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

孫傳庭的死,看起來有些突然。明明去年李自成都被削弱了一波,爲何最後還是把孫傳庭打得徹底團滅。

但只能說他命就是不好,那些導致軍心士氣崩潰的因素,都踩點到一塊兒了——歷史上陳新甲是去年秋末冬初的時候死的,沒拖到崇禎十六年的四月。

所以歷史上陳新甲之死導致的明軍高層離心離德,並沒有踩到孫傳庭李自成決戰的時刻,黃臺吉和李自成的配合度也沒如今那麼完美,孫傳庭有小半年的時間慢慢把低落的士氣奶回來。

實戰當中,對士氣這玩意兒的打擊效果,關鍵就在於一個密集、集中,短時間內噩耗頻繁爆發,直接把敵人士氣打到歸零,部隊就瞬間瓦解了。

如果打擊士氣的消息來得不夠密集,中間給對方反應時間了,不管是發錢還是緊急找部將們談心講話籠絡,都是有可能奶回來的。這種情況下,大部分士氣打擊就成了無效輸出。

另一方面,去年朱樹人雖然在開封周邊重創了李自成一部,但朱樹人爲了擴充自己的實力,也在挖大明的牆角,

把開封總兵陳永福的剩餘骨幹精銳,連帶着周王等人一起沿着汴水、潁川南撤到了信陽、鳳陽、合肥一帶。

要知道,歷史上李自成的三攻開封之戰,雖然也持續到崇禎十五年九月都沒能破城、最後靠掘黃河淹城。但陳永福在開封不可守之後,依然是轉移到河南其他地區,繼續策應孫傳庭,

並且在歷史上崇禎十六年的孫傳庭李自成決戰中,幫助孫傳庭力戰到最後,直到河南明軍徹底崩潰。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野果閱讀,www.yeguoyuedu.com 安裝最新版。】

如今因爲朱樹人的挖角,陳永福的河南明軍主力被提前拐跑到後方休整,間接落入了朱樹人的影響範圍,沒有再去跟着孫傳庭並肩作戰。

所以孫傳庭跟李自成的最終決戰中,其實是去掉了一大塊河南明軍的戰力,只能獨力靠孫傳庭自己的陝西明軍孤軍奮戰了,兵敗而死也就沒那麼奇怪了。

說白了,朱樹人去年的河南行動,是同時削弱了河南官軍和流賊,對流賊是以殲滅迫降爲主,對官軍則是以撤離保存實力爲主。

李自成這邊被朱樹人端掉了李際遇、袁時中等河南新附流賊的戰力,官軍那邊也被挖走了河南本地守軍中最精銳的骨幹,孫傳庭在最終決戰時的戰力上,也就沒比歷史同期撈到什麼便宜。

到了這一步,朱樹人也知道崇禎必死,他也不希望崇禎死前漢人統治者和流賊之間再有過多互殺消耗,把人命節約下來將來打韃子不好麼。

所以崇禎早死,就早把李自成頂到那個左右爲難的位置上,也讓世人儘快看清李自成的真面目。

至於孫傳庭,那是沒辦法,太久居高位了,地位比朱樹人還高,那是當年幹掉高迎祥的存在。哪怕後來朱樹人幹掉張獻忠,那功勞也就跟孫傳庭幹掉高迎祥那件功勞差不多平級。

加上孫傳庭太忠義,太死忠於崇禎,他不死崇禎也死不了,朱樹人只好順其自然。而其他只要地位比朱樹人低、將來可以駕馭控制住的部將,如陳永福等,當然是能撈一個就撈一個了。

從此大明朝廷的力量,也沒必要夾在流賊和韃子之間了,所有的敵人都在北方這一個方向,不存在南北皆敵腹背受敵。

……

陳新甲是四月份死的,黃臺吉的入寇持續了一個半月,從四月底到六月初。孫傳庭的死,也是六月份的事兒,跟黃臺吉入寇的尾聲階段差不多有交集。

梳理明白了這個時間線,就不難理解,當六月十八這天,朱樹人把張獻忠的石灰醃首級和一千片肉,外加報捷奏摺,以及四川巡撫方孔炤、四川兵備張煌言等人的奏摺,都送到京城時,崇禎是個什麼心態的。

