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章 真實身份

安全事件告已段落,潘雲生沒讓李存勳與劉曉賓司。

雖然潘雲生沒向任何人提起,但是再過一年,趙潤東第一界任期屆滿,潘雲生也正好60歲,肯定會辭職退休。到時候,歲的李存勳將是軍情局局長的頭號人選,37歲的劉曉賓則是軍情局副局長的最佳人選。潘雲生讓李存勳與劉曉賓返回軍情局,就是爲了逐步向他們交接工作。

對於局長的安排,李存勳與劉曉賓也不好多說什麼。

辭去中重公司的職務後,兩人在6月22日前往軍情局報道。從這一天開始,他們不但脫離了外勤特工隊伍,還恢復了真實身份。

李存勳原名李志浩,1982月7日出生,河南南陽人;父母均是軍情局間諜,幼年隨組父母長大;1998年考入青年政治學院,2年後被軍情局招募;2003年畢業,正式加入軍情局;接受爲期3年的特別培訓後,2006年化名前往美國,隨後打入CIIA內部;20111年回國,成爲高級間諜。除了檔案中記載的內容之外,李存勳(因爲仍然是軍情局特工,所以李存勳沒有使用真實姓名)的父親李向雲是潘雲生的搭檔,1999年科索沃戰爭爆發後,兩人一同前往南聯盟。大使館被炸的那天晚上,潘雲生帶着獲得的貴重物品乘機返回共和,李向雲留下善後,被炸彈炸死。潘雲生從沒向李存勳提起過這件事情。作爲軍情局局長,潘雲生不會因爲個人感情格外照顧李存勳。如果沒有出色的能力,就算李存勳是潘雲生的兒子,他也不會讓李存勳成爲下一任軍情局局長。

劉曉賓原名劉洪波(因爲同樣的原因,劉曉賓沒有使用真實姓名),1985年8月22日出生,山西太原人;父親是電廠職工,母親是醫生;2003年考入北京科技大學,畢業後加入軍情局;2010年完成培訓,次年與李存勳搭檔。李存勳是他的第一個搭檔,也是最後一個搭檔。與李存勳相比,劉曉賓的簡歷“簡單”得多。

“你們的個人資料將被保存在軍情局的絕密資料庫裡。”潘雲生收回了兩份簡歷,“有問題嗎?”

李存勳與劉曉賓搖了搖頭,表示沒問題。

因爲長期在外執行秘密任務,所以兩人地個人簡歷都是重新制作地,很多地方都做了修改,以免產生不必要的麻煩。

潘雲生把個人簡歷給他們過目,也是讓他們提意見,對不合理的地方進行修改。

“從今天開始。你們就是我地高級助理。”潘雲生拿出了香菸。“我給你們安排了一間辦公室。就在隔壁。等下可以去看看。需要添加什麼直接找我地秘書。爲你們安排地秘書還在審覈。過段時間才能過來。畢竟找到合適地秘書並不容易。”

“也就是說。今後我們做什麼都得跟着你?”

“差不多就是這個意思。”潘雲生呵呵一笑。說道。“軍情局不是中重公司。需要學習地地方有很多。等你們學得差不多了。我再把工作逐步轉交給你們。”

“老潘。你真準備退休?”

“早就想退休了。”潘雲生嘆了口氣。“如果不是老元首讓我留下來。四年前就離開了軍情局。不過。再苦也苦不了幾天了。”

李存勳也嘆了口氣。說道:“你還年輕。這麼早就退下去……”

“年輕?”潘雲生立即笑了起來,“你認爲我很年輕嗎?”

“老潘,你確實很年輕,走到大街上,別人保證認爲你是我們的大哥。”

“得,劉曉賓,你小子跟着李存勳學壞了,才進軍情局的時候,你老實得多。”

劉曉賓呵呵一笑,撓了撓頭皮。

“老一輩遲早要退下去,未來屬於你們這些年輕人的。”潘雲生拍了拍沙發地扶手,“沒人能在這個位置上幹一輩子,我也該回去享享清福了。你們去辦公室看一看吧,等下我來叫你們。”

“有什麼事嗎?”

