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喘口氣

記軍毒凹軍開赴戰場,絕不是小事。

雖然在近力年間,共和國陸軍中涌現出了很多新銳部隊,比如在半島戰爭中一戰成名的刀軍,但是在西方新聞媒體的眼中,共和國陸軍只有3支部隊稱得上王牌,其中就有賀軍與糾軍。更重要的是,共和國陸軍在半島戰爭之後轉型,加快了輕型化建設,在絕大部分主力野戰軍改編爲戰略反應軍的情況下,僅保留了4支重裝甲軍,其中凹軍與召軍的編制規模最爲龐大。

戰爭爆發後,杜奇威就讓美軍情報機構重點監視鰓軍與凹軍。

對這個在半島戰爭中吃了敗仗的美國將軍來說,只有4支共和國陸軍軍團讓他永遠不會忘記,除了舊軍與凹軍,就是驅軍與凹軍。湊巧的是。在力世紹田年代的朝鮮戰爭中。讓美軍吃夠苦頭的也是這4個軍。

得到美草的重點照顧,驅軍與凹軍的一舉一動都在監視之中。

這也是沒有辦法的事,碧軍與凹軍太惹人矚目,而且2個軍的編制規模過於龐大,根本無法做到掩人耳目。

當然,最關注張軍與凹軍的還是印軍。

收到美軍的警告,印軍立即讓東部集團軍羣停止進攻,命令東北集團軍羣由準備進攻轉變爲準備防禦。

對印軍來說,首先要搞清楚的就是巫軍與糾軍參戰的目的。

在驅軍與弛軍進入印度東部地區的時候,刀軍圍殲印軍東部集團軍羣第一集團軍西部軍團的戰鬥已經結束,2個二線步兵師全軍覆沒。印軍收到消息的時候,被圍困在吉申根傑西部三角浙2個主力師也向刀軍繳械投降了。

刀軍的戰鬥力都如此強大,鰓軍與爽軍肯定更加厲害。

關鍵問題是,召軍與凹軍到底想做什麼?或者說,裴承毅在這個時候動用2個重裝甲軍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連裴承毅的目的都搞不清楚,自然無法做出正確的決斷。

圍繞着這個問題,印軍內部鬧翻了天。

爭論到最後,印卓高級將領基本上形成了兩種意見。

是努軍與凹軍參戰的主要目的是加快攻佔印度東部地區,也就是吉申根傑以東地區的戰鬥進程,爭取儘快打通由中國本土前往恆河平原的地面通道,將束縛在東部地區的弘軍與舊軍派往恆河平原,爲最終殲滅印軍東部集團軍羣打下基礎。二是努軍與凹軍將直接開赴吉申根傑,參加圍殲印軍東部集團軍羣的作戰行動,只要擊潰了東部集團軍羣,東北集團軍羣就將不戰自敗。

雖然這兩種觀點有所差別,但是基本思路一樣,即裴承毅加快了戰役進程。

與印軍的將領不同,史塔克在爲魯拉賈帕尼分析戰況的時候提出了一個被印軍將領忽略,卻又至關重要的問題,那就是裴承毅拿什麼滿足2個重裝甲軍的作戰需求。也就是,裴承毅手裡的後勤保障力量無法滿足作戰需求。

實際情況也確實如此。

在弛軍與糾軍參戰之前,裴承毅已經派出3個主力軍,即舊軍、墜軍與刀軍。就算不考慮留在西里古裡的佔軍,以及擔任西里古裡主要駐防任務的墜軍大部兵力,在刀軍已經向西裡古裡部署的情況下,裴承毅至少需要爲2支主力軍提供後勤保障。按照美軍得出的結論,裴承毅最多支持3個主力軍作戰。因爲碧軍與糾軍的編制規模超大,對後勤保障的要求超過了一般的主力軍,所以別說同時支椒個重裝甲軍作戰,就算只增添打手 個重裝甲軍,也將壓垮中國軍隊的後勤保障系統。

中國陸軍早已不是建國時那支小米加步槍的軍隊了,沒有後勤保障。武裝到牙齒的中國陸軍的戰鬥力將大幅度降低。雖然沒人否認中國陸軍的拼命能力,但是裴承毅與王元慶都不會用一場戰鬥傷亡巨大的戰鬥來獲得最終的勝利。

按照史塔克的分析,努軍與糾軍肯定不會參戰。

只不過,魯拉賈帕尼對史塔克的判斷有所保留。

問題就是,碧軍與凹軍不參戰,開赴戰場有什麼意義?

