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觀念轉變

,西方傳媒業巨頭默多克旗下的《泰晤士報》在,用足足72個頭版與1個版面、總計270~餘萬字對共和國的“炎黃計劃”做了全面分析與猜測,宣稱該計劃是人類歷史上規模最大、影響最深遠的國家戰略科研計劃,意義遠超“曼哈頓計劃”與“阿波羅計劃”,將在數十年、甚至數百年內,對所有人的生活與工作造成重大影響,從根本上改變人類社會結構、改變人類的生活方式。

通過這一系列的報道,《泰晤士報》的實體與電子銷量猛增1500%。

也正是這一系列的報道,讓共和國的“炎黃計劃”浮上水面。

爲了搞清楚情況,軍情局忙了大半年,最終得知,《泰晤士報》的資深記者、該系列報道的主編湯寧威(漢語名字,音譯應該爲湯馬士)用數千萬美元收買一位曾經接觸過“獨立日計劃”(由阿拉莫斯實驗室主導,重點研究電力技術與新材料技術爲主,類似於“炎黃計劃”的美國國家戰略科研計劃)、後來被調往CIA歐洲分部的高級情報人員,獲得了CIA掌握的部分“炎黃計劃”情報。出賣情報後,CIA高級情報人員人間蒸發。2026年底,軍情局得知,CIA故意向媒體記者透露了相關消息,意在刺探共和國的虛實。

萬幸的是,軍情局沒有采取過激反應。

當時李存勳覺非常奇怪,小報記者憑什麼獲得如此重要,如此“詳細”的情報?趙潤東下令調查後,李存勳讓特工秘密監視湯寧威沒有采取進一步行動。如果當時沒有沉住氣,恐怕就中了CIA的圈套。

“炎黃計劃”曝光之後,既有處,也有好處。

2026年潤東向和國高層領導公佈了“炎黃計劃”的部分內容。

受此影響年的財政預中,爲“炎黃計劃”撥款。

算~密預算與軍情局名下的預算,當年“炎黃計劃”的總投入高

達2180。同比增長32%。2027年。王元慶地首個執政年中府爲“炎黃計劃”單獨申請科研經費1170元。最終獲得1240是其他各類撥款。總投入。同比增長31%。

對參與“炎黃計劃”地科研人來說。這肯定是好事。

增款。不但可以加快研製進度。僱傭更多地科研人員能提高福利待遇。不說別地。2026年底(實際爲2027年春節前)名科研人員獲得1到25萬不等地年終獎金。表彰科研人員爲國家做出地巨大貢獻。

西方新聞媒體地報道實幫了大忙。

《泰晤士報》只知其表。不知其裡。雖然報道中明確提到和國在2012年之後開發出來地複合蓄電池、超導電動機、聚變核電站、高強度合金、耐磨合金、高分子碳纖維複合材料都來自“炎黃計劃”。但是沒有提到與“炎黃計劃”第三階段科研項目有關地東西。表明西方媒體、乃至CIA~|“炎黃計劃”地瞭解非常少。

第三階段科研項目主要集中在電子信息領域。準確地說。以理論研究爲主。

3個主要項目分別是:量子計算機基礎理論研究、神經網絡計算機系統理論研究與激光通信技術理論研究。由這3個主要項目衍生出包括材料、能源、控制、計算機等在內的數十個子項目,每一個子項目都有獨立應用領域。比如以基於激光通信技術的“全頻段電磁干擾與欺騙技術”具有明顯的應用性質,而且得到了軍方的全力支持。

2026年中期,第三階段科研項目基本結束。

除了因爲實際應用難度太大,所以仍然停留在理論研究階段的量子計算機之外,其他項目的研究工作都取得重大進展,軍方支持的20多個子項目全部順利完成,部分在2026年底進入工程實驗階段。

王元慶上臺之後,第四階段科研項目正式啓動。

爲了確保第四階段科研項目能夠順利進行,王元慶還專程拜訪了潘雲生,說服65歲的前任軍情局局長前往西北物理實驗中心,擔任項目主管。

毋庸置疑,潘雲生是最理想的項目負責人。“炎黃計劃”在他手中誕生,由他親自主導第一階段科研項目,爲複合蓄電池、超導電動機與聚變反應堆等科研項目打下堅實基礎。雖然潘雲生不是科研人員,但是當初正是他積極活動,說服紀佑國成立“炎黃計劃”小組,因此稱他爲“炎黃計劃”之父一點都不爲過。

作爲國家元首,王元慶能夠每週過問科研工作,也算得上是難能可貴。

李存勳沒有參加項目研究工作,卻負責包括人事審覈在內的安全工作,非常清楚第四階段科研項目的重要性。

在已經確認的主要科研項目中,“複合蓄電池第三階段性

”最爲重要。

早在2025年,也就是第三階段科研工作即將結束的時候,物理實驗中心成功製造出第一塊18級複合蓄電池,距離完成“國家戰略防禦系統第三階段工程”所需的24級複合蓄電池又近了一步。

18級複合蓄電池到底有多重要?

