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章 天軍登場

力艦隊丟米!後。喪失制海權只是課早的事

在共和國海軍首先打擊卡拉維拉爾角與休斯頓的情況下,美國當局首先要考慮的不是轉移保護墨西哥灣沿岸城市,而是如何保住航天發射能力,即如何保住與共和國爭奪制天權的能力。

這個時候,共和國當局也面對着一個艱難的決策。

要不要儘快實施戰略打擊?

海軍已經用行動證明,高強度的火力投送能夠對美國本土的戰略目標造成毀滅性的打擊,而且炮擊效果不見得比戰略轟炸差。雖然美國國土面積全球第四,但是本土不到蹦萬平方千米,內陸城鎮到海岸線的直線距離不超過衛口千米。如果炮艇從加拿大的多倫多河逆流而上進入五大湖區的話,到美國內陸任何一座城鎮的距離都不會超過勸千米。也就是說,即便不依靠天軍,海軍也有能力單獨完成戰略打擊。

受此影響,短年的最後一天,海軍提交了一份詳細的戰略打擊計發。

如果這份計戈得到最高統帥部的支持,那就意味着天軍被排除在了戰略打擊行動之外,至少不再是戰略打擊行動的主宰力量。

毫無疑問,天軍絕對不會讓此成爲事實。

勁3年月,日,共和國天軍就在準備不算太充分的情況下,對美國本土的戰略目標進行了第一次有規模的戰略轟炸。

更重要的是,天軍出動的也是最新式的武器:第一代意識遙控空天轟炸機。

“空天轟炸機”這介。概念只就出現了,算不上新鮮。問題是,從第一顆人造衛星進入太空算起,在近百年之內,空天轟炸機始終停留在理論階段,直到引世紀40年代才進行了試飛,而且在第三次世界大戰打了好幾年的情況下都沒有得到全面推廣,一個非常關鍵的原因就是飛行員的身體過於柔弱。

暫且不考慮作戰行動,即便是正常發射,宇航員都要承受巨大的過數!

爲了讓宇航員順利進入太空,在發射階段,不但要穿着笨重的抗荷服。還要固定在座椅上,某些情況下甚至需耍採用加壓的方式來提高抗荷能然,這些手段應用到軍事上都不太現實。作爲一種能夠在大氣層內外自由飛行,並且在極端惡劣的情況下完成作戰任務的武器平臺。即便要將飛行員綁在座椅上,也得讓飛行員擁有操控能力,而不是像宇航員那樣,把一切工作都交給計算機。

如此一來,就要求使用意識控制。

問題是,在過高的過載下,意識控制系統的可靠性根本高不到哪裡去。

這個問題,成了空天轟炸機發展道路上的攔路虎。

當然,早就有人想過用遙控的方式來控制轟炸機。問題是,在只能使用電磁通信設備的情況下,即便不考慮戰場上的電磁干擾也得考慮電離層對無線電波的干擾,因此在沒有更加理想的通信設備的情況下。遙控操作的空天轟炸機也不現實。

正是如此,在躬年之前投入實戰的空天轟炸機,實際上都算不上是真正意義上的空天轟炸機,至少算不上是全空域作戰飛機。這些空天轟炸機往往只能在大氣層外作戰,進入大氣層後,作戰性能甚至比不上力年前的轟炸機,更別說與小丑這類“終極”戰鬥機過招了。受此影響,空天轟炸機在戰場上的貢獻非常有限,往往依靠幾乎無限的續航力。從本土起飛,打擊敵國境內的重要目標而且主要在大氣層外投擲動能彈藥,很少在目標上空進入大氣層內活動。因爲作戰使用非常有限。所以共和國天軍與美國天軍都把重點放在了開發新一代控制系統上。而沒有大批量製造不太成熟的空天轟炸機,甚至沒有對空天轟炸機的性能做太高的要求。受此影響。在躬年之前投入使用的空天轟炸機更像是重量級的空天戰鬥機,即載彈能力相對有限,只能對重要目標進行精確打擊,出動一次所能打擊的目標非常有限,遠遠比不上真正意義上的轟炸機。從某種意義上講,量子通信技術能在心年廣泛應用,頭號功臣就是共和國天軍。

