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夷三族

後殿之內,隨着一衆人噗通跪地,安靜的落針可聞。

‘謀立太子’加上‘對朕很失望’,將事情的性質變得前所未有的嚴重!

一羣文武大臣,噤若寒蟬。

原本一些人都想好了措辭,但因爲劉辯短短一句話,再也說不出口。

最爲緊張的,反倒不是劉協,伏完,而是蔡邕。

這位頗有雄心的國丈,此刻臉色蒼白,渾身發抖,如墜冰窟。

劉辯俯瞰着這些跪地的朝臣,神情不動,目中厲色跳動不休。

大漢朝,不知道從什麼時候開始,綱紀崩壞,肆意妄爲,不說地方官成了‘事實諸侯’,朝廷裡的這些文武大臣,同樣想幹什麼就幹什麼,毫無敬畏之心!

哪怕經過劉辯數次整頓,再三警告,可還是出了這件事!

暗中竄連、謀立太子,這是對劉辯權威的挑釁,對皇權的挑戰!

劉辯決不能容忍!

他深吸一口氣,想着怎麼處置。

王允,劉協,伏完,蔡邕,這些人,全都是當朝重臣,須要穩妥處置,更須要強力震懾!

“辯兒,”

在一片靜寂中,何太后忍不住了,臉上有着僵硬笑容,道:“朝臣舉薦太子,是他們的責任,也,也不算什麼大事……”

劉辯微微轉頭,瞥了眼這便宜老孃。

何太后笑容更加僵硬了,卻又感覺當衆有些下不來臺,眉頭微蹙,道:“那王允就不說了,劉協舉薦太子,有什麼過錯?讓他一直跪着,你不是常說兄友弟恭嗎?”

劉辯心裡的怒氣是蹭蹭往上竄,這便宜老孃是真的糊塗。

看着何太后,又瞥了眼跪了一地的朝臣,劉辯恨不得將王允千刀萬剮!

董太后比何太后精明的多,更會察言觀色,見劉辯目光陰沉,連忙道:“陛下,劉協年紀尚幼,爲奸人挑唆,非是自願,請陛下明鑑。”

這老太后倒是清醒一點,劉辯沒理會,目光在跪在一羣人身上搜尋,落到了蔡邕身上,淡淡道:“國丈。”

邊上還站着的蔡文姬聞言,雙手死死絞在一起,滿臉寫着慌張。

蔡邕心跳如擂鼓,口乾舌燥,雙眼盯着地面,顫聲道:“臣,臣糊塗。那王允,王允與臣說,立太子是定國本,還能打擊叛逆,遏制訛言……臣,臣糊塗,便信了他的話……”

劉辯冷哼一聲,道:“這太子,恰好就是你的外孫,你糊塗的正好!”

“臣有罪!”蔡邕伏在地上,雙眼盡是憂懼。

劉辯看向其他人,掃視了一圈,最後與劉協道:“劉協,王允也是與伱這麼說的?”

“是。”劉協跪在地上,語氣中都是顫音。

董太后在一旁看着,心裡擔憂到了極點。

以往劉辯要殺劉協,藉口不是那麼充足,現在一個‘串聯朝臣,意圖不軌’的罪名,便可以光明正大的殺了。

何太后這會兒,還是不明白事情到底怎麼就嚴重了,還想說話。

“哼,”

劉辯率先開了口,冷冷盯着身前的一地人,道:“幾句冠冕堂皇的話,將當朝親王,御史中丞,太常卿騙的團團轉,你們就是這麼好騙的嗎?”

“臣有罪!”劉協,伏完,蔡邕再次說道。

“咳咳……”

突然間,盧植劇烈咳嗽起來,而後強忍着,擡手道:“臣,君前失儀,請陛下治罪。”

劉辯眉頭皺了皺,沒理會他,道:“丞相,你說,這件事該怎麼處置?”

