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二章 麴義來歸

麴義與一衆門客率了家小,連夜出逃。他在冀州多年,妥妥的地頭蛇。又曾經是執掌大軍叱吒一方的冀州大將,對冀州地形瞭如指掌。對如何躲避袁紹追兵的緝捕,自然是得心應手。在他的帶領下,轉來轉去,沒多久就把追兵給甩掉了。然後晝伏夜出,一路潛行。竟然讓他等一行人毫髮無損的逃出了冀州。

出了冀州地界,麴義心中便是一鬆。袁紹身居上位多年,那長久形成的威懾力,可不是假的。麴義率衆一路往着臨甾進發,未免生變,直到進入了臨甾地界,麴義才表明了自己的身份。

麴義的到來,讓青州上下頗爲驚愕。只有賈詡,心中卻是有數。於是前往府中見荀彧,道:“文若,前番吾與益德同歸州中,途經魏郡時,曾與麴將軍有一面之緣。麴義威震河北,袁紹北伐卻留其守城。且吾大軍過境,麴義卻視若無睹。吾便料其君臣必然失和也。當時吾便有言於麴義,若有不如意處,可來吾青州。今次麴義來此,定是君臣相疑,袁紹不能容之也。”

荀彧聽了,大喜,笑道:“賈公當日一言,今日吾州中又得一員大將也。”

賈詡心中也是得意,笑眯眯的撫須道:“當日只不過是無意之言,麴義能來吾州,幸賴主公威名也。”

兩人又笑談了一陣,荀彧便道:“賈公當日以言辭而動麴將軍,今日便與吾一道出迎麴將軍罷。”

劉備不在,州中實際事務,便全在荀彧與賈詡身上。當然,挑頭的還是荀彧。雖然他年紀輕,但資歷老,是跟隨劉備的元勳。劉備麾下的那班驕悍大將也都服他。

麴義在臨甾城門口,見到了聯袂而來的荀彧和賈詡。對此,麴義心中一喜。看來青州方面,對自己還挺重視。

因爲之前是敵對關係,所以麴義對劉備集團也下足了心思去了解。要不怎麼說最瞭解你的人其實是你的敵人呢。荀彧與賈詡,一個是大將軍府長史,一個是大將軍府司馬。劉備集團的中樞智囊,位高權重。劉備出征在外時,家裡基本上就是這二位做主了。麴義本來以爲這次能見到一個就算好了,誰曾想,荀彧與賈詡兩個都出現了。

只能說,麴義的到來,在輿論宣傳上和民心上,給劉備集團帶來的好處實在是太多了。麴義本身也是非常有能力的一員將領。兼之荀彧自己對麴義不熟,那麼拉上與麴義打過交道的賈詡一起來迎接,那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了。

荀彧跟在劉備身邊多年,對劉備的性格不說了如指掌,卻也摸得差不多了。劉備是穿越者,他在後世的文明社會中,口頭禪就是不好意思或者是謝謝。秉承着禮多人不怪的良好習慣,到了這裡,他對所有人,也是如此。因爲後世平等的概念深入人心,可以說劉備是最沒有架子的一個諸侯,對親長、對名士固然是以禮相待,對麾下的小卒卻也關愛有加。就是這樣的人格魅力,才能夠使無數人爲他赴湯蹈火,甘願效死。

受劉備的影響,荀彧有意無意間,性格也變得越發謙和起來。性格好的人,做起統戰工作來,那簡直就是無往不利啊。

此時荀彧見了麴義,一臉熱情的笑容,先是揖手一禮,然後便不待麴義回禮完畢,就執着麴義的雙手,朗聲大笑,道:“這便是名震北地的麴將軍罷?久聞大名,如雷貫耳,今日得見,名不虛傳吶!”

賈詡在旁邊,亦是笑盈盈的道:“麴將軍,別來無恙乎!”

麴義被兩人的熱情給打動了,心裡面沒由來的暖烘烘。他對着荀彧與賈詡深深一揖,道:“冀州亡人麴義,無處可去,久慕大將軍賢名,今日特來相投耳!”

荀彧與賈詡對視一眼,哈哈大笑,道:“麴將軍既來青州,便是一家,無須客氣,無須客氣!”於是便喚來左右,請麴義一同登車。在軍士的護送擁簇之下,緩緩入城去了。

城中,沿途百姓見了,竊竊私語,道:“不知何人來了臨甾,竟然鬧出如此大的聲勢。”旁邊跟隨車駕的士兵聽了,便對道:“此冀州大將麴義麴仲理也。因慕我家主公威名,特來相投。”

此言一出,衆皆譁然。未幾,滿條街的人便都知道了冀州大將棄了袁紹,前來投奔大將軍。頓時滿街百姓便歡聲四起,有些地方甚至載歌載舞起來。

冀州頭號大將麴義都叛逃來了青州,這說明什麼?說明就連冀州軍方都不看好袁紹啊。那這仗袁紹還要怎麼打?之前還憂心大將軍與袁紹相爭,會不會失敗的人,頓時愁心盡去。心中便只充滿了對勝利的憧憬了。

荀彧在府中設宴款待麴義等一行人,爲他等接風洗塵。除了賈詡外,許多朝臣竟然也來了。若是劉備這位主人在,想必來的人會更多,地位也會更高罷。麴義心中一邊感謝着荀彧,一邊也暗歎劉備的影響力。

府中觥籌交錯,眼花耳熱。府外城中,也是歡聲笑語,喜笑顏開。麴義的到來,極大的鼓舞了青州百姓。許多人並不知道麴義在冀州已經失寵,甚至是有了性命危險這纔不得不叛逃來青州。他們只知道麴義是名震四方的冀州頭號大將,曾經以八百步卒大破幽州公孫瓚的白馬義從。這樣的一個人,竟然棄了袁紹來投青州。這豈不是意味着,大將軍與袁紹的這場戰爭,甫一開始便已經註定了勝負的結局?

