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1章 賞罰分明

聽到了皇帝的決定,雖然內閣還沒走完流程,宴席結束後,朱樹人便已經免不了收穫同僚、部下的海量恭維。

不管走到哪兒,都是一片“恭喜王爺”的讚譽之聲,不過倒是絕沒人喊“千歲”——

說起來,這也是一個後世通俗戲曲文化的以訛傳訛。其實在古代,別說明朝,哪怕是到了清朝,也斷然沒有隨便當面稱呼王爺千歲的,直到太平天國纔有。

無非是後世寫唱本的人,從民間關於閹黨給“九千歲”魏忠賢拍馬屁的事蹟裡、推而廣之。

實際上真正的古代王爺,只會覺得那些字眼庸俗、不倫不類,最多在過生日祝壽的時候,才願意被“恭賀千秋”(給皇帝祝壽纔可以說“萬壽無疆”),平時根本不會用到。

面對大家如潮的吹捧,朱樹人自然還是要表示應有的謙遜,畢竟當年曹操封王都要辭讓一番呢,他哪裡能比曹操還囂張?(不光曹丕逼禪要辭讓,曹操封魏公魏王也都辭讓過了)

當天他也只好不勝其擾地趕緊草草回府,暫且閉門謝客。

……

此後幾日,朱樹人倒也沒閒着等走流程冊封,因爲多鐸雖死,江淮地區的明清戰事卻還沒結束呢,朱樹人縱然不用親自再赴江北督戰,但也必須隔江提調點撥衆將部署——

如前所述,多爾袞在接到淮南清軍急報後,臘月二十四就下令山東清軍南下增援,又讓河北清軍補防山東。而河南阿濟格的清軍,最晚臘月二十六七前後,也能做好增援的初步準備,逐次東移。

按照清軍的行軍速度,山東清軍在隆武元年的元宵節之前,是肯定能打到揚州的,阿濟格的援軍還能來得更快一些,正月初十之前就肯定能到。

只是阿濟格在南陽那邊也有牽扯,來的兵力肯定不如山東清軍那麼多,最多也就撥出三五萬人增援,

再多的話,阿濟格那一路本身在收縮轉入防守的過程中,都可能出現破綻,只能是徐徐分批後撤轉移,以求穩妥。

所以,連帶改元、獻俘的典禮在內,朱樹人也就休息了兩三天,正月初三,就再次忙活了起來。

江北的黃得功,也差不多在同一時間,彙報了清軍可能有試圖接應多鐸的援軍、再次逼近揚州的可能性。

還沉浸在大喜之中的南京城文武百官,聽到這個消息時,也不免再次稍稍吃驚了一下,但反應程度絕對比上一次清軍南下小得多。

逼近朝廷剛剛取得大勝,人人振奮,清軍不可敵的神話也徹底打碎了,短暫的吃驚很快化爲了新的衆志成城。

兵部尚書史可法則趁着這個機會,建議朝廷應該趕緊簡化升賞討論的內閣流程,同時讓皇帝身邊的司禮監也特殊時期特事特辦,

以求儘快把所有立功文官、將領的升賞徹底板上釘釘,這樣纔好激勵將士們無後顧之憂地繼續應敵。

原本朱樹人封王的事兒,再怎麼說也要走個把月流程。那些封侯、伯的也沒那麼快出結論。

倒是清軍救援部隊的再次進逼,給了這麼一個契機,於是軍情如火特事特辦,正月初五,朱樹人的正式冊封就下來了:

封原三省總督、領兵部尚書銜、鄂國公朱樹人,

爲鄂王、權攝大都督府、總領中外諸軍事、兼督南方七省錢糧軍備。

這裡面爵位、開府、官職、差遣比較混雜,有些也是前人所無臨時創設的,總的來說,就是授權朱樹人統領南明軍隊的對外作戰行動,並且給與他內部籌措軍備、建設軍隊的職權。

換言之,軍權是母庸置疑的,而民政、財政權則不是絕對的。

具體下來,朱樹人可以在南方各省以討賊光復中原爲由籌措軍糧,但不能直接干涉民政、戶政。

農業稅並不由他收,戶口也不能直接管,只要地方上給夠了軍糧,也不阻撓他徵兵,剩下他還是不能插手。

而事實上,南明如今並不缺兵源,缺的是對舊軍隊的整頓改造、徹查空餉和其他積弊、訓練升級裝備,所以朱樹人未來短期內也沒什麼徵兵的需求。

至於司法、督查和人事任免、考功方面的權力,他更是沒有,所以跟直接全國政權一把抓還是有很大差距的。

當然,要搞軍備建設,肯定需要不少錢,光有軍糧還不夠。爲了防止政出數門、扯皮麻煩,最終內閣實際覈定,他這個“兼督南方七省錢糧軍備”,就只管軍糧和工商業稅。

而錢的部分,自然由工商業稅來補足了,別去動人頭稅和農業稅的主意,畢竟那兩項還有維持地方開支的作用。

厘金制度本就是五年前朱樹人上下奔走才推行通過的,他在湖廣和四川也收了好幾年了,經驗很成熟。這次便順勢把全部南方七省的厘金都交給他管,並且直接升級爲大明朝廷的正式商業稅,和原有的零散商業稅種徹底合併,統一管理。

