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5章 王允的口舌利害

聽着王允的話,蔡邕徹底酒醒了。

他脖子發冷,不自禁的縮着脖子。

王允的話,嚇到他了。

他在文學上有着極高的成就,在大漢朝享譽盛名。同樣的,他對仕途有着極其強烈的渴望,想要站在更高處,令更多的人仰望!

原本,就差那麼一步!

他女兒入宮,生下皇長子,備受寵愛。

按照以往的慣例,宮裡的陛下愛屋及烏,他蔡邕必然風雲驟起,登臨高位。

曾經一度他心潮澎湃,飄飄乎不知所以。

直到前不久,他被當朝訓斥,降級三等,這才猶如冰水澆頭,令他徹底清醒過來。

這段時間,他是渾渾噩噩,連生女兒都不能讓他有所恢復,頹喪的十分徹底。

但是王允這番話,燃起了他的希望,又帶給了他恐懼。

他女兒蔡琰如果能被立爲皇后,他外孫劉紹爲太子,他飛黃騰達毋庸置疑!

可如果不是,那唐瑁便是他的下場!

蔡邕心裡翻江倒海,難以平靜,好半晌才清醒過來,急聲道:“我不能舉薦,只會適得其反!”

老丈人舉薦女兒,宮裡的陛下怎麼看?朝野會怎麼看?只會使得他名譽掃地!

王允一直注視着蔡邕,見他明顯意動,漠然道:“蔡公確實不合適,但有一個人,十分合適。”

蔡邕心頭一震,道:“是誰?”

王允神情不動,盯着蔡邕沉默片刻,慢慢說道:“御史中丞,伏完。”

蔡邕擰眉,伏完是劉協的老丈人,在朝野眼裡,是個不想‘招惹’之人。

蔡邕神情驚色,連聲道:“不可不可!誰都可以,就他不可以!”

蔡邕再怎麼樣,都不想與伏完,劉協沾邊。

王允越發漠然,道:“蔡公想怎麼做?”

蔡邕看着王允,只覺口乾舌燥,腦子裡暈乎乎的。

王允突然這個提議,讓他有些措手不及,一時間想不到更好的辦法。

王允心裡冷哼,這蔡邕也是‘不可共計大事’!

但蔡邕的身份太過特別,王允需要他的幫助!

強壓着不滿,王允一言不發。

蔡邕見王允不說話,反而更着急了,猶豫再三,道:“伏完,真的能行?”

王允面不改色,道:“我能說服他。”

蔡邕心裡既激動又緊張,並且緊張佔大部分。

他看着王允,嘴脣蠕動着,想要說什麼,卻又無從說起。

忽然想起來,連忙拿起酒杯喝了一口,這一口下肚,腸胃涼爽,整個人也清醒了不少。

蔡邕放下酒杯,控制着表情,道:“王公想要做什麼?”

王允突然跑過來,跟他說‘議立太子’,必是有所圖謀!

王允漠然的臉上出現堅定之色,道:“我若助你得償所願,你須助我遏制潁川黨,尤其是大考名錄,先得我過目。”

蔡邕神情凝色,沉默不語。

作爲太常寺卿,天下學院都歸他管,除非特旨,大考都是由他主持,具體的‘入仕’名單,自然也在他手上。

按理說,這是需要尚書檯,也就是楊彪與王允同意的,現在,王允要求先行過目,蔡邕有些犯難。

王允雙眸冷銳的盯着蔡邕,道:“蔡公,我只是要先行過目,並不要求你做什麼。”

蔡邕面色小心,道:“你只是看一眼?”

王允道:“一字不改。”

蔡邕有些勉強的點頭,連忙又道:“你真的能說服伏完?”

王允神情漠然從容,道:“蔡公還請記得你的承諾。”

蔡邕心裡還是遲疑,又擔心大外孫的太子之位跑了,掙扎半天,還是點頭道:“好。”

王允道:“我要看前不久的名單。”

依照劉辯‘秋闈’的要求,也是各地急需補充大小官吏的現實迫切,九月底下旬,太學、鴻都門學再次聯考。

到了這種關頭,蔡邕沒有遲疑,道:“我府裡沒有,明日送給你看看。”

“我看後,你至少要推遲三日送交吏曹。”王允道。

蔡邕想了想,道:“好。”

王允見蔡邕‘聽話’,原本還有些擔憂的心思放下來,道:“我聽說,兗州,司隸,幷州的太學、鴻都門學籌建的差不多了?”

蔡邕還沒有完全平靜下來,稍一想也不覺得有什麼問題,便道:“嗯,太原,洛陽,山陽三地,都已經籌建的差不多了,前期入學的,總共近一萬人。”

六所學院,才一萬人,平均不到兩千。

王允思索着,道:“我聽說,鴻都門學完全免費,只招收庶民?而且錢糧由太常出?”