“去元首府做彙報。”潘雲生朝放在桌面上的文件袋看了一眼,“上午才收到的偵察衛星照片,我已經給元首打了電話,他讓我們吃午飯前過去。”

李存勳與劉曉賓沒多羅嗦,去隔壁的辦公室轉了一圈。

去元首府的路上,潘雲生把沖洗出來的衛星偵察照片給了李存勳。

“日本地?”李存勳首先看了眼照片右上角的經緯度座標。

“名古屋航空設備製造廠地。”潘雲生把放大鏡遞了過去。

“用不着。”李存勳拿起照片,仔細看了一會,說道,“媽的,小日本地動作確實夠快,這才幾天,第一批F22JB就下線了。”

“還有第一批F35AJ!”劉曉賓將手裡的照片給了李存勳,“分辨率不夠高,無法判斷出與美軍裝備地F35有多少差別。”

“後面幾幅照片清楚得多。”

兩人立即翻到了後面的照片。

“這是我們的情報人員

拍攝的。”潘雲生稍微停頓了一下,陳良雲,識。”

李存勳思索了一下,點了點頭。“見過一次,專攻技術的。”

“對,你退下來之後,他是我手裡最厲害的間諜之一。”

“照片是他拍的?”劉曉賓問了一句。

“對,與他一起行動的還有張孝瓏,你們也應該認識。”

李存勳苦笑了一下,說道:“老潘,你花的本錢可不少,幾年前對我們可沒這麼好。”

潘雲生翻了下白眼,說道:“當初,你們不是結隊去的日本嗎?少跟我來這一套,軍情局裡,你們算是最受照顧的了。”

“李哥,你可不能說瞎話,當年老潘怎麼也在暗中幫助我們。”

“小劉,你再皮,小心我讓你去大西北守雷達站。”

劉曉賓呵呵一笑,閉上了嘴。

“我跟你們提到這些事,是要你們多關注這幾個人,他們是軍情局最重要的間諜。”潘雲生點上了香菸,“不管誰當軍情局局長,手裡都得有幾個能征善戰的干將,不然根本玩不轉。”

李存勳點了點頭,說道:“從照片上看,日本的兩種戰鬥機與美軍的有明顯區別。”

“什麼區別?”

“從外表上看,F22B少了很多保型天線,肯定沒有安裝多少通信設備。機身與機翼蒙皮的敷設方法不同,肯定採用了不同地材料,隱身能力有所降低。其他地暫時看不出來,需要詳細情報。”

潘雲生點了點頭,將放在左手邊的文件袋交給了李存勳。“抓緊時間看看,等下由你們彙報詳細情況。”

“我們?”

“這可是露臉的機會,我讓了出來,別說我沒照顧你們。”

李存勳愣了一下,隨即取出了文件。

潘雲生確實在照顧李存勳與劉曉賓,讓他們向元首做彙報,擺明了要元首記住兩張新面孔。李存勳與劉曉賓明白潘雲生的意思,即便不爲自己地前程考慮,也要爲潘雲生的面子考慮,不能把彙報工作搞砸了。

看完資料,兩人都露出了驚訝神色。

雖然資料的內容不是很豐富,但是內容極具“震撼性”。

名古屋航空設備製造廠在5月211日投產,僅僅一個月就完成了第一批24F22與36架F35CJ地生產工作。值得關注的是,日本首先生產的不是提供給空軍的F35J,而是提供給海軍,作爲航母艦載戰鬥機地F35CJ。

F35CJ與美軍的F35C非常相似,只是少了空中加油設備。

與F35J相比,F335CJ除了機翼面積更大(攜帶更多的燃油,減輕翼載)之外,機翼可以摺疊、機身結構與起落架得到加強、對地/海攻擊能力更加強大、航空電子設備的集成度更高。