後來,這也形成了大明新的一項制度:軍隊建設所需的物資,除了軍糧以外,其他全部靠工商業稅支撐。

而工商業自朱元章小農思想以來、兩百多年不受重視的局面,也就徹底成了過去時,

以後的皇帝都會知道,要強軍衛國,靠的就是發展工商,攀科技搞製造業。工商強軍費纔有來源,軍備纔有先進武器盔甲、優良牲畜。

最後,因爲軍備還涉及營造,所以工部的職能也會相當程度歸入大都督府的統籌範圍,便於朱樹人插手。

這樣才便於朱樹人在全大明範圍內探礦、開礦、造冶金鍊鋼廠、兵工廠、機械廠、甲胃被服……等於是把工部除了興修水利、營造宮室這兩項以外,其他的職能都歸入朱樹人的統籌範圍內了。

他這個總領中外諸軍事、兼督南方七省錢糧軍備,等於是擁有了整個兵部、半個戶部、大半個工部的絕對領導權,基本上算是半座朝廷的絕對領導權。

而且原先的六部雖有兵部,但文官並不直接享有軍隊的統帥權,朱樹人是實打實有軍事統帥權的。

所以總的來說,他大致擁有朝廷除宮廷宿衛系統以外、全部的外朝武將指揮權,加上四成的文官系統指揮權。

朱樹人對於這樣的權力範圍,當然還是非常滿意的了。

他也不想吃相太難看到被人視爲徹底架空皇帝的權臣奸相,以皇帝沒兒子的現狀,加上他跟皇帝的親戚關係,現在這樣的節奏已經是最好的了。

而且朱樹人也不擅長做得罪人的司法、監察事情,以及繁瑣的人事吏治,不專業也不感興趣的事情,交給原先專業的人去做就好了。

另外,也是爲了配合朱樹人的權力結構,朝廷近期已經在討論,逐步讓史可法跟朱樹人交接一下工作,然後今年之內把史可法逐步調到吏部尚書的位置上去。

這也不算架空史可法,而是讓他做更適合他的事情。

說句實話,史可法在直接督師協調衆將、軍事指揮方面,才能確實不怎麼強。歷史上他只是忠義最值得肯定,揚州守城戰實在是打得有點稀爛。

讓他這種大公無私的信義之人去領導文官吏治,反而是更好的選擇。

而王鐸已經下獄,還在審訊其具體罪行、準備定罪,他空出來的吏部尚書職位,自然需要一個足夠分量的實權人物去接。

往年和平年代,明朝內閣和六部當中,就該是以吏部爲首,內閣首輔也多半是吏部尚書來當,比如崇禎時周延儒當內閣首輔,同時就是吏部尚書。

南明班子當搭建起來時,無非是因爲中原和北京淪陷,一切以軍備自保爲先,這才以兵部爲首,算是臨時的戰時體制。

現在殺了李自成、擊退了多鐸,衆閣臣集議,覺得也不能一直保持完全戰時體制,反攻還是很艱難的,需要一個長期的過程,應該逐步恢復到文武並重的正常節奏上來。

這時候重新回到舊體例,也未嘗不可。

隆武帝朱常淓也就在這幾天,私下裡先跟史可法通了氣,讓他有點心理準備,表示調任吏部尚書後,內閣首輔的位置還依然是他的,他也繼續是文官之首。

史可法本就是正直之人,對此沒有異議。

而兵部尚書空出來後,就不再專設了,朱樹人此前總督三省,就兼掛了兵部尚書銜,直接讓他把事情兼起來就行,他的一部分職權本來就跟兵部重合了。

……

朱樹人和史可法的封賞調動確認後,下面的中高層武將文官就容易處理得多。

對多鐸的決戰,曹變蛟等將領的戰場功勞自然是最直接的,曹變蛟也因率隊擊殺多鐸,被封了一個侯爵,算是非常難得——

此前南明朝廷只是給諸將功勞卓異者,酌情封伯爵,侯爵一直是省着捏着的,含金量還非常高。

曹變蛟封了鎮江侯,不過跟鎮江府封地並無關係,只是說他肅清了江防,確保江南不失,准許爵位世襲。

李輔明封了江寧侯,同樣跟封地沒關係,也只是領一份世祿,但爵號要子孫世減一等。

黃得功如今還是伯爵,因爲沒有參加江南戰役,但收復了六合、揚州等地,功勞也不小,朱樹人暗中給他寫信,讓他再接再厲,

這次多爾袞阿濟格的救援清軍很快會抵達。等多鐸的死訊傳開、這批江北清軍援軍知難而退,到時候就可以給黃得功貼金,把“擊退江北救援清軍”的功勞說得大一些,以那個理由給他封侯。

