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三十五章 ‘金子做的’是謙虛的說法

在衆多有關發射環太陽衛星的輿論中,關注最多的還是衛星和太陽表面的距離。

十萬公里,實在太近了。

如果是相對於地球六千多公里的半徑來說,十萬公里的距離,還是非常遙遠的,甚至相對於地球和月球之間的距離,十萬公里也有三分之一。

但是,太陽實在是太龐大了。

太陽的半徑就高達六十九萬五千多公里,直徑更是超過一百三十九萬公里,在百萬公里的數量級面前,十萬公里就實在是太近了,甚至可以說快要被‘吸納’進去。

當距離也只是一個數據,最主要是距離太近,受到太陽的影響,就會非常大。

哪怕是在遙遠的地球上,都能感受到太陽強大的影響力,更不用說是在太陽表面了。

十萬公里的位置,遇到一些太陽活動的情況下,根據有關的研究數據,溫度都有可能會超過一千攝氏度。

這個溫度足以融化大部分金屬。

那麼距離如此近的環太陽衛星,是如何運作的呢?不會纔剛到達既定軌道就融化了吧?

當然融化只是個討論,航天局公佈了即將發射距離如此近的太陽衛星,就肯定掌握了相關的技術。

那麼是什麼技術?

這是很多輿論都關心的問題。

當有一些專業人士站出來,輿論馬上轉向了一個技術--

材料!

只有抵禦高溫、高輻射、高電磁風暴,才能在距離太陽表面近的位置,保證電子設備運作。

輿論馬上轉向了相關的材料技術,好多的說法直接把技術,按在了趙奕的頭上,認爲趙奕研究出來了,邁向新領域的超級材料。

這麼說也沒有錯,Z波壓縮技術確實是趙奕研究出來的。

但是輿論後續發酵則是把技術和奕星科技聯繫在一起,認爲是趙奕幫助一心科技完成的相關材料技術。

這時候,高等壓縮材料公司站了出來,明確表示衛星材料是由公司製造,還做出了簡單說明,“我們根據趙院士的研究,掌握了一種能夠把任何材料,進行高強度壓縮的技術。”

“通過這種高強度壓縮技術,可以讓材料的物理特性得到質的提升。”

這個公告解釋了環太陽衛星的核心技術,同時也確定了技術確實是由趙奕研發出來的。

輿論並不意外。

最主要是,似乎只要是感覺不可思議的科技,就能夠和趙奕的名字直接聯繫在一起。

如果換做是其他人,反倒是一件驚奇的事情。

這時候,輿論也能理解爲什麼奕星科技,能和宇航局、高等壓縮材料等部門合作,因爲技術都是趙奕研發出來的,奕星科技是航空集團旗下公司,而趙奕是直接負責人,自然有資格和這些公司進行合作。

與此同時,更關心材料問題的是國外相關機構。

不少掌握着頂尖材料製造技術的機構、企業,都想到了不斷進行商談的宇宙飛船項目。

這些機構和企業掌握的最高級別的技術,自認爲有資格作爲核心合作伙伴,直接參與到宇宙飛船項目中,有的甚至拿着高端材料技術,換取參與核心部件的研發製造工作。

他們被直接無情的拒絕,而且是非常乾脆的拒絕。

雖然宇宙飛船項目已經正式開始,一些附帶的部件,都已經進入到製造過程中,但因爲牽扯到大量的技術和材料,製造可不是短時間能完成的,和其他企業、機構的談判還在進行中。

這掌握頂尖材料技術的機構、公司,就是最難在合作上達成一致的。

之前這些機構、公司還不明白,爲什麼國內的談判組,會在合作上拒絕的如此乾脆。

現在他們明白過來,是因爲國內擁有更高端的材料製造技術,而他們所掌握的高端材料,也只能爲宇宙飛船的製造錦上添花而已。

“這肯定是個新技術、全新的製造方法!”

“高等壓縮材料公司,是纔剛剛組建的公司,他們大概就是以這項技術爲核心的。”

“原來是這樣!”

“他們肯定掌握了非常吸引高端的壓縮材料方法,才能讓材料的物理特性實現質變,甚至可以讓設備抵抗上千度高溫以及高輻射風暴。”

“那麼,是什麼技術呢?具體怎麼做到的?”

