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9章 進軍夏威夷

攻打夏威夷羣島的作戰行動以登陸正胡島爲標誌,分爲請心個階段。雖然在登陸瓦胡島之前,共和國海軍也對羣島東面的幾座面積較大的島嶼進行了轟炸與炮擊,並且出動潛艇絞殺所有前往珍珠港的船隊。但是在共和國陸戰隊登上瓦胡島之前,所有作戰行動都可看成在爲登陸瓦胡島做準備。

可以說,這種“厚積薄發。的進攻戰術,正是夏威夷羣島攻防戰與馬里亞納羣島攻防戰的最大區別。

雖然有人認爲,共和國海軍在攻打夏威夷羣島時對進攻戰術做出重大調整,主要受地理因素影響。即進軍夏威夷羣島要比進軍馬里亞納羣島困難得多,僅後勤保障上的麻煩就足以讓共和國海軍花更多的力氣進行戰前準備,自然需要“厚積薄發”。但是這種變化,更應該看成是共和國海軍對攻打馬里亞納羣島、以及正在進行的斐濟羣島戰役的總結,針對戰術上暴露出來的問題。所進行的必要調整。

爲攻佔瓦胡島,共和國海軍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攻打威克島。

威克島位於馬里亞納羣島與夏威夷羣烏之間,爲孤懸大洋深處的珊瑚環礁,西到塞班島大約2勁千米、東到瓦胡島大約勁。千米,基本上在塞班島與中途島的正中間,陸地面積不到7平方千米,平均海拔6米,地勢平坦,島上有一座美國空軍的航空基地,以及聯通關島與珍珠港的海底電纜與光纖信息控制中心。當然,在關島被共和國軍隊佔領之後,這條海底通信線路就被美軍截斷了。

單純從戰略地位來看,威克島的重要性在中途島之上。

早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之前,美國聯邦政府就將這座在美西戰爭中從西班牙手裡奪來的建外島嶼(即沒有正規行政編制)交給海軍,讓海軍在島上修建通信中心與潛艇基地。第二次世界大戰中,威克島兩度易手。戰後。美國擴大了島上的機場,並且將其作爲跨洋航線民航飛機的緊急着陸場,而這座飛機場就是後來的空軍基地。

問題是,威克烏孤懸大洋深處,最近的島嶼也在數百千米之外(即南面屬於馬紹爾羣島、曾經是美國核武器實驗場的比基尼環礁),防守難度非常大,遭到攻擊之後,很容易被佔領,不然美國也不會在這座島上僅設置一座條件簡陋的機場,以及一座完全可以無人職守的信息控制中心。

單純從島嶼面積上看,威克島可以成爲進軍夏威夷羣島的跳板。

當然,最大的問題是島上缺乏基礎設施,別說供幾萬官兵駐紮的營地,就連供幾萬官兵使用的廁所都沒有。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要想利用威克島,肯定需要進行大規模基礎建設。暫且不說基礎建設需要耗費多少資源,光是花費的時間就無法接受,要不然當年日本海軍也不會在佔領了這座島嶼之後,僅讓爲登陸部隊運送物資的船隊在此停靠,而讓攻打中途島的主力,即聯合艦隊從本土出發。

從某種意義上講,共和國海軍看中的,也是威克島的這一用途。

不同的是,共和國海軍沒有打算把威克島變成船隊的中途停靠站,畢竟配備了可控聚變核反應堆的軍事運輸船隊基本上具有無限的巡航力。而且航行速度在島節以上,即便從共和國本土出發,不需中途停靠就能在數日之內到達夏威夷羣島,更何況大部分軍事運輸船隊都是從那霸港出發。威克島的重大意義在於,可以成爲戰術運輸機的中途停靠點。即讓航程有限、數量巨大的戰術運輸機能夠從塞班島起飛之後,在這裡補充電能,然後飛往夏威夷羣島東部的主要島嶼。雖然戰術運輸機的運載能力非常有限,一般只能運載巫噸貨物,但是運輸機擁有遠超過船隻的速度,加上衆多的數量。能夠在緊急時刻,特別是在登陸作戰的時候發揮非常關鍵的作用。