這個時間點,僅僅是孫傳庭死後十天左右。

考慮到西安到北京的距離,孫傳庭兵敗身死的消息以六百里加急送到北京,路上還要四天。

所以崇禎也是剛剛纔得到孫傳庭死訊後的五天,接到的喜訊。

向崇禎稟報這個喜訊的,是新接任的兵部尚書張國維——也就是兩年半前,崇禎十三年時,跟朱樹人在南京時有過交集的那個張國維。

當時朱樹人爲了推行厘金政策,在南直隸地界上必須找一個實權盟友幫着一起推,以向皇帝展示“南方試點各省都支持收厘金”。於是自然而然找到了張國維這個當時還在當南京戶部侍郎的存在。

張國維後來在厘金改革推進上出力頗多,朱樹人也暗中塞了他很多錢財,事成之後幫他運作,讓張國維調到了北京當戶部侍郎。

同時朱樹人的父親沉廷揚,那時也是在北京戶部當承運司郎中,因功可以升遷,卻沒有合適的位置,就去南京補上了張國維空出來的缺,當了南京戶部侍郎,後來再以此爲跳板升的南京戶部尚書。

這一套套的人事操作,可以說是比後世華盛頓的那些三界旋轉門都玩得熘了,所以張國維跟沉家的交情是非常盤根錯節的,

早在十幾年前他當蘇鬆巡撫時,就跟沉廷揚頗有交情,十幾年官場互通有無下來,早已經是鐵桿了。

另外說句題外話,這次的張國維接任北京這邊兵部尚書,純粹是屬於歷史的慣性,歷史上陳新甲死後,就是張國維接任的。朱樹人在其中並沒有任何運作和介入。

而之所以歷史慣性那麼大,也是因爲張國維這人算是個難得的忠臣。

歷史上他崇禎死後,他仍然一直忠於南明,弘光覆滅了他帶着方國安繼續效忠監國的魯王,到方國安叛走後,他自覺大勢已去,一介文人無力迴天,投湖自盡殉國。

這次陳新甲死後,朝中人人都視兵部尚書這個職位如畏途,哪怕原本只是侍郎、甚至郎中級別的官員,也無一人想高升頂這個缺。

崇禎還讓這個職位空置了大半個月,原本想拿捏拿捏,看看誰肯表忠心,表現好,就讓誰做。誰知半個月下來冷場了,只好放下臉來主動開口,問誰願意當此重任。

張國維就是在這種情況下主動請命的,因爲就他一個人請命,崇禎也玩不了類似“公務員升遷必須三選一,多弄幾個備胎讓朕挑挑”的把戲了,

這節骨眼還管個屁的流程體面啊,簡直就是等額圍標,誰來誰上唄。

於是張國維就當上了崇禎朝第十三位兵部尚書,

在他前面的十二人,有八個已經死了,還有四個革職查辦。

如果不出意外,張國維也將是最後一位主動請命成爲兵部尚書的、也將會是最後一位上任後有實打實認真工作的兵部尚書。

(注:歷史上張國維之後,還有馮元飆和張縉彥兩任兵部尚書,但他們的任期都是連三個月都不到,已經是崇禎臨死前亂換的了。

這兩人上任後也都沒有任何作爲,就是一切照舊什麼決策都不做,成功和稀泥活了下來。事實上陳新甲被殺後,九成以上朝臣已經進入不作爲狀態,張國維算是極個別不顧個人安危的了。

崇禎朝一個最大的政治特色就是:多做多錯,不做不錯,多做沒賞,做錯要殺。)

或許,也是天意偶爾會獎勵一下忠義良善吧,這次張國維剛上任一個多月,就沾光了這麼大一件功勞。哪怕直接立功的是朱樹人,但他作爲兵部尚書,也能跟着出彩。

進宮的時候,張國維內心還在感慨:若是陳新甲的桉子,再多拖延兩個月,陳新甲是不是就不用死了?畢竟平定張獻忠的喜訊傳回,以兵部的定策調度,怎麼也能抵回其死罪吧?