黃得功得信自然也是非常振奮,愈發賣力巡守,他已經看到一個“期貨”侯爵擺在眼前了,擊退清軍援軍立刻就可以“兌換任務獎勵”,這還不可勁兒下死力?

最後,在江防水戰中數次出了大力的鄭成功,還主導了金山寺之戰、持續半月極大牽制削弱了多鐸,也算是爲最重決戰奠定了優勢基礎。

只是考慮到他太年輕,而且此前一貫是文官,還能在升官方面給他補償,所以倒不用跟武將那樣純靠封爵籌勳。所以鄭成功被封了定海伯,升其職官爲兵部職方司郎中。

其他衆將,也都沒有封侯的資格了,但伯爵還是稍微給了幾個的。

文官裡面,值得一提的便是閻應元這個常州知府,因爲打阻擊特別成功,在最終決戰前的消耗疲敵功勞比鄭成功還顯眼些,只是比鄭成功少了江防水戰的功勞,所以升賞也只比鄭成功略低。

閻應元被破格提拔爲蘇鬆兵備道,負責蘇鬆常鎮四府兵備,等於是負責後世長江沿岸蘇南四個地級市的江防籌備工作。

……

吏部、兵部這邊的籌勳事務繁雜,一時難以盡述。

與此同時,刑部那邊也在緊鑼密鼓地處理大戰的善後事宜,懲惡除奸的討論當然也不會怠慢。

王鐸因爲帶頭當了漢奸投降派,最後被判處斬刑,沒能逃脫歷史的審判,還有一堆其他勾結之人,或輕或重都得到了正式判處,定在正月十一行刑——

朱常淓不想拖延得太晚,因爲他知道很快清軍的援軍就會抵達江北。在清軍第二波救援嘗試來之前,把主要漢奸殺了,也能提振士氣,統一人心。

但正月一上來就殺人,或者元宵佳節殺人,也不吉利,最後就折衷選了個剛出初十、未到元宵的日子。

錢謙益被判流放大員,但大員還沒收復,就先流放到福建暫時監押,交由鄭成功的一位族中武將看管。

除了己方漢奸要處理,被活捉的敵人官員武將當然更要嚴審。

抓到的那幾個滿人、蒙古貝子、梅勒額真,全部都吃了一剮,級別更低的則是磔刑或腰斬。

磔刑和凌遲是有區別的,明朝磔刑大致簡化爲斬斷四肢後再砍頭,可以近似理解爲呂雉給戚夫人削人棍,刀數比凌遲少很多,不是一片片剮肉,比腰斬重,不是常設刑。

而抓獲的漢人官員,最高級的當然是旗主級的張存仁了,這廝是多鐸的謀主,歷史上清軍打下江南後,他也做了多地多任督撫,是鎮壓江南的罪魁禍首之一。

加上張存仁當年是祖大壽的部將,曾經是明朝武官,最後投敵,那就更要以最嚴厲的叛國論處。

最終張存仁被判凌遲三千刀,從正月十一一大早剮到正月十三半夜,皇帝還親自吩咐了別拖,免得拖到元宵佳節還有血光不祥。

除了張存仁外,其他積年老漢奸沒什麼好多說的,唯獨一個孫之獬,需要再特別對待。

原本刑部只是給孫之獬判了個刀數比較少的凌遲,剮六十四刀,主要是懲處他的“教唆多鐸下剃髮令,導致常鎮二府數萬不肯剃髮的義民被清軍鎮擊屠殺”。

但朱樹人熟讀史書,他也知道歷史上孫之獬後來被天地會義軍抓獲後,是怎麼死的,他實在不想讓孫之獬這種狗漢奸的專屬死法就此湮沒,所以特地打了招呼,希望法外加刑。

鄂王爺都開口了,刑部怎麼會不答應?何況只是一點啓發就行了。

最終,孫之獬復刻了他歷史上被山東義軍誅殺的死法,搞了一把“反向凌遲”——歷史上正向的凌遲,都是把人身上的肉一片片剮下來。而孫之獬並沒有被剮肉,反而行刑者還往他身上加了很多東西。

