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徹底盤活存量資源

張學曾去崑山董家繡莊視察後的第三天。

蘇鬆河道衙門內,身兼管河與督糧職責的曹振德,最近小日子過得着實閒適,完全看不見往年這時候該有的焦躁忙碌。

按大明舊制,九月秋糧入庫之後,十月就是漕糧徵收的重點攻堅階段,何況今年朝廷還新加徵了“練餉”。

可六省督師楊閣老的一份奏章,請求皇帝延後漕糧北運,把江南地區第一批稅糧先運往安廬前線供應軍需。

這個命令算是讓曹振德緩了口氣,而且他很快又發現,今年新增補進來的幾個屬官,做事還特別賣力,唯恐誤事,這就進一步減輕了上官的壓力。

曹振德的頂頭上司朱大典,還特地來書關照,讓他對其中一個新來的、名叫沈樹人的下屬多多關照,一定要公事公辦,拿着放大鏡查他的辦差賬目。

如此曹振德就更淡定了,往年該動用自己的能量去出面催辦的事情,也不急着催了。

他知道哪怕稍微出點延誤,朱大典也會幫他兜着的。只要錯處全出在沈樹人身上,就算是爲朱總督立了大功一件。

……

“吃了蟹粉滾豆腐,皇帝老子不及吾。”

此刻又是午飯時分,小日子過得很不錯的曹振德,一個人躲在後堂,旁邊也沒有侍女伺候。

面前只有一個砂鍋炭爐,咕嚕嚕地冒着泡泡,鍋內翻滾着拆燴的蟹粉蟹黃豆腐,還撒了無骨的太湖銀魚。

吃着如此美食,酌着會稽黃酒,曹振德忍不住低聲吟哦,內心也產生了一種對時局的錯覺。

今年百姓的日子,哪有外面說的那麼難過!

聽買菜的僕人說,最近蘇州的魚價又稍微下跌了,已經比白米價格高不了多少。

肉更少、更不經吃的大閘蟹,則是暴跌到比白米還略低——白米還要三兩四錢銀子一石,大閘蟹只要兩分多一斤,一百斤也才二兩多。草魚好歹還要三分五釐銀子一斤呢。

曹振德並不是蘇州本地人,他是外地考過來撈錢的。他從小的飲食習慣,也不喜歡吃大閘蟹。

但蘇州是明朝的風尚標杆,這些年下來他已徹底淪陷,比本地人更想標榜“蘇州生活方式”,拆燴蟹粉豆腐不可不吃吶。

曹振德堪堪吃到酒足飯飽,他的一個師爺忽然神色匆匆跑進來,附耳說了幾條消息:

“老爺,明日張府臺要宴請各縣豪紳,還有咱河道、漕運相關各衙門的人,說是有些惠民的舉措要推廣,勉勵大家同心協力,共度時艱。”

曹振德正拿着一根蟹腳的腳尖剔牙呢,聽說張學曾要勸農勉勵、讓大家加快納稅納糧,他倒也沒有不識好歹。

“罷了,那就去聽聽唄,反正是咱職權之內的事兒,有人肯幫忙,也樂得清閒。”曹振德把蟹腳一丟,吩咐師爺自去準備。

……

次日上午,曹振德就跟着其他一些豪紳、官員,赴了張學曾的約。而張學曾設宴的位置,還是在崑山董家繡莊。

這是沈樹人各種技術革新試點的地頭,很多措施比較方便展示。

客人到齊之後,張學曾只是略說了些場面話,然後就直奔主題:

“諸位,今年浙江大旱,大家應該都知道了。我蘇鬆湖三府,多種棉桑、衣被天下,口糧難以自給,也是衆所周知的。

今日請大家來,乃是因爲蘇鬆河道衙門的沈樹人沈典吏,想出了一些因地制宜、提振蘇湖兩地口糧自給的法子,願意獻出來供大家參詳。

本府已經親自勘察了數日,發現確實有效。如今產量雖還不多,只要推廣開來,卻能很快讓百姓恢復信心。

大家應該也看到了,這座董家繡莊周邊百餘頃桑園,都因地制宜,利用陽澄湖的天然港汊、溼地,堰淺挖深,整頓成了一排排魚塘,兩端還堰塞堵水、便於收穫。

每畝桑林每年可額外產魚百斤,桑樹水肥也更好,桑葉產量說是能不減反增。各位想學的,沈典吏家會派人指點,本府也會將此善法上報,爲沈典吏請功,以便推廣到隔壁的湖州。”