楊彪胖臉如鐵,神情肅色,起身擡手,沉聲道:“回陛下,王允串聯朝臣,謀立太子,陰詭手段,其心可不測,臣請嚴懲!”

劉辯雙眼銳利了幾分,道:“朕問你的是,怎麼處置?”

楊彪習慣性推諉了,迎着劉辯的目光,心裡一哆嗦,連忙道:“臣意爲下獄,由……廷尉府審斷,從嚴判決。”

他原本想說御史臺,刑曹,廷尉府三法司會審的,但刑曹尚書司馬俊歸王允調遣,御史臺涉案,只能由廷尉府審判了。

鍾繇忽的起身,肅色擡手道:“回陛下,此案涉及尚書檯左僕射,渤海王,御史中丞,太常卿,非是廷尉府所能斷。”

楊彪小眼睛微睜,飛速的道:“陛下,臣請旨,以丞相之身,親自審理!”

鍾繇有些回過意,瞥了楊彪的背影,道:“尚書檯主政,丞相無審斷職權。”

楊彪心裡惴惴不安,眼見鍾繇不給他留後路,胖臉如鐵,挺着大肚子,回過頭,喝道:“莫非,你要陛下去審案嗎?”

鍾繇向他擡了擡手,沒有說話。

荀攸,荀彧等人悄悄對視一眼,這麼大的案子,所有人其實心知肚明,得由宮裡來決斷。

“咳咳,”

盧植強忍着咳嗽,一臉枯槁的起身,道:“陛下,此案錯綜複雜,還須給王允一個辯駁的機會,以理清案情,不枉不縱。”

“臣附議。”一直沒有說話的司馬俊,突然開口說道。

劉辯看向他,雙眼半眯。

從他了解的情況來看,這司馬俊並沒有參與其中。

或者,他現在還沒有資格。

司馬俊這個時候說話,其實是一種‘撇清’關係的自救行爲。

不等劉辯反應,何太后道:“再這樣下去,王允要凍死在外面了。”

劉辯目光看向門外,大雪還在落,後殿哪怕有碳爐,還是能感覺到絲絲冷意。

餘光瞥了眼楊彪等人,劉辯想了想,暗道:也好,早點了結,省得夜長夢多。

“帶他進來吧。”劉辯淡淡道。

典韋應着,向着不遠處甕聲道:“帶進來。”

兩個禁衛,拍掉王允身上的雪,將王允架進門。

王允頭上帶着雪,嘴脣打着哆嗦,臉色蒼白,渾身哆嗦,雙眼卻十分冷靜。

顫巍巍跪地,道:“臣參見陛下。”

殿裡不論是坐着的還是跪着的,看到王允這份模樣,心裡各有慼慼。

“你應該自稱罪臣。”潘隱在一旁提醒道。

王允貴婦在地上,縮成一團,倒不是懼怕,實在是因爲冷,語氣卻十分堅定,道:“陛下,臣舉薦太子,爲國本計,爲我大漢計,也爲陛下計,臣,並沒有做錯。”

劉辯冷笑一聲,道:“你沒有做錯?若是光明正大,爲何要勾連渤海王與伏完,太常卿,甚至於,蠱惑太后,你的罪,在不赦!”

王允不卑不亢,道:“臣並未鬼祟,也不曾蠱惑太后,說的都是實話。陛下爲大皇子取名爲‘紹’,其意自明。而今亂匪猖獗,由渤海王上書,一舉多得,對平亂,對朝廷,對陛下,都是上上之策。臣雖有勾連之舉,但絕無私心,皆是爲我大漢江山所想,請陛下明察!”

“你……”劉辯被他這些話,堵的一時間居然無法反駁!

楊彪,荀攸,荀攸,鍾繇,司馬俊等人還跪在地上,看不清表情。

但不少人都覺得,王允的話不是沒道理。

這個時候,立下太子,對於鞏固朝廷,安定人心,太過重要了!