因爲美軍沒有安心守住威克島,所以攻打威克島的戰鬥進行得非常

利。

用共和國海軍的話來說,不需要出動陸戰隊,將一支艦隊裡各艘戰艦上的武裝戰鬥人員組織起來就能佔領威克島。

正是如此,在佔領威克島之前,共和國海軍就把重點轉向了中途島。

當時,在要不要攻打中途島、什麼時候攻打中途島、以及如何攻打中途島等幾個問題上,共和國海軍內部存在不小的分歧。

首先是要不要攻打中途島,即有沒有必耍攻打中途島。

中途島這個名字的由來,就是因爲從地理位置上看,正好位於美國西海岸到亞洲大陸東海岸的正中間,即航線中途。從地質構造上看。中途島屬於夏威夷羣島,而且是羣島中最西面的島嶼。問題是。夏威夷羣島由海底火山噴發形成,因爲所處板塊在其他板塊的擠壓下向西漂移。所以島嶼呈東西分佈,面積較大、地質活動頻繁的幾座島嶼都在東面,而西面還有幾座珊瑚島礁。也就是說,即便屬於夏威夷羣島,中途島與檀香山的直線距離都在勁0千米以上。

更重要的是,中途島不在瓦胡島與威克島之間,在威克島的東北、瓦胡島的西北,即位於威克島與瓦胡島連線的北面,且偏移得比較遠。

受此影響,就算攻佔了中途島。也只能將進攻距離縮短心口多千米。

問題就在這裡。

因爲中途島的陸地面積比威克島還要僅5平方千米,而且島上的基礎設施也非常簡陋,基本上不具備大規模駐軍的能力,所以最多隻能作爲登陸部隊的跳板,在價值上與威克島相似。關鍵是,即便是戰術運輸機,也可以從威克島直飛瓦胡島,並且在降落卸貨的時候充電。有意思的是,即便戰術運輸機從中途島出發,在向瓦胡島運送物資的時候。也得在降落卸貨的時候充電,不心兒止返回中途島。如此一來。在只需支持戰術運輸機的時悔廠從打中途島的意義就不那麼明顯了。

當然,進攻跳板的意義不僅僅是爲戰術運輸機提供降落充電的場地。

在討論是否攻打中途島的問題時,一位陸戰隊後勤部門的參謀軍官提出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那就是攻打夏威夷羣島會有多大的傷亡。而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的前線醫療救治系統能否確保所有傷員都得到及時有效的照顧與治療?顯然,這是2個問題。而不是個問題。

首先是傷亡有多大。按照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的估計,攻打夏威夷羣島的兵力損失不會低於馬里亞納羣島,而按照之前的傷亡比例。即傷殘官兵爲陣亡的3到4倍,那就意味着在戰爭期間需要久治力萬到刃萬傷員。這裡就涉及到了第二個問題,即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的前線救援能力。要知道,在攻打馬里亞納羣島的時候,大部分傷員都是通過戰術運輸機直接送往琉球與日本的軍事基地,接受更加全面的醫療救助。只有一些急需穩住傷勢的重傷員,以及一些經過簡單處理後就能康復的輕傷員才被送到附近的醫療船上。即便如此,在塞班島攻防戰期間,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各投入的艘醫療船都人滿爲患,根本沒有辦法救治成千上萬的傷員。可以說,如果不是有大批戰術運輸機可以調動,而且這些向前線運送物資的運輸機都可以在返航的時候帶走傷員,不然肯定有很多傷員得不到及時救治,還會有更多的傷員因此而永久性殘廢。

與攻打馬里亞傅羣島相比,攻打夏威夷羣島的麻煩更加突出。

說得直接一點,就算按照攻打馬里亞納羣島的作戰模式,將一些暫時沒有危險,卻又無法迅速恢復戰鬥力的重傷員用向前線運送物資的運輸機送往後方,因爲距離後方太遠,飛行時間過於漫長,而且得在中途停留一次,所以這些傷員都難以得到及時救治,傷勢很有可能在運輸途中加重。果真如此的話,那代價就過於巨大了。要知道,從理性的角度講,任何國家與軍隊都會在大規模戰爭期間儘量減少傷殘軍人、特別是完全喪失勞動能力的傷殘軍人的數量。

