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章 匡扶大漢,從我做起

時不我待,只爭朝夕。

劉協當即召見了皇甫酈。

皇甫酈中等身材,面色微黑,雖然穿着文官服飾,動靜依禮,不失將門子弟的爽烈。

皇甫酈表達了自己的觀點,他相信郭汜一定會追來,至於會不會與李傕聯手,他不敢斷言。

但可能性無疑是存在的。

李傕是個記仇的人。楊奉曾是李傕舊部,他背叛了李傕,李傕不可能就這麼放過他。

之前沒追,是因爲郭汜、楊定、楊奉等人合兵一處,護衛天子東行,實力不弱,李傕孤掌難鳴。現在郭汜翻了臉,雙方力量發生了重大變化,李傕不會坐視大好機會溜走。

如此,李傕、郭汜聯手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能勸阻李傕的,只有賈詡。”皇甫酈最後說道。

劉協的臉頰抽了抽,心情很複雜,說不清楚是慶幸還是惋惜。

“賈詡很可能已經離開了李傕,現在段煨營中。”

皇甫酈愣了一下,臉色微變,半晌後長嘆一聲。

“如此,李傕旦夕可至。”他又掐着手指算了算。“陛下當留意張濟動向。李傕、郭汜在明,尚可防備。張濟在暗,防不勝防。若是突然出現,對士氣挫傷極大。”

聽了皇甫酈的分析,結合自己的兩世記憶,劉協深以爲然。

張濟心懷鬼胎,不可不防。萬一兩軍交戰之時,張濟突然出現在戰場上,以爲他是援軍,結果被他背刺,大敗幾乎是必然。

劉協想了想。“你去一趟陝縣吧。”

皇甫酈微怔,疑惑地看着劉協。

“你去陝縣傳朕口諭,朕不日將巡幸陝縣,請張濟做好接駕的準備。”

皇甫酈恍然,躬身領命。

劉協又道:“朕聽說張濟從子張繡英武,是難得的勇士,朕想拜他爲羽林中郎將。如果他能帶上三五十騎士,補充羽林之不足,那就更好了。”

皇甫酈愕然。“陛下,羽林可是陛下親近,由張繡掌羽林騎,是不是……”

劉協打量着皇甫酈,神色凝重。“你覺得張濟會讓張繡來嗎?”

皇甫酈搖搖頭。“可能性不大。”他頓了頓,又道:“若是陛下到了陝縣,倒是有可能。”

劉協深以爲然,心裡有點苦。

很顯然,即使同爲涼州人,皇甫酈也不覺得張濟可以爲朝廷所用。

他只是另外一個李傕、郭汜罷了。

不過他不會給張濟這個機會,他打算跳出這個包圍圈,直接去河東。

劉協定了定神,又道:“涼州多名將,三明雖逝,來者可待。張繡能來,朕當用之。張繡不能來,朝廷也願既往不咎,以禮待之。”

聽到劉協提及三明,皇甫酈不禁動容。

涼州三明之首的皇甫規就是他的祖父。

他沉吟片刻,慨然道:“陛下聖明,臣明白了,即刻起程,前往陝縣。縱使不能拖住張濟,臣也一定設法爲陛下傳遞消息,以防不測。”

劉協鄭重其事的向皇甫酈點頭致意。

皇甫酈深深地看了劉協一眼,深施一禮,轉身出帳。

——

劉協脫下外衣,伏壽上前接住,卻被撲面而來的汗味薰得幾乎窒息,下意識地掩住了口鼻。

劉協看了她一眼,自己將外衣掛在一旁的衣闌上。

伏壽神情微變,曲膝欲跪,卻被劉協伸手托住。

“取水來吧。”

伏壽低低地應了,轉身出去,安排兩個宮女取了水和布來。宮女濡溼了布,正準備爲劉協擦洗,卻被伏壽接過。伏壽捲起衣袖,露出纖細的胳膊,緊緊地抿着脣,爲劉協擦洗。

勉強擦完了後背,她的手臂便痠軟無力,氣息也粗了起來。

劉協聽得清楚,伸手接過,自己擦洗胸口、脖子。

伏壽怯怯地站在一旁,面紅耳赤。

宮女們也面色煞白,畏畏縮縮地站着,連大氣都不敢喘。

劉協擦洗完,將布巾放在水盆邊上,揮了揮手。

宮女們退下,伏壽站在一旁,神情窘迫,淚水在眼眶裡打轉。

“累嗎?”劉協輕聲說道。

伏壽微怔,隨即拭去眼淚,微微欠身。“陛下爲中興不辭勞苦,臣妾豈敢言累。”

“累就休息吧,不用勉強。中興之路漫漫,絕非一蹴可就。”

“臣妾侍候陛下就寢。”

“不了,我還想讀一會兒書。”

“陛下想讀什麼書,臣妾侍候筆墨。”

劉協轉頭看看伏壽,見伏壽神情倔強,不由得一笑。伏壽今天穿着皇后的華服站了一天,累得幾乎脫了力,卻還是不肯讓步,這份毅力倒是難得。

“你猜。”劉協忽然來了興趣,逗伏壽道。

伏壽一時茫然,過了一會兒,強笑道:“陛下欲中興大漢,自然當從聖人經籍中求索。至於是哪一部經籍,臣妾卻猜不出來。”

劉協搖搖頭。

儒家經典能救國嗎?懸!就算不像後世一樣將所有責任都推到儒家文化頭上,至少有一點可以確認,儒家文化不能治亂。

讀《孝經》退敵終究只是狂士之言,連儒生都不信的。

伏壽又道:“亂世當用兵,陛下莫非欲讀孫吳兵法?”