張學曾說完後,本地豪紳官員都是頗爲驚訝,大夥兒一開始也不敢直接信,所以照樣學着觀摩了一圈。

沈樹人也讓人又開挖了幾口魚塘的放水圍堰,以爲示範。大家看裡面的魚果然不少,聽說才養了兩個多月就能初具規模,都嘖嘖稱奇。

蘇州人雖不缺魚,可是長江和太湖裡的魚畢竟要辛苦捕撈。自家桑園水溝裡就能直接放水撈,卻比靠天吃飯穩定多了。

更關鍵的是,很多人都已想到:如今即將到隆冬農閒,蠶農本就無事,正好將富餘勞力用來挖溝堆壟、整頓田地,冬天也能多產些魚,這是白撿的額外收成。

而對沈樹人來說,農業工程經驗在明朝也不受法律保護,也沒法申請專利,還不如拿出來,買個好名聲。張學曾如實上奏請功的話,說不定還能給楊嗣昌提供點藉口,幫沈樹人快速升官。

考察官員人羣中,最震驚的莫過於曹振德了。

此刻他已然心下雪亮:難怪最近買菜的僕人天天跟他說魚價下跌,大閘蟹更是比白米都便宜了,原來是增加了新的供給來源。

曹振德如是暗忖,卻不知他這個想法,屬於又中計了。

沈家目前試點的那點面積,根本沒那麼大能量、產量。沈家人最近幾天只是組織籠絡了一批漁民,偷偷給他們補貼,讓他們低價出貨,以壓低行情。

反正魚鮮這種東西保質期短,也不怕別人逢低吸納後囤起來玩對手盤,要暫時壓價肯定是壓得下去的。

說白了,沈樹人這一招,放在後世絕對屬於非法經營,會跟並夕夕的非法補貼一樣遭到反不正當競爭調查的。

但誰讓明朝沒有《反不正當競爭法》呢?靠着非法補貼放煙霧彈製造市場恐慌,壓根兒就沒人管。

一連串盤外招下來,再加上張學曾今天的高調宣佈,不明真相的吃瓜羣衆們,還以爲沈樹人家這項新技術已經偷偷憋了好久的大招、推廣了成千上萬頃了,出貨纔會有這麼大威力。

衆豪紳面面相覷,張學曾看說辭有效,連忙趁機加一把火:

“諸位,蘇湖兩地憑空多出那麼多供給,後續糧價肯定不會漲了。各傢俬庫存糧多的,及時集中完稅,爲朝廷省點事,本府自然也不會虧待你們。等糧價回落一些,你們再買點存着,豈不兩全其美?”

很快,就有個別願意妥協的豪紳鬆口了,反正自己也不虧,就當賣知府和沈家一個人情。

沈樹人原本一直沒機會開口,這時也跳了出來,取得了張學曾的授權後,才宣佈了一個要求:

“諸位,大家都是本地人,知根知底的,有些話我就不藏着掖着了。依朝廷成法,各縣鄉糧長交割漕糧、軍糧,本該是在各縣的水次倉口交割。

不過,時移則勢異,當年蘇州本地稻田十餘萬頃,糧食都是大家田裡打的,在各縣水次倉口交割,是省了大家的轉運裝卸之勞。

如今蘇州各縣上繳的糧食,說白了都是外地買來的,有的是從太倉劉家港卸貨,有的是從太湖吳江口卸貨,運到各縣水次倉口,負責漕運的衛所運軍收了之後,還要重新裝船集中,或走運河。

今年開始,浙江大旱,走江南河至吳江口的糧船幾乎沒了,都是從浙南走東海而來的大船。咱便都省點事,允許各縣直接到太倉劉家港統一交割,諸位以爲如何?”

沈樹人這番話,不搞漕運的人乍一聽容易迷糊,稍微解釋一句就明白了:往年買糧,有大船有小船,大船走沿海,小船是走大運河的江南段。

漕糧北去的時候,也有走長江到揚州,也有走運河到鎮江再渡江的——現在沈樹人讓他們統一一下,也別走運河了,統一走長江,省事,免得大小船換來換去。

沈樹人說完後,各縣豪紳便更加動搖了。集中交付的話,他們也省點事,可以少請一些碼頭工人裝卸,這是雙贏互惠的。

唯獨一旁的曹振德,聽到這兒終於忍不住了。他已經徹底看明白沈樹人的連環招會有什麼下場——朱大典要陷害沈家在運輸成本上做假賬,最大的操作空間就在碼頭裝卸費上!

如果這部分錢被省掉一大半,說不定還真就讓沈樹人僅靠“每石一錢三分”的過江銀,把糧食運到廬州前線了!

那朱總督交給他的陷害沈家任務,可就徹底失敗了啊!

“且慢!沈林,你不過河道衙門一介區區八品典吏,你眼中還有沒有上官、有沒有朝廷法度!自成化以來,朝廷實施長運法,在各縣水次倉口交割便是定律,你竟敢私自妄改?”