“辯兒依我看,不如就趁機立下太子吧,”

何太后有些可憐的看了眼王允,與劉辯道:“劉紹又不是外人,總歸是你兒子。”

劉辯眉頭皺起,根本不理會何太后,彷彿感受到大殿裡一些人的想法,雙眼冷峻的盯着王允,冷聲道:“絕無私心?你真的沒有私心?”

“臣絕無私心。”王允道。

他暖和了一點,臉色沒有之前那麼蒼白,心中更加冷靜。

不能認罪,不認罪,還有活路,一旦認罪,便是死路一條!

劉辯一擺手,坐直道:“都起來吧。”

“謝陛下。”

跪了半天的衆人,陸陸續續的起來,有人僵硬的差點起不來,你攙我,我扶你,加上本沒有那麼多座位,相互謙讓之下,很是混亂。

潘隱見着,連忙招來內侍,一邊攙扶,一邊增加座次。

好一陣子,文武官員才坐整齊,齊齊躬身低頭,沒人言語。

除了偶爾咳嗽一聲的盧植。

劉辯壓着怒氣,環顧一衆人的神情,沉色道:“王允,你說你沒有私心?朕問你,那劉弘,是不是你叫進京的?”

王允跪在那,擡起手,蒼白的臉上有着些許紅潤,漠然又堅定,道:“是臣寫信給劉公。當初陛下繼位所見之人,縱觀朝野,以劉公爲貴,臣請他入京,見證東宮,以堵悠悠之口。”

“你考慮的還真是周全!”

劉辯對於王允,是真的動了殺機,居然能在他眼皮子底下,謀劃這樣一盤大棋!

王允擡着手,面不改色,道:“陛下,臣死不足惜,但太子乃社稷之本,天下所望,臣請陛下儘早冊封,以安萬民之心。”

劉辯目光冷漠,道:“朕,就安撫不了萬民之心,非得東宮不可?”

劉協坐着不動,瞥了眼王允,緊繃着臉,心裡萬分渴望王允不要再說了。

伏完,蔡邕之類同樣恨不得掐住王允的喉嚨,不讓他再多說一個字!

楊彪,荀攸等人同樣神情凝重,王允這麼‘耿直’下去,今天的事情,將難以善了!

左僕射,御史中丞,太常卿,渤海王。

王允作爲尚書檯二號人物,實際主持尚書檯政務長達兩年;伏完是御史中丞,其妻子是陽安長公主;太常卿蔡邕是當今國丈,大皇子的外公;渤海王劉協就更不用說了,當今陛下的親弟弟!

這四個人,平時處置哪一個都得驚天動地,更何況是四個!

荀攸,荀彧,鍾繇等人不動聲色的對視,心裡在想着對策,同時盤算着最壞的後果!

王允沒有如他們所想那樣閉嘴,神情越發認真與劉辯對視,道:“陛下是萬民之主,但東宮同樣重要。臣自請死罪,請陛下以祖宗江山社稷爲重,速立太子!”

說着,王允伏地,頭重重的磕在地上。

劉辯神情頓時陰沉無比,這王允死到臨頭,還敢將他一軍!

看着王允,又掃了眼在座其他人。

這些朝臣紛紛低頭,不言不語。

劉辯雙眼眯起,心中怒火熊熊。

他看的明白,這些朝臣之所以不說話,是因爲王允固然手段有問題,可立太子在他們看來,確實是一個迫在眉睫的事!

劉辯心裡飛速計較,就這樣處置王允,在朝野看來,難免有些‘理虧’,無法服衆。

更何況,他還得考慮劉協,伏完,蔡邕。

“陛下。”

這時,潘隱從外面接過三道奏本,上前遞給劉辯。

劉辯皺眉,這種時候,來什麼奏本。

伸手接過來,打開看去,本就難看的神情,忽然慢慢變得平靜,而後是第二道,第三道。

看到最後,他面無表情的放下來,拿起茶杯,輕輕的喝了口茶,擡頭看向門外。

大雪飄飄,寒風刺骨。

後殿裡的氣氛,好像也被影響了,沒有一點聲音,所有人的目光,都在劉辯身上。

而劉辯在看完三道奏本後的表情,令他們心中一糾,預感到大事不好。

“咳咳咳,”

盧植有些堅持不住了,劇烈咳嗽着,還是擡起手,向劉辯道:“敢問陛下,這三道奏本是?”