雖然史塔克也提出召軍與凹軍很有可能前往尼泊爾與孟加拉國,但是這個判斷連他自己都不肯相信。原因只有一個,召軍與凹軍從山南地區出發,前往尼泊爾與孟加拉國的行軍路程都有數百千米,加上必須穿過印軍東北集團軍羣把守的防區。即便得到了舊軍與口軍空中突擊旅的掩護,也不可能毫髮無損的通過印軍防區;中途只要遇到一點麻煩,後果將不堪設想。

裴承毅會冒險嗎?

雖然印軍與美軍顧問沒能統一意見,但是必須面對現實問題口

魯拉賈帕尼做出的第一個決定就是讓東部集團軍羣的第三集團軍留在原地,不再按照作戰計利進入孟加拉國。

可以說,這是魯拉賈帕尼做出的最正的的決斷。

不管努軍與凹軍的目的如何。在此時派遣第三集團軍進入孟加拉國,不但不會取得任何戰果,還等於自投死路。

對印軍來說,當務之急不是打通前往東部地區的通道堵住恆河平原上的缺口。

照此目的。印軍東部集團軍羣立即調整作戰計發小,第一集團軍南方軍團由攻轉守,第二集團軍加快北上的速度,第三集團軍北面的4個師協助第一集團軍作戰。

幾乎同時,面向吉申根傑的印軍全部由攻轉守,擺出了聳中國軍隊對壘的態勢。

問題是,單純的防禦,肯定解決不了問題。

什麼都可以忽略,絕不能忽略裴承毅手裡的3個空降軍。

以往的數場戰爭證明,只要中國軍隊發起大縱深戰略進攻,3支空降軍就是所有對手的噩夢。

除非印度將勸萬平方千米的國土變成軍事堡壘,不然再嚴密的防禦陣地也擋不住中國空降軍。要知道。空降軍發起進攻的時候,不會依託地面‘交’通線路,能夠攻打運輸機航程範圍內的任何地點。

從這個角度看,印軍轉入全面防禦,反而更加被動。

當然,印軍指揮官不會忽略這個關鍵問題。

在部署防禦的時候,印軍指揮官最重視的不是盤踞在吉申根傑的刀軍,甚至不走進入戰場的紹軍與凹軍。而是隨時可能參戰的3支空降軍。爲此。印軍總參謀部向美國五角大樓發出請求。希望借用美軍的兵棋推演系統,對即將打響的戰鬥做一次全面推演,以此確定可能遭到空降兵打擊的地點。

不用印軍發出請求,杜奇威就在做這件事情。

毫無疑問,杜奇威最關注的也是裴承毅手裡的3支空降軍。

在美國國防部長的記憶中,最無法忘記的就是半島戰爭期間,由空降岡旅奪取五老之後導致美軍2斤。陸戰師全軍覆沒的那場戰役。2個美軍陸戰師都啃不下打手 個空降旅,3個空降軍全體出動,印軍還有什麼希望?

當然,典時非同往日。

空降軍再厲害,也有其弱點。

別的不說,空降軍對進攻的要求非常苛刻。不管在什麼時候,只要空降軍不通過地面‘交’通網絡發起進攻。就得選擇有機場、或者有開闊地可以進行空降的目標,絕不會選擇無法進行空降或者機降作戰的目標。

另外,空降兵在着陸之後的戰術機動能力非常有限,往往在突然襲擊奪取陣地之後轉爲全面防禦,等待支援部隊。如此一來,前線指揮官往往用空降兵攻打戰略目標,只有在作戰力量高度富餘的情況下,纔會用空降兵攻打戰術目標。

結合這兩個條件,就不難推斷裴承毅使用空降軍的方法了。

印軍調整戰役部署的最大好處就是,爲裴承毅提供了調整戰役部署的時間。

換句話說,在召軍與糾軍進入戰場後,雙方都停止了大規模軍事行動,開始爲下一場惡戰做準備。

也就在五角大樓用世界上最快的計算機分析戰局的時候,發生了一件看上去與地面戰鬥沒有多大笑系的事情。

8日8點巫分,共和國海軍南海艦隊兩棲突擊艦隊進入金蘭灣。

最初的時候,新聞媒體都沒有關注這件事情,只進行了簡單報道。直到記者發現兩棲突擊艦隊裡有8艘大型兩棲戰艦打手 艘兩棲攻擊艦、破綜合登陸艦、旗戰略投送艦與3艘大型登陸艦之後,這支與地面戰鬥沒有太多關係的艦隊才引起重視。

隨後半島電視臺做了更加詳細的報道,明確提到,之前部署在金蘭灣的共和國海軍陸戰隊正在登上兩棲突擊艦隊,而且預測兩棲突擊艦隊將在8日下午,最遲不好日夜間離開金蘭灣。

雖然半島電視臺沒有報道兩棲突擊艦隊的去向,但是該消息立即引起了爆炸式反應。

地面戰爭打得還不夠,中國準備動用陸戰隊了?

