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8章 郭嘉失算 賈詡得計

第三天中午,劉辯才回到洛陽,還不知道後院已起火。

入了宮,沒有去見何太后,而是直奔他的中府。

徐衍這會兒已經查完帳,見劉辯過來,連忙遞過賬簿,道:“陛下,小人已清點完畢,總數一萬萬三千萬錢,可用的,在一萬萬左右。”

劉辯翻着賬簿,眉頭擰成麻花。

這些錢,主要是來自於皇家的莊園、園林、礦山等的收成,其中還有一部分,是劉辯變賣了不少靈帝耗費巨資修建林苑的土地等。

劉辯看着這份賬簿,自語的道:“若是開放這些林苑,以每人一千或者五百錢遊玩一天,你們覺得可行嗎?”

潘隱雙眼一睜,有些吃驚的道:“陛下,要開放皇室林苑?”

先帝在宮外還是修建了不少的,有的荒廢,有的沒錢繼續修,現在是半死不活的狀態。

劉辯看向他,道:“能不能?”

潘隱臉色猶豫,道:“陛下,這怕是有損皇家威儀,朝野恐也會覺得陛下過於貪錢,有損聖德。”

劉辯嘴角抽了抽,他還是很在乎名聲的,費盡心思營造的‘聖德皇帝’牌匾,可不能隨意抹黑。

左思右想,還是放棄了,劉辯將賬簿扔給徐衍,道:“就這樣吧。錢莊,太常那邊,潘隱你盯着。冀州那邊的荀彧有什麼消息,立刻通知朕。”

“是。”潘隱低頭道。

一個宮女急匆匆過來,行禮道:“陛下,太后娘娘有請。”

劉辯回頭看了她一眼,嗯了一聲,心裡還在想着怎麼籌錢。

賑災需要錢糧,改革需要花錢,龐大的軍隊同樣需要錢!

現在軍隊的出征,基本上都是靠‘自籌’,這樣下去,即便那些領兵將領沒有其他心思,士兵們也會淡化對朝廷的認同,直接促使着一個個軍閥、藩鎮的形成。

不知不覺來到永樂宮,何太后已經在擺弄碗筷了。

劉辯聞着香氣,肚子立時咕咕叫起來,坐到桌前拿起筷子就吃,道:“母后,叫朕來有什麼事情嗎?”

何太后見狀,將兩塊湯餅推到他跟前,笑容滿面的道:“慢點吃慢點吃。我聽說,你親口點名了不其侯與陽安長公主家的伏壽?”

劉辯大口吃着,嗯了一聲,道:“給劉協選的。”

何太后本來高興的臉色瞬間一僵,皺着眉道:“伱給他選什麼?你宮裡才一個唐姬,我看伏壽很不錯,長公主家的,正好合適,雖然年紀小一點,但過幾年做你的皇后正合適。”

劉辯吃的不停,嘴裡含糊道:“做給外面人看的,早日讓他完婚,適時就藩,了結一些人的妄念……”

何太后聽的不是很清楚,見劉辯還是不肯多納後宮,滿臉的不悅,瞪着他道:“我可告訴你,我聽到風聲了,你近來時不時跑向宮外,動輒夜不歸宿,朝臣們的勸諫奏本,堆滿我一桌了。”

劉辯乾咳一聲,連忙喝湯,道:“母后,朕擔心不其侯與長公主不同意,你沒事了帶着劉協去不其侯府坐一坐,該交代的交代交代。”

何太后冷哼一聲,道:“你讓那老太婆去,我沒空!”

不等說完,何太后徑直起身離開,顯然不想跟這個倔兒子多費口舌。

劉辯沒管,自顧吃着。

所謂的‘陽安長公主’,是桓帝的大女兒,因爲桓帝無子,所以靈帝被拉來繼位,因此,劉辯一家與這陽安長公主並無直接血緣關係,並不親近。

而何太后恨不得殺了劉協,自是不可能帶着劉協去做樣子。

劉辯一邊吃,一邊想着待會兒還得去一趟壽安殿。

而這會兒,劉辯的旨意,已經到了兗州。

率先接到的,是在陳留郡剿匪的曹操。

他坐在營帳內,看着‘且調回京,另有任用’的詔書,與郭嘉面面相窺,全都是一臉不可置信。

曹操對自身、郭嘉對曹操的未來發展有種種猜測,卻是從來沒想過,會是調回京!