這些機構、企業頓時開啓了研究,他們唯一知道的就是,材料製造肯定和‘壓縮’有關。

怎麼壓縮呢?

好多的相關機構都開始設計各種壓縮實驗。

賓州大學材料實驗室的設計非常新穎,他們設計了一種高磁場內旋裝置,準備對柔和型的金屬鋁進行壓縮。

這個設計的原理就是在外部設定高磁場,來影響鋁金屬內部電子運轉,同時以向內旋轉壓縮的方式,給予鋁金屬物理性的力,期待能夠從內外兩個方面,對鋁金屬進行強壓縮。

還有其他實驗室也有很有意思的設計,比如一家國際的鋼鐵製造公司,他們專門生產軍-事用途的鋼材,也掌握着最尖端的鋼材製造技術。

現在他們設計的壓縮實驗,手筆也是非常的大。

他們公開的實驗設計,是準備製造超高強度的液壓機,並設定真空封閉的環境,對金屬材料進行直接物理性的壓縮。

兩個實驗設計進行對比,賓州大學材料實驗室的設計,似乎是更加靠譜一些。

實際上,材料專業領域的人士,更加看好鋼鐵公司的實驗,因爲鋼鐵公司的方法比較直接,很大可能會有一定的效果。

賓州大學材料實驗室的設計,說是由內而外的進行壓縮,但能起到作用的只是內旋壓縮,內部電子受到磁場影響旋轉,對於金屬材料來說,更多體現在導電、磁場特性上,理論上物理特性不會受到影響。

當然了。

兩個實驗肯定都沒有任何意義,因爲Z波壓縮是藉助Z波,進行直接的空間壓縮,是空間的壓縮影響到材料,而不是進行物理壓縮。

——

航天局的公告有很大的正面意義,讓奕星科技的名氣得到了巨大的提升,好多人也開始關注奕星科技,但同時外界依舊存在質疑,因爲奕星科技是一家運營的企業,企業運轉都是以實現盈利爲目標的。

花大筆的費用用於探索太陽,怎麼想都沒有任何的利潤點。

那麼奕星科技爲什麼這麼做呢?是不是準備把投資人的錢,都花在了探索宇宙上,而不是爭取實現利潤?

如果是站在國家、科研的角度上來說,企業花錢做探索宇宙的科研,是有些偉大的。

但是,站在企業、投資者的角度上來說,只是不斷投入做科研,去做高端探索宇宙的研發,等於是花投資者的錢去‘收買人心’,怎麼都感覺很彆扭,還不如成立一家科研機構。

用公衆的捐贈或國家撥款的經費,投入到高端科研事業中,誰也不會多說什麼。

爲了平息公衆的質疑聲,趙奕還是站出來說了兩句,“作爲奕星科技的負責人,我和團隊做的每一個研發,達成的每一個協議,目的都是爲了促進公司的發展,而不是拿着投資人的錢去做科研事業。”

“我和團隊一直致力於保證股東的權益,爭取能讓奕星科技早日實現正收益。”

