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九章 初講(爲cs09書友加更)

荀家公講,這個在古代,特別是東漢時期,是荀家很了不起的一個創舉。

在這個時期,知識是由少部分的士族人員所掌握的,像一般的百姓大字不識幾個,更別說懂得一些什麼治國理政之術了。

荀家願意把家族之學向外傳授,不管是出於何種目的,至少在傳播知識方面,荀家確實走在了前列。

當然,荀家比起那些廣開山門,不管富貴貧賤一視同仁的那些文化大拿,還是有一定差距,但是比起那些敝帚自珍的傢伙們要強上許多了。

潁川郡有四老家族,又有四新家族。四老家族自然就是包含荀家在內,另外三家分別是鍾家、韓家、陳家,這四家是早在荀淑、鍾皓、韓韶、陳寔那個時候就已經是很出名了,也就是在東漢早期就已經聲名在外有出了不少高官了。

四個新一點的家族是杜家、郭家、趙家和辛家。

至於其他一些號稱潁川之家的,只是自己號稱而已,並沒有得到廣大普通人員的承認。

這一點,斐潛從今天荀家公講,衆人所坐的位置就可以看得出來。

焚香高臺之上,自然是主講人的位置。

最鄰近高臺有桌案的,是留給高官貴老們的,一般情況下都是空置。

再往後一點點的就是四大家族瓜分了,基本是一個家族佔據了高臺的一個方向,分東南西北四面落座。

隨後坐的便是新興起的四個家族的成員……

至於像斐潛這樣的便只能是再往後排,不過好歹還是有席子可坐,像是丁字房以及往後的,基本上全都是隻能站立着聽課了,在最外圈還有那些寒門子弟,便只能是等這些荀家別館的人都已經把最前面的較好的位置都搶走了之後,纔打開門讓寒門子弟進來……

人雖多,卻很安靜。

和斐潛後世有去過的什麼公開課完全不一樣,所有人都靜悄悄的等待,無人喧譁吵鬧,沒有像後世的公開課,老師沒到就吵得跟菜市沒什麼差別似的。

斐潛和棗祗、應瑜共坐一席。

昨日斐潛逗棗祗玩的時候,應瑜好象是去拜訪某人,到了很晚纔回房睡覺,所以也一直沒有什麼交流。

相對而言,斐潛和棗祗一個是年齡比較接近,二是愛好麼也算是挺接近的,都挺喜歡吃的……所以相對來說,自然是比起和應瑜,走的近了一些。

忽然,斐潛就聽到門外咚咚咚敲了一通鼓。

然後大概過了半炷香的時間,又敲了第二通的鼓——

哦,斐潛明白了,這個跟後世上課預備鈴差不多,估計第三通鼓敲響之後就要關大門了……

果然,在第三通鼓聲之後,荀家便將大門關閉,遲到的、沒趕上的估計是進不來了。

又過了一小會兒,便聽到叮叮叮的敲擊像是磬石之聲,然後原本就比較安靜的場內就只能聽見呼吸之聲了……

只見一人頭頂博冠,身穿月白長袖大袍,外罩玄色大氅,一步一度,在磬石之聲中緩緩而來,走到了高臺之前,擡步而上。

坐在最前面的一些人顯然是認得來人,好象是有些出乎意料一樣,竟然有些許躁動起來……

立於四角的場監立刻齊聲高喝肅靜,纔將這一陣子騷亂壓制了下來。

斐潛不明白怎麼回事,偷偷碰了碰棗祗,拿眼神示意一下,詢問看看棗祗知不知道是發生了什麼。

棗祗偷偷的用手指頭指了指臺上的人,然後在席子上比劃了一個“或”字……

斐潛琢磨了一下,臺上的人叫荀或?荀家有這個人麼,怎麼沒什麼印象?

不對,棗祗比劃應該是“彧”字,今天初講之人竟然是荀彧!竟然是這個牛人?

斐潛有後世的認知,當然認爲荀彧是牛人,但是荀彧目前還沒有得到曹操那句“吾之子房”的評價,也沒有什麼可以稱道的豐功偉績,自然其餘的人並不像斐潛那麼認同荀彧,所以之前有騷動就不足爲奇了。

荀彧落座於高臺上,下面形形色色的人等的神色盡收眼底。

可以說今天初講就是一把雙刃劍,用得好的,自然是名聲大震,若是稍有差池,別說名聲了,昨日荀爽講的下代家主之位就可能真的變成了“或許”……

荀爽這次主講的是《易》,那麼自然荀彧也只能講《易》,否則就太搞笑了,就像後世有個國學大拿要來講課,先讓個講“亞美爹”的開場一般。

荀彧深深的吸了一口長氣,示意一旁的僕人將臺上的一根布幡豎起。

布幡白底,上面用黑墨畫有六根粗短有力的短橫,就像是六根橫向平行並排的黑色木棍,從上至下列在白色布幡之上。

荀彧清亮的聲音響起:“今講乾卦。”

