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9章雷公 上

《酉陽親俎·前集》說“豬首,手足各兩指,執一赤蛇齧之”;《古今圖書集成·神異典》卷二一說“豕首鱗身”;《鑄鼎餘聞》卷一說“大首鬼形,白擁項,朱犢鼻,黃帶,右手持斧,左手恃鑿,運連鼓於火中”;《集說詮真》引《搜神記》說“色如丹,目如鏡,毛角長三尺餘,狀如六畜,頭如獼猴”;《唐國史補》說“其狀如彘,秋冬伏於地中”;《夷堅丙志》卷七說其形如奇鬼,“長三尺許,面及肉色皆青。首上加幘,如世間襆頭,乃肉爲之,與額相連”。總之雷神形象不定,體形或龍、或人、或獸;臉彤或人頭、猴頭、豬頭、鬼頭。

周秉以後,雷神被稱爲雷師,或雷公,《楚辭·離騷》:“鸞皇爲餘先戒兮,雷師告餘以未具。”又《開元佔經》曰:“五車東南星名曰司空,其神名曰雷公。”

無論稱雷師還是雷公,當時人們崇祀的雷神只有一位,並以農曆六月廿十四爲雷公生日,稱爲“雷公誕”,是日人們均要奉祭雷公。

到了元代,雷神的形象還沒有定型,因爲元代有“雷公旗”,所畫雷神仍爲“大首鬼形”或“力士之容”。

明清時代,雷神的形象趨於統一,其標準形象概爲《集說詮真》中所述:“狀若力士,裸胸袒腹,背插兩翅,額具三目,臉赤如猴,下頦長而銳,足如鷹顫,而爪更厲,左手執楔,右手執槌,作欲擊狀。自頂至傍,環懸連鼓五個,左右盤躡一鼓,稱曰雷公江天君。”

可見雷神此時最明顯的特徵是猴臉、尖嘴,所以民間有之“雷公臉”、“雷公嘴”的說法。

九天應元雷聲普化天尊,是雷部的最高神。

《歷代神仙通鑑》稱他“主天之災福,持物之權衡,掌物掌人,司生司殺”。他下轄一個複雜的雷部組織,總部爲神雷玉府,下設“三十六內院中司、東西華臺、玄館妙閣、四府六院及諸各司,各分曹局”。

據《無上九霄玉清大梵紫微玄都雷霆玉經》稱,四府爲:九霄玉清府、東極青玄府、九天應元府、洞淵玉府;六院爲:太一內院、玉樞院、五雷院、鬥樞院、氏陽院、仙都火雷院;諸有司爲:天部廷司、蓬萊都水司、太乙雷霆四司北帝雷霆司、北斗征伐司、北斗防衛司、玉府雷霆九司及諸曹院子司。並稱每個機構中均有“玉府。三十六雷爲:玉樞雷、玉府雷、玉柱雷、上清大洞雷、火輪雷、灌鬥雷、風火雷、飛捷雷、北極雷、紫微璇樞雷、神霄雷、仙都雷、太乙轟天雷、紫府雷、鐵甲雷、邵陽雷、欻火雷、社令蠻雷、地祗鳴雷、三界雷、斬壙雷、大威雷、六波帶,右手持斧,左手恃鑿,運連鼓於火中”;《集說詮真》趙善蹈,少時遇九華同先生傳靈寶大法,行持多顯效。築壇行法,見神人火焰繞身,曰:‘吾天元考召鄧將軍也。宋代稱之爲“天元鄧將軍”。明姚宗儀《常熟志》記載,道觀有雷神殿,前以“律令大神鄧元帥”爲首。另外《封神演義》中指稱其名爲鄧忠,《西遊記》中指稱其名爲鄧化,都是指鄧元帥。

第136 修羅第123章 時間提前第115章 碰一碰第38章 天庭傳說第122章 再見黑袍人第115章 碰一碰第133章 你也別想自在第128章 天雷第138章 加入第120章 龍組第127章 天階第129章雷公 上第127章 天階第124章 闖山第132章 隔空鬥法第131章 正道第127章 天階第138章 加入第127章 天階第136 修羅第136 修羅第130章 雷公 下第127章 天階第133章 你也別想自在第127章 天階第38章 天庭傳說第122章 再見黑袍人第128章 天雷第135章 挑釁第131章 正道第123章 時間提前第136 修羅第120章 龍組第132章 隔空鬥法第120章 龍組第134章 莫名的多了一個老小弟第128章 天雷第133章 你也別想自在第133章 你也別想自在第138章 加入第136 修羅第128章 天雷第131章 正道第124章 闖山第137章 智鬥老道第123章 時間提前第125章 劍意第128章 天雷第125章 劍意第120章 龍組第124章 闖山第135章 挑釁第134章 莫名的多了一個老小弟第136 修羅第136 修羅第129章雷公 上第134章 莫名的多了一個老小弟第124章 闖山第134章 莫名的多了一個老小弟第123章 時間提前第122章 再見黑袍人第124章 闖山第122章 再見黑袍人第135章 挑釁第38章 天庭傳說第38章 天庭傳說第122章 再見黑袍人第120章 龍組第122章 再見黑袍人第129章雷公 上第132章 隔空鬥法第121章 五弊三缺第120章 龍組第124章 闖山第136 修羅第123章 時間提前第121章 五弊三缺第124章 闖山第133章 你也別想自在第123章 時間提前第124章 闖山第136 修羅第115章 碰一碰第138章 加入第115章 碰一碰第129章雷公 上第137章 智鬥老道第130章 雷公 下第38章 天庭傳說第126章 不對勁第137章 智鬥老道第129章雷公 上第135章 挑釁第132章 隔空鬥法第132章 隔空鬥法第134章 莫名的多了一個老小弟第128章 天雷第138章 加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