當然。最應該指望的就是大型海上醫療中心,即常說的醫療船。

問題是,即便在戰爭時期。海軍與陸戰隊也不會建造太多的醫療船。原因很簡單。只有在極少數的戰鬥纔會導致大量傷亡,而在絕大部分時悄,傷員的數量都不會很多。雖然根據馬里亞納羣島攻防戰的經驗教,共和國海軍與陸戰隊聯合開發了一種醫療模塊,即可以用該模塊在任何一種標準化運輸船上搭建海上醫療中心,但是這只是醫療中心,即只負責搶救傷員,而不負責傷員的康復護理工作,而且也沒有多少傷員願意在船上呆到疼愈。如此一來,在大戰的時候,必須爲幾十萬傷員提供康復理療中心。考慮到部分傷員的康復週期不會過於漫長。而且還有一些心理創傷性傷員,所以很有必要在距離前線比較近的地方,設置專門的傷員康復中心。

顯然,這個中心不需要太大,能夠容縛萬兒八千人就行了。

母庸置疑,線克島與中途島都是比較理想的地點,只不過其中一處需要用來支持戰術運輸機,所以只能選其中一處。

受此影響,海軍在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就決定攻佔中途島。

按照海軍制訂的作戰計刑,在佔領中途島之前,威克島主要爲戰術運輸機服務,而在佔領中途島之後,戰術運輸機到中途島中轉。威克島則負責安置傷員。如此一來。在作爲戰術運輸機中轉中心的時候。陸戰隊的工程兵就得在島上修建臨時康復中心,至少得爲即將到來的傷員搭建好營房,鋪設好水管與電線,清理島上的危險物資。因爲攻打威克島在前,進軍中途島在後,所以也正好爲工程部隊留下了施工時間。

如此一來,攻打中途島的時間也就確定了下來。

現在就剩下了最後一個問題。即如何攻打中途島。

共和國海軍攻佔威克島,沒有引起美國海軍的反應,並不意味着,攻打中途島也不會引起美國海軍的重視。

不管怎麼說,中途島的夏威夷羣島的門戶,而夏威夷羣島是美國本土的門戶,就算美國海軍知道不是共和國海軍的對手,也不可能對共和國海軍攻打中途島的行動不聞不問,更不會坐以待斃。

制訂作戰計劃的時候,共和國海軍就明確了一點,即攻打中途島,將是奪取制海權的標誌性行動。也就是說,在攻打中途島的時候。海軍艦隊就得奪取制海權。準確的說。是在攻打中途島之前就得奪耳制海權,確保陸戰隊順利上岸。

6月萬日,在以“女媽”號海上基地爲核心,由“沖繩島”號、“尼科巴島”號、“索科特拉島”號與“塞班島。號等4座第四代改進型海上基地(主要改進之處就是將模塊船的數量由卑艘減少到艘,將動力模塊船的數量增加了搬,並且各模塊船的標準排水量都有所提高,總噸位超過喲萬噸),以及“長興島”號、“永興島。號與“新興島。號等3艘第三代海上基地組成的海上基地羣到達中途島以西大約蹦千米處,並且正式投入作戰使用的時候,共和國海軍的3支主力艦隊在掩護火力支援艦隊對中途島進行了長奶個小時的高強度炮擊後,在當天晚上就到達約翰斯頓島北面,到達攻擊瓦胡島的海域。只不過,這支規模龐大的艦隊羣並沒炮擊瓦胡島上的珍珠港,以及附近幾座島嶼上的美軍基地。而是耐心的搜索着美軍艦隊。

