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九十二章 地面實驗!

想要弄懂實驗中發生粒子、大分子傳送的科學原理,就必須要足夠多的信息支撐,才能幫助對於理論進行完善,進而推導出實驗的原理。

可惜的是,暫時他們並沒有足夠多的信息。

很多信息都在火星-1飛船上。

飛船上發生的爆炸,留下了很多的粉末,粉末就是一項重要信息,可以透過去研究粒子、分子的比例,以及爆炸發生的強度,進而推測出很多的東西。

火星-1飛船短時間根本不可能返回地球,實驗計劃飛船返回地球的時間是十個月左右。

這已經是最快速度了。

哪怕返回地球需要十個月,近300天的時間,說出去都是非常驚人的,人類並不是第一次對木星進行探測,過去也發射過探測器觀察木星,有的是遠遠的掠過木星,有的則是進入木星的軌道進行觀察。。

哪怕只是遠遠的掠過木星,也用了超過六百天的時間,而且要進入木星的軌道,需要的技術難度就非常高了,只有一個探測器完成這個工作,累計用時超過了兩千天。

到現在還沒有探測器能夠從木星返回,但考慮到木星到火星的距離,以及其中的技術難度,只用短短的十個月時間都是不可想象的。

火星-1能在十個月返回地球得益於無限太陽能傳輸動力技術。

這項技術能給火星-1飛船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飛船所搭載的推進器效果並不好, 只能提供緩慢的加速,但因爲時間足夠長,也能夠讓飛船達到一個相當驚人的速度,才能夠縮短從木星迴到地球的時間。

但不管怎麼說, 短時間內肯定無法對火星-1飛船上面的爆炸進行研究, 唯一可用的信息就是地面封閉連接終端的檢測,也就是檢測那些傳送後殘留的物質。

不管是金屬物質還是其他物質, 最初的檢測都是損耗了一半兒以上, 而穩定光能直接就得出了檢測結果,瞬時能量傳輸效率超過百分之九十一。

很快。

檢測有了詳細結果。

封閉空間內所有的材料, 包括空氣,質量損耗都在百分之五十二點三七左右。

理論組認爲這個數據並不重要。

趙奕總結道, “現在我們都是兩個結果, 一個是能量傳送效率大大增加, 也就代表了空子假設的研究方向是正確的。”

之所以說空子假設的研究方向是正確地,而不是空子確定存在, 是因爲單獨一個時間無法證明空子的存在。

空子假設, 到現在依舊是假設, 只是利用假設空子的存在,所研究的方向和實驗結果沒有衝突。

這個方向就可以一直研究下去, 直到有實驗證明空子存在或是不存在。

趙奕繼續道,“而封閉空間內的質量損耗, 代表了一瞬間出現了粒子、大分子的傳送,粒子、大分子被分割擠壓進入到飛船中的無空間地帶。”

“但是我認爲,質量損耗數值的意義不大,因爲實驗中途發生了爆炸, 飛船內的傳輸設備損壞, 並沒有能夠完成實驗。”

“但是我可以肯定一點,實驗中出現了大分子傳送。”

其他人也跟着點頭。

其中的原因說起來很簡單, 假設質量損耗全部是粒子傳送,另一端飛船上發生的核聚變反應就不可能那麼微小。

如此多的質量全部變成單個粒子,到另一段所爆發的核聚變反應將會是非常驚人的,哪怕平臺底部金屬材料的熔點在一萬攝氏度以上, 也肯定會被瞬間融化, 之後整個飛船都會被吞沒。

現在火星-1飛船主設備沒有發生故障,仍在返回地球的路上,就說明爆炸的強度非常小,肯定是有很多原子、大分子傳送的過去。

這些大分子、原子, 並沒有發生粒子割裂,自然不會參與到核反應中。

“但是現在的問題是,爲什麼會發生粒子、原子、大分子的傳送呢?”

