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 主力艦

嘉然兩支艦隊來自兩個完全敵對的國家。但是兩支艦隊裡利工力戰艦卻有着異曲同工的相似之處。在駛向那霸港的那支艦隊裡,主力是8艘被稱爲“非直接瞄準海上火力投送平臺”的新式戰艦,在通過巴拿馬運河的那支艦隊裡,主力是雌被稱爲“先進海上戰術測試平臺”的新式戰艦。從命名來看,兩者之間肯定有某種聯繫。

兩者之間確實有聯繫,而且是比較密切的聯繫。

衆所周知,早在。多年前的半島戰爭中,共和國海軍就用大型戰艦上的電磁炮取得過戰果。雖然當時對付的是已經潰不成軍的韓國艦隊。但是在那場生在濟州島南部海域的戰鬥中,電磁炮的對海打擊能力得到了證實。在隨後的日本戰爭與印度戰爭中,共和國海軍的電磁炮不但在對地打擊中表現出色。在對海作戰中也表現得很不錯。因爲在需要動用電磁炮對付海上目標的時候,日本海軍與印度海軍已經被擊潰。所以在這兩場戰爭中,共和國海軍的電磁炮瞄準的都是一些沒有戰鬥力、或者只哼哼限戰鬥力的民用船隻與準軍事艦船,海戰的軍事意義也不是很大。直到幼??年的半島戰爭。電磁炮在海戰舞臺上的表現機會仍然屈指可數。可以說,海軍一直沒有把電磁炮當成主要制海武器對待。與其寥寥可數的作戰記錄有很大的關係。

,王琺比北

當然,海軍並沒困此否認電磁炮的制海作戰效能。

根據沒有得到證實的消息,在湘年年底之前,也就是共和國當局做出了爲世界大戰做準備的戰略決策之後不久,共和國海軍就藉助國家計算中心的級計算機準確的說應該是花錢租用,當時專門爲軍方搭建的級計算機羣還沒有完成。利用之前海戰的資料,對未來海戰做了一次全面分析。正是根據這次分析得出的結論。共和國海軍制訂了爲期年的戰前展規戈小後來延長到7年。在這份規劃中,就有代號爲“炮火型制海艦”、以電磁炮爲主要武器的戰艦。在年之後??該項目正式更名爲“非直接瞄準海上火力投送艦”而其開結果就是前面提到的戰艦。

從時間點上看,這個消息有比較高的可信度。

按照共和國海軍在戰後公佈的相關資料,大約在田年的時候,“非直接瞄準海上火力投送平臺”項目就正式啓動了。因爲時間比較緊張,所以該項目的理論研究工作只用了半年時間,在田年底開始設計。並且在年底之前完成設計工作。也就是說,從立項到完成設計用了蚌。按照共和國海軍裝備採購工作的管理方式。在正式採購之前。肯定會將研代號更換成裝備代號。因此應該在這個時候,“非直接瞄準海上火力投送平臺”才正式命名。因爲採用了全模塊化設計,加上部分次要功能模塊的建造工作在設計完成之前就已開始,所以第一批賺戰艦僅用了不到4年時間就建成服役。

前面提到過,共和國海軍的新一代巡洋艦強化了炮火,排水量增加了不少。

很明顯,以電磁炮爲唯一制海武器的“非直接瞄準海上火力投送平臺”的排水量肯定比只裝備了3門第一代螺旋電磁炮的巡洋艦大得多。按照共和國海軍公佈的設計標準,該型戰艦的標準排水量過旺口噸。按照糊的餘量計算,滿載排水量在傻助噸左右,而實際最大排水量肯定過毆。o噸。

建造這種近舊萬噸的戰艦,肯定無法做到保密,更何況同時建造8艘。

因爲用大口徑電橫炮取代反艦導彈與艦載航空兵本來就是海軍展的主要方向,所以共和國海軍在啓動“炮火型制海艦”的時候就引起了美國海軍的重視。而且受到了美國情報機構的高度關注。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歷年之前,美國海軍也有類似計劃,而且美國的情報機構肯定掌握了很多“炮火型制海艦”的信息。