出日天亮之前,原本還在威克島附近爲航空兵提供支持的航空艦隊也到達了約州:川語島西面。擔負起了爲3支主力艦隊提供空中掩護的重任

在這4支艦隊中,最值得關注的就是第三主力艦隊與航空艦隊。

作爲在6月份才正式成軍的最新的主力艦隊。除了擁有8艘全新的“漢。級主力艦之外,就連護航戰艦也煥然一新。

在此之前,已經對“漢。級主力艦做過簡單介紹,即這種在大戰期間設計,完全按照戰時標準建造的主力艦不大將排水量提高到了舊萬噸以上,還採用了全新研製的大口徑電磁炮,並且增設了更加先進的防禦系統與更加厚重的裝甲,使得戰鬥力與生存力都有了本質性的提高。用戰後的評價來說,與“秦。級相比。“漢。級在標準排水量增加不瞅的情況下,綜合作戰能力提高了!倍多,若按作戰效率計算。“漢。級不但是大戰期間數一數二的主力艦,還算得上是數一數二的戰艦。在

由此可見,共和國海軍對“秦”級的作戰能力基本滿意,唯一需要改進的就是增加彈藥攜帶量,提高持續作戰能力,讓主力艦擺脫“制海艦。的身份,成爲具有全面作戰能力的“海上控制艦”。

“漢”級主力艦是一大亮點。艦隊裡的巡洋艦與驅逐艦也是亮點。

被命名爲“興凱湖。級(用來紀念共和國收回興凱湖)、在大戰期間設計與建造的新一代防空巡洋艦除了增強艦隊區域防空能力,增添巡洋艦版的“梅杜沙。系統(主要是巡洋艦的電力供應能力遠遠比不上主力艦,也就只能採用輸出功率小得多的主激光器,從而使得攔截能力大打折扣,只能通過優化火力控制程序來提高攔截效率)之外,最大的變數就是配備了專門爲大型戰艦開發的新一代喲千克級電磁炮。

可以說,這種新式電磁炮還差點讓包括“興凱湖”級在內的好幾種大型戰艦成爲泡影。

從戰術需求上講,喲千克級電磁炮幾乎能夠應付幾乎所有作戰行動。如果能夠提高射程、配備新式彈藥。甚至能夠用來對付大型海面戰艦。在之前的海戰中,用來發射“偵察炮彈”就足以證明鎖千克級電磁炮的改進潛力與作戰能力。受此影響,共和國海軍將新式電磁炮的開發重點放在了吶0千克級上。直到大戰爆發前不久,一條後來被證實是錯誤的情報才讓共和國海軍決定開發新一代鎖千克級電磁炮,而這份情報的主要內容就是,美國海軍很有可能在大戰初期開發出射程超過沏千米的,0四磅級電磁炮(事實證明,美國海軍的口瀝級電磁炮的射程也就這個樣)。在雅浦海戰之前。共和國海軍在新一代咽千克級電磁炮的開發工作上非常賣力。隨着雅浦海戰打響,證明美國海軍的,曲磅級電磁炮的有最大程仍然在物千米以內,共和國海軍頓時對開發新一代喲千克級電磁炮失去興趣,而各種在大戰爆發後才進行詳細設計的大型戰艦也就因此受到影響。按照當時的情況,如果沒有新一代曲千克級電磁炮,哪怕需要配備“梅杜沙”系統,也只需要在原有的巡洋艦與驅逐艦上配備更加緊湊、也就是輸出功率更大的動力系統,完全沒有必要按照新的標準建造新的戰艦。因爲改裝與按照原設計建造戰艦。不但更加省錢,還更加省時,即能在較短的時間內提高艦隊的戰鬥力,所以對海軍有着更大的吸引力。萬幸的是,“漢”級的開發與設計工作對新一代鎖千克級電磁炮的開發與設計工作有很大的幫助,而且諾福克海戰終於讓海軍相信,在必要的情況下,射程更遠的鈉千克級電磁炮能夠對海戰產生決定性的影響(在當時的情況下,如果第一主力艦隊裡的護航戰艦能夠投入戰鬥,即用鎖千克級電磁炮轟擊美軍第三艦隊,就能收穫更大的戰果,讓美國海軍無法在斐濟羣島攻防戰中出動那麼多戰艦,甚至能夠削弱美軍第五艦隊的實力)。在得到海軍的追加撥款之後,新一代喲千克級電磁炮的開發工作在田年4月底完成,並且趕在朋底交付第一批的門,從而讓第三主力艦隊的護航戰艦順利服役。