趙奕提出了一個問題。

接下來理論組幾個人都在研究這個問題,最簡單、直接的方法就是對兩次實驗進行對比,因爲兩次時間都發生了核聚變爆炸。

第一次實驗室壓縮空間內的傳輸,另一端是真空環境,就發生了小型的核爆炸,但終端質量損耗很微小,也就代表發生的大部分都是粒子傳送。

這一次中斷是封閉的普通空間,鏈接的另一端是空間都不存在的區域,結果發生了粒子、原子、大分子傳送,並且發生了一定程度的爆炸。

第二次傳送的物質變多,但爆炸的程序相對小一些,也就說明,傳送大多數都是原子、大分子。

在研究了幾天時間以後,每個人都對實驗有自己的看法,愛德華-威騰認爲‘存在一個高緯度的空間,作爲能量、物質傳送的中轉站’,“所以粒子必須要被能量化,纔可能出現傳送。”

“現在傳送已經出現了,就證明粒子在特殊環境下,被特殊狀態的空子擠壓,發生了‘能量化’。”

愛德華-威騰把空間連接技術一些相關的空間理論融入到了M理論中,因爲存在一個高維度的空間,作爲空間連接技術的中轉站。

按照他的理論來說,不管是能量還是粒子, 想要完成空間傳送,首先就是被傳送到高緯度空間,然後被高維度空間排擠,就回到了鏈接的另一端。

這個看法合乎基礎的空間數學,也根本沒有辦法進行反駁。

其實最主要還是因爲空間基礎理論缺失, 確定的空間數學十分有限,以此就可以對實驗現象,進行很多種合乎基礎理論的解釋。

其實就像是原來的宇宙理論,大爆炸理論只是其中的一種,弦理論當然也是其中之一。

這些裡面都是沒有證明的,也都是合乎基礎理論構架的,誰也不能百分之百肯定理論是錯誤的。

邱成文並不信奉弦理論,他唯一信奉的就是能量守恆。

他的研究也多是從能量守恆出發,並提出了一個問題,“地址傳送必定會消耗很多的能量,要比能量傳送多的多,那麼能量的來源是什麼呢?”

“我認爲,在最基礎的層面上,物質和能量也許是同質的。”

這個說法符合粒子的邊界理論。

趙奕認爲空間對於物質的排斥源於對質量點的排斥,而質量點的定義,二的N次方點位,也不過是能量點的數據化表現。

邱成文認爲物質和能量同質,以此來解釋實驗中發生的粒子傳送現象。

這就和水流衝擊石頭是一樣的道理。

當一個石頭掉進河水裡的時候,並不會和河水一起流動,但河水非常湍急的時候,就有可能讓石頭滾動。

石頭,就是物質。

而能和河水一起流動,甚至能溶於河水的東西,就可以比喻成能量。

從這個例子可以看出,能量和物質也許是同質的,只不過‘質量’層次是不一樣的,也就表現出不同的性態。

趙奕更傾向於愛德華-威騰的觀點,並不是認同他高維度中轉站的想法,而是說粒子在實驗過程中被能量化。

這主要是因爲邱成文的說法,是存在一些基礎矛盾的。

比如,能量問題。

邱成文的說法肯定會牽扯到智能方程,而牽扯到質能方程就會牽扯到能量來源。

顯然,實驗中所提供的能量並不足以供給粒子完成傳送。

當然了。

這一點並不能完全否定邱成文的說法,因爲粒子的傳送也不一定會消耗能量。

比如說,在地球上,當一個物體移動到另一個同海拔的地方時,相對於整個地球來說並沒有什麼變化。

勢能沒有變化、質量沒有變化、整體能量也沒有變化。

但是,顯然把一個物體移動到另一個地方,需要消耗能量。

現在的物質傳送也是一樣的,相對於整個宇宙來說,一個物質存在於這個地方和那個地方,宇宙的能量並沒有什麼變化。

所以粒子傳送也不一定會消耗能量。

總之,在缺少基礎理論的情況下,每一種說法都是有一定道理的,也無法直接進行否定。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邱成文的說法是非常危險的,是說他對於實驗的解釋,可能會讓實驗出現一些不可控的情況。