別的不說,美國海軍的“先進海上戰術測試平臺”的外形就與共和國海軍的“非直接瞄準海上火力投送平臺”非常相似,而且顯得粗糙一些。因此完全可以相信,美國海軍“山寨。了共和國海軍的開成果。而且學得不是很到位。

這也很容易理解,“非直接瞄準海上火力投送平臺”是一種全新概念的制海艦,不但外形奇特,戰術使用也與以往的戰艦截然不同,就算能夠模仿,也最多隻能得其表,而很難掌握其精髓。

事實上,就連共和國海軍的很多官兵都無法理解這種新式戰艦,以及代表的新式戰術。

僅從外形上看,被海軍正式命名爲“秦”級以春秋戰國時期的國家命名的“非直接瞄準海上火力接送平臺。一般情況下,海軍官兵稱其爲炮艦或者主力艦,而西方國家則稱其爲戰列艦或者主力艦,所以後面通稱爲主力艦與歷史上的任何一種戰艦都沒有多少共同之處,反而與海軍航空兵的勾戰鬥機有點神似,即整艘戰艦成規則的多邊形,而且外表面非常光滑,幾乎沒有突出物。

基本船型上,“秦”級拋棄了被高艦船普遍採用的雙體與三體結構。而是回到了原來的設計上,爲單體船。當然,絕對不是傳玩意義上的彈體船。僅從外形看,“秦”級的船體與美國海軍在引世紀初設計的。。心口,即“朱姆汰爾特。級驅逐艦非常相似,即艦體水線以上部位向內傾斜,並且非常光滑。不同的是。“秦。級將這種傾斜結構延伸到了艦體水線以下部位,而且一直延伸到7米左右,然後才以轉交內收,形成鈍型艦底。受此影響,很多人都認爲,“秦”級的這一艦底結構主要是爲了防禦魚雷,並且提高被魚雷擊中後的生存

幹。事實上,“秦”級的艦底設計與抵抗魚雷攻擊宗全恐井與提高生存能力更是扯不上關係。這一設計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在採用單體船型的基礎上,讓航行度達到海軍的戰術指標,即最大航過刃節。正是如此,“秦”級採用了“前淺後深”的吃水結構。即戰艦的龍骨並不是水平的,而是從部向後傾斜,在距離艦尾大約四分之一個艦長時達到頂點,然後向艦尾收起。結合特殊的艦底結構。“秦”級的水下部分,實際上就是一個巨大的衝浪體,在高航行的時候。艦底具有飛機機翼的效果,即產生相當於戰艦排水量六成的浮力,縮小吃水,減小溼面積,也就減小了航行阻力。做個形象的比喻,“秦”級就是一艘放大了數百倍的快艇!

如果說爲了提高度採用特殊的水下結構還有點道理,那麼“秦”級的水上結構就讓人難以理解了。

先就是爲是沒要採用單體船型。而不採用更有利於提高度的雙體與三體船型。按照海軍給出的答案。“秦。級並不承擔支援航空作戰的任務,對甲桓面積的要求不高,也就沒有必要採用多體船型。顯然。這個道理根本說不通,因爲多體船型的主要好出不是提供寬大的甲板。而是提高航行度“重慶”級以前的航母都是單體船型,照樣擁有非常巨大的飛行甲板。從實際情況出。“秦”級採用單體船型的主要目的應該是降低被彈面積。要知道,作爲一種用電磁炮作戰的戰艦。肯定得考慮遭到敵人炮擊時的生存問題。因爲電磁炮是高彈道火力。炮彈幾乎是垂直落下的。所以船體的寬度就成爲了衡量中彈率的主要指標,也是制約生存能力的主要因素。母庸置疑,甲板面積寬大的戰艦,肯定更加容易被砸下來的炮彈擊中。