同樣採用了新一代遲刃千克級電磁炮的還有被稱爲“長白山。級的多用途驅逐艦。與“興凱湖”級巡洋艦相比,“長白山”級多用途驅逐艦的最大區別就是隻有2門主炮、沒有“梅杜沙。系統,而且擁有更灰完善與強大的反潛系統。

正是因爲“長白讓。”級擁有非常出色的反潛能力(綜合反潛能力甚至超過了上一代反潛驅逐艦),所以共和國海軍沒有爲第三主力艦隊配備反潛驅逐艦,而是將多用途驅逐艦的數量增加到了舊艘,並且爲艦隊提供了更多的攻擊潛艇(具體數量根據作戰情況決定,一般爲4到8艘)。

也就是說,在第三主力艦隊裡面。還有好幾艘具有反潛作戰能力的大型攻擊潛艇。

單從制海作戰能力來看,第三主力艦隊相當於第一主力艦隊與第二主力艦隊總和的兩倍,其中主要因素就是出艘護航戰艦上的強門幼千克級電磁炮能夠在海戰中成爲非常有效的輔助打擊手段。從艦隊防空能力上看,第三主力艦隊的攔截能力相當於第一主力艦隊與第二主力艦隊的總和,主要就是雌巡洋艦上的“梅杜沙”系統能夠爲主力艦提供更加強有力的保護。即便在反潛方面。第三主力艦隊也不會比第一主力艦隊或者第二主力艦隊差,因爲第三主力艦隊更加重要,所以還應該稍微強一點。

毫無疑問,這支剛纔成軍的艦隊絕對是主力中的主力。與之相比,航空艦隊也是面貌一新。

所謂的航空艦隊,實際上就是弈旬書曬加凹口混姍)不一樣的體蛤”兇第二航空艦爲在諾福蘇海戰後,海軍決定爲每即鞏凹配備一支航空艦隊,所以對艦隊的名稱做了調整,這裡的航空艦隊,全稱應該是“太平洋戰區航空艦隊

與之前相比,航空艦隊的最大區別就是用3艘“重慶。級替換了狠“上海”級,使得艦隊裡的航母數量由4艘增加到瞰,艦載戰鬥機的數量則增加到了沏架,即整整一個戰術航空隊。而艦載戰鬥機的出動率更是提高了!糊,做到在一個作戰批次中最多能夠出動喲架戰鬥機!

當然,新補充的3艘“重慶。級航母,都是在大戰期間建造的。

大戰爆發前,受《斯德哥爾摩協議》限制,共和國海軍沒有建造更多的航母,只是在主力艦的制海能力的到證明之前,並沒放棄新式航母的開發與設計工作。大戰爆發後。共和國海軍就以最快的速度下達了2個批次、總計舊艘的航母訂單。當然,這樣的訂單肯定不可能一下子完成。在雅浦海戰之前,第一批訂單的腋“重慶。級均已開建,只是受模塊產能限制,建造進度都不夠理想。

主力艦的制海作戰能力得到證明後,海軍做出了優先確保主力艦建造工作的戰略決定,航母的建造工作被放在了次要位置上(到曰年底甚至比不上巡洋艦與驅逐艦)。當時,正好有2艘在馬里亞納海戰中遭到重創的“重慶”級航母需要進行大修;所以海軍當機立斷,將兩艘還在船臺上施工的“重慶”級航母拆除。用零部件來維修受創的航母。建造進度最慢的一艘則完全拆解,所有模塊都留着備用,只有建造進度最快的鞭,也就是即將完成船臺建造的3艘才被保留了下來,並且在田年初完工,隨即加入海軍戰鬥序列。

與戰前建造的3艘“重慶。級相比,這3艘“重慶”級的變動並不大。主要就是換上了性能更加先進的中央計算機(只有艘完全按照艦隊旗艦的標準建造,另外2所都在釉裝過程中省去了旗艦模塊,只保留了增添旗艦模塊的接口),使用強度更高的飛行甲板,以及更加合理的彈藥輸送通道。