還有些人神神秘秘的,說大將軍乃是上天垂青、氣運所鍾之人,所以這才能夠率軍出征還沒正式開打,便有敵軍大將來投。這是天佑大將軍,天佑大漢!

這個年代的百姓,你還別說就信這一套。與其向他們說這是麴義的無路可走或者是大將軍劉備的人格魅力,不如向他們說這是天道,這是氣運。這是漢德未衰,這是上天的旨意安排!

消息長了翅膀越傳越遠,也自然不可避免的傳到了齊王宮中。有小黃門聽了,不敢怠慢,連忙前往殿中,彙報給天子。

天子聽了跪伏在階下,一五一十的向自己訴說此事的小黃門之言,也不禁由衷的笑了起來。心中暗暗道:“祖宗顯靈,漢祚惟永啊!”

前方的劉備接到荀彧的來信之後,也是一愕。他壓根沒想到,麴義會被袁紹逼迫到如此境地。竟然不管不顧,叛逃到自己的地盤來了。不過這樣也好,總比麴義的歷史結局要好。且先讓他待着,待此仗打完,再回去看看,麴義是否是歷史上的那個驕縱之徒好了。

第一百二十九章 天下亂象第一百六十七章 袁董大戰第四百五十州 冀州攻略(一)第七百五十九章第六百七十七章第十六章 平定廬江(完)第八百二十六章 草原開發(二合一章節)第三百七十六章 袁劉大戰(六)第七百五十八章第三百二十章 水排研成第一百三十八章 洛陽風雲(三)第三百二十七章 用人制度第六百三十三章 兗州攻防(二)第七百四十五章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三百三十章 南征袁術第三百八十四章 袁劉大戰(十四)第五百六十五章 關中攻略(十七)第五十八章 黃巾初蹤第四百四十九章 風雨幷州(五)第七百九十四 博望之戰第七百二十章 安陸之戰(二)第六百四十二章 丁儀奏對第七百四十三章 長沙城下第五百四十二章第一百六十九章 收復洛陽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一百五十二章 袁術所第二百五十八章 徐州之亂(四)第五百二十一章 青州應對第七百十九章 安陸之戰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七百六十六章第六百四十八章 陳留出降第七百五十三章 祝大家中秋快樂第四百六十七章 冀州攻略(九)第六百二十七章 夜襲奉高第七百二十二章 狹路相逢第二百一十五章 涼州風雲(五)第六百二十章 揚州異動第三百四十八章 荊揚水戰(二)第六百十九章 聯盟已成第六百六十五章三十三章 茶肆論蝗第四百九十四章 冀州攻略(三十六)第五百九十八章 野外戰場第五百零二章 博望攻防第二百五十一章第四百零三章 高柳城下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七百八十八章 援兵抵達第七百二十四章 黃公覆夜渡河津第三百零九章 攻破吳郡第六百二十一章 揚州異動(二)第八百十三章 攻敗垂成第六百十一章 兗州戰事第三十九章 蔡邕之難第六百七十五章第三十章 退婚之事(3)第一百零三章 宛城攻略(二)第三十八章 太學論儒第二百六十五章 涼州事變第四百一十一章 大戰平城第二百五十四章 和解關東(三)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二百五十二章 和解關東第三百九十四章 劉備遣使說張燕第三百一十六章 下邳之戰(四)第六百六十二章第五百四十四章 郭圖之謀(二)第七百四十二章 再破吳軍第四百八十五章 冀州攻略(二十七)第二百二十三章 跨海東征(五)第一百八十二章 傳國璽出第二百二十一章 涼州風雲(完)第八十二章 最後寧靜第四百六十六章 冀州攻略(八)第三百四十二章 說反長沙第三百三十一章 南征袁術(二)第七百三十章第八十八章 黃巾亂起(二)第二十四章 東萊故事(5)第二百二十六章 呂布窮途(二)第八十四章 風雨前夜第四十三章 酷吏陽球第六百十四 兗州戰事(四)第二百三十七章 變數頓生第九十六章 長社之戰第六百三十六章 兗州攻防(五)第一百三十二章 天下亂象(四)第二百零六章 印刷之術第八百二十章 吳母教子第一百一十七章 涼州之戰(二)第三百四十三章 兵撤豫章第五百二十三章 襄陽士族第六百八十五章 益州興兵第一百四十三章 丁原之死第三百七十五章 袁劉大戰(五)第五百八十三章 平定涼州第七百六十八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