曹操面上漸漸沉色,狹長雙眼不斷閃爍,好半晌才道:“奉孝,你說,會不會是陛下準備命我征討袁術,是以暫且調我回京?”

郭嘉搖頭,同樣疑惑不解,酒壺到嘴邊也沒喝,道:“董卓以太尉之身領兵,他沒有被剝奪統帥身份,將軍越不過去。這道旨意,怕是另有深意。”

曹操想不明白,北上冀州,東往青州,南下豫州,他猜了個遍,怎麼都沒想到,會是‘且調回京,另有任用’。

左思右想,曹操還是不得要領,只得看着郭嘉,慢慢的說道:“奉孝,你說,會不會是因爲那些彈劾?”

曹操這一路走來,沒少的就是各種彈劾,這次出征兗州,還沒出京彈劾奏本已達二十多道,這麼多天下來,從未斷過,不知道累積了多少!

郭嘉知道曹操擔心什麼,輕輕喝了口酒,目中仍是思忖,道:“不會。從這道旨意上來看,朝廷對將軍是有其他打算的,只是我想不到,到底是哪裡。”

目前有戰事的,都在兗州附近,將曹操調回京,到底是什麼目的?

曹操已走武將路線,不能爲地方太守、州牧,也不可能入尚書檯。

難道,是大司馬府?

曹操,郭嘉兩人不解,心裡疑竇叢生。

夏侯惇這時從外面進來,擦着臉上的血,道:“孟德,剿完了,三百多人,裡面居然還有三十多婦人、小孩。”

曹操見怪不怪了,道:“讓陳留郡的人去安置吧。”

夏侯惇點頭,又道:“對了,丁史君派人捎來口信,說是泰山郡又有黃巾亂匪涌入,命你去清剿。”

曹操哼了一聲,大聲道:“他指揮我倒是越來越順手了!告訴他,曹操不答應,讓丁史君另外找人!”

夏侯惇轉頭看了眼外面,聽到有腳步聲遠離,這才道:“孟德,這是?”

曹操有些厭煩的站起來,道:“整兵,傳令給山陽郡的妙才,暫且不要動,誰的命令都不要聽!”

曹操沒說完,已經大步出了營帳。

夏侯惇莫名其妙,看向郭嘉道:“軍師,孟德這是?”

郭嘉站起來,將桌上的詔書遞給夏侯惇,跟着出去。

夏侯惇看了眼詔書,不由追着郭嘉道:“軍師,是因爲張邈造反,怪罪到孟德頭上了嗎?”

……

山陽郡,昌邑。

爲酒色所傷的呂布,近來傷的更厲害,臉色枯槁,雙眼倦怠,精神十分萎靡。

這會兒,他手持長槍,站在城頭,眺望着冀州方向,時不時輕嘆一聲。

高順默不作聲在一旁,雙眸炯炯,毫無消沉之色。

“主簿!主簿!”

突然間,有個小吏急匆匆跑上來,急聲道:“朝廷的旨意,快去接旨!”

呂布不以爲然,道:“讓義父去接好了,關我什麼事情。”

呂布的官職,是丁原幕府的主簿,這是一種官職又偏向私人,位置險要,品秩卻很低。是以,在丁原以外的人眼裡,呂布只是個微不足道的小人物。

“不是,是專門給主簿的,是陛下的旨意!”小吏激動的說道。

呂布猛的轉頭,雙眼圓瞪,喝道:“你再說一遍?”

小吏也是跟隨呂布多年的人,不驚不怪,道:“我打聽過了,說是要冊封主簿爲校尉,領兵去徐州平亂!”