這也是很好理解的事情,畢竟在大戰中,優先保證的是產量。再說了,“重慶”級的性能不算落後。而且在第二批建造的時候,其主要缺點還沒有暴露出來,加上爲“秦”級開發的“梅杜沙”系統還沒有的到實戰檢驗,所以海軍在這珊“重慶。級的設計與建造上非常保守。

事實也證明,共和國海軍這麼做並沒錯。

作爲航空艦隊,首要用途就是作爲戰術航空隊的海上活動平臺,即躲在主力艦隊的身後,用搭載的戰鬥機爲主力艦隊提供防空掩護。一般情況下,除了敵人會首先攻擊衝鋒陷陣的主力艦隊之外,航空艦隊還不會輕易進入敵人空中力量的打擊範圍,特別是戰術航空兵的打擊範圍。也就沒有必要過分擔心航空艦隊的安全。

看得出來,正是航空艦隊的作戰能力得到提高,共和國海軍纔將3支主力艦隊編在一起,一同殺向瓦胡島。如果航空艦隊的最大出動能力仍然是勸架,爲了給主力艦隊提供足夠的空中掩護,共和國海軍最多隻會派出2支主力艦隊。

很明顯,如此一來,就算把第三主力艦隊頂上去,共和國海軍也沒有兵力優勢。

原因很簡單,美國海軍的第:代主力艦,即標準排水量同樣超過舊萬噸,而且完全按照共和國海軍的發展思路、即沒有配備除大口徑電磁炮以外的遠程打擊武器、也沒有配備艦隊區域防空系統的“長島。級主力艦已經問世,在6月底就有8艘加入戰鬥序列,預計將在7月初到達太平洋。

按照軍情局的說法,有足夠的理由相信,“長島”級上肯定有與“梅杜沙”系統相似的末段攔截系統。就算沒有,“長島”級的攔截能力都是“長灘”級的好幾倍,戰場生存能力比“長灘”級高得多,不然增加的幾萬噸排水量拿去做什麼了?更重要的是,“長島”級肯定具備更加強大的持續作戰能力,甚至擁有次口徑主炮,即配備了。螃級電磁炮(這一點從“長島”級的主炮配製方式就看得出來)。如此一來的話,還有理由相信,“長島。級能夠在不動用四磅級主炮的情況下。用,曲磅級主炮投射“偵察炮彈”。從而避免作戰能力受到影響。

總而言之,在軍情局看來,“長島”級是足以與“漢”級媲美的主力艦。

不管是否承認軍情局的說法。至少共和國海軍不會低估由8艘“長島。級充當主力的美軍艦隊。

正是如此,在戰鬥開始之後,共和國海軍艦隊並沒急着打擊瓦胡島。

肯定有人會問,爲什麼要急着攻打中途島?

當然,共和國海軍不是對擊敗美軍艦隊沒有信心,畢竟在以往的戰鬥中,共和國海軍還沒有遭受過失敗。更加沒有理由相信,在實力佔優的情況下會敗給已經潰不成軍、甚至連鬥志都很缺乏的美國海軍。以當時的情況來看,共和國海軍在6月下旬攻打中途島,而不是等大哦美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到達太平洋之後。也就是7月初才發起進攻,主要原因就是以攻打中途島的方式收緊勒在美國海軍脖子上的絞索,讓美國海軍無法充分準備,不得不在新編主力艦隊完全形成戰鬥力之前增援太平洋。如此一來,共和國海軍就能在更加有利的情況下打完這場海上決戰。更加重要的是。等到7月初,美軍主力艦隊進入太平洋。共和國海軍可以利用已經掌握的優勢,即提前部署到位的戰鬥艦隊,以最簡單、也是美軍最難以應付的方式來掌握海上決戰的主動權。

說得簡單一點,只要共和國海軍的主力艦隊炮擊瓦胡島,就能

川自己選擇的時間在自己選擇的海域與美軍艦隊決戰。而紫口阿軍爲了阻止瓦胡島淪陷,或者避免讓瓦胡島遭到毀滅性的打擊,從而喪失作爲軍事基地的基礎條件,將別無選擇的前來決戰,即以奪取制海權爲根本目的與共和國海軍艦隊交戰。