這是站在公司負責人角度說的話。

趙奕認爲確實應該表個態,只是做研發的科研機構,當然可以花費大量的錢在沒有利潤的研發中,目的就是爲了促進科學的發展。

站在企業的角度就不一樣了,沒有上市的公司也要爲投資人負責,上市以後就必須要爲股東負責,保證所有股東,甚至是普通股民的權益。

趙奕站出來說的話,就像是定心丸一樣,讓輿論馬上平息了。

當然了。

還是有很多人存在質疑,但疑惑也只能暫時放在心裡。

兩個星期後,趙奕率領研發團隊去了宇航局的發射基地,聚能衛星建造完畢,正處在準備發射的狀態。

在準備發射的階段,還有很多工作要做。

趙奕直接接過總工程師的工作,並親自檢測每一個小組提交的數據報告,並參與到一系列的檢測、參數校對工作中。

同時,趙奕和團隊一起,完善了聚能衛星的控制系統,最核心的就是應急控制系統。

應急控制系統是保證衛星受到影響的時候,可以人工操作讓衛星快速遠離太陽。

應急控制系統使用的是空間連接技術,依靠影像傳輸進行控制,同時系統也是非常重要的,是衛星最核心的組建之一。

這主要是因爲聚能衛星的造價,聚能衛星的成本太高了,單單是專利技術成本就有十三個億,因爲建造使用的絕大部分都是壓縮材料,材料成本也佔據很大的一部分。

再加上裝配、人工、檢測等等,一系列的成本算在內,都已經達到了三十個億。

另外,聚能衛星沒有進行發射,也就還有一筆大單要掏錢。

聚能衛星的重量高達八噸,如此高重量的衛星要擺脫地球引力飛往太陽,首先面對的問題,就是超過第一宇宙速度。

這是非常困難的。

最開始的計劃是,建造專門的反重力飛船,以反重力的方式運送,但反重力飛船的速度並不快,擺脫地球引力的方法,是一直開啓反重力裝置,就需要消耗大量的能源。

這等於是爲了完成發射,還要單獨設計能擺脫地球引力的反重力飛船,就有些得不償失了。

最後奕星科技和航天局溝通發射問題時,談好的方法是藉助空間站的Z波衛星,並建造專門的反重力飛船,運送聚能衛星完成太空穿梭,就能讓衛星直接遠離地球。

雖然已經進行過一次太空穿梭實驗,技術上不能說完成成熟,只能儘量保證不出現問題,但發射成本還是非常高的,最大也要超過七億人民幣,主要的花費不是製造太空飛船,而是給空間站的Z波裝置填充能源。

所以聚能衛星總體的成本,都已經快要接近四十個億。

那可是四十個億!

這是什麼概念?

聚能衛星的重量有八噸,哪怕所有部分都換成是黃金,價值也只有三十個億左右,結果總計花費卻高達四十個億,也就是說,是比黃金還值錢。

“金子做的”,是一個誇張的說法,放在聚能衛星上,卻成了‘謙虛’的說辭。

所以趙奕以及奕星科技,對於聚能衛星有多重視就可想而知了,哪怕是在準備發射的過程中,趙奕也都在想,“一定要先進入民用領域,這個選擇是對的。”

“必須先回本!”

“如果只是投入做研發,就會連第二座聚能衛星都造不起!”

“只有能夠收回成本,纔能有錢繼續建造第二座、第三座,還能投入其他領域的研發。”

——

聚能衛星的發射過程波瀾不驚。

雖然發射工作是保密性質的,並沒有進行直播、接受採訪之類,但過程還是受到了關注。

比如,有高層領導直接來觀看發射過程。

這主要是因爲換太陽聚能衛星的技術含金量,以及發射構成牽扯到了太空穿梭。

上一次太空穿梭是實驗,這一次則是完成任務。

每一次的太空穿梭都會積攢經驗,而經驗是非常重要的,完成太空穿梭過程中記錄的數據,都是一筆非常寶貴的財富。

聚能衛星整個發射過程,和上一次進行太空穿梭實驗是一樣的,就是反重力推進器運送聚能衛星,滑入預定的Z波壓縮航路。

然後,載有聚能衛星的反重力推進器快速消失,再出現的時候,已經距離地球有二十萬公里。

在距離地球二十萬公里的位置,反重力推進器依靠剩餘能源以及太陽引力繼續前進,並將會在一千萬公里位置,分離出聚能衛星,聚能衛星會依靠太陽的引力,不斷的加速向前,反重力推進器則會被捨棄,但也會以稍慢的速度接近太陽,最終預計會被太陽高溫融化、分割成碎片,也許大部分最終會融進太陽中。