沈樹人到了這一步,也不會慣着曹振德。

雖然對方四品他才八品,但他這事兒是爲了楊嗣昌的前線軍糧不延誤,他相信只要財務上不造假,這些執行方式上的變通,楊嗣昌一定會幫他兜底的。

而自己也不會在曹振德手下幹多久,到年底把今年的軍糧和漕運差事辦完,他就可以升官走人了。

他便毫不客氣:“屬下不敢目無上官!只是楊閣老在安廬急需軍糧。我建議如此,也是爲了加快週轉,軍情如火。

如有請示不周,還請道臺見諒!那我現在就請示了,不知道臺可肯批准?”

曹振德氣得腦門都要冒煙了,但這時張學曾卻出來打圓場:“曹賢弟,小沈這也是急於求成,爲了國事,些許手續不周、失禮之處,你就當給我一個面子。你也不想楊閣老那邊等不及吧。”

曹振德級別不如張學曾,人家還是地方上的一把手,他也只能無奈隱忍。

張學曾不給對方喘息之機,連忙又續上一套組合招:“那這事兒就這麼說定了,本府也不吝告訴大家,願意早點跟沈典吏合作、早日交割漕糧、軍糧的,還會另有獎勵。

沈典吏在工巧技藝方面頗有建樹,曾苦學先徐閣老《農政全書》,並宋長庚《天工開物》,他能教給大家的增產之法,可不止這桑基魚塘一招。誰勤於國事,便先教給誰。”

有張學曾的官聲擔保,這樣一番拉扯之下,蘇松本地豪紳紛紛倒戈,全部期待與沈家通力合作。

要說沈家拿得出絕密乾貨,他們是絕對相信的。誰讓沈家本來就是蘇州首富,怎麼可能沒點生財秘法奇技淫巧。

第186章 李自成掘黃河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68章 哥就喜歡大年三十和大年初一滅通匪豪紳滿門關於之前哲學爭議的解析(章節感言)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351章 好好學學大明在幹什麼,而你又幹了什麼第267章 摟草打兔子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210章 多加了八百個心眼子纔拿下重慶(六千字大章)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17章 知其然知其所以然第242章 吳三桂玩不過多爾袞,但是國姓爺可以第330章 爲何興無名之師犯我疆界第133章 忽悠瘸了第245章 一片石大戰前夜第102章 精神攻擊(六千字大章,今天合併更新)第332章 不把笛卡爾找來本王就槍斃俘虜第6章 論買房後立刻辦房產證過戶登記的重要性第116章 不要在敵人選擇的戰場上跟敵人耗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333章 打掃乾淨家裡纔好北伐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71章 我的事情我做主(五千字大章)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247章 塵埃落定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241章 沒有退路可言第52章 奇葩說第69章 降者不殺,朝廷優待俘虜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73章 首輔也不過是臨時工第361章 打完仗了好清算第76章 一堆人升官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145章 升任湖廣巡撫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394章 青苗法本身沒錯,錯的是在宋朝這種懦弱的朝代使用第174章 給我往死裡激勵士氣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144章 留待聖裁第50章 整軍備戰第281章 徹底打服阿濟格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175章 全軍爆種第253章 炮退劉良佐第27章 終離苦海陳圓圓第349章 豪格弒叔多爾袞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10章 刺槍法:從入門到入土第14章 去合肥都能遇到流賊第45章 白漂的快樂你不懂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35章 加僉都御史第314章 尼堪:走晚了就別走了第344章 白門樓:古有呂奉先,今有孔有德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45章 我說這是無主之地這就是無主之地第31章 拉攏關寧軍第128章 逼得張獻忠做個了斷第303章 整個清廷亂成了一鍋粥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18章 危如累卵第248章 正朔無小事第49章 封疆大吏個個都開始撈錢養兵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386章 給大明二十年,讓大明再次偉大第360章 興復大明,還於舊都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第383章 一個不留第290章 喘息之機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敵390章 大明的七年科研計劃第187章 拉幫結派非我本意第193章 無恆產者無恆心,苟無恆心,放辟邪侈無不爲矣第191章 論功行賞第164章 你以爲自己是布呂歇爾,其實你是曼努埃爾格魯希第276章 送人頭當然要笑納了第50章 大言不慚第114章 聽到沈撫臺的名號,就能士氣值拉滿第132章 打流賊就該瞭解流賊的心態第120章 專治多疑第39章 罪將左良玉移鎮第393章 在磨合中前進第392章 有人阻撓變法就放酷吏第85章 各取所需,豈不美哉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79章 戰略相持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