244章額外的文章,人生的道路第八零七章 狗急跳牆的鮮卑人第2312章消失的希望,跌落的野望(加更)第2042章什麼纔是本,何處方爲源第1901章黃帝鄰居,江南花樣第1482章 呂奉先的暢意第六五八章 蘿蔔章的名號第2580章人非木石第八十六章 襄陽車禍第1552章 聲北擊南第1305章 一塊香餌第1111章 來路第四零零章 鬼面第1521章 雙爭劫第六十二章 各有各煩惱第六零七章 最後的激勵士氣第2335章關中初陽升第2175章說和做第2170章蝦仁豬心第1112章 行進第1847章 熊孩子的熊孩子行爲第3024章一路向西和一路相惜第四零九章 願立軍令第八零零章 左大將的憤怒第1698章 談判第2796章 李典有策安漢中,張遼無計見驃騎第八五六章 叩長安(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