受此影響,“秦”級的水上結構幾乎是水下結構的翻版,只是更加誇張。從正面看,戰艦就是一個三角形,側壁從水線處以佔度的傾斜角筆直向上延伸,並且在艦體中線上方交匯。因爲艦爲銳角三角形,所以從側面看的話,又是從艦的水線處以爲度的坡度向後方延伸。並且在距離艦尾大約三分之一艦長處達到頂點,然後以的度的俯角向下延伸。最終在距離艦尾大約力米處折爲水平,留出一塊麪積不到沏平方米的飛行甲板。雖然從基本外形上看,“秦”級與2世紀初的戰艦沒有本質上的區別,即擁有明顯的上層建築,在尾部設置一塊供直升機垂直起降飛機使用的飛行甲板,並且沿戰艦的中線佈置各種武器裝備。只是採用核動力,所以沒有煙白,加上來用了保型設計的電子設備天線與武器彈藥投射窗口,看不到比較明顯的突出物。但是仔細分析一下就能現,“秦。級是一種靠人力控制不可能穩定航行的戰艦,因爲該艦的重心在浮力精力中心的前面,即戰艦在航行的時候肯定處於不穩定狀態停泊的時候,艦將沉到海面下,所以只能依靠計算機控制,而且得不斷調整航行姿態,才能穩定航行。

這一區別,讓“秦”級從根本上不同於以往的任何一種戰艦。

要知道,在此之前,還沒有哪種戰艦敢採用不穩定結構。當然??這種不穩定結構帶來的最大好處就是戰艦的機動能力大大提高,特別是在高航行時的轉向能力,以往的任何戰艦都別想與之匹敵。

由此可見,“秦”級是一種時機動性要求非常高的戰艦。

這就是關鍵所在,對於一艘排水量過萬噸的大型戰艦來說,有必要如此重視機動性能嗎?

在此之前,就連驅逐艦都沒有如此重視機動性。

原因很簡單,海戰中,配備了大口徑電碰炮與遠程巡航導彈的大型戰艦,根本沒有必要靠近敵人,也就只需要考慮敵人反艦導彈與遠程彈藥的威脅,而攔截系統對付反艦導彈的能力肯定比戰艦的機動性更加可靠。也更值得重視。更重要的是。作爲作戰平臺,不管是航母、還是巡洋艦與驅逐艦,都對航行的穩定性有較高的要求,也就不集以犧牲穩定性的方式來提高機動性。

從這一設計看得出來,“秦”級是一種用來與敵人進行炮戰的戰艦。

要知道,只有密集的彈雨是攔截系統與強制電磁干擾系統對付不了的,而能夠製造彈雨的也就只有戰艦上的大口徑電磁炮。

既然爲炮戰而生,就得擁有足夠的艦炮。

在這艘排水量過歷史上噸位最大的戰列艦的戰艦上,總共有6門大口徑電磁炮。雖然從絕對數量來看。還比不上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的戰列艦。但是從戰鬥力上看,“秦”級肯定是有史以來最強大的炮艦。

單從配備的電磁炮數量來說。“秦”級就過了以往的所有戰艦僅指按照軍用標準建造的戰鬥艦艇。而不包括以民用標準建造的火力艦。更重要的是,“秦”級裝備的是專門爲其開的“重型電碰炮。”

,????萬比

根據共和國海軍公佈的信息,“秦”級的電磁炮有7種炮彈,主要配備卿炮彈。即喲千克級的半穿甲彈、蹦千克級的高爆彈與網千克級的集束子母彈。無一例外,這3種常用炮彈都是半制導彈藥,即只有彈道修正系統,沒有末段制導系統。因爲是螺旋電磁炮。所以“秦”級主炮的射程與彈藥的種類沒有太大關係也可以採用增程彈藥,而是由射能量決定,即通過調整射時的輸出能量,賦予炮彈不同的炮口動能,從而使炮彈獲得不同的彈道高度,由此決定基本射程。更重要的是,螺旋電磁炮是非接觸型電磁炮,即炮彈不於加軌道接觸,所以“秦。級的主炮可以使用所有小口徑炮彈,比如在海軍的彈藥庫裡堆

