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五十九章 滿紙荒唐言

在廣東時,周士相就在軍中開展識字運動,各級安軍使除了擔任“政委”這個角色,同時也擔任教書先生的角色。但是,“識字運動”的效果並不好,幾年下來,全軍也不過才培訓了四五萬掌握千字數量的軍士。效率低下的原因一方面是太平軍時刻都在征戰之中,沒有足夠的時間教習士兵;另一方面卻是因爲繁體字太過難學,士兵們對學習文字有相當大的牴觸心理。用瞎子李的話說,寧可死後不認字,也不願生前活受罪。

繁體字確是難學,這一點周士相深有體會。和他前世所學的簡體字相比,繁體字的筆畫太多,難以熟記。如果是自蒙生起步便開始學習繁體字,隨着年齡增長,倒也掌握容易。可軍中開展的識字運動的主要對象都是已經成年的大字不識粗漢,讓他們放下刀槍,一筆一劃的去學繁體字,就有些強人所難了。

筆畫少的簡體字無疑能讓士兵們更能接受,從前需要十幾二三十筆才能寫完的一個字,現在不過廖廖數筆就能寫出,僅就教學而言,肯定比繁體字有着很大的先進性。並且簡化漢字並非周士相心血來潮創,而是由來已久,自漢字出現之日起,歷朝歷代就不斷嘗試過簡化字體,從甲骨文、金文變至篆書,再變爲隸書、楷書等。楷書到隋唐時期逐漸增多,在民間相當普遍,被稱之爲“俗體字”。千年以來,漢字一直處於不斷變化之中,很多時候簡繁互補,現在的明朝文字中其實就有不少周士相熟知的簡體字。他現在要做的就是這個簡化過程進一步加快,並且正式定型,從而提高識字率,普及教育。

繁體字和簡體字相比,觀感肯定要強,但是不管怎麼看,繁體字都好像是一個工具,一個被特定階層掌握的工具。這個階層周士相認爲就是士紳階層。字體越是繁瑣,則就越不容易學。讀書人自小開始學,肯定能夠慢慢掌握,而普通人去學,則觀如天書,大部分很難掌握。

留守廣東大學士、兩廣總督宋襄公曾按照周士相給出的簡體字表辦了一個學字班,挑了一百名大字不識的士兵分成兩組,一組學習繁體字,一組學習簡體字,最後的結果是學習繁體字的那一組能夠合格的只有8人,而簡體字那一組卻有43人合格。

同樣的時間,同樣的先生,同樣的教學辦法,結果卻大大不同。

宋襄公當時就斷言周士相給的這份簡體字表會讓大明的千千萬萬人都能甩脫周所言的“文盲”身份,要是能將簡體字正式推行全國,在各省各府各州縣,各鄉村辦學普及,用不了多久,天下的百姓就通通都會成爲“讀書人”。

會寫字,會看書,在周士相的前世,每一箇中國人都會,根本算不得一個事。那個時代,不識字纔是笑話。而在這個時代,“知書達理”卻是極少數人的特權,是很多人一輩子都不可能做成的事。

朝廷的政令,官府的榜文,要讓百姓們都知道,就必須讓百姓都認字。要不然,大字不識的百姓仍只能被掌握“文字”的士紳玩弄於鼓掌之中。

推行簡體字,是一件功在當代,利在千秋的大事,是關係大明王朝,關係漢人能不能長治久安,領先世界的大事,也是周士相能夠推行並實現的一件大事。

蒸汽機、鐵甲艦、坦克大炮機關槍,這些都是好東西,可怎麼造出來,周士相不會,他只能給這個時代的匠人們提供構思和理念。但怎麼寫出簡單流利的文字,他會,並且能夠馬上搞出來。

文字的本質就是傳播的媒介,這個媒介越簡單越好,簡單才利於推廣。脫離了文字的本質衍生出的一切,歸根結底不過是文人士大夫們的鬼把戲。

當然,文人們喜好書法,這個周士相無意干涉,但他決計不會再允許朝廷的公文中有什麼書法的出現,端正字體便可。如草書那種讓人看着根本不知道什麼寫的什麼玩意的所謂書法,還是趁早掃入垃圾堆,免得後人仿效。

《告鄭經書》便是簡體字第一次正式出現在官方場合之中。和《告鄭經書》一同送到思明州的還有一份周士相親自編寫的簡繁對照表。

《告鄭經書》還和從前的文書不同,它通篇都是大白話。

全文如下:

“國姓朱成功長子鄭經:

你現在已經到了山窮水盡的地步。金廈的水師主力已在定海公鄭鳴俊、建平侯鄭纘緒、思明伯馮錫範的帶領下向朝廷歸順,這意味着你已經沒有了據守金廈抗據朝廷大軍的能力。閩親王鄭襲已經奉表朝廷,現爲朝廷招討大軍一部,這表明金廈大多數人是向心大明,心向朝廷的。你再冥頑不靈,是斷然沒有希望的。你難道還想逃離金廈到海外去嗎?你想,你們的部下們願意這樣嗎?我周士相也好,你鄭經也好,都是大明的臣子,是世代紮根在大明的漢家兒郎,你難道就甘願在海外漂泊,不但自己回不到故國懷抱,連兒孫也回不來嗎?你就忍心讓追隨你父親十多年的將士成爲無家可歸之人嗎?

