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09章 燕趙遺風

劉協和魏陶聊了很久,聽他講述了這兩年來的心路歷程。

然後他明白了楊彪爲什麼會推薦魏陶出任泉陵令。

這是一個典型的冀州人,寧折不彎。

就像當初審配、田豐。只要認定了這個理,明知自己沒有取勝的機會,也要一頭撞上去,哪怕因此付出生命的代價。

寧可死,也不認輸。

但是一旦他們轉過彎來,認識到了自己的錯誤,他們也不會憚於改正,沒什麼心理負擔,更不在乎虛榮。

這一點,與身段更靈活的中原士大夫截然不同。

是好是壞,難以評說,但劉協對魏陶還是欣賞的,相信他會是一個合格甚至優秀的泉陵令。

魏陶能得到黃射賞識,並聘爲郡吏,最後又推薦給徒府,就是憑藉他的辦事能力。

魏陶走馬上任。

他在泉陵待了兩天,熟悉了相關的公文後,第三天一早就帶着一羣縣吏出城了。

有人對劉協說,魏縣令出行不像是縣令,倒像是將軍,殺氣很重,看着就讓人害怕。這一去,只怕要見血。

雖然知道這樣的傳言有誇張的成份,劉協還是爲此感到擔心。魏陶雖然有武藝,但他不熟悉地形,真要被有心人伏擊,死在哪個山溝裡,找都找不到。

正在他考慮要不要派人去保護魏陶時,消息傳來了。

魏陶在城外驛舍遇襲,半夜火起,有山賊近百人圍攻。但魏陶臨危不亂,身自登樓,親自用弩射殺賊首,隨後又大聲宣佈郡縣新政,聲如洪鐘。

山賊士氣受挫,趁夜遁去。

遇險之後,有人勸魏陶返回縣城,卻被魏陶拒絕,說是要趁熱打鐵,讓更多的人看到縣令,瞭解朝廷的政令和天子的意志。

親眼看到縣令本人,聽縣令親口解說朝廷政令,對那些不識字的百姓非常重要。

事實也證明,魏陶此舉效果極佳,沒幾天功夫,泉陵城裡城外就都知道了,新來的魏縣令是個狠人,跟他來硬的不行。

泉陵人以蠻着稱,結果魏陶這個冀州來的更蠻,一下子打開了局面。

劉協很滿意,寫信給楊彪說,你推薦的這個泉陵令很稱職,將來可大用,也希望司徒府能選擇更多這樣文武雙全的地方官員。

——

“前面那座山就是狼居胥山。”周瑜指着遠處的山峰,對孔融說道。

孔融站在船頭,眯着眼睛,眼中頗有些不屑。“北海還有多遠?我對封狼居胥之類的壯舉沒什麼興趣,倒是想看看蘇武牧羊的地方。”

周瑜笑了。“孔公不必心急。過了此山,轉入安侯河支流,順水而下,再走幾天就到北海了。到北海之後,我們會住一段時間,你有足夠的時間去看蘇武牧羊的地方,想在那兒過冬都行。”

孔融愣了一下。“過冬?今年不回中原嗎?”

“回中原?”周瑜大笑。“孔公,你來北疆是尋找殷商遺民的,豈能到了北海就回轉?殷商遺民還在北海之北三千里,我們要趕到那裡,就算坐最快的雪橇也要兩個月,到那兒就是最冷的臘月了。我倒是沒什麼事,孔公這身體怕是受不住凍。”

孔融張了張嘴,卻什麼也沒說。

他現在只想罵人。

二月初隨周瑜從遼東出發,趕了半年路,連北海還沒看到。

這趟差使太坑人了,比流放還慘。

如果不是周瑜照料得用心,他早就死在路上了。

這鬼地方真會有殷商遺民嗎?他表示懷疑。

一路上,他們的確看到了不少部落,但幾乎所有的部落都沒有文字,也看不出和華夏文明有一點相同的地方。在更遠的地方會有殷商遺民,甚至有古籍?

鬼才信。

說到底,就是天子看自己不順眼,又不想擔殺人之名,這才找了個由頭,將他趕得遠遠的。

禰衡這豎子也是,居然不爲自己說句話。

孔融越想越生氣,甩甩袖子,回艙喝酒去了。

周瑜看在眼裡,暗自嘆息。

如果他有得選,他絕不會帶着孔融上路。這一路上,孔融除了抱怨、罵人,就沒幹什麼有用的事。就連向他請教一些經學上的問題,他也是無精打采,能敷衍就敷衍,能拒絕就拒絕。

雖然自己出身廬江周氏,可是在孔融的眼裡,他就是一個武夫,一個好立功名的少年,與學問沒什麼關係,連做他的學生都不夠資格。

久而久之,周瑜問學的心也澹了,將更多的精力放在自己的事上。

他這一次來,帶了十幾艘船。船上除了士卒和必要的輜重之外,還有不少貨物。每到一地,他都會與當地的部落交易,將來自中原的精美物產賣給他們,然後換一些生活物資,打聽一些消息。