讓??夠妄付絕大部分對地歲援任務的好汗支級炮彈,其系哪嘣,加線圈的力o千克級炮彈。

與巨大的口徑相比,更加驚人的還是其驚人的射。按照海軍公佈的數據,“秦”級主炮的最大射達到了每分鐘刃。雖然只能以該度持續開火刃秒,即以標準初投射心枚物千克級炮彈,如果6門炮同時開火,也能在同一時間向目標投射幼炮彈,達到驚人的炮擊密度。正常情況下,“秦。級主炮的射爲每分鐘力,並且能以這樣的度開火舊分鐘,或者以每分鐘佔的度開火的分鐘。如果全部投射喲千克級炮彈,相當於??艘“秦”級能在,盼鍾內投射,眨o屯炮彈,或者在,個小時內投射四噸炮彈,而8艘“秦。級在,個小時內的炮彈投射量就過了,支3航母戰鬥羣內所有護航戰艦上的所有電磁炮的投射量。

驚人投射能力的背後,還有更加驚人的射程。

雖然按照共和國海軍公佈的數據,“秦。級主炮的最大射程爲??助千米,但是根據很多實戰戰例,這很有可能是“秦。級單獨作戰時的最大有效射程,也就是戰艦上觀瞄系統的最大測量距離。在得到支持與協助的情況下,“秦。級的主炮完全有能力將叨千克級炮彈射到,勸千米,甚至,勸千米之外。如果使用的是喲千克級炮彈,最大射程甚至有可能過四千米。當然,實戰中,“秦”級創下的最遠交戰記錄是,回千米,而且是在使用鈞千克級炮彈時創造的。從實戰情況分析。影響射程的不再是電磁炮的輸出能量,而是非制導炮彈在遠射程時的精度。說得準確一點。如果不能命中目標。就算射程再遠,也沒有實際意義。

不管怎麼說,哪怕是??勁千米的有效射程,也足以讓“秦”級成爲制海主力艦了。

要知道,如果能夠得到空中養護。即將敵人的戰鬥機阻擋在??知千米之外,讓敵機無法使用反艦導彈起攻擊,“秦”級完全有能力用電磁炮打垮俊。千米外的敵艦,甚至消滅敵人的航母戰鬥羣。

,??可

事實上。“秦”級上最神秘的肯定不是其重型艦炮。

不管怎麼說,這種專門爲“秦”級開的重型電磁炮是海軍的專利。而且是海軍大型艦船的專利。不但6軍用不了,連海軍的中小型艦船也用不了。

暫且不說這套電磁炮能不能拆解之後裝到幾十臺車輛上,口四千克級的炮彈也能成爲6軍後勤補給的噩夢,再加上驚人的射,更能讓6軍對其敬而遠之。要知道。6軍不但對物千克級炮彈無愛,甚至沒有大規模使用喲千克級炮彈。在艦的情況下。如千克級炮彈就能應付所有地面戰鬥,壓根沒有必要裝備威力更大的電磁炮系統。

對一艘戰艦來說,生存能力是與打擊能力同等重要的戰術指標。

前面已經提到過。很多人都認爲“秦”級的很多特殊設計都是在爲生存能力考慮。這也不假,畢竟任何一種大型戰艦在設計的時候都會考慮生存能力。問題是,“秦。級絕對不是很多人猜測的那種“配備了電磁炮的戰列艦”即沒有厚重的裝甲。從排水量上也看得出來,如果按照戰列艦的標準,即關鍵部位的裝甲厚度必須能夠抵抗由自身主炮在正常交戰距離內射的穿甲彈的打擊。那麼“秦”級的排水量就不是凹。屯了。即便採用最新式的高強度合金裝甲,其標準排水量也會過力萬噸!