愛德華-威騰的說法,相對就安全太多了。

如果只是粒子被能量化,那麼就不會出現不可控的意外,實驗的影響會被限制在一定程度上。

現在他們需要討論的就是實驗的危險程度問題。

他們正在做一個評估。

只有對危險性評估通過,才能申請在地面上做實驗。

這對於理論組是相當重要的,他們都沒有人想等十個月,你認爲等十個月也沒有意義,因爲火星-1飛船上的殘留,並不一定會說明什麼情況。

如果能在地面上做實驗,就能夠得到大量有用的信息,才能夠對於理論進行完善。

在地面上做實驗,就必須要對危險性重新做評估。

——

危險性評估報告是很難做的,誰也無法保證實驗中,絕對沒有不可控的意外發生,所以,就只能儘量的保證安全。

趙奕正在做這件事情,他不確定實驗中是否會發發生不可控的意外,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

反能量屏障能夠提供安全防護。

實驗過程中最大的問題是,激活反能量屏障的設備,就在反能量屏障內部,一旦內部發生劇烈的爆炸,或是其他的意外危險,就會導致設備損壞,反能量屏障就無法繼續維持。

所以趙奕正在考慮的是,建造一個四周圍完全被反能量屏障包圍,同時激發反能量屏障的設備在外部的實驗環境。

只要實驗完全放在反能量屏障內,也影響不到激活反能量屏障的設備,安全問題就能夠保證了。

“怎麼辦呢?”

趙奕簡單思考一下就有了方法

現在的反能量屏障技術遠稱不上成熟,反能量屏障的使用大多依託於反重力系統,放在趙奕這裡就不一樣了,他對於反能量屏障的原理非常瞭解,就能夠設計出特殊釋放反能量屏障的設備。

核聚變裝置就是這樣設計的。

核聚變裝置內部持續維持的反能量屏障,並不是完整的一個圓,而是存在一定缺口的,也正是缺口才能讓熱量傳輸出來。

現在趙奕準備設計單面維持的反能量屏障,但他的設計並不是讓反能量屏障只有一面,而是後面形成短小的通路。

整個反能量屏障的形態,就是前面是一面不規則的牆,後面則是以窄小的線鏈接。

之所以這樣設計,是因爲單面的反能量屏障,根本是不可能設計出來的。

反能量屏障的拓撲形態,必須是一個圓,或者是平面的圓,或者是立體的圓。

所以‘牆’的後面肯定會有連接的地方。

這樣的反能量屏障設計出來,就可以用幾個包圍出一個完整的空間,同時讓激發反能量屏障的設備,處在空間的外部。

這種新的反能量屏障激發裝置,內部設計相對是非常複雜的。

趙奕用了三天多時間才設計出來,他認爲時間已經很長了,因爲只是一個反能量屏障激發裝置,內部就需要消耗如此多的時間,而同樣的時間,他甚至可以設計出兩款功能性的太空飛船。

在完成了單面反能量屏障裝置的設計以後,趙奕就直接提交了申請實驗的報告,說明將會在地面做物質傳送實驗。

同時,提交上去的還有新的危險性評估報告。

後者是理論組一起提交上去的,他們認爲物質傳送的危險性,會限制於小型的核聚變爆炸,只要是在很大空曠地帶,並且有一定的安全措施,並不會造成太大的危險。

因爲有了一次實驗的經驗,參與過實驗的人,也知道爆炸波及範圍,甚至連火星-1飛船都沒有什麼問題,報告審覈很快就通過了。

然後就是實驗項目申請了。

趙奕提交的實驗項目申請,申請的經費是二十億人民幣,其中一半都要用來製造特殊的反能量平常裝置。

申請報告很快就到了科技處劉部長手裡,劉部長看了一下報告直接就給出了同意的意見,隨後繼續提交上去。

等一切都忙完以後,劉部長才反應過來,“怎麼就直接批覆了?”

“這可是二十億的大項目啊!”

他旋即苦笑着,“看來是已經習慣了,只要是趙院士申請的項目,都以是‘億’爲單位的,相比百億的單位,二十億隻是個小錢——”

“唉!”

“習慣,真的很可怕!”

