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朕發誓

『章節錯誤,點此舉報』 自移蹕昆明後,永曆帝即感李定國、劉文秀等人之功,下旨晉李定國爲晉王、劉文秀爲蜀王、白文選爲鞏國公、固原侯王尚禮加封保國公、將軍王自奇爲夔國公、賀九義爲保康侯、水軍都督李本高爲崇信伯,另外在昆明的孫可望親信護衛張虎也被加封爲淳化伯。

在晉封大西軍一干將領之外,永曆帝還重用原本就是明臣的黔國公沐天波,除了讓其有緊急事件可以隨時入奏外,還讓他執掌護衛宮廷的禁軍。

與此同時,李定國在昆明的五華山爲永曆帝修建皇宮,從安龍一併到昆明的大學士扶綱、雷躍龍、吏部尚書張佐宸、吏部文選司郎中汪蛟等人組建了昆明朝廷的六部九卿。同時內閣也成立,讓人吃驚的是,新入閣的大學士竟然還有從前和孫可望有過勾結的權臣馬吉翔。

馬吉翔是武進士出身,早年隨明磊平定靖江王之亂,歷官至廣東都指揮使。甲申年李自成攻入北京,馬吉翔人在廣東。弘光元年,因事罷官,後來永曆朝廷在肇慶建立,他被啓用爲兵部尚書,負責鎮守肇慶。永曆帝西逃廣西時,馬吉翔領着人一路保護,故而深得永曆信任。但自從永曆帝到了安龍府被孫可望軟禁起來後,馬吉翔便拋棄舊主和孫可望勾結在一起,同他一起投靠孫可望的還有司禮太監龐天壽。

在去昆明的路上,龐天壽唯恐李定國會找自己算帳,並且一路上永曆對他也是言語冷漠,龐天壽害怕到了昆明後自己會被拖出去砍頭,便咬牙服毒自殺。其侄龐天賜則趁人不備逃脫。

龐天壽死後,李定國讓手下大將靳統武將馬吉翔看管起來,結果馬吉翔實在是精明。竟然乞憐獻媚於靳統武,又不斷在勒的面前說李定國的好話,痛罵孫可望。再加上永曆帝對馬吉翔也念舊情,於是李定國便放過了他。

昆明內閣組建後。永曆帝欽點馬吉翔入閣辦事,李定國對此並未反對,結果馬吉翔的入閣引得那些正直的永曆朝臣罵聲一片。

不過不論如何,移蹕到昆明後,永曆朝廷總算是有了些氣象,除了皇帝不再受制於人,忠於永曆的文臣們也終於可以把朝廷運作起來。

從前永曆朝廷大小事務都是由遠在貴陽的孫可望所設六部九閣辦理,安龍府只是個空架子。現在朝廷終於能夠不再受制於人,一干文臣們揚眉吐氣,甚至有大臣上書當以晉王、蜀王精兵討伐孫可望這個“不臣”的僞國主。

這份上書沒有得到永曆帝的任何迴應,也沒有得到李定國的迴應。在如何對待孫可望這個秦王國主,李定國和永曆帝的態度是一樣的,都不想和孫可望兵戎相見。因此永曆帝派白文選和張虎爲使者攜帶璽書前往貴陽,希望勸說孫可望消除隔閡,重歸於好。

臨行前,永曆帝召見白文選和張虎,各賜他二人金篦一枚。並叮囑道:“二位卿家此去貴陽,務必將朕之和好之意轉告於秦王,希望秦王能以祖宗社稷起見。能以天下蒼生百姓爲念,不使同室操戈。若朕與秦王能言歸於好,朕必不負二位卿家,他日恢復江山,二卿家子孫可世代與大明休慼與共!”

白文選本就敬重永帝歷,當下忙道:“皇上放心,臣到貴陽後肯定勸說秦王來昆明覲見皇上。”

一邊的張虎卻暗哼一聲,道:“臣去貴陽但將陛下所說轉於秦王知曉,秦王是不是能如陛下所願。則非臣能所左右的。”

聞言,永曆帝微微點頭。擡手示意內監送二人出去。待白、張二人走後,永曆方對屏風後走出的王皇后說道:“白文選忠厚。那張虎卻是個反骨之人,只怕他去貴陽後會壞事。”

王皇后有些不解,疑惑道:“陛下既知張虎不可信,爲何還讓他去?難道不能派別的大臣去嗎?”