不能依靠裝甲,就只能依靠主動防禦系統。

問題是,前面已經提到了,面對電碰炮投來的彈雨,任何主動防禦系統都顯得無能爲力。實戰也證明了這一點,只要彈藥的投射密度足夠大,沒有任何一種戰術防禦性能能夠攔截所有炮彈。更重要的是,電磁炮也能投射子母彈,而且可以讓母彈在高空以投撒集束子彈藥,面對密集的子彈藥,攔截系統就更加力不從心了。

對於“秦”級的防禦能力,共和國海軍一直當做絕時機密。

戰爭結束後,共和國海軍也只公佈了部分信息,比如“秦”級具備防禦聚能彈藥的能力,並且能夠有效防禦部分動能彈藥,還具有先進的系統防禦能力。總而言之,在到底採用了什麼防禦技術的問題上,共和國海軍一直閉口不談。

受此影響,也就只能再分析的方式來猜測這種劃時代戰艦的防禦能力與生存能力了。

先可以肯定,“秦”級肯定有遠過以往戰艦的被動防禦能力,只不過肯定不是以增加裝甲厚度的方式來實現的。從高達??鰓的動力系統空間佔用率即動力系統佔全艦空間的比例來看,“秦”級很有可能採用了“能量裝甲”。說得直接一點,就是通過電能、流體動能、高溫內能等等方式來摧毀與破壞彈藥穿甲作用的防護裝甲。最原始的,就是由英國人在引世紀初體出的壓電裝甲,即通過在穿甲彈或者高溫射流通過兩層電壓差高達數絲毫萬伏的裝甲板時產生的高壓電流,來破壞穿甲彈的動力結構與高溫射流的流體結構,從而大大降低穿甲彈與高溫射流的穿甲能力。此外以色列的科學家還提出了“流體裝甲。的概念,即利用液體不易壓縮、且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會產生切向力的特點。來破壞穿甲彈的穩定性與高溫射流的連續性,從而降低穿甲能力。當然,這些新概念裝早都得到過檢驗,而且都被證明是比較有效的。問題是,這些裝甲的質量都不輕。用在大型戰艦上很不現實。由此可知。共和國海軍肯定開出了一種更加先進的能量裝甲,比如由強磁場防護裝甲。當然,這種早在力年前就被提山私泊防護原課只有道門檻。那就是巨大的能量需知????皓”級是以電磁炮爲主戰武器的戰艦,對動力系統的要求肯定非常高。也就有能力爲能量裝甲提供足夠的能源。

其次是。“秦”級肯定有更加先進的攔截系統。不管怎麼說,任何被動的防禦手段都不可能確保戰艦萬無一失。事實上。沒有任何戰艦能夠以增強被動防禦的方式避免戰沉。要想提高戰艦的生存能力,還得加強主動防禦,也就是提高攔截系統的作戰效率。也就是說,攔截系統必須具備攔截炮彈的能力。還得具備在同一時間攔截更多目標的能力,甚至得根據目標的性質來自動調整輸出能量,以最大限度的提高攔截效率。可惜的是。直到第三次世界大戰結束,共和國海軍也沒有公開“秦”級主力艦所配備的攔截系統的主要性能。通過戰爭期間的戰況,只能確定,“秦”級主力艦的攔截系統與以往的攔截系統都不一樣,不但作戰效能提高了好幾倍,而且作戰方式也大不相同。當然,這句話應該反過來說,即因爲採用了新的作戰方式,所以作戰效能大大提高。