真是造化弄人吶。

……

見到皇帝之後,張國維滿心振奮,中氣十足地向皇帝把前因後果都說明白了。

崇禎原本情緒低落,還沒從孫傳庭之死上緩過來。

聽了張國維的話,他整個人精氣神都不一樣了,眼珠子瞪得滾圓,簡直比甲亢病人還要神經質。

知道張獻忠已經授首、張獻忠部主力被滅,只剩下大約三分之一的兵力,由孫可望帶領,繼續在川西川南山區流竄頑抗,崇禎的神經可謂是過山車一樣數起數落,當然起肯定是遠遠大於落的。

這可是自七年前高迎祥被剮後,最大的勝利了!

小小美中不足的是,孫可望還是跑了,還帶着幾萬人負隅頑抗,估計危害不小。而張獻忠沒能活着押送京城,也算是一丁點遺憾。

崇禎只能是不甘地讓張國維把張獻忠的人頭呈上來,讓王承恩掀開蓋子,崇禎遠遠地死死盯着這顆人頭,看了許久,拔出佩劍來亂斬了七八劍,纔算是稍稍發泄了胸中怨氣。

斬着斬着,崇禎忽然情緒失控地跌坐在地,又嚎啕大哭起來:

“列祖列宗在上!當初帶頭毀鳳陽祖陵的逆賊,總算全部授首了!請列祖列宗在天之靈平息怨憤,繼續保佑我大明子孫太平!”

王承恩和張國維見到這一幕,也是面面相覷,背後生涼。他們都知道,這位陛下的性情是非常剛烈不撓的,很害怕被外人看到他軟弱的一面。

王承恩尤其清楚,宮裡要是哪個宦官不小心偷看到了陛下不該哭卻哭了的情況,那很可能會不得好死。

但兩人稍稍冷靜下來之後,很快又意識到這次情況特殊,倒是不用擔心——

大明以孝治天下,爲了孝道而哭,不但不是軟弱,還是大仁之舉。當初鳳陽祖陵被毀的時候,崇禎也大大方方跑去太廟哭了好幾天,因爲祖宗而哭,這是不丟人的。

崇禎這次哭完,過兩天說不得還得再去太廟燒幾柱香、走一遍流程。

兩人就靜待崇禎發泄完,張國維這才小心追問,對於這次的事情,初步要如何處置。

具體的處理意見,肯定得過幾天朝會的時候再定,當然也有可能得了這麼大的好消息,崇禎明天一早就要臨時額外召集朝會。但今天好歹可以先定格調子。

崇禎想了想之後,第一反應就是把朱樹人進一步當做救火隊員,好生奴役,哪兒情況危急就往哪兒扔。於是他又拿回奏章反覆看了幾眼,很不甘心地問:

“這孫可望逃走了,真有朱樹人說的那麼嚴重?還需要佔用湖廣和四川官軍那麼多力量,繼續追擊?”

原來,朱樹人的奏章上,當然是對孫可望的威脅能怎麼誇大就怎麼誇大,甚至對於孫可望帶走的張獻忠殘部規模,都往高了吹,這樣朱樹人才能繼續拖延時間。

張國維跟朱樹人關係好,也瞭解朱樹人忠義的人品,所以選擇了完全相信他,此刻也幫着說好話:

“陛下,除惡務盡,纔是最節省國帑民力的做法。去年朱樹人追剿張獻忠纔打了一半,陳新甲就爲了解圍開封,強行把他調到河南,這纔有了張逆死灰復燃,糾纏至今。

正所謂揚湯止沸,莫如去薪,潰癰雖痛,勝於養毒。毒瘡在身,一旦挑破之後,便要徹底擠盡膿血,清洗乾淨。但凡留下一點,將來還會再糜爛肌體。

陛下難道忘了,當初前代闖賊高迎祥授首後,李自成不過一兩年很快又接過了闖賊的名號。孫可望如果不趁此機會追擊,未必不會變成第二個張逆。”