蔡邕有所警醒,看着王允道:“鴻都門學,是先帝所立,這,並沒有什麼問題。”

王允冷哼一聲,道:“將來這些人,像先帝時那樣,直接爲太守,甚至入六曹侍郎、尚書,你還會覺得沒有什麼問題嗎?”

蔡邕嚇了一跳,急忙道:“不可能!朝廷有規制,凡事入仕,皆須通過聯考,任何人不得意外。”

“那司馬俊考了嗎?”王允道。

蔡邕不知道爲什麼,對這王允生出了莫名的畏懼之心,陪着笑道:“司馬公不同,他是陛下親自徵召,並非初次入仕。以前任潁川太守,入爲刑曹尚書,並不算過分。”

王允對‘朝廷規制’這種,是一點都不信,大漢朝的規制還少嗎?到現在,還能堅持的有幾條?

他也不能將話說的太直接,稍稍沉吟,道:“今天我與你說的,你記在心裡,暫且任何人都不要說。”

蔡邕哪裡敢,現在的他,比之前還要小心謹慎了,連連點頭,道:“王公,伏完那邊……”

“我會找時機去說,你無需擔心。”王允道。

蔡邕沉着臉,重重點頭,但心裡哪能不憂。

兩人這邊說着的時候,皇甫嵩,盧植出了大司馬府,深夜進入崇德殿。

劉辯好不容易將三個小傢伙哄睡,交給婢女帶走,不等鬆口氣,便又接見他們二人。

三人坐定,還不等說話,盧植便一直咳嗽,幾乎不停。

劉辯看着他,見他臉色蒼白,咳嗽的十分痛苦,招過潘隱,道:“去,傳醫師。”

不等潘隱回話,又給盧植倒茶,道:“卿家喝口茶壓一壓,醫師馬上到。”

盧植躬身,強力控制,頭上青筋跳動,道:“謝陛下,臣無礙,只是感染風寒。臣等深夜叨擾陛下,是因爲冀州的戰事有結果了。”

話音未落,又不斷咳嗽起來。

劉辯坐直了一點,見他這樣,連忙道:“盧卿家先休息一下,皇甫卿家,你來說。”

皇甫嵩遞過一道奏本,道:“是。陛下,應劭用了詐計,大敗黑山軍,俘虜六萬,斬首三千餘,目前張燕,白繞,於毒等叛逆潰散,逃亡幷州、冀州、幽州等交界處,冀州之圍已解。”

劉辯又驚又喜,接過奏本,只見寫的十分粗略,擡頭看向皇甫嵩,心裡千思百轉,道:“命張遼、夏侯惇歸應劭調遣,儘速平定冀州各處匪亂。對了,讓趙雲回禁軍大營,朕要知道詳細經過。”

“是。”

皇甫嵩應着,道:“陛下,冀州暫且無礙,現在,問題反而出在徐州。”

劉辯正激動,籌謀着在冀州推行‘新政’,鞏固‘鹽政’,聞言一怔,道:“徐州,什麼事?”

皇甫嵩有些猶豫,道:“那呂布佔據了徐州三郡,近來各處奏報、彈劾,那董卓,更是派人多番籠絡。一旦呂布倒向董卓,事態恐有大變。”

劉辯雙眼微微眯起,心裡嘀咕道:怪不得,朕之前就覺得,這些場景有些似曾相識,原來如此。

是歷史的慣性,還是人性相吸?

劉辯沒有多思這些深奧的哲學問題,故作思忖的道:“嗯,給他加個中郎將吧,嚴令歸丁原調遣,但有不軌,立即罷除。”

“臣領旨!”皇甫嵩擡手道。他對這個佈置沒有異議,是正常的反應。

盧植還在咳嗽,臉上半青半白,道:“陛下,那吳郡太守孫堅越發乖張,既不遵朝廷之命,又威逼朝廷所任州牧,着實大膽,須做彈壓。”

劉辯雙眼微眯,對於孫堅,他一直有所提防,這位桀驁不馴完全擺在明面上。

“給他傳令,再敢妄爲,罷了他!”劉辯道。

又見盧植咳嗽,醫師還沒來,劉辯道:“潘隱,你扶着盧卿家去,要醫師好好診治,不可耽擱。”

盧植頭上冒出虛汗,頭也發昏,沒有強撐,起身道:“臣謝陛下。”

在潘隱的扶着下,盧植退出了後殿。

劉辯看着盧植的背影,面露擔憂。

他記得,在‘三傑’中,盧植是死的最早的,算算時間,或許就在這一兩年。

皇甫嵩見着劉辯的神情,微微躬身,心裡同樣不安。

他與盧植在大司馬府可以說是朝夕相處,知道盧植的身體情況——非常不好!