呂布一把推開他,大步奔向州牧府。

趕到前堂沒有人,呂布直奔後堂。

一進門,只見丁原在悠閒的喝茶,別無他人。

呂布一怔,沒有看到天使,上前疑惑道:“義父,有人告我,說是有天使……”

丁原笑呵呵的放下茶杯,將身前的聖旨推過去,道:“你遲遲不到,爲父就替你接了。陛下命你爲平虜校尉,調入徐州,歸徐州牧調遣,以阻擋袁術叛軍,收復徐州失地……”

呂布不等他說完,已經拿開聖旨,看着寫的明明白白的旨意,呂布激動的雙眼通紅。

丁原盯着呂布的表情,目中怒色一閃,旋即笑道:“奉先,我還不知道,你在京中有這種關係,爲何先前不與爲父說一說?”

在丁原想來,呂布從一個名不經傳的小小主簿,一躍成爲平虜校尉,跨度不可謂不大,沒有強力的舉薦,根本不可能!

呂布愣了愣,看向丁原道:“義父,不是你舉薦孩兒嗎?”

丁原眉頭一皺,旋即鬆開,站起來,摸着鬍鬚道:“不想說也沒關係,此番去徐州,一定要勇於剿匪,爲父爲你準備了兩千人,一萬石糧食,你一路上再自行募集,起碼要有五千人,否則寄人籬下,死都不知道怎麼死的。”

呂布見丁原語氣漸重,心裡不安,擡手沉聲道:“義父,此事孩兒也覺得蹊蹺,是否是有人要離間我等父子?”

丁原心裡也想過這種可能,看着呂布的表情,不像作假,笑容不變,道:“爲父豈會在意這些。爲父與徐刺史有些交情,待會兒我親書一封與他,想必有我的名字,他會多加照拂於你。若是不順,儘管回來。”

呂布這才鬆口氣,單膝跪地道:“孩兒多謝義父!”

丁原心裡還是懷疑他這義子是在京中找到了什麼靠山,要棄了他這個搖搖欲墜的義父。

但丁原沒有撕破臉,想着將來如果朝廷問罪,他還得藉助呂布那靠山。

丁原拉起呂布,父子兩和和氣氣,一如往常的交心。

……

陳國,陳縣。

陳國與與山陽郡交界,旨意抵達的時間也差不多。

董卓看着這道旨意,面露訝異的看向牛輔與賈詡,道:“十萬大軍,朝廷這是放心老夫了?”

牛輔吃着烤羊,滿臉的油,道:“義父,管他信不信,關鍵還是將十萬大軍弄到手!”

董卓老臉不動,雙眼眨了下,轉向賈詡。

賈詡稍稍沉吟,道:“董公,豫,荊,徐,三州說的好聽,實則上董公能夠調動的,也還不過手裡的三萬人。”

董卓臉上帶着希冀,道:“就沒有一點好處嗎?”

賈詡不動聲色,餘光瞥見潔白的裙襬有一點油污,心裡陡然極其不舒服,如鯁在喉,深吸一口氣,強壓着難受,與董卓道:“也並非全無好消息,這道旨意,明白無誤的寫着十萬大軍,將來董公擴軍到十萬,朝廷也無法指摘。”

董卓小眼睛一睜,繼而大喜的道:“好!好!好!”

笑了一會兒,董卓拿起酒杯,美美的喝了一口,又道:“那,命我率兵進剿,當如何?”

賈詡餘光還在那塊油污上,心裡不自在,道:“破袁術不難,關鍵在於,不能讓袁術敗的徹底,須拿捏分寸。”

董卓立刻知道賈詡心有定計了,老臉綻開花來,笑道:“那袁術小兒不將老夫放在眼裡,老夫便替袁逢好生教導一番!”

牛輔大口吃肉,囫圇吞下,道:“義父,何日發兵?”

董卓小眼睛寒意一轉,笑呵呵的道:“再等幾日,讓朝廷那幫人急一急。”

賈詡沒說話,目光盯着那片油污,想要去擦,又擔心會更大,不自覺的擰緊眉頭,心裡越發糾結難受。

“董公!”