顯然,不會有人低估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力。

雖然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的編制規模比陸軍小得多,也比美國海軍陸戰隊小得多,但是在近凹年內。海軍陸戰隊是共和國6大軍兵種中擴張速度最快的獨立兵種。刀佔年。海軍陸戰隊僅有口個旅,到碼蚌,海軍陸戰隊已經擁有口個旅,戰鬥人員兇萬人,官兵總數超過口萬,在規模上僅次於美國海軍陸戰隊。最重要的是,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的裝備水平直接向陸軍看齊,而不是像美國海軍陸戰隊那樣,總比陸軍差一截。除了強大的地面作戰能力之外。共和國海軍陸戰隊還效仿美國海軍陸戰隊,組建了兩棲艦隊與航空兵在行政管理上,陸戰隊的航空兵隸屬於海軍航空兵。雖然迄今爲止,共和國海軍陸戰隊參加過的有難度的大規模登陸戰役屈指可數。沒有美國海軍陸戰隊那樣的輝煌歷史。但是在半島戰爭與日本戰爭中。共和國海軍陸戰隊都參加了作戰行動。如果以近刃年參加的戰鬥來看,共和國海軍陸戰隊的戰鬥經驗超過了美國海軍陸戰隊。

在關注共和國海軍陸戰隊戰鬥力的時候,西方新聞媒體更加關注陸戰隊的參戰意義。

換句話說,所有西方新聞媒體都認爲,共和國陸軍已經無兵可派,除了大規模徵召退役軍人,組建戰略預備隊之外,共和國向印度戰場增兵的唯一辦法就走出動陸戰隊,讓陸戰隊擔雙押分地面作戰任務。

當然,西方新聞媒體犯了與印軍同樣的錯誤,即忽略後勤保障能力。

在無法滿足陸軍作戰需求不得不把大量作戰部隊放在後方的情況下。就算派陸戰隊參戰,陸戰隊也沒有多少戰鬥力。雖然一些西方的軍事評論員對此做了解釋,比如陸戰隊主要在沿海地區作戰,登陸之後的首要任務就是建立臨時碼頭或者奪取港口,得到海運支持之後。共和縣海軍陸戰隊的後勤保障問題並不嚴峻,甚至能夠利用陸戰隊,爲受後勤保障困擾的陸軍作戰部隊提供支援。

受這部分西方軍事評論員的影響,幾乎所個西方新聞媒體都認爲,共和國將在孟加拉灣北部地區發動一次規模有限的兩棲登陸作戰,奪取該地區的某座港口,比如加爾各答南面的坎寧港,然後動用空降部隊與空中突擊部隊,打通地面‘交’通線,從而一舉緩解共和國陸軍的後勤保障壓力。

不得不承認,西方新聞媒體猜對了一半。

很快,這件事情也引起了杜奇威的注意。

與新聞媒體的猜測不同從一開始,杜奇威就認爲共和國海軍陸戰隊不會在孟加拉灣北部地區打一場兩棲登陸戰。別的不說”恆河河口的自然條件並不適合進行登陸作戰,而且登陸戰役前期的準備工作太多。共和國海軍陸戰隊再彪悍,也不可能在毫無裝備的情況下登上由印軍嚴密設防的灘頭陣地。從整個東線戰場上的局勢來看。登陸作戰的好處只有在登陸成功、並且奪取了港口之後才能顯現出來,在此之前,登陸作戰將消耗裴承毅手裡少得可憐的支援力量,嚴重拖累地面作戰‘性’能。

杜奇威的分析很正確,也很到位。

關鍵問題是,共和國在這個時候出動陸戰隊的目的是什麼?

杜奇威首先想到的就是奪取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中的某座島嶼。因爲共和國本土距離前線太遠,有必要建立一處不受其他國家政策限制的前進基地,最理想的選擇就是安達曼一尼科巴羣島上的某座島嶼。

只不過,杜奇期良快就否決了這斤想法。

得知登上兩棲突擊艦隊的有2個陸戰旅之後。杜奇威就知道,這不是一支戰鬥部隊。

按照美軍掌握的情報”支兩棲突擊艦隊一次最多投送打手 幼之間。同時運勳個陸戰旅,只能壓縮運載的重型裝備數量。沒有重型裝備,就算陸戰隊成功上岸,也無法打敗島上的印軍。

很快,杜奇威就做出了一個極爲大膽的猜測,正在趕赴前線的是一支“工程部隊”

雖然陸戰隊的戰鬥力不容小覷。但是受特殊作戰使命的影響。陸戰隊的工程兵隊伍比陸軍同等級部隊大的多。如果有必要,甚至會在戰鬥前加強陸戰隊的工程部隊,以提高陸戰隊在基礎條件簡陋環境下的獨立作戰能力。