聚能衛星加速前進,並在兩月後達到最高速度--

每秒兩百八十公里。

當前聚能衛星的速度每秒只有八公里,到達太陽表面預定軌道的時間也是兩個月。

第二十五章 這不是欺負,這是愛!第三百九十七章 我說的是比賽,你說的是啥?第七百零四章 這纔是最重要的事情第四百七十七章 到底發生了什麼?第四百二十三章 那不就是我們實驗室嗎?第四百章 完美,會被嫉妒!第四十六章 學術名望第七百三十章 引力發生技術重大突破第三十二章 窮屌絲同情白富美第三百八十一章 這也是一種本事呀!第六百一十七章 拒絕諾貝爾!第二百四十九章 物理學界最大的醜聞第三百七十五章 不和諧的諾貝爾得主們第三百九十二章 國際大震動!第六百八十六章 地球上不敢做的實驗!第五十五章 學校成了電子城第四十二章 這小子說的不就是錢嗎?第二百六十一章 物理高老師: 你們,平時分減十!第八十六章 破紀錄的收穫第五百七十七章 空間鏈接技術產品展示會第四百九十四章 ‘笨笨’實在是太棒了!第二百零一章 素數解有關和無關性!第一章 開局就是數學第四百三十九章 你肯定行,加油!第一百九十章 最適合刷錢的‘機制研究’第二百九十一章 鳥槍換炮!怎麼不是我!第五百五十七章 外鬆內緊的輿論戰第二百五十五章 你會成爲我新書的主角之一第二百零七章 堅決不當工具人!第八十四章 十三中的學生一定能行第六百二十六章 先一步製造小型飛船第五百二十六章 這就是UFO啊!第五百一十二章 百億特權第六百九十六章 登陸月球!第一百九十四章 實驗驗證都正確?第三十一章 這樣算是次元打擊了吧!第三百四十四章 我是在乎錢的人嗎?第五百一十三章 反重力飛行器第六百三十七章 樣車製造完成!第四百二十七章 熔點提升了近100攝氏度!第一百三十七章 雜誌上的角谷猜想證明第六百四十三章 奕星的財務狀況第四百五十五章 趙院士果然是在考驗我們!第六百零五章 壓縮空間內的速度不變性第六百零四章 趙奕:空間罩就是黑洞!第五百四十七章 這是公然坑經費的節奏?第四百八十四章 情況好就上天啊!第七百零七章 第一次測試實驗第六百六十五章 準備測試的宇宙飛船第五百零七章 我們大展身手的時候到了!第二百七十三章 非常重要的一天第四百一十四章 趙奕,就是上帝!第五十三章 可怕的林曉晴第六百九十九章 公開物質傳送項目,國際譁然!第六百零五章 壓縮空間內的速度不變性第三百六十三章 熱情的高能物理所第五百九十八章 製造出200K以上的超導材料!第一百八十四章 生命科學學院第七百零六章 飛行汽車被曝光了!第五百七十七章 空間鏈接技術產品展示會第三百三十三章 咱倆誰跟誰啊!第三十八章 好多人都說我算的準第五百零二章 李寧:那是我的理論!我的!我的!第四百三十六章 小王,辛苦啦!第五百一十三章 反重力飛行器第二百一十二章 三天,完成證明第五百三十二章 可控核聚變與空間阻隔第一百八十一章 你的左腿長還是右腿長?第四百八十五章 試飛成功!第二百七十三章 非常重要的一天第五百四十二章 全新的大發現!第五百八十五章 一千公里縮短到一百公里第六百二十七章 異想天開的問題!第三百九十九章 世界上沒有完美的事物第一百七十三章 看不懂的東西意義重大第四百三十五章 沈丙河:你們還是差那麼一點!第五百九十七章 啥玩意?超高溫超導材料?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氏科學獎第六百二十七章 異想天開的問題!第三百六十九章 超對稱問題的重要性第六百一十九章 這真是夢幻的國度啊!第三百一十九章 趙教授第一次講課第三百五十一章 這是什麼腦力啊!第五百一十五章 絕對不可能!第五百一十三章 反重力飛行器第四百零二章 我真不太懂應用技術啊!第一百七十二章 這就是故意打壓!第五百六十四章 千億美元研發費才正常啊!第二百五十九章 記者來了,主角走了。第九十八章 問題肯定是密碼太簡單第七百零六章 飛行汽車被曝光了!第四十一章 做節目的真沒眼光!第三百八十六章 徹底解決艾滋病!第六百一十八章 趙氏科學獎第六百六十章 最緊張的時刻第五百三十五章 我是天才?那是當然!第一百一十四章 製造‘新幣’的想法第六百二十二章 牛頭馬面和白雪公主第二百一十一章 原來我是個神槍手第五百六十五章 沒有懸念的諾貝爾物理學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