“不成的。”

永曆搖了搖頭,苦笑一聲,對王皇后解釋道:“張虎是孫可望的親信之人,我封他爲淳化伯便是做給孫可望看的,以顯朕對他過去之事並無計較之意,反而更加信重於他的意思。”稍頓,又道:“這次派人去貴陽,晉王認爲旁人都不足讓孫可望信服,唯這張虎去,孫可望纔會相信朕並無惱他,更無恨他之意。”

王皇后深感晉王李定國救駕大恩,更信他爲人,知他忠義,因此一聽張虎是李定國選的人,當下就點頭道:“臣妾以爲孫可望若真能以臣節侍皇上,便不會計較去的人是誰,若他仍舊野心勃勃,那派誰去都是一樣的。這張虎既是晉王提的人選,那想必晉王自有打算,皇上也不必多慮...晉王能征善戰,麾下又有虎賁將士數萬,清軍尚不敵也,況孫可望乎?他真敢率兵前來,怕也只能自尋其辱,公理大義畢竟是在皇上這邊的。”

“有晉王在,纔有朕的今天啊,朕也相信他定會扶保朕恢復祖宗江山。不過若孫可望真的要與朕興兵,朕也只能與他一戰到底了,屆時一切就看晉王的了。”

永曆感慨一聲,上前握着王皇后的手,想到王皇后這些年跟隨自己受過的苦難,再看她日益消瘦的身子,不禁鼻子一酸,柔聲道:“這些年朕對不住皇后,讓你吃了不少苦,朕...朕愧爲天子,也愧爲丈夫啊...”言畢,竟是紅了眼睛。

王皇后亦是眼含淚水,輕聲道:“皇上怎的說起這些了,臣妾不覺得苦,只要能與陛下在一起,臣妾就是受天大的苦也覺幸福。”

“以後會好起來的,會好起來的,朕發誓再也不讓你隨朕過那朝不保夕的日子了!”

永曆帝深情抱住王皇后,夫妻二人就這麼緊緊抱在一起,這瞬間,時間都好像停滯了一般,夫妻二人只覺世上再無他物,只他二人於此間靜靜而立。

殿中伺候的一干內監和宮女哪個敢不識趣,都悄悄秉氣呼吸,大氣也不敢喘一聲,唯恐驚動了帝后。(未完待續。)

第287章 揚眉吐氣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296 漢軍8大家第五十章 出征第八百零六章 生死兩茫茫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一千一十二章 以禮服人第九百一十六章 洪承疇病逝第三百一十八章 南明出不了諸葛亮第六百二十五章 你們忘了隆武帝嗎!第四百五十七章 來降者不納第一千一百六十四章 布木布泰留給瞎子第六百五十九章 天降祥瑞 添啥亂第五百三十六章 廣西狼兵第四百八十四章 六官 科舉第五百八十四章 請一桌飯,來幾桌客第一千一百九十三章 滿江紅 大結局第二百六十七章 米行第284章 朕發誓第四百七十四章 大將軍到第九百一十四章 漢人不如狗嗎!第八百六十三章 斬將奪旗第七百一十章 好男兒留的什麼辮!第三百四十九章 三路進軍第九百七十一章 我不是英雄第二百三十章 動搖第三百八十章 就是這個車輪第九百四十九章 擁清伐明 下第七百八十四章 達素遣使第一百二十六章 提督第五百零三章 早知就不降了今天無更第一百三十二章 老人第七十七章 吞併第一千八十六章 瞞上不瞞下第五百九十四章 陣營第三十八章 大義第九百七十九章 探花不值一文錢第七百八十五章 剖母腸 太子第二百二十九章 頹喪第五百四十五章 三大重兵集團第七百七十章 江南無戰事第一千一百二十八章 鰲拜在外 三水在內第633章 北伐軍的組建第九百零四章 大哥,你告訴朕怎麼辦第八百六十五章 老白旗的人反了第六百七十九章 糜爛 議和第五百五十五章 不是陰謀是陽謀第一百六十三章 攻守 2第九百八十二章 潼關第三百九十七章 本官對不起大清第九百八十四章 班超再世第一千一百二十七章 郝搖旗北上第一千八十九章 鐵匠 竹竿第一百八十五章 局面 上第七百四十二章 本王親自去抓張煌言!第一百三十三章 絕望第八百零七章 河東君第九百二十四章 恩科取士第八百一十四章 我不說話第三百一十三章 活活鋸了你第一百零三章 總督第二百三十二章決戰二第四百零九章 權力是味春藥第三十三章 解憂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三百三十九章 恃功要挾朝廷第九百六十七章 朕是不是傀儡?第三百零二章 投名狀第八百七十六章 小伯爺,莫怪我第295章 洪承疇的公子第九百九十二章 皇帝不如狗第八百九十七章 漢人的地,呆不得了第九百一十二章 西安出降第六十六章 報訊第629章 大軍何日北上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誰是漢奸第五百七十九章 三戰三捷第一千六十八章 師漢長技以制漢第四百零六章 廣東怎麼辦第八百二十五章 宮裝女子第一千一百四十三章 陝西的漢子第628章 王爵以待第三百四十六章 韃靼人會幫忙的第十二章 憑證第七百一十四章 驅兵攻城第四百二十三章 求大學士助我第一百七十五章 攻守 十四第三百三十四章 羊肉湯很好吃第一百六十八章 攻守 七第一千一百二十六章 吳三桂不過一個阿哈第一千一百八十七章 馬察泰,我是蘇納第一千二十章 朕何其無辜第一百八十九章 絕地第八百二十七章 直白的語言第九百二十七章 哪個皇上第一千一百二十九章 百戰精兵第三百四十章 朝廷欽差第六百八十七章 老夫真爲復明嗎?第七百三十九章 陰兵過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