根據戰後公佈的資料,在開發量子通信技術方面,天軍提供了糊的經費,並且承擔了田的基礎開發工作,海軍只提供了蕊的經費、承擔了甥的開發工作(另外豌的經費與鰓的開發工作由陸軍與陸戰隊共同承擔)。因爲開發難度非常巨大。特別是在最基礎的層面上,連續失敗沉重打擊了科研團隊的士氣。甚至一度有人認爲,量子技術很難走出實驗室,所以對量子技術需求較低的海軍一度打算終止開發,將已經取得的科研成功轉爲技術儲備。把寶貴的資源用在其他領域,比如開發威力更大的電磁炮(當時共和國海軍已經着手開發刃。千克級電磁炮,甚至提出了刃刀千克級與心凹千克級電磁炮的開發設想。爲了使這些瘋狂的計發,得到最高統帥部的支持。海軍還在螺旋加速器弈旬書曬細凹姍)不一樣的體蛤明鞏設入巨資,提出了用螺旋電磁加諒器取代火箭,用來發州僥器。從理論上講,用電磁炮發射航天設備,能夠將航天發射的效率提高几十倍,並且將航天發射成本降低九成以上)。如果不是天軍堅持。甚至一度以終止全部合作開發項目的方式威脅海軍,恐怕量子通信技術的開發工作早就結束,也不可能在大戰期間開發出具有實用價值的量子通信設備了。

同樣的,配套的相關技術也由天軍與海軍共同開發。

因爲量子通信不受空間距離,甚至不受任何自然環境影響,所以量子通信設備用在遙控戰鬥機上與用在空天轟炸機上沒有任何區別。同樣的道理,意識遙控系統只是一種代替四肢的操控系統,與被操控的對象沒有太大的關係。說得簡單一點。將用在遙控戰鬥機上的意識遙控系統用在空天轟炸機上,只需要調整控制軟件,對硬件幾乎沒有特別要求。也不需要做特別調整。

問題是。誰也沒有想到,共和國海軍能在腿年初把戰線推進到墨西哥灣!

受此影響,在海軍的強烈要求下,最高統帥部做出了優先保證海軍供應的決定,而直接結果就是遙控戰鬥機在耀年量產,並且在“聖誕節海戰。中取得重大戰果,在主力艦一炮未放的情況下,全殲美國海軍支主力艦隊,取得了自開戰以來小戰果最爲豐碩、也是最後一場海上決戰的勝利。當然,另外一個結果就是。共和國天軍的第一種具備全空域作戰能力的空天轟非機在短年的第四季度才正式量產。這還是天軍竭力爭取的結果,如果按照最初的生產安排,要到躬年的第二季度,纔會批量生產空天轟炸機!

正是如此,到颼年初,共和國天軍接收的空天轟炸機不到凹架,且其中半數還在進行調試,不具備作戰能力!

爲了展示天軍的實力,特別是戰略轟炸的實力,天軍必須採取行動。

不到刃架轟炸機,能夠做的,也只有重點轟炸。

因爲海軍首先打擊了美國的航天發射中心,而奪取制天權是天軍的任務,而不是海軍的任務,所以天軍別無選擇,只能把目標鎖定爲美國本土的航天控制中心。

毫無疑問,戰略轟炸文明得多。

根據天軍的作戰記錄,參與轟炸行動的銷架空天轟炸機有必架順利到達目標上空(另外2架在飛行途中因爲故障而提前返航),投下各類彈藥。四餘枚,總投彈量不到。燉。僅爲海軍炮擊彈藥消耗量的百分之一。與之相對應的,的架空天轟炸機總共打擊了,力個戰略目標,並且全部摧毀!

從彈藥使用效率來看,無疑遠遠超過了海軍的炮毒。

當然,並不能完全從投彈量來衡量打擊效果。原因很簡單,空天轟炸機使用的主要是動能彈藥,威力要比同質量的炮彈大得多,而且對付加固目標、特別是深藏地下的目標時有着更加顯著的效能。比如在打擊個於懷俄明州卡斯珀的地下指揮中心的時候,一架空天轟炸機以秒鐘的間隔,連續投下了5枚,功千克級動能炸彈,將該基地徹底摧毀。即便不考慮射程問題,同樣使用物千克級的電磁炮炮彈,在同等命中精度的情況下,也需要數百枚纔有可能將目標全部摧毀。因爲炮彈的精度遠遠比不上動能炸彈,而且射程越遠,撒佈範圍越大,所以實際彈藥消耗量還要提高几倍,甚至幾十倍。