從衡量戰艦戰鬥力的角度出。具備了出色的進攻手段與強大的防禦能力的戰艦就是強大的戰艦。

當然,與沒有完美的人一樣,世界上也沒有完美的戰艦。

如果說“秦”級有什麼缺點的話。至少有一點得到了所有人公認,那就是非常有限的持續作戰能力。

這一點,從其武器系統的配製上也看得出來。

按照共和國海軍公佈的數據。“秦”級的武器系統比重只有??院,即武器系統的質量只有標準排水量的,院。毫無疑問,這是一個偏低的指標。要知道,在“秦”級以前,巡洋艦的這一指標往往在,鰓左右因爲以往沒有與“秦”級類似的戰艦,所以只能拿最接近的巡洋艦進行比較。照這個比例計算,“秦”級武器系統不包括火控系統,這是算在了電子設備裡面總共只有俊燉左右。即便“秦”級沒有配備其他遠程武器,並且將攔截系統算到防禦系統裡面,且電磁炮自身的質量按照瑰計算仍然是巡洋艦的標準,“秦”級的彈藥庫裡也就只有助燉炮彈,也就是大約兇。物千克級炮彈這是最大限度的估算,因爲沒有計算彈藥庫自身的質量,以及揚彈系統的質量。以“秦”級的火力水平,就算以正常度開火,這點炮彈在,o分鐘內就將耗光。僅僅夠戰鬥舊分鐘的備彈量,確實低得嚇人。

當然,實際情況並非如此。

,??可

在制海作戰中,“秦”級肯定不會持續開火,而會以短促急射的方式。在打完一次齊射之後,對彈着情況進行評估,然後調整瞄準點。再開火。如此一來。即便最大持續開火時間僅有幾分鐘,實際戰鬥時間也有數小時。如果執行對地支援任務。那就更不是問題了,因爲“秦”級的主炮可以使用喲千克與勁千克級炮彈。而且大部分時候對付的都是地面固定目標,所以彈藥消耗量肯定沒有制海作戰那麼驚人。

總而言之,“秦”級的這一缺陷,成爲了限制其作戰使用的主要因素。

事實上,在建造了8艘“秦”級與8艘“唐”級以歷史上的王朝命名,爲“秦”級的小改型,主耍性能指標與“秦”級完全一致之後,共和國海軍的第三種,也就是“漢”級以民族名稱命名在主炮數量沒有增加的情況下只是換了改進型的電磁炮,標準排水量一下子增加到了??田噸,即增加了4口o噸。相當於增長了引祝。在增加的排水量中,武器系統佔了鰓。而其中絕大部分都是用來增加彈藥攜帶量,以及採用安全標準更高的新結構彈藥庫。

這一變動足以說明,連共和國海軍都忍受不了“秦”級的備彈量。

要知道,“漢”級一口氣建造了必艘。是整個大戰期間,共和國海軍建造得最多的一種主力艦,也是共和國海軍在大戰期間的絕對主力。

也許有人會問”艘旺口噸的戰艦上,就只有6門電磁炮?

如果不計算攔截系統中的激光炮、粒子束炮與小口徑電磁炮的話,“秦”級確實只有們電碰炮,而沒有其他進攻武器。當然,在必要的時候,3架垂直起降反潛巡邏機也能攜帶導彈與炸彈執行攻擊任務。

可以說。這也是“秦”級遭到詬病的一個地方。

要知道。在2萬多噸的巡洋艦上。除了3門電磁炮之外,還有口多枚導彈,以及加具有攻擊能力的垂直起降飛機。即便“秦”級的電磁炮是6門,而且口徑大得多,不爲其配備其他主戰武器,也確實太讓人難以接安了。當然,這種火力佈置。足以證明共和國海軍對大口徑電磁炮的威力有足夠信心。更重要的是。在“秦”級以後,其他幾級主力艦都只配備了大口徑電磁炮,而沒有其他攻擊性武器。如果從大口徑電磁炮在實戰中的幕現來看,這一配製還算是比較合理的話,那麼沒有配備遠程防空系統,就很難讓人接受了。要知道,即便是得到重重保護的航母,除了配備攔截系統之外,還有數套射程過刃千米的近程防空導彈。即便如此,在面對空中威脅。特別是反艦導彈的集羣攻擊時。艦隊的防空系統都顯得力不從心,更何況沒有遠程防空系統的主力艦?當然,這也是需要爲“秦”級配備護航戰艦的主要原因。