從前面的戰鬥看得出來,掌握主動權是勝利的開端,甚至算得上是半個勝利。

當然,爲了使效果最大化,共和國海軍還要表現得更加積極主動。比如在美國海軍猶豫着是否應該派遣艦隊死守瓦胡島的時候,向瓦胡島施加更大的壓力,並且讓美國海軍認識到,僅用岸基航空兵無法擊潰共和國艦隊,而在得到艦隊配合、準確的說,是艦隊在岸基航空兵的支持與配合下,有很大的把握擊潰共和國艦隊。

爲此,在6月份的最後幾天,共和國海軍就得在夏威夷羣島東部海域好好表現一下。

比如,在6月萬日上午,3支主力艦隊就拿約翰斯頓島上的美軍無線電信號測量站發泄了怒火,驚走了在這座小島上棲身的幾十萬只海鳥。隨後3天,共和國海軍艦隊與美國潛艇在這一海域爆發了第三次世界大戰中規模最大的“潛艇戰”。根據雙方作戰記錄,在這3天的戰鬥中,美國海軍損失了大約刃艘攻擊潛艇,共和國海軍也損失了舊來艘潛艇,雙方還各損失了不少的作戰飛機。6月陽日,共和國艦隊首次炮擊瓦胡島。只是炮擊開始後不久,緊急出動的上千架美軍戰鬥機就迫使3支主力艦隊主動撤退,隨後雙方在瓦胡島西南方向上的大洋上空爆發了一場規模浩大的空戰。在空戰結束之前。美軍部署在本土西部地區的戰略轟炸機還趕來捧場,用數千枚反艦導彈檢驗了“梅杜沙”系統的作戰能力。並且讓美國海軍堅信,只要攻擊力度足夠大,就能擊穿這種傳說中只要看一眼就能讓反艦導彈變成石頭的攔截系統。7月的第一天,整軍再戰的共和國主力艦隊再次炮擊了夏威夷羣島東部地區的美軍基地。只是這次炮擊的目標不是瓦胡島上的珍珠港,而是夏威夷島與考愛島上的美國海軍航空站與陸戰隊兵營。最主要的是,這次炮擊僅僅持續了!紛鍾,在美國海軍的岸基航空兵趕到的時候,3支主力艦隊都撤走了。接下來2天,共和國海軍主力艦隊又以偷襲的方式炮擊了羣島東部幾座主要島嶼上的美軍基地。直到7月日,即美軍新編主力艦隊通過巴拿馬運河,之前退縮到聖迭戈的第引主力艦隊與第航空艦隊(美國海軍對航母爲核心的艦隊的正式稱呼就是艦隊,加上“航空”二字是方便辨認)也起錨出港的時候,共和國海軍主力艦隊的炮擊行動才告一段落。

母庸置疑,在要不要與共和國海軍決戰的問題上,美國海軍非常矛盾。

如果說,美國海軍高層看不出共和國海軍的這點伎倆,那肯定是騙人的。問題是,就算看穿了,美國海軍又能怎麼樣?暫且不說美國海軍高層是否擔心這是計中計,即共和再海軍大張旗鼓的引誘美國海軍出動主力艦隊前去決戰,主要目的就是希望美國海軍認爲這是設置好的陷阱。從而放棄決戰機會,讓共和國海軍獲得佔領中途島,並且從中途島出發攻打瓦胡烏的絕佳機會。果真如此的話。等到美國海軍醒悟過來,打算與共和國海軍決戰,恐怕再也沒有這麼好的機會了。就從實際情況出發,如果美國海軍主力艦隊不去決戰,共和國海軍肯定會一鼓作氣的拿下中途島。並且在攻打中途島的時候。用炮彈與炸彈將瓦胡島等東部主要島嶼上的美軍基地變成廢墟。到時候,就算共和國陸戰隊不登陸瓦胡島,也能讓美國海軍退守西海岸。在失去珍珠港之後,美國海軍在太平洋上還有什麼?