更重要的是,在對付軍事目標的時候。轟件產生的附帶損傷低得多。

總而言之,空天轟炸機的作戰效率要比海軍的炮艦高得多。

問題是,這是世界大戰,而不是局部戰爭。在某些時候,過高的作戰效率,以及過於文明的作戰手段。反而不見得有好處。要知道。如果能在一夜之間、甚至在幾十分鐘之內將一座城市移爲平地,而且沒有使用具有永久性污染效果的核武器,肯定會對受害者,特別是那些親眼目睹、或者親身經歷了打擊的人造成永久性的精神創傷,也會對負隅頑抗的敵人造成巨大的心理打擊。

說得簡單一點,每一次毀滅性的戰略打擊,都是發給美國當局的最後通糕。

天軍的“文明轟炸”可以用來對付軍事目標,特別是那些遠離城鎮,得到尹密保護的戰略目標,而不見得能夠用來對付城鎮。

這個時候,如果不是一件突然發生的事情,恐怕美國本土的所有人口超過四萬的大城市會在接下來的半年之內被共和國海軍的數支主力艦隊羣轟成平地。這件突然發生的事情就是美軍炸掉了巴拿馬運河的船閘。還用一次相當於力萬噸刑,的巨大爆炸,製造了一場烈度不低於6級的地震,徹底堵塞了巴拿馬運河。

可以說,這個變故,最大的受害者就是共和國海軍。

雖然美軍的行動解救了成千上萬的陸戰隊官兵,也讓海軍免去了攻打巴拿馬運河,攻佔中美洲地區的作戰行動,但是巴拿馬運,似山斷!後,海軍的後勤保障都的依靠盲布羅陀航愕一條航線上的轉運點並不多,而且蘇伊士運河的通航能力有限,所以肯定有部分物資得走好望角航線,運輸壓力不但得不到緩解,反而會有所提高。更要命的是,共和國海軍必須做出一個重大決定,即要不要在太平洋上保留一支足夠強大的艦隊,以便對美國本土西海岸地區的目標進行打擊。

受此影響,溺年月底,共和國最高統帥部做出了一個重大決策,即打擊美國本土西北地區的重要軍事目標與主要城鎮的任務由天軍負責。海軍在摧毀了美國本土西海岸的主要海軍基地與造船廠之後,將所有作戰艦隊派往大西洋。

對於這個安排,天軍與海軍都沒有什麼好說的。

鑰初,天軍率先展開行動,利用部署在北太平洋與東太平洋上的海上基地。集中數千架戰略轟炸機。對美國本土西北地區,即華盛頓州、蒙大拿州、俄勒網州、愛達荷州與懷俄明州的軍事目標與主要城鎮進行了戰略轟炸。

因爲空天轟炸機的產量沒有跟上,保有數量仍然非常有限,所以共和國天軍不得不以戰略轟炸機爲主要力量,只是在對付一些特別關鍵的目標、以及特別危險的軍事目標時纔會出動空天轟炸機。

與此同時,海軍也在太平洋匕發起了代號爲“掃帚”的戰略打擊行動。集中了4支主力艦隊與?支航空艦隊,對埃弗裡特、布雷默頓、長灘、聖迭戈等海軍基地,以及西雅圖、舊金山、奧克蘭、洛朽礬等主要港口進行了全面打擊,以徹底瓦解美軍在太平洋地區的作戰能力。

這個時候,共和國海軍的重點並不在太平洋上。

受海運能力限制,要將全部作戰艦隊派往大西洋。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增強航線上的運輸能力,特別是向前線運送彈藥物資的能力。毫無疑問,這是一個比較複雜,而且困擾了共和國海軍好幾年的問題。

更重耍的是,共和國海軍必須調整戰略打擊計劃。

因爲最高統帥部只讓天軍負責打擊美國本土西北地區,而沒有讓天軍負責打擊美國本土西部地區,即加利福尼亞州等地,所以海軍在向大西洋轉移兵力之後,首先要考慮的就是將洛基山以西的地區炸成平地,然後再對付其他地區。如此一來。就得儘快奪取墨西哥灣的制海權,讓主力艦隊能夠深入海灣,充分發揮大口徑電磁炮的威力。