鄭經,歸順朝廷吧。你手中已經沒有多少軍隊了,無論6師還是水師,都無法和朝廷大軍相對抗。你可以把金廈的青壯都強迫編入你的軍隊,可這些人怎麼能打仗呢?一個多月來,在我們的層層包圍和重重打擊之下,你的地盤大大的縮小了。你只有金廈這麼一點地方,說巴掌大小也不爲過。這麼多人擠在一起,我就是不兵打你,只要6上和海上隔絕你的糧道,用不了多久,你金廈就會彈盡糧絕。到時,不但是你的士兵餓肚子,金廈的百姓們也會餓肚子,叫他們跟着你叫苦連天,又是何必?鄭經,你莫要忘記,金廈的所有人,不論軍民,他們在來到這塊土地的那天起,便是來追隨你的父親繼續抗清的,而不是爲了追隨你和朝廷對抗的!

鄭經,你必須馬上做出選擇,因爲我相信用不了多少天,恐怕不用我的大軍有何動作,金廈的軍民就會自己反你。你的父在時,便指你爲逆子,不肯寬恕於你,這才讓你走上絕路。這一點,我可以理解,所以我會給你一個機會,一個改頭換面,重新來過的機會。你應當學習你的叔父鄭襲,學習鄭鳴俊和鄭纘緒他們,立即下令全軍放下武器,停止抵抗,我周士相可以保證你和你的家眷及麾下官兵的生命安全。只有這樣,纔是你的唯一生睡,你好好想一想吧,如果你覺得這樣好,就這樣辦。如果你覺得這樣不行,那我不介意和你一較高低,看你金廈彈丸之地是否真能抗住朝廷的數十萬大軍。

大明齊王周士相。”

《告鄭經書》中,周士相通篇用的大白話,比起從前那些“文雅”的旨意公文,顯然十分粗鄙。但周士相認爲不管是公文還是信件,就當用大白話,叫人通俗易懂,要是叫人看着雲裡山裡,繞不明白,那就一點意義也沒有。

這也是周士相的自信,他不需要通過文雅和精緻來包裝自己這個齊王的高貴,也不需要通過華麗的文字證明他的水平。“之乎者也”,他是概而不用,今後也不許人再用的。

鄭經收到了《告鄭經書》,望着那些陌生卻又熟悉的字體,他半天沒明白過來。

陳永華通過那份簡繁字體表“翻譯”將《告鄭經書》的內容“翻譯”了出來。

鄭經沉默在那,這份宣言給他的感覺只能用五個字形容——滿紙荒唐言。

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九百一十章 福臨就在那!第九百一十七章 洪士銘通虜第一千三十四章 吳三桂安敢害我太上皇!第五百五十三章 天寒地凍第五百二十一章 駙馬爲何不來救我們第一千二十五章 陛下可曾想過退位?第七百一十八章 本藩對不住將士們 完第一千一百三十七章 殿下須馬上成親第七百七十九章 擡滿旗 賜滿名第一千七十三章 天下本來是咱闖營的!第九百五十七章 牢房卻是許多第七百五十一章 親王與驢第七百八十七章 這天下是漢人的天下第632章 羅託當可全殲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六百七十七章 贖城費第一百二十二章 蚊蟲第九百五十一章 好話與你們說第五百八十七章 麒麟軍旗第六百五十六章 諸王之中,唯傑書可用第三十五章 民心第四百四十六章 俺瞎子要露臉了第八百五十章 大幕拉開第九百三十五章 大清得變法了第七百零五章 打滿州易,打唐三水難第七百四十一章 空城第六十七章 回家第八百零二章 只要福臨比我更爛就行第一百一十七章 正法第617章 壯丁對壯丁第八百七十四章 巴圖魯第十三章 刁民第十四章 勸說第八百零五章 誰作孽,誰來受第五百四十二章 我們去湖南第七百七十六章 安慶羣英會第一千一百零八章 渡河第五百九十五章 老婆?齊王?安南?第二百四十七章 入城第六百六十二章 內閣 女婿 皇子第八百五十八章 滿韃無人第一千三十一章 迫在眉睫第九百九十八章 因爲晉王,所以我們在!第四百二十章 我說他是他便是第八百三十八章 紅衣賊兵第三百四十八章 帝國主義第八百六十七章 殺人者有威第四百九十四章 殺雞用牛刀第九百四十四章 治家不嚴 何以治國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九百三十三章 盛京八旗入關第九百三十一章 太宗諸子第一百二十章 堅城第五百一十二章 趕着投胎啊!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八百一十五章 殺豬傳統第一千一百八十六章 夷狄畏威不畏德第一千三十三章 天下興亡 匹夫有責第三百零五章 好奴才第三十六章 裹挾第四百一十七章 碉堡和崗樓第四百六十七章 滿漢一家第九百七十三章 暫罷朝會第一千一百八十五章 以敬效尤第二百六十八章 土地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八百七十章 鰲拜很欣慰第五百四十七章 天無絕人之處第一百七十六章 攻守 十五第五百三十三章 負隅頑抗第九百一十八章 江淮經略使第五百七十六章 你們還能不能幹第八百八十一章 我鰲拜自個領死去!第635章 大丈夫當戰勁敵!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九百四十四章 治家不嚴 何以治國經一百二十四章 兇光第五百零八章 陣斬馬雄第六百四十九章 亂刀分屍第九十二章 保安第四百七十五章 馬鷂子第八百五十六章 戴家莊第二百五十章 繳獲第一千一百六十三章 天津 施琅第一千七十七章 目標遼東第六十五章 公文第一百六十四章 攻守 3第七百四十七章 活捉嶽樂第七百七十八章 滿漢好兄弟第八百三十二章 瞎子,我們走!第九百六十六章 怎麼,你不賣?第八百六十一章 我的大明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鐘山風雨起蒼黃第三百八十一章 清丁查戶第七百三十六章 大清萬萬年第四百六十六章 軍糧 救子 好兄弟第五百一十五章 搶老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