按照複合蓄電池的分級標準,每提升1級,電池的電能儲量提高3600KJ/KKG,18級複合蓄電池相當於每千克儲備電能64800KJ,也就是648MJ,質能密度爲汽油的1,柴油的162%。因爲電能的轉換效率更高,所以實際使用中,18級複合蓄電池的能量輸出效率是汽油的250%、柴油的220%。

換另外一個角度,以DP-11A~電磁炮爲標準最大炮口動能爲25MJ的情況下,需要的電能大約爲3125MJ(電能轉換效率80%,利用效率0%),5千克18級複合蓄電池能讓DP-11A開火1次。或許對海軍來說8級複合蓄電池的實用性並不大竟戰艦有足夠的空間與運載能力。但是對陸軍與空軍來說,18級複合蓄電池就是不可替代的寶貝。陸軍正在研製的DT-11A型電磁炮炮口動能達到J,按相同情況計算,採用8級複合蓄電池,以50發備能計算需要大約1千克(8複合蓄電池的能量轉換效率與單位質量最大輸出功率均比18級複合蓄電池低多,要想達到足夠的輸出功率須增加電池用量),使用18級複合蓄電池則只需要千克。對輕型戰鬥車輛來說,增加或者減少950克的質量,對性能有很大影響。

第三階段性能展研究中,首要任務就是解決18級複合蓄電池大規模工業生產問題。

2027年,第一條調整了生產藝的電池生產線投產。

當然關鍵還是正在研製中的24級複合蓄電池。

隨着“國家戰略防禦系”第二階段工程逐步落實,第三階段工程即將啓動天基激光攔截系統正式立項。雖然剛剛成立的天兵在202年提出首先建立以天基反導導彈爲主的防禦系統,但是真正發揮關鍵作用的仍然是天基能量武器系統即以天基激光攔截器、天基粒子束武器攔截器爲主的天基反導/反衛星防禦系統。

將截系統送入外層空間,難度比裝上車輛還要大得多。

質量成爲必須解決的問題。照理論計算結果只有24級複合蓄電池才能使天基能量武器系統具備真正的作戰能力。

對軍來說,24複合蓄電池同樣重要。

早在20211年,美國的“噴氣推進實驗室”(屬於加州理工大學,美國最重要的航空航天動力科研機構,共和國導彈之父曾在此供職)與共和國的“航空航天動力研究所”先後提出“吸入電離式電磁推進理論”(美國稱之爲“半獨立循環電磁動力技術”),爲“電磁推進”提供了極爲重要的理論依據,也爲“電磁推進”取代“噴氣推進”打下了基礎。

理論並不複雜,就是用電磁力推動帶電粒子產生動力。

工程實踐卻很困難,因爲對能源要求非常高。

按照“航空航天動力研究所”的理論計算,“電磁推進”的能源利用效率僅爲“噴氣推進”的三分之一,雖然發展前進極爲樂觀,必然取代“噴氣推進”,成爲未來航空航天的主要動力,但是需要解決的問題非常多,首先就是大容量複合蓄電池。

按照理論計算,24級複合蓄電池是“電磁推進”的最低要求。

軍備競賽,就是軍事科技競賽。

空軍非常重視“電磁推進”技術,也就非常重視級複合蓄電池的研究工作。就李存勳所知,僅2027年,空軍就從並不寬裕的軍費中拿出150億元,支持物理實驗中心加快24級複合蓄電池的開發進度。

王元慶也非常重視複合蓄電池的研究工作,將其列位第四階段科研的頭號項目。

不難發現,元首重視的都是與現實應用密切相關的技術。

原因很簡單,王元慶面臨前面兩任元首都不曾遇到過的巨大挑戰:與日本爆發全面戰爭。

有沒有辦法避免與日本開戰,李存勳不抱多大希望。

按照趙潤東與王元慶的說法,只要日本不放棄核武器,共和國必須在適當的時候採取積極主動的措施消除日本的核威脅,確保共和國的安全。

再堅固的盾,也不能應付不了所有威脅。

最理想的防禦不是建立堅固圍牆擋住外面的強盜,而是消滅所有有威脅的強盜!

事實上,王元慶確實準備這麼幹!

第49章 退縮第80章 死亡之路第83章 造勢第1章 時過境遷第181章 戰略博弈第35章 奇兵第98章 狂暴工具第9章 艱難處境第87章 最後的反制第14章 隱秘行動第23章 手到擒來第17章 敏感話題第55章 多用途第83章 無法指望第16章 捧殺第62章 膽大包天第12章 門檻第52章 死灰復燃第8章 隨敗猶榮第66章 人選第39章 正中下懷第102章 戰爭規模擴大第92章 東線戰爭轉折點第59章 低空坦克第41章 應對措施第138章 最後的難題第3章 暗流第35章 尷尬的霸權第69章 人質第45章 風雨飄搖第151章 最後一線希望第103章 衆口難調第148章 技術與戰術革命第60章 戰役穿插第28章 孰輕孰重第43章 萬事俱備第7章 珠聯璧合第33章 劇變第171章 趕盡殺絕第77章 遷都第76章 反其道而行之第75章 山雨欲來風滿樓第37章 鋌而走險第8章 利益之爭第100章 僵局第36章 捨身第79章 利益同盟第153章 機會第14章 三足鼎立第103章 被動應戰第27章 海空對抗第72章 一個民族的存亡第20章 做文章第14章 真實身份第133章 逢場作戲第5章 實力與信心第110章 擺明立場第142章 特種炸彈第116章 一守一攻第101章 雷厲風行第10章 巨大成果第31章 出國作戰第58章 風雨來襲第136章 霸王硬上弓序八生死角逐第91章 斡旋第14章 苗頭第123章 覆滅第14章 婆羅門貴族第61章 總體戰略第62章 溝通第35章 有備而來第131章 不同命運序十九民族之魂第87章 海軍的表演第76章 新時代的空中戰鬥第12章 鎖定目標第33章 各有所需第32章 箭在弦上第115章 花小錢辦大事第71章 不公平的賽跑第54章 第一人第56章 雙面間諜第29章 心態第69章 前因後果第89章 狗急跳牆第5章 權衡利弊第19章 高層會晤第78章 當面保證第8章 唯一的辦法序十四鷹擊長空第53章 建議第5章 不安因素第36章 將帥離心第107章 風暴中心第57章 強中自有強中手第6章 會錯意第78章 當面保證第121章 防守反擊第79章 純步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