在美軍中,F35C是用來取代F/A18C/D的攻擊機,而不是防空戰鬥機。

雖然日本航母沒有配備如同F/A18E/F那樣的制空戰鬥機,F35C必須承擔艦隊防空任務,但是以F35CJ作爲唯一艦載戰鬥機地日本航母戰鬥羣極具攻擊性,如果能夠得到岸基戰鬥機的掩護,幾乎不用考慮防空問題。

情報中明確提到,日本爲F22與F35CJ配備了自行研製地電子設備。

因爲美國沒有向日本出售包括雷達在內的電子設備地生產線與生產專利,所以日本必須從美國進口戰鬥機的電子設備。除此之外,日本還必須從美國進口用與F22B~地F119發動機與用於F35系列戰鬥機的135發動機。利用出口成品電子設備與發動機,美國不但能夠獲得更多的利益,還能控制日本戰鬥機的生產數量。

問題是,日本不想受美國的約束。

雖然情報中沒有提到日本仿製了F119與F135發動機,但是以日本的技術實力,特別是逆向工程的實力,仿製2發動機的難度並不大。

只要日本決心打破美國的“壟斷”,不出1年,就能生產出性能相當的發動機。

關鍵就看日本敢不敢“冒險”。

李存勳沒有把問題看得太簡單。日本想方設法的從共和國獲取與“炎黃計劃”有關的情報,表明日本非常重視複合蓄電池的生產技術,想在相關領域取得突破。對日本這樣的國家來說,肯定會首先將複合蓄電池用在軍事領域,而不是用來拯救經濟。或許,日本已經從美國獲得了一些與複合蓄電池有關的資料。

果真如此,日本的擴軍計劃將更具威脅性!

封推期間,半小時一更,閃爍更兄弟們一起瘋狂,讓大家爽個夠!

啥票啥支持都來點吧!

第136章 超級反艦導彈第39章 地面戰鬥第45章 將計就計第43章 返回中央第139章 致命打擊第45章 折翅第117章 政治決定戰爭第160章 不可模仿的將軍第133章 最高指示第109章 決戰戰場第26章 新班子第34章 團隊第73章 重南輕北第19章 遷都問題第38章 戰爭跡象第24章 四法案第27章 致命的誤傷第65章 國家意志第98章 並不重要的真相第59章 低空坦克第43章 返回中央第50章 暗中交手第21章 思想工作第34章 事發突然第90章 大方向第106章 大陸硝煙第52章 趁火打劫第121章 天軍登場第113章 關鍵問題第82章 外交戰第46章 說客第39章 以小時計算的決戰第71章 吝嗇鬼第122章 激戰將至第30章 有限衝突第23章 問題累積第80章 扯皮第134章 趕盡殺絕第37章 專多能第31章 島內風波第91章 來勢洶洶第2章 野心家第73章 最後一根稻草第38章 大禍臨頭第85章 正規戰術第113章 西面開打第29章 心態第7章 倒行逆施第19章 針鋒相對第31章 愛國者第62章 膽大包天第25章 國家戰略計劃第77章 爲了消耗第43章 萬事俱備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140章 猛虎下山第6章 一路走好第85章 決戰跡象第38章 戰鬥單位第22章 移民潮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31章 愛國者第5章 獨一無二第109章 猛然醒悟第11章 定策第130章 登陸美國第5章 戰爭製造者第44章 豪賭第84章 排兵佈陣第28章 新思維第33章 親自作餌第15章 新興時代第43章 返回中央第18章 責任第59章 戰場求生第64章 一切爲了戰爭第5章 獨一無二第46章 備用計劃第6章 顛倒是非第16章 推波助瀾第149章 現實與理想第36章 天助我也第24章 四法案第87章 砍瓜切菜第50章 醍醐灌頂第104章 鐵骨仁心第20章 做文章第36章 捨身第24章 別無選擇第106章 海上平臺第62章 死守第121章 見風使舵第22章 用心險惡第77章 遷都第7章 潛移默化第70章 王牌登場第10章 巨大成果第36章 風雲突變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第11章 拉人入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