張國維這番話,算是切中時弊,也給足了朱樹人面子。

張國維對崇禎,對大明的忠義,絕對無需懷疑,他也是真心覺得這樣是對大明最好的,綜合算下來成本最省,免得將來再費好幾遍周折。

當然,他之所以會這麼說,也是因爲他內心對於“追殺孫可望”這件事情,所需要的耗費的時間,有一個估算,而這個估算,實際上是遠遠短於朱樹人到時候實際執行時,會拖延的時間的。

張國維面君之前,私下裡自己估計了一下,當初朱樹人許諾一年半載徹底幹掉張獻忠。也就是快的話半年多,慢的話一年稍微多一點。

現在實際上,就是隻用了半年多,至少把張獻忠本人滅了。那說明朱樹人的許諾是非常靠譜的,可以信賴。

如今既然還剩一點點掃尾,那把時間再折半,許諾朱樹人三個月搞定孫可望,最晚半年。

如果崇禎受不了半年,再討價還價一下,那就是在三個月的基礎上,稍微加一兩個月,最慢不能超過四五個月。

也就是到崇禎十六年十月,最晚十一月,徹底把南方一切餘賊統統掃清。張國維覺得這個節奏是沒問題的。

畢竟目前的李自成,纔剛剛乾掉孫傳庭,還沒暴露出更大的野心。張國維又不是穿越者,他怎麼可能預料到李自成幹掉孫傳庭後短短兩三個月之內,就會野心膨脹到敢一路朝着北京殺過來了。

眼下這個點,大明朝中不少人的認知,還依然停留在“李自成這次勝利,確實是朝廷的一大重挫,但朝廷的損失,也僅限於一時丟掉了一兩個省”的程度,沒覺得這種損失會蔓延到整個天下。

如果李自成確實短時間內沒有更大更激進的危害,朝廷不去進攻他他就不會反噬朝廷。那讓朱樹人徹底把西南亂局掃尾掃乾淨,免得將來吃兩遍苦受二茬罪,絕對是划算的。

四川遙遠,路途艱險,大軍入川一次不容易的。

崇禎總覺得有點不對勁,但他轉念一想,現在確實沒聽說闖賊有更多舉動,而陝西丟是已經丟了,也不差這一兩個月了。

考慮到張國維纔剛剛履新,這是個勇於任事的忠義之臣,而今天這個決策,也算是張國維接任後第一個重大決策,崇禎還是決定稍微多給一點信任,聽他一句。

崇禎的用人,雖然剛愎自用,但還是有一點好處的,那就是他只要肯用誰,在對方剛剛新官上任三把火的時候,崇禎基本上都會聽信,給對方一個表現機會。

哪怕是當年袁崇煥吹牛逼說五年平遼,那麼不靠譜,但只要袁崇煥敢立軍令狀,崇禎就敢信。

大不了最後辦砸了,再斬不遲。

而且張國維剛纔那番話,還有最後一個巧妙地點,剛好拿捏住了崇禎——張國維說的是“去年陳新甲爲了解圍開封,強行把朱樹人調到河南”,然後導致了什麼什麼惡果。

但實際上,去年那個決策,當然不是陳新甲拍板的,事實上就是崇禎本人逼着這麼幹的。無非陳新甲已經死了,張國維也懂點伴君如伴虎的道理,把問題都往死人身上一推,假裝自己不知情,和稀泥就湖弄過去了。

而崇禎聽到這話,心中微微心虛,有那麼一瞬間,竟生出幾分對已死的陳新甲的愧疚之情:陳卿又幫朕背了一個鍋。

這種慚愧心虛作用下,讓他選擇了暫時納諫。

當然,要是後續李自成有更大的動作和威脅,不滿足於在陝西和河東、河洛盤踞,那崇禎肯定還會立刻朝令夕改,逼着張國維傳旨把朱樹人召來北方的。

把這些彎彎繞都想明白之後,崇禎便說道:“也罷,至此國難之秋,上個月朕還指望有人毛遂自薦,接替兵部尚書之職,最後只有張卿你一人勇於任事,可嘆吶。

這既是張卿上任之後第一個重大諫議,朕豈會不納諫?就以三月爲限,而且回覆朱樹人的旨意裡,還要提醒他隨時提防陝西闖賊有新的異動。

朝廷這邊也要盯緊一點,一旦發現闖賊有主動進攻,糜爛開來的趨勢,那就立刻補充下旨,讓朱樹人拋下手頭的事兒,即刻到北方勤王!”