具體操作就是,讓圍觀刑罰的百姓,自願捐出一小捋頭髮,然後穿在縫衣針尾原本用於穿縫衣線的針孔中,扎進孫之獬皮肉,跟手術縫傷口一樣再傳出來、剪斷頭髮,這樣一捋頭髮就被植入到孫之獬皮肉上了。

他孫之獬不是希望天下漢人跟他一樣剃頭扎辮子嘛?那就反向操作,讓天下漢人給他“全身皮膚植髮”。

最後孫之獬渾身皮肉被縫了數千針植髮,形如一個長毛黑猩猩,把他活活疼死氣絕身亡。身亡後劊子手還在這千絲萬縷的植髮上綁上繩索,讓一夥騎兵分別拉着,把孫之獬的屍身放風箏示衆,可比吊在竹竿上示衆飛得更高、讓人更遠都能看見。

孫長毛猩猩風箏被放那天,南京城裡無數百姓都來圍觀了。那些鎮江、常州二府逃出來的、因拒絕剃頭而有家人被殺害的義民,更是苦大仇深,非要圍觀不可,

還有無數人掏銀子求劊子手接受他們捐的頭髮,非要把自己的頭髮植髮到孫之獬身上。

第273章 先殺他一個梅勒額真祭旗第78章 自己跟自己交接第65章 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51章 敢立帖爲證神預言,就要做好被槓的準備第22章 反攻序幕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254章 監國手腕第269章 左有阿濟格,右有多鐸第42章 塵埃落定第226章 白撿一個漢中也不錯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26章 沈公子升官誰敢不服第20章 鮮廉寡恥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56章 抓住的細作先不要殺第161章 諸葛難得不謹慎第347章 狐假虎威的衣錦還鄉第140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95章 想盡一切辦法阻止田越分越小第182章 潞王殿下不會是社恐吧第4章 大家都是老狐狸第206章 輕取萬縣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90章 逛搖子也是官場鬥爭的一部分第372章 豪格:任你幾路來,我只一路去第184章 請陛下因功賜國姓,不就不算贅婿了(六千字大章)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225章 打太極國姓爺是專業的第156章 讓人輸得心癢癢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331章 光復大員-下(鄭芝龍之死)第346章 斷脊之犬第199章 接手爛尾貨,當然要先算清楚賬第118章 首尾不能相顧第48章 實事求是第70章 周延儒:賢侄,你這事難辦吶,你和馬士英都看上了史可法的位置第252章 一念生死第277章 南陽炮戰第162章 李自成用計第43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212章 順便堵死張獻忠的最後一隻眼(七千字大章)第197章 有始有終第39章 百萬漕民衣食所繫第44章 初到黃州第6章 天下英豪盡入吾彀中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115章 互相欺騙第324章 改土歸流第299章 前仆後繼第300章 閻應元 撞牆也是一種剎車的辦法第86章 我還是喜歡你原來桀驁不馴的樣子第10章 私闖民宅,當場擊斃第134章 決戰爆發第13章 你們流賊怎麼不按套路出牌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223章 誰讓崇禎沒開天眼呢第21章 科學家方以智第387章 藉着外敵的壓力,搞大明自己的變法第376章 大明版闖關東第363章 北方重建計劃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第28章 方離陳圓圓,又見吳三桂第195章 你的半成品,也是人類的一大步第323章 部分美洲農作物有害健康第57章 “先殺己方聖母,保護敵方聖母”升級版第309章 陛下的底氣都是國姓爺給的第33章 皇帝的道德潔癖第307章 身中百彈豫親王(六千字大章不拆了)第153章 李自成先憋不住了第288章 天下興亡,匹夫有責第71章 雞的最高境界是呆若木雞第75章 出來混遲早會結樑子第59章 戚少保能幹的咱也能幹第23章 左金王之死第362章 收回拳頭是爲了打出去更疼第181章 初會二藩第274章 吃一塹長一智的阿濟格第69章 秦淮金粉第32章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第313章 多鐸:終於從既生又死的疊加態,坍縮回純死態第160章 吹響反擊號角第11章 浩然正氣,大公無私第154章 但凡學過小學幾何,都不會中這種招第63章 不找個隊友上去賣一下,敵人怎麼肯接團第104章 瘋狂備戰第342章 光復中都(六千字大章)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7章 南京事,南京畢第285章 見招拆招第172章 要走也要挖開黃河第377章 師出有名第232章 陛下還沒死呢,你們就蠢蠢欲動了第92章 功勞全部歸活人,罪責全部歸死人第158章 闖賊也是倒了八輩子血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