很快劉辯回過神,道:“具體事宜,大司馬府做好預感稟報朕。另外,多招一些人手,卿家與盧卿家要多注意身體,切莫過於勞累。”

皇甫嵩擡手,道:“臣等領旨。”

劉辯點點頭,心裡在考慮大司馬府的構置。

第二天一早。

王允一如既往第一個來到尚書檯,開始一天的工作。

楊彪卡着點到,挺着大肚子,儀態從容,路上的大小官吏,情不自禁的見禮。

隨着朝廷整頓吏治的推進,朝廷的威嚴正在復甦,作爲丞相,楊彪的威儀也在悄然增加。

路過王允的值房,楊彪瞥了眼,大步穿過。

有了劉辯上次在嘉德殿的敲打,楊彪與王允老實了下來,頗有些井水不犯河水的味道。

王允注意到了楊彪,卻沒有理會,認真的審視着手裡的公文。

這是一份幷州牧何顒上來的公文,內容是關於被裁減的‘冗官’,王允漠然着臉,眉頭不斷擰起。

他發文裁減的,暗示裁減,想要裁減的,牧何顒上來,不足他預期的十分之一!

“潁川黨……”

王允雙眼閃過冷芒,忽的起身離開值房。

剛出門,便迎來了值房小吏。

小吏一怔,道:“王公要出宮嗎?”

王允道:“入宮,有什麼事情嗎?”

小吏瞥了眼四周,低聲道:“王公,小人聽說,吏曹那邊擬定的補缺名單出來了。”

王允臉色微變,道:“能拿到嗎?”

事先拿到與等吏曹奏稟,那是兩回事。

小吏搖頭,道:“只有荀尚書一個人知道,外人估計看不到。”

王允心裡升起怒氣,道:“你繼續盯着他們,我進宮一趟。”

“是。”小吏不以爲意,王允哪天不進宮?

王允出了尚書檯,繞過嘉德殿,去的卻不是崇德殿,而是永樂宮。

王允來到門口,與守衛的中黃門,淡淡道:“通傳太后娘娘,左僕射王允求見。”

中黃門不敢怠慢,應着小跑向裡面。

王允看着他的背影,心裡還在思索着措辭。

而宮裡何太后剛剛梳洗好,正準備與宮女玩遊戲,聽到王允求見,哼了一聲,道:“不見!”

上次王允直言不諱,將何太后頂撞的夠嗆。何太后並不是什麼有胸襟的人,一直記着,不找王允的麻煩就不錯,哪裡會見他。

中黃門應着,又跑回來,與王允道:“王公,娘娘有其他事情,不方便見王公,王公請回吧。”

王允也不意外,道:“你與娘娘說,事關二位小殿下,請娘娘容稟。”

中黃門猶豫着,事關‘二位小殿下’,他也不敢大意,只好硬着頭皮再次來到宮裡。

何太后聞言,本來笑容滿滿的臉上頓時冷了下來,冷笑一聲,坐好道:“胡言亂語!他要是說不出個所以然來,本宮今天就對他不客氣!”

中黃門心裡鬆口氣,連忙又回頭去請王允進來。

王允來到宮裡,見何太后面無表情的端坐,身旁還有衆多宮女,擡手見禮道:“臣王允,見過娘娘。”

何太后倨傲的坐着,淡淡道:“本宮不是陛下那好好說話,你要是在我這裡胡說八道,我讓你吃不了兜着走!”

王允面不改色,道:“娘娘,事關重大,請屏退左右。”

何太后皺眉,盯着王允,似覺得王允沒有作假之色,擺了擺手。

一衆宮女、內侍緩緩後退,無聲的退了出去。

何太后拿起茶杯,也不看王允,道:“你莫要給本宮機會。”

王允見四下無人,再次擡起手,道:“太后娘娘,臣是爲了東宮一事,特來請示娘娘。”

何太后一怔,轉過頭來,道:“東宮,你說要立太子了?”

王允一臉正色,沉聲道:“娘娘,陛下繼位不順,皆是因爲先帝生前未立太子,前車之鑑,臣認爲,當宜早立下太子,以定萬民之心。”

何太后放下茶杯,嗤笑道:“陛下才多大,何須急迫?王允,你今天來,就是爲了說這個事?”

聽着何太后語氣不善,王允毫無懼色,道:“娘娘就不擔心,成爲第二個董太后嗎?”

本來嗤笑的何太后,猛的站了起來,雙眼冷酷,神色變幻不斷。

在先帝駕崩後,董太后便執意要立劉協爲帝,除了劉協是她撫養長大,頗爲疼愛外,也未嘗不是爲她自己所考慮。

劉協爭奪帝位失敗後,董太后的日子可以說是相當悽慘!