張國維把皇帝的指導思想先一一記下,這才追問:“陛下,那不知對於朱樹人的封賞,陛下可有法外之恩?”

崇禎一愣,又有些羞愧。他也是被孫傳庭之死給震到了,以至於今天得到喜訊後,首先想到的是如何繼續壓榨朱樹人,竟把封賞的事兒忽視了。

第268章 李自成自裁臥龍崗第19章 隨州炮戰第8章 土皇帝回巢第97章 挖新坑填舊坑第143章 欲升官爵,必承其重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42章 塵埃落定第355章 河北大決戰,五十萬對三十萬,優勢在我第83章 纔給我兩年,就還了你一個新的蘇州第90章 全勝而歸第31章 籠絡劉國能第319章 朱樹人和多爾袞都在做的事第127章 用流言擠兌流言第123章 內部清算第239章 走到歷史岔路口的吳三桂第389章 工人的人頭稅,當然找老闆代扣了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35章 決戰張獻忠-上第58章 夫濟大事必以人爲本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149章 迎擊李自成第366章 蝴蝶效應下的新“遷海令”第107章 原來不是天朝上國所有地方都有那麼好待遇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49章 擁立抉擇第40章 李自成歸左良玉,張獻忠歸沈樹人第48章 說了讓你們別離開同知大人的保護範圍,結果死了吧第378章 這種小兒科就是拿來秒殺的第8章 終於等到反派惡霸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66章 輿金輦璧,竊盜鼎司第26章 前有劉國能,後有沈樹人第18章 天道本源(有政治哲學內容,不喜可以跳過這章)第283章 看似完美的渡江計劃第88章 不是誰漂亮誰就能當秦淮八豔,而是誰被我睡了誰才能當秦淮八豔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278章 撼山易,撼南陽城難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271章 堅壁清野,東攻西守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126章 一直這樣也不是辦法第354章 扼殺清軍反撲第113章 巴陵圍城第79章 這半輩子仗白打了第68章 一槍一個小盆友第63章 軍備無小事第209章 詐降不是那麼容易的第43章 何必當面裝逼打臉呢,悶聲發大財就好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72章 狹路相逢勇者勝第1章 大局爲重第173章 早打早痛快,晚打打折賣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203章 連自己人都看不透國姓爺第16章 沒食明祿,沒受國恩第146章 閣老之明鑑,過於張蒼。陛下之仁德,不亞漢文帝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350章 你以爲這就算完了?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293章 一個月內潤兩次第22章 朱大典也在下一盤很大的棋第139章 興亡都是百姓苦第32章 幫過鄉試的神秘力量第84章 惹火燒身第185章 潞王府的如意算盤第291章 屍漫金山第334章 多爾袞:你知道這兩年半我怎麼過的麼!第80章 能把現有的知識充分用好就不錯了第284章 樓船夜雪瓜洲渡第12章 沈樹人在大氣層第339章 血戰克敵(六千字大章)第388章 朱樹人那麼高的智商,怎麼可能滿足於“攤丁入畝”第165章 一碗水端平,不吹不黑第169章 救藩之功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246章 李自成的真正實力第55章 換彈不換槍第121章 嚴於律己,寬以待人第189章 崇禎的帝王心術第53章 心有猛虎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148章 人心自有不同第352章 生死賽跑第204章 忠奸難辨第59章 劉希堯入侵第321章 千年大計(六千字)第52章 他鄉遇故知第227章 天使看到的,當然都是國姓爺擺拍的第54章 出不出破甲裝不是由你性子來的,要看對面出不出肉第46章 忽略不計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88章 一代“名將”孔有德(六千字大章)第131章 以爲自己是曹操,其實是淳于瓊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367章 滿人種田也是幫大明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