劉協思索片刻,還是搖了搖頭。

兵法的確要讀,但現在卻不是讀兵法的時候。捧着兵法讀一遍就能克敵制勝,那只是小說裡的橋段,實際上是不可能的。

與其讀兵法,不如走訪各營,與諸將商討戰術方案來得實在。

伏壽不知所措。這兩個答案是她能想得出來的最好答案,除此之外,她真不知道此時此刻,劉協想讀什麼書。

劉協沉思片刻,忽然說道:“你是琅琊人,可曾聽說過於吉?”

“自然聽說過,于吉可是活神仙。”伏壽靈機一動,恍然大悟。“陛下欲讀《太平經》?”

“聰明。”劉協笑了。

“可《太平經》是朝廷禁絕之書,宮裡沒有,民間也沒有流傳。”伏壽皺着眉,想了一會兒。“臣妾以爲,陛下與其讀《太平經》,不如讀《老子》。據說蛾賊、米賊都以老子爲宗,大同而小異。”

劉協詫異地看着伏壽。“蛾賊?”

伏壽吐吐舌頭。“平時習慣了,臣妾一時口滑,請陛下恕罪。”

劉協暗自嘆了一口氣,沒有多說什麼。稱黃巾爲蛾賊不是伏壽一個人的習慣,朝廷中比比皆是,也正因爲如此,他們纔看不起楊奉更甚至李傕、郭汜。

想以黃巾爲中興之本,這個觀念必須改變。

“皇后,過來坐。”劉協招招手,示意伏壽坐近些。“朕和你說說話。”

伏壽受寵若驚,小心翼翼地在劉協身邊坐下,雖然剛剛擦洗過,劉協身上依然散發着充滿荷爾蒙的汗味。伏壽小臉通紅,不好意思地低下了頭。

劉協伸手,輕輕攬住伏壽的肩膀。“皇后,你說,黃巾真是大漢傾覆的罪魁禍首嗎?”

第1127章 三不朽第589章 不殺不放第4章 道可道,太平道第440章 見賢思齊第929章 後生可畏第879章 同鄉陌路第429章 急先鋒第495章 困境第1252章 弄巧成拙第50章 大漢第一捧哏第1118章 曲線救人第1227章 眼見爲實第1086章 文武分途第288章 義利難全第1095章 機不可失第263章 繼之以禮第970章 天下一家第726章 自愧不如第910章 大可不必第1174章 量入爲出第493章 高開低走第67章 團結就是力量第291章 患得患失(求月票!)第529章 歪打正着第690章 乘風萬里第1148章 滄海一粟(求保底月票)第390章 相見不歡第1225章 離經合道第282章 觀陣料敵第367章 一家三口第117章 夜襲第1199章 清談誤國第638章 悍鬼本色第1064章 有心無力第762章 誘之以功第302章 狹路相逢第1152章 文武之業第922章 含沙射影第1231章 弄巧成拙第794章 一切皆空第558章 書生無用第1129章 自知之明第696章 虞翻論易(菩緹打賞加更)第119章 送你一功第564章 利益對立第234章 天作之合第1238章 身後清名第434章 不循常規第171章 荀攸第662章 要他何用第1065章 投桃報李第290章 不謀而合第925章 患得患失第613章 治病救人第518章 決戰(一)第833章 斯文掃地第1233章 西望天竺第1236章 重歸一統第788章 破釜沉舟第40章 賈詡論戰第955章 諱疾忌醫第983章 至清則無魚第13章 薑是老的辣第479章 君子器第781章 父子兄弟第871章 難當大任第838章 人盡其材(玄清竹打賞加更)第227章 弄巧成拙第87章 兩腳羊第726章 自愧不如第953章 順勢而爲第838章 人盡其材(玄清竹打賞加更)第500章 大戰之前第1208章 人無完人第1084章 實事求是第376章 話不投機第421章 他鄉遇故知第590章 少年孔明第1255章 一語中的第910章 大可不必第96章 潤物無聲第7章 陽奉陰違第269章 郭圖歸來第852章 趨利避害第979章 正中下懷第1120章 老而彌辣第772章 富貴險中求第502章 狼騎歸來第227章 弄巧成拙第836章 共薦太史慈(求月票!)第305章 多行不義必自斃第607章 孤注一擲(大雄2020打賞加更)第721章 田豐出山(菩緹盟主加更第十)第617章 臥龍鳳雛(承天_之翼打賞加更)第324章 主動出擊第917章 戶口虛實第926章 自欺欺人第361章 山河變(兢兢業業寂寞哥打賞加更)第679章 且飲茶第242章 深謀遠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