“乾者,元、享、利、貞也……”

“元,始也。亨,通也。利,和也。貞,正也……”

荀彧面色平靜,聲音平穩洪亮,雖然斐潛離高臺也有一小段距離,但是也聽的非常清楚——

荀彧繼續講道:“……元者,善之長也。亨者,嘉之會也。利者,義之和也。貞者,事之幹也。善長者,足以長人。嘉會者,足以合禮。義和者,足以制物。事幹者,足以配信……”

荀彧繼續闡述對於元、享、利、貞的解釋和觀點:

“……夫在天成象者,元、亨、利、貞也。言天運四時,以生成萬物。在地成形者,仁、禮、義、智也。

元爲善長,故能體仁。仁主春生,東方木也。

亨爲嘉會,足以合禮。禮主夏養,南方火也。

利爲物宜,足以和義。義主秋成,西方金也。

貞爲事幹,配信於智。智主冬藏,北方水也。

厚德載物,而五行相生者,土之功也。土居中宮,分王四季,亦由人君無爲皇極,而奄有天下。水火金木,非土不載。仁義禮智,非君不弘。信既統屬於君,故先言乾。而後不言信,明矣。

夫四行,君之懿德。是故乾冠卦首,辭表篇目,明道義之門在於此矣,猶春秋之備五始也。

體仁正已,所以化物;觀運知時,所以順天;氣用隨宜,所以利民;守正一業,所以定俗也。

亂則敗禮,其教淫;逆則拂時,其功否;錯則妨用,其事廢;忘則失正,其官敗。

四德者,文王所由興。四愆者,商紂所由亡。”

荀彧此言一出,在底下聽着的衆人不由得一陣大譁……

第2633章設局,究竟是什麼局第2317章打臉的文章,歷史的車轍第1566章 青羊肆第1370章 言論(來來,加更了)第2220章兩處皆難第3211章 山空鳥雀呼第2215章新的戰鬥第九六五章 在臆想中的局勢第3211章 山空鳥雀呼第1016章 暗夜兇獸第六七二章 換一個方向第八零三章 理想和現實之間第3117章 人之本性第2436章民間的使節第七八一章 釣魚的魚餌第四八七章 批判的繼承第2514章說什麼才做什麼第1566章 青羊肆第六五六章 一日爲賊終身爲賊第2206章就差一步第三零七章 態度堅決的蔡邕第1541章 叔可忍否第1064章 無法平靜的夜晚第一二三章 天意第六九四章 善莫大焉第一零二章 斐潛悟道第五四八章 突如其來的戰爭第八零二章 獨孤餘歡的兩難題第1601章 五羖上大夫第四七四章 開庫建衙第1199章 誰是誰的口中肉第1696章 儀式第九三九章 前進的轉折第2969章壺關亂第2752章 知人用人測人忠誠第1613章 一句話的事情第1352章 戲子第2264章非常之事的非常之功第六八零章 文明之光第1540章 釜底抽薪第1940章君子五世,背後小刀第九四五章 是你的還是我的第1859章 憋屈鬱悶,總是沒完沒了第四三一章 交涉第七十一章 漢代的基石第1313章 雙面第六零三章 鮮卑的第一波試探第六九一章 樹上開花第1897章含笑半步,似癲非癲第2147章道路第1466章 千百年傳承下的生意第九六九章 嘆息第四九三章 漢代經濟學第1406章 兩爲難第2041章三得三失,行臺三論第二六六章 亂起第2138章齧齒動物第2649章殘薄餘光第五六九章 人在囧途第1986章斐潛破綻,漁陽躊躇第六一七章 對陣!便宜要盡佔!第六四零章 心照不宣第2568章是非曲直小世間第五五一章 聯姻之下的聯盟(月票欠賬3/21)第七十三章 夜話第一七二章 酸棗之茶第八二四章 人心見人心(完)第1051章 府衙之中第八一零章 重裝騎兵的衝擊力第九五三章 善意的和惡意的第九九三章 關外算關中第1915章蝗災爆發,牝雞謠言第1613章 一句話的事情第1353章 佈置第1359章 絕望第3013章有記有計也有機第1165章 百思不得其解第一九七章 名號的由來第六七一章 西廂房的私藏第1347章 不惑 (加更)第八四一章 活着不容易(完)第2116章此事還需計議一二第2050章重創水師,飛熊二哈第1497章 誰聽誰的呼喝第五四五章 細微的轉變第2473章正經和正解第1209章 祁山之戰的終話第1033章 漢人挖的坑第1479章 斐子淵的客人第2536章這你知我也知大家都知第五零五章 需待天時弟2176章白與黑第2233章讀一讀,想一想第2433章商用軍用的區別第一零八章 被打劫的龐統第1852章 意外來的時候絕對不會提前商量第1163章 在難題面前第1415章 亂軍計第2544章一時激起百層浪第1605章 愚人勿辯(億千貝盟主加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