何太后看在眼裡,自然不會容忍她成爲第二個董太后!

可如果有那麼一天,劉辯寵愛某個妃子,這個妃子她不喜歡、不對付,背後又有親族支持,劉辯執意要立這個妃子爲後,這個妃子的兒子爲太子……

歷史重演,只不過,何太后變成了董太后,又有新人成了‘何太后’,該怎麼辦?

想到這一點,何太后忍不住的心驚膽跳,差點站立不穩。

何太后深深的吸了兩口氣,眼神冰冷的注視着王允,道:“你想說什麼?”

王允神情不變,擡着手,道:“臣請示太后娘娘,宜立太子,定國本,安社稷。”

何太后這才聽明白,皺起眉頭,緩緩坐下,細思起來。

王允的話點醒了她,不能等到那種時候,必須要儘早選擇一個她喜歡、對她恭順的兒媳婦以及孫子,這樣才能避免重蹈覆轍,落入董太后那般淒涼境地。

目前,她的辯兒有兩個兒子,長子是蔡文姬所出,次子是唐姬所出。

論感情,何太后自然與唐姬更爲親近一點,但也就是那麼一點,對於唐姬時不時表露的小心思,何太后看在眼裡並未點破,實則不喜歡。

而蔡文姬知書達理,待人接物皆令她十分舒服。最重要的是,蔡文姬出自詩書之家,才學極好,書香濃郁,這一點,是何太后欣賞的,或者說,是屠戶之家出身的她,暗中羨慕的。

但蔡文姬的母族,也就是蔡家名望太好,蔡邕詩文傳天下,仰慕者無數,如果立劉紹爲太子,蔡文姬爲皇后,將來未必好控制。

何太后擰着眉,心裡反覆計較,一時間難以決定。

好半晌,她面帶寒霜,與王允道:“你覺得立誰合適?”

王允擡着手,越發肅容,道:“啓稟太后娘娘,長幼有序,嫡庶有別。陛下乃是嫡子、長子,繼承大統理所當然。現今所立太子,當以長子爲宜。”

“劉紹?”

何太后自語一聲,心裡還是有些猶豫。

第135章 踏雪尋梅第234章 時間與空間第203章 讓子彈飛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205章 司馬之家第116章 硝煙第178章 關雲長第201章 陳宮的手段第345章 董卓撤兵第245章 曹操的緊迫第170章 風雲變 袁術敗487.第487章 突然遭遇474.第474章 醒悟第376章 王莽未篡時第210章 丁原與呂布的父子嫌隙第180章 豐厚的戰利品第193章 長子出第264章 劉協第249章 虎癡432.第432章 驚喜與意外第171章 人財兩得第71章 入京與入宮488.第488章 以少勝多第157章 清剿叛亂 大軍十萬第172章 大耳賊,玄德公第181章 賈詡三策 曹操再敗第405章 人心潰散第254章 暗潮洶涌第94章 潛規則第394章 裂痕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464.第464章 克紹箕裘第68章 要壞第298章 時間就是勝利第362章 曹操的艱難選擇第232章 圍城第145章 與朝臣的隔閡第259章 齷齪事第270章 不是鍾繇471.第471章 來勢洶洶第315章 常見大招裝暈第51章 潛伏第82章 人心第211章 趙雲威名第33章 細思極恐第4章 陛下不可第404章 拳打腳踢478.第478章 曹操會嗎第250章 鏖戰479.第479章 歸去來第307章 怒氣第302章 不好的預感第297章 許縣怎麼樣第123章 邀名431.第431章 狠辣手段第325章 心思詭譎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第320章 十八路諸侯第16章 四世三公第285章 君臣博弈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72章 朋黨論第36章 制衡第108章 大統已定第167章 離間第326章 歃血爲盟第343章 欽使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477.第477章 抱負第58章 不動第304章 董卓的圖謀 曹操遇伏第332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第210章 丁原與呂布的父子嫌隙第358章 合兵第82章 人心468.第468章 少年第15章 陣線第128章 荀彧418.第418章 手段第94章 潛規則第26章 禍國之人第376章 王莽未篡時484.第484章 獻計第51章 潛伏第288章 袁術欲稱帝第64章 魑魅魍魎第316章 熾盛殺機第297章 許縣怎麼樣第199章 卿家之能,令朕心服第260章 輕描淡寫第168章 接着奏樂,接着舞第165章 荀彧到京 要害之言第394章 裂痕415.第415章 太一第236章 突然變化第36章 制衡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152章 公孫瓚敗,豫州失陷第81章 忍無可忍第222章 貶爲庶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