最受歡迎的是絲和茶。

本來還有鐵器,但鐵器關係到防務,數量受到嚴格控制,非關係特別好的部落不能交易。

絲和茶體積小,利潤卻高,而且備受草原上的部落歡迎。絲綢是貴婦們最喜歡的衣料,茶則是男女老少都喜歡的飲品,堪比黃金。

爲了能換一方絲帕,有些部落的少女寧願爲一個普通的士卒侍寢。

這一路上,幾乎所有的將士都享受到了中原難以想象的待遇,併爲此津津樂道。

周瑜毫無疑問是最受歡迎的那個。一路走來,不知道多少美少女爲他心碎。甚至有人騎着馬,跟着船,一路追出幾百裡。

孔融心情不好,也和他覺得這樣的事傷風敗俗有關。

至於周瑜是不是守身如玉,他並不關心。

在他看來,就算周瑜這一次守身如玉,也不過是做給他看的。如果他沒有隨行,周瑜肯定是荒淫無度,到處流情。

這哪是傳播衣冠文明,簡直是衣冠禽獸,與蠻夷無異。

周瑜既沒有興趣,也沒有精力解釋。

“將軍,前面有騎兵。”負責瞭望的士卒突然說道,手指着遠處。

周瑜放眼看去,只見遠處的地平線上,有個米粒一般大小的身影。

“看得清是什麼人嗎?”

“太遠了,看不清。不過看那樣子,應該沒什麼惡意。等等,他們手裡拿的是什麼?千里眼嗎?”

周瑜一愣,大步流星的上了飛廬,從士卒手中接過千里眼。

在圓形的視野中,他看清了那兩個騎士的身影,的確看到其中一人正舉着一個什麼東西,和他手裡的千里眼非常像。

彷彿與周瑜同感,那兩個騎士樹起了一面火紅的戰旗。

周瑜心中一喜,大聲說道:“這是我大漢的遊騎。只是不知道是幽燕都護府的,還是燕然都護府的。快,拿出最好的美酒,迎接我們的勇士。”

第34章 血盟第575章 苛責賢者第1039章 勢如破竹第1146章 客隨主便第844章 同心協力第1074章 由來有自第1208章 人無完人第404章 趙雲論兵第1090章 今非昔比第844章 同心協力第939章 時不再來第826章 兔死狐悲第995章 家醜不可外揚第511章 試探第876章 冰上行車第1102章 軍民結合第1059章 第一堂課第566章 古今不同第942章 老奸巨猾第794章 一切皆空第198章 人間悲劇第880章 他鄉遇故知第566章 古今不同第57章 人菜癮大第579章 傾家相助第1088章 以身作則第1197章 少年有爲第241章 見機而作第829章 更進一步第914章 女中豪傑第942章 老奸巨猾第1159章 事出反常第612章 坐談客耳第259章 怒而興師第238章 曲線救國(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899章 差之毫釐第541章 旁觀者清第468章 風口浪尖(玄清竹打賞加更)第1248章 自作自受第1157章 移風易俗第924章 拭目以待第1190章 舊地重遊第324章 主動出擊第399章 執子之手,風雨同舟第501章 有舍方有得第339章 如意算盤第1095章 機不可失第255章 高處不勝寒第657章 前程莫問第836章 共薦太史慈(求月票!)第851章 無路可退第81章 寶刀不老第1083章 《春秋》之義第325章 高順夜襲第317章 初次接戰第688章 不破不立第728章 反受其咎第702章 學而時習之第729章 宴無好宴第84章 強弩之末第875章 肺腑之言第1145章 開誠佈公(求月票!)第827章 十年之前第1125章 誤人子弟第237章 於我如浮雲第692章 周忠還朝(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518章 決戰(一)第908章 滴水穿石第394章 涼州豪氣第341章 勇怯有別第393章 賈詡論涼州第1090章 今非昔比第405章 迎難而進第819章 生死兩難第771章 四兩撥千斤第253章 老臣赤心第1020章 無顏見人第1057章 以人爲本第353章 臨陣而怯第1052章 南陽之富第284章 絕殺令第455章 君心似海第468章 風口浪尖(玄清竹打賞加更)第121章 老臣請戰第837章 擴軍備戰(求月票!)第1064章 有心無力第976章 受寵若驚第905章 化敵爲友(求月票!)第744章 以身說法第655章 太平將至第320章 陷陣營第1127章 三不朽第124章 徐晃突擊第293章 釜底抽薪第847章 半斤八兩第620章 針鋒相對第976章 受寵若驚第1239章 泉陵新貌488章 風聞言事第1075章 分科取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