問題就在這裡,以“秦”級的排水量,增添一些防空系統應該不是問題。

換個角度看,如果“秦”級沒有足夠的綜合作戰能力,與配備了攔截系統的火力艦又有什備區別呢?作爲戰艦。特別是哪。量數萬噸的主力戰艦。具備綜合作戰能力是最基本的要味戰艦的基本“素質”即便不從軍事角度出。從經濟角度考慮,爲“秦”級配備區域防空系統。也要比爲其提供一艘具備區域防空能力的巡洋艦划算得多吧。再說了,共和國擁有建造舊萬噸級級航母的能力,將“秦”級的排水量增加??。噸,也不會給建造工作帶來任何問題。

可以說,以當時的情況,共和國海軍沒有任何理由吝嗇那麼點投廣”

有意思的是,在後面的“唐”級與“漢”級上,也沒有配備區域防空系統。“唐”級還好說,畢竟與“秦”級採用了同樣的基礎設計,改動並不大。排水量也沒有增加多少,所以沒有配備區域防空系統也很正常。可是對於標準排水量過舊萬噸的“漢”級來說,沒有配備區域防空系統。就讓人完全無法理解了。要知道,只需要將“漢”級每門主炮的備彈量減少出燉,就能爲其配備一套能夠在一次戰鬥中攔截叨個目標的區域防空系統,從而使其防禦能力提升端以上。不管怎麼計算,這都是一筆非常小算的買賣,共和國海軍沒有任何理由拒絕。

事實上,根據一些不太可靠的消息,在“漢”級動工建造前,負責設計,作的江南造船廠軍用艦船設計院就多次提出,應該爲“漢”級增添區域防空系統,哪怕只是多用途驅逐艦上那種精簡版的區域防空系統,也能大幅度提高“漢”級的綜合作戰效率。結果是,幾次提議均被海軍駁回。正是如此,很多人都認爲,共和國海軍在戰爭期間損失的主力艦,頑固不化的海軍司令與海軍後勤處長要負最大的責任。

當然,這也確實說明了海軍是一支非常頑固的軍隊。

問題是,換個角度看的話就能現,這也證明了海軍對新戰術的信賴程度,以及對海戰展方向的高度認知。設想一下,如果大口徑電磁炮將完全取代反艦導彈,就像!四多年前,航空炸彈與航空魚雷完全取代了巨炮的穿甲彈一樣,那麼爲對付反艦導彈而存在的區域防空系統又有什麼價值呢,如同對付穿甲彈的厚重裝甲在航空炸彈與航空魚雷面前毫無意義一樣,區域防空系統也遲早會被淘汰出局。

雖然這並不表示防空系統毫無價值。畢竟在地面戰場上,航空兵與巡航導彈還有很大的揮空間,因此區域防空系統就有存在價值,而在大洋戰場上,因爲需要用戰艦掩護島嶼上的6戰隊,所以海軍也需要區域防空系統,但是這並不表示需要將區域防空系統裝到主力艦上,不管怎麼說,航母上也沒有配備區域防空系統。

由此可見,“秦”級是主力艦。取代的是航母,而不是護航戰艦。

明確這個定位之後,海軍自然會堅持己見。即不爲“秦”級配備任何與主要打擊手段無關的進攻武器,即便是防禦系統,也以自衛爲主。其他的全部交給護航戰艦,以此最大限度的提高主力艦的戰鬥力。

從艦隊作戰的角度出。這絕對是最有效的展方向。

即便退後一點來看,在主力艦交戰的時候,爲了避免誤傷,護航“戰艦都會躲得到幾十千米之外,可是區域防空系統的作戰半徑高達數百千米,即便是驅逐艦上的簡化版本也在勁千米以上,因此護航戰艦仍然能夠爲主力艦提供防空掩護。如此一來,與其讓主力艦手忙腳亂的應付各種威脅,還不如把防禦重任交給護航戰艦,讓主力艦集中力量對付敵人的主力艦,以進攻代替防禦。