如此一來,海軍不得不放棄北上的計劃。把重點轉向墨西哥灣。

不得不說,這一變動對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行動、甚至對整場戰爭的發展產生了非常重大的影響。

不管怎麼說,要進軍墨西哥灣,也得先解決後顧之憂。

2月2日,共和國海軍集中了大西洋上的幾乎全部力量,即8支主力艦隊,4支航空艦隊與2座海上基地羣上的數千架作戰飛機,對切薩皮克灣周邊地區,也就是北起費城、經巴爾迪摩與華盛頓、南到弗吉尼亞比奇的美國東部核心地區進行了一次長達力個小時的全面戰略打擊。

這場打擊,用“震撼”都不足以形容。

根據共和國海軍的作戰記錄,在這出個小時內,分成2支艦隊羣的8支主力艦隊裡的大約2墜艘大型戰艦各進行了2次炮擊,且每次都按照作戰守則,消耗了大約六成彈藥。也就是說,8支主力艦隊投送的彈藥就高達萬萬噸!參戰的4凹餘架作戰飛機中,除了勸架制空戰鬥機與輔助飛機之外,其餘匠口架多用途戰鬥機總共執行了比凹架次任務,投彈量超過,0萬噸。

打擊結束的時候,費城、巴爾迪摩、華盛頓與弗吉尼亞比奇幾乎變成廢墟。

事實上,正是這場打擊,迫使美國聯邦政府遷往丹佛。

當然,受到打擊最嚴重的還不是這些大城市,而是被稱爲“美國海軍搖籃。的諾福克海軍基地。投向這座港口的舊萬多噸彈藥,幾乎將整個港口從地面抹掉,別說港口裡的基礎設施與艦船,就連用混凝土澆鑄的碼頭都被炸得粉碎!

消除了後顧之憂,共和國海軍才正式進軍毒西哥灣。

到這咋小時候,共和國海軍也擁有了深入墨西哥灣的資本,因爲就在;月3日,古巴當局接受了共和國開出的條件,以集約集團盟國的身份參戰。並且向美國宣戰,隨即向共和國軍隊開放領土、領海與領空。

口個小小時之內,共和國海軍航空兵與第一批陸戰隊官兵就進駐了古巴。

第101章 頭號艇長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40章 窗戶紙第93章 政治進程第41章 光復第30章 影子戰士第17章 統一意見第82章 靠山與替罪羊第141章 理想戰術第75章 一擁而上第20章 修憲第11章 全面打擊第124章 和平契機第71章 意外驚喜第26章 秘密交易第40章 關鍵裝備第9章 政治參謀第59章 新興名人第86章 引子第113章 倒計時第9章 以退爲進第40章 天降奇兵第8章 最終目的第76章 虎視眈眈第42章 秘密部隊第62章 膽大包天第73章 新紀錄第13章 積極謀劃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122章 命運的最後裁決第132章 末日瘋狂第34章 別有用意第74章 開盤第65章 X艇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100章 僵局序十六縱橫捭闔第6章 拷問第75章 一擁而上第5章 軍火貿易第56章 雙面間諜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125章 毀滅炮擊第112章 風水輪流轉第37章 變策第9章 艱難處境第8章 緊急歸隊第16章 政治家第47章 準氣象武器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17章 多事之秋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24章 撲朔迷離第105章 果斷調整第26章 海軍參謀長第52章 一挑三第2章 軍事政變第131章 不同命運第75章 全面化第65章 歷史的轉折點第55章 包餃子第78章 主力艦第44章 閉門決策第114章 突然襲擊第43章 重逢第45章 雷霆一擊第4章 重要證物第45章 雷霆一擊第49章 戳破牛皮第33章 戰爭令第78章 燒烤元首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84章 海上決戰第107章 潛在危險第66章 內在動力第33章 亮底牌第90章 未來第94章 主次有序第88章 公開較量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96章 風暴高潮第126章 進攻號第17章 戰爭部署第6章 試驗部隊第28章 促談第98章 糧草先行第30章 英雄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11章 全面打擊第77章 爲了消耗第7章 潛移默化第112章 行刑第139章 公民意識第14章 兩手準備第151章 心領神會第32章 地面主戰平臺第75章 戰爭爆發第95章 陡增變數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57章 真正開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