張濟一臉陰沉的大步進來,道:“那袁術又派人叫陣,將董公祖上侮辱了個遍!”

“好個袁術小兒!”

董卓大怒,看向賈詡,瞪着雙眼道:“文和,你有何辦法,替老夫出這口惡氣?”

賈詡的目光,艱難從那滴油污挪開,道:“袁術會罵,董公難不成就不會嗎?”

董卓看着賈詡,有些沒反應過來。

賈詡雙眼陰冷如蛇,道:“董公,那袁術謀反以來,太過順暢,未經挫折,只怕受不得董公三言兩語的刺激,必然傾兵而來。”

董卓老臉上的笑容逐漸增多,大笑道:“文和妙計!”

說完,他看向張濟,道:“撤回來,讓袁術小兒今天罵個痛快!”

張濟根本沒聽出什麼妙計,董卓發話,只好擡手道:“是。”

董卓這邊撤兵,袁術陣營叫罵仍舊不絕。

高覽騎馬在陣營前,來回走動,臉上都是不耐煩。

曲義大破公孫瓚,文丑戰敗華雄,偏他叫陣多日,對面龜縮不出,他想立功而不得。

不遠處,袁術坐在馬上,衝着陳縣方向,哈哈大笑道:“董卓老賊如此膽小如鼠,別說十萬,便是給他百萬大軍又如何!”

很顯然,袁術先一步知道了洛陽發出來的聖旨。

第32章 何太后第120章 應聲栽倒第377章 不問東西第73章 大漢風骨第77章 御史中丞第152章 公孫瓚敗,豫州失陷第194章 皇甫堅長與趙雲第271章 風起丞相府416.第416章 子曰第90章 自投羅網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第8章 衆臣的疑惑第12章 罪責第6章 旨意第175章 曹賊不死426.第426章 登門拜訪第358章 合兵第274章 等陛下回京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99章 抄家事第268章 盟約463.第463章 賈詡之言第26章 禍國之人459.第459章 三天結案第267章 小霸王與周郎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第262章 召見430.第430章 恐怖猜測第363章 賈詡的投名狀第132章 全部處決457.第457章 人心搖曳第131章 大漢蠡賊第120章 應聲栽倒第350章 賈詡450.第450章 退無可退第293章 御駕親征第309章 後將軍袁紹第9章 緊張局勢第252章 庇護曹操而引來的不滿第283章 敏感時刻448.第448章 樓外樓第336章 關羽戰呂布481.第481章 難全467.第467章 生分第319章 會盟第368章 任重道遠第257章 賈詡毒計第373章 對於曹操的默契第188章 劉協的演講第283章 敏感時刻466.第466章 舊事416.第416章 子曰第179章 鐵面無情的黃忠434.第434章 京內京外第309章 後將軍袁紹第2章 殺入禁宮454.第454章 壓力如山483.第483章 遇阻第313章 危機四伏的洛陽城第85章 圍起來第157章 清剿叛亂 大軍十萬第293章 御駕親征第234章 時間與空間第247章 屍體第357章 分兵456.第456章 金刀之讖第402章 陰險計謀第241章 壺關第46章 人心散了,隊伍不好帶了第156章 大丈夫生居天地間豈能鬱郁久居人下第73章 大漢風骨第37章 終於來了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第117章 宣戰第185章 將軍在外,算賬在內第318章 公孫瓚之死第300章 曹操的驚慌439.第439章 烏程侯第286章 變局第63章 算計第52章 年號光熹第105章 匈奴單于第318章 公孫瓚之死第191章 殺人不見血第376章 王莽未篡時第205章 司馬之家第84章 代君行事第297章 許縣怎麼樣455.第455章 頭疼第338章 殺機暗藏424.第424章 之外第133章 郭嘉第52章 年號光熹第341章 袁紹與曹操的性格區別第68章 要壞435.第435章 暗潮第223章 晦澀第95章 王佐之才第406章 殺雞駭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