如果真是一支工程部隊,裴承毅的意圖就很明顯了。

再結鋁日凌晨發生的事情,也就是智軍與弛軍開赴戰場,有點眼光的軍事家就能推斷出裴承毅的戰役目的。

8日夜間,在兩棲突擊艦隊離開金蘭灣之後大約4個小時,杜奇威將五角大樓的兵棋推演結果,以及他對未來戰局的判斷一同發給了史塔克。要求史塔克在面見魯拉賈帕尼的時候明確提出孟加拉國向印度宣戰的可能‘性’。

這次,杜奇威的判斷非常準確。

按照他的預測,從金蘭灣出發的兩棲突擊艦隊將開赴吉大港,之前進入印度東部地區的鰓軍或者凹軍將從北面進入孟加拉國境內。在中國陸軍的重裝甲軍部署到位之後,孟加拉國就將向印度宣戰。到達吉大港的中國陸戰隊除了加強港口的吞吐能力之外,主要任務就是接管從吉大港到印度北部與西部地區的‘交’通線。只要中國軍隊獲得了孟加拉國的地面‘交’通網絡,一直制約着裴承毅的後勤保障問題將迎刃而解。除此之外,杜奇威還預測,巫軍或者糾軍將在古瓦哈蒂附近轉向前往西里古裡,然後開赴尼泊爾,或者讓駐紮在西里古裡的弘軍前往尼泊爾。杜奇威這一猜測的理由很簡單,守衛孟加拉國邊境線上的軍事要點,只需要一個重裝甲軍。據此,杜奇威認定,只要某支重裝甲軍到達尼泊爾。尼泊爾就將向印度宣戰;得到尼泊爾的支持之後,裴承毅將獲得第二條物資運輸通道。結合陸運與海運。裴承毅有足夠的能力讓東線戰場上的所有地面部隊參與作戰行動。

推測到這個地步,接下來要發生什麼事情,任何人都想得到。

實際上,杜奇威的預測已經開始兌現。在他發出消息前的數個小時。匆軍已經在夜‘色’的掩護下繞過古瓦哈蒂、經過西里古裡,進入尼泊爾境內,正在開赴加德滿都的途中,預計碧軍的先頭部隊將在8日乃點刃分左右到達加德滿都。

收到杜奇威的消息,史塔克不敢耽擱半點時間,立即動身前往印度總理府。

第48章 中東攻略第28章 戰術調整第23章 非正式會晤第88章 甕中捉鱉第5章 區別對待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67章 同盟體系序十二全體動員第103章 文明衝突第50章 防禦部隊第32章 提前開始第39章 潛藏的目的第69章 前因後果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32章 大殺器第109章 十字路口第126章 進攻號第136章 長遠謀劃第76章 有限反擊第37章 靜觀其變第41章 龍牆第119章 黎明前的殺機第24章 撲朔迷離第12章 備戰第40章 殺雞用牛刀第33章 戰爭令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36章 致命決策第189章 最後的鬥爭第81章 因勢利導第48章 小內閣第19章 請求援助第73章 大兵團會戰第112章 戰略大迂迴第21章 重大遺漏第83章 無法指望第35章 絕路第141章 積重難返第111章 和平信號第58章 全面爆發第6章 波瀾不驚第2章 大國頹勢第33章 揮灑自如第81章 微妙關係第4章 相互叫板第114章 窮途末路第10章 生存法則第15章 論爭第37章 最大限度的保證第118章 關鍵的一小步第50章 醍醐灌頂第108章 當機立斷第20章 唱高調第44章 邁向戰爭第140章 回家過春節第17章 高原槍聲第61章 奪權第43章 民族的力量第19章 赤裸裸的威脅第11章 定策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30章 兩手都硬第6章 戰爭策劃者第67章 不得不做第6章 會錯意第92章 只缺運氣第25章 差距第5章 不安因素序十六縱橫捭闔第95章 眼高手低第108章 爭奪焦點第13章 暗中支持第23章 問題累積第103章 歷史性時刻序六暴走海狼第152章 國家的權力第83章 雙管齊下第25章 冰火兩重天第35章 一鼓作氣第4章 倫敦條約第116章 事發突然第22章 王牌艇長的機會第77章 三方角逐第90章 大方向第76章 強將弱兵第25章 分寸與輕重第21章 易筋伐髓第9章 以退爲進第38章 透甲長矛第24章 總理的意志第140章 千秋功業第163章 摧枯拉朽第26章 航母出擊第99章 單獨戰役第34章 裡應外合第33章 兩面三刀第32章 信號第24章 風暴來臨第39章 地面戰鬥第18章 漁翁之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