對美國海軍來說,就算前面是個火坑,也只能閉着眼睛往裡面跳。

正是如此,美國海軍纔會在7月初,就讓剛剛完成了基礎練的第紹主力艦隊(在進入太平洋之後才獲得這一番號)進入太平洋。萬幸的是。在現代科學技術的幫助下,海戰對普通官兵的素質要求已經降低了許多,至少不需要人力裝填炮彈,也不需要人工瞄準,更不需要人去操控防空系統與攔截系統,大部分情況下。都是由計算機控制作戰。當然。這並不表示人不再重要。從之前的海戰來看,在指揮決策中,人的因素得到了加強,即在進入戰術實施階段之前,準確的決策與及時的判斷,將對戰鬥結果產生決定性的影響,而這些都是隻有人才能完成的

不管怎麼說,美國海軍不缺乏優弄將領,也不缺乏參謀團隊。

站在美國海軍的立場上,在決定了與共和國海軍決戰之後,剩下的工作就是如何抓住主動權,並且在具體行動中,將主動權轉換爲勝利。當然,從順序上講,首先就得抓住戰鬥的主動權,而不是在敵人選定的時間到敵人選擇的戰場上決戰。更不是在戰鬥開支之前就被敵人牽着鼻

走。

受此影響,第強主力艦隊沒有直接開赴夏威夷羣島。

同樣的道理,從聖迭戈出發的第引主力艦隊與第盟航空艦隊也沒有向珍珠港前進。

在戰場局勢難以揣摩的情況下。美國海軍選擇了最簡單、也是最常用的戰術,讓3支戰鬥艦隊會合,然後再由實際情況決定具體戰術。

當然,僅僅出小時之後,美國海軍就注意到,第引主力艦隊進入太平洋之後,共和國海軍的主力艦隊就再也沒有出現過,甚至沒有進入美軍潛艇的監視海域。

顯然,這是非常反常的現象。當即就引起了美國海軍高層的高度關注。

第23章 找準目標第33章 劇變第36章 先進理念第50章 司令官的職責第28章 促談第52章 出其不意第22章 我行我素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14章 與時間賽跑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187章 政治化戰爭第19章 針鋒相對第11章 大國的面子工程第18章 猜一個準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174章 民衆眼裡的戰爭第50章 暗中交手第76章 變味第10章 秘密逮捕第1章 科學怪人第53章 戰前動員第71章 全面爆發第113章 戰爭的延續第43章 蛛絲馬跡第139章 團結的力量第65章 正式宣戰第2章 政治鬥爭第49章 錯有錯招第2章 情報安全事件序三獅羣圍獵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31章 真情流露第49章 因循守舊第77章 皇家空軍的選擇第81章 化危爲機第45章 折翅第92章 裝甲比拼第91章 守株待兔第66章 內在動力第12章 誘惑第88章 虎將虎軍第20章 重大消息第74章 情報網絡第39章 正中下懷第45章 國家安全戰略第128章 無價的經驗第79章 獨角戲第31章 干擾第15章 真正的敵人第28章 最後一層面紗第53章 風雲消散第26章 領袖第28章 刺客的較量第55章 外太空作戰第31章 軍售案第131章 風捲殘雲第185章 戰火再起第39章 善後工作第90章 自掘墳墓第83章 民族主義浪潮第29章 因果關係第22章 我行我素第132章 決戰態勢第21章 理想化第40章 根本矛盾第143章 太極拳第14章 驟然緊張第73章 從政治家到政客第4章 冰凍三尺第115章 附帶影響第110章 叛逃風波第8章 外交歸外交第30章 取捨序一利劍出鞘第1章 激活第86章 海軍在行動第153章 機會第27章 生死一線第30章 棋子第89章 最重要的戰果第35章 有備而來第29章 幕後推手第95章 陡增變數第19章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6章 會錯意第79章 表演時間第55章 包餃子第62章 溝通第35章 一鼓作氣第12章 軍事聯盟第71章 民主表決第23章 創造機會第21章 思想工作第28章 策動力第50章 暗中交手第135章 絕不能失敗第6章 飛赴紐約第104章 速度競賽第41章 龍牆第69章 命不該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