必須承認,共和國海軍在開“秦”級主力艦的時候,肯定有非常明確的戰術思想。

最重要的是。共和國海軍的新戰術思想已經形成體系。

可以說,這也正是美國海軍最欠缺的地方。雖然有理由相信,美國海軍在摸索新的海戰方式的時候,也以新的制海作戰手段提出了新的海戰戰術。並且以新的戰術思想來指導建造新的海戰平臺,但是從美國海軍的“先進海上戰術測試平臺”也就是“長灘”級主力艦的性能指標與武器配備來看,美國海軍的戰術思想肯定沒有形成體系,不然不會在這種模仿“秦”級的主力艦上配備勁多枚導彈。以及一套作戰距離高達如千米的能量型區域防空系統。

雖然從表面上看,“長灘”級更加強大。事實上,即便到了戰後。也有很多人認爲,“長灘”級纔是戰爭初期最強大的主力艦??而“秦”級只是一種性能單一的戰艦。但是實事求是的講,如果配備的武器派不上用場,即對攻擊敵人、或者保護自身起不到任何作用,那麼將再多的武器堆砌到一起,也成爲不了強大的作戰系統,只不過是一堆看上去強大,卻毫無用處的擺設罷了。

別的不說,“長灘”級也只建造了8艘,而美國海軍的第二級主力艦。即“長島”級就取消了所有電磁炮之外的所有遠程攻擊武器區域防空系統還沒有撤消,也足以說明。“長灘”級上的很多武器系統都芳擺設。

當然,一種戰艦是否強大,除了理性客觀的分析之外,主要還得看實戰表現。

正是如此,如果要在兩種戰艦中分出雌雄,除了做性能數據對比之外。最直接、也是最有效的辦法。就是讓這兩種戰艦開上戰場,真刀實槍的幹上一場,由戰鬥的勝負、而不是理論分析來做出裁決。

,??正

與上一代主力艦,即航母比起來。新一代主力艦最幸運的、也是最不幸的就是在誕生之後就被送上了戰場。

當然,幸運的是勝利者、不幸的是失敗者。

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114章 蜂擁而至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77章 遷都第7章 動員機制第36章 天助我也第65章 隨機應變第70章 窩裡鬥第36章 風雲突變第26章 最高精神領袖第8章 隨敗猶榮第58章 利益交換第98章 狂暴工具第105章 再赴戰場第97章 爭取主動權第41章 應對措施第45章 部署第47章 漫長的發展道路第59章 星戰計劃第45章 雷霆一擊第167章 壓力就是動力第22章 元老第12章 合二爲一第85章 靈活戰術第110章 戰略牌第35章 意外收穫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21章 思想工作第17章 正名第19章 導彈突擊第66章 有利有弊第72章 極限行軍第74章 傳奇部隊第96章 風暴高潮第104章 三航母戰鬥羣第98章 糧草先行第1章 關鍵事件第86章 奔赴戰場第16章 朝天子一朝臣第37章 兵棋推演第15章 突變第23章 危機四伏第28章 促談第11章 先下手爲強第80章 輕重緩急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37章 靜觀其變第18章 失控的戰艦第55章 新焦點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131章 不平靜的一天第9章 新老交替第11章 拉人入夥第20章 愈演愈烈第29章 野外求生第47章 厲害關係第5章 變革時代第12章 憤怒的總統第10章 最佳男演員第151章 地區化第81章 早死晚死第23章 戰略屏障第2章 政治鬥爭第80章 歸隊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57章 胸懷大志第50章 防禦部隊第37章 暗度陳倉第24章 驟變第140章 回家過春節第26章 定性分析第17章 高原槍聲第149章 左衝右突第87章 拼盡全力第45章 折翅第105章 西非戰火第60章 致命威脅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60章 協同作戰第32章 提前開始第59章 初次交手第95章 大規模殲敵第5章 變革時代第7章 拔起蘿蔔帶出泥第111章 處處被動第182章 美國企業的滑鐵盧第25章 加速第175章 政治領袖第83章 圍殲第29章 海軍在行動第47章 多方因素第41章 毀天滅地第60章 軍事變革第21章 易筋伐髓第89章 解密第61章 功敗垂成第45章 將計就計第56章 高潮跌宕的前戲第20章 決勝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