第二百三十二章 我們要努力做貢獻!第二章 做題全靠蒙第八十一章 上帝之數被輕易破解了第七百零六章 飛行汽車被曝光了!第二百四十五章 證明猜想的思路第五百零一章 做人要厚道啊!第二十六章 你看,我有援軍!第六百五十九章 無限動力火星探測車第七百一十四章 太空飛船編隊第一百六十二章 測試成功和曝光第五百一十三章 反重力飛行器第三十八章 好多人都說我算的準第三十章 因果思維能力第七百三十四章 里程碑式的技術突破第三百五十八章 這差距也太大了吧!第一百四十八章 哥德巴赫猜想?開什麼玩笑!第四百一十七章 我給兩個菲爾茲得主講過課!第六百六十七章 直升機上俯瞰穿梭過程第一百一十八章 論文發表了,大爆啊!第一百二十三章 宇圖機器人團隊第六百三十四章 航天局的公開消息第三百零八章 鎖定課程助手第二百一十四章 所以說你們一點進展都沒有?第一百六十一章 第一次正式測試第七百三十章 引力發生技術重大突破第四十九章 大型認媽現場第三百一十七章 運氣是人生重要的組成部分第四百八十五章 試飛成功!第一百五十三章 第三個能力《監察律》第二百五十二章 《相關率》還能這麼用?第五百六十六章 志願者,我早就找好了!第五百九十七章 啥玩意?超高溫超導材料?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彭恩貴,纔是世界頂尖!第六百八十二章 這絕對是世界級研究!第一百七十九章 長遠的眼光很重要第一百四十二章 單買要貴一點第六百九十九章 公開物質傳送項目,國際譁然!第三百九十六章 沃爾夫物理學獎第五百三十六章 J-40?確定不是開玩笑?第一百六十五章 趙奕想的還真是遠!第四百四十一章 高壓壓氣機第三百四十一章 最最頂尖的數學家第八十一章 上帝之數被輕易破解了第六百六十一章 月球表面建造基地的設想第九十一章 空白機器人(求訂閱)第四百六十四章 戰鷹-1設計定型第七百一十二章 託妻獻子?還是算了!第五百五十七章 外鬆內緊的輿論戰第二百二十三章 這也太過份了吧!第六百二十章 趙院士實在是太偉大了!第三百六十二章 氣炸了帶來的靈感第二十三章 我爲什麼要跑呢?第七十五章 這姑娘到底想啥呢!第五百七十六章 快讓趙奕當所長吧!第三百零八章 鎖定課程助手第四百三十一章 我,彭恩貴,纔是世界頂尖!第六百零四章 趙奕:空間罩就是黑洞!第五百九十七章 啥玩意?超高溫超導材料?第六百三十八章 趙奕的個人影響力第三百三十九章 沒有人比我更懂!第六百零一章 暗物質是不存在的!第五百四十六章 趨近於無敵的空間罩第一百六十四章 研究,開啓!第四百二十九章 堂堂趙院士會知道我?第五十一章 他可是年級第一!第一百六十四章 研究,開啓!第六百四十七章 中文體系的操作系統第三百三十六章 老錢,你真是個天才啊!第三百六十七章 你管這叫一小部分?第四百九十九章 與青春告別!第三百七十八章 現場直播做演算第六章 二十塊的演講稿第四百三十四章 不及格的設計排第一第四百九十五章 都聽趙奕的,就對了!第四百三十六章 小王,辛苦啦!第五百三十九章 J-40,登場!第七百零二章 飛行汽車第十四章 英語考試第四十七章 哥的快樂你們想象不到第四百一十一章 有什麼不滿意,就開除我吧!第二百五十八章 屬於計算機工程師的物理報告會第三百章 《微觀世界:粒子邊界理論》第六百三十二章 製造戴森球?第六十五章 魔方和《聯絡律》第六十五章 魔方和《聯絡律》第七百二十八章 缺失永遠都會存在第一百九十一章 老孃我和你沒完!第四百二十二章 抱好大腿最重要!第五百七十一章 詭異的超級大發現!第七百二十八章 缺失永遠都會存在第五百零二章 李寧:那是我的理論!我的!我的!第四百零四章 因爲趙奕是天才啊!第二百一十章 有關孿生素數的大發現第五百八十六章 空間壓縮和宇宙理論第三百一十二章 這也太氣人了吧!第六十章 你扔,我猜!第三百二十一章 也許我該放棄了……第二十八章 我可是正派的人!第二百一十九章 合着我就不配有名字唄?第二百一十二章 三天,完成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