劉辯餘光看了他一眼,道:“幽州牧劉虞,揚州牧丁原,青州牧朱儁,上書舉薦劉紹爲太子。”

不止是盧植,所有人聞言都大驚失色!

滿殿的目光,從劉辯身上,轉移到了王允背後、側臉。

劉虞,丁原,朱儁,這三人奏本到的這麼齊,明顯是早有預謀!

朝臣勾通邊帥,是大忌!

楊彪挺着大肚子,心頭陣陣發冷。

他猜到王允的計劃肯定不會小,萬萬沒想到,居然還有三個州牧隨聲附和!

二荀,司馬俊,鍾繇以及皇甫嵩等人,全都低頭不語。

到了這種時候,王允不死也得死了。

王允卻面不改色,直起身,肅穆的擡手,道:“臣請陛下,以江山爲重!”

說完,再次伏地。

劉辯慢慢放下茶杯,語氣波瀾不驚,道:“王允,私心作祟,蠱惑聖聰,陰謀嗣立,其心可誅。夷三族。”

後殿之內,落針可聞!

他們都知道事情的嚴重,卻萬萬沒想到,居然會嚴重到誅族!

王允陡然色變,猛的起身,大聲道:“陛下,臣絕無私心,一心爲了我大漢江山,爲陛下所慮,請請陛下明鑑!”

劉辯不理會他,雙眼盯着楊彪,道:“這件事,由丞相親自操辦。”

楊彪胖臉抖了抖,擡手道:“臣,臣領旨。”

一個朋友抑鬱了,打了幾個小時電話,吐了。

408.第408章 老烏龜第355章 恍然大悟第8章 衆臣的疑惑第339章 毒計第124章 大事件小手段第362章 曹操的艱難選擇第400章 慎言慎言!第220章 你們,對朕也很失望吧?第261章 天色第161章 大事惜身 小利忘義490.第490章 潰敗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466.第466章 舊事第18章 知識的快樂第388章 帝心第314章 劉焉病危第142章 蔡侯紙第150章 魚水之歡第265章 新舊丞相第204章 不被人待見的皇帝陛下第375章 新年舊故事第103章 雁門失守458.第458章 殺紅眼第58章 不動第365章 破城第335章 關二爺成名第402章 陰險計謀第57章 驚變(大章求追讀)第21章 給何進機會第213章 程昱第331章 孫策戰華雄第288章 袁術欲稱帝第273章 嚴峻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120章 應聲栽倒第129章 陰謀味道第324章 劉備與曹操的相似處第147章 七進七出第110章 黨團第270章 不是鍾繇第122章 九品中正制第99章 抄家事第253章 荀攸的禁忌之言441.第441章 末等小民第381章 瑞雪兆豐年第54章 十六治國方略第303章 頂級謀士的對決第324章 劉備與曹操的相似處第115章 每逢大事487.第487章 突然遭遇第385章 爭鬥第339章 毒計第213章 程昱488.第488章 以少勝多第68章 要壞415.第415章 太一第128章 荀彧483.第483章 遇阻第153章 袁術野心,皇位我也坐得第355章 恍然大悟第67章 徵撫之爭第406章 殺雞駭猴456.第456章 金刀之讖第327章 分裂的聯軍417.第417章 許攸第116章 硝煙447.第447章 天災人禍第158章 郭嘉失算 賈詡得計第93章 朕開始生氣了第113章 回京第78章 心機416.第416章 子曰第215章 王允的口舌利害第221章 夷三族第4章 陛下不可第111章 古之惡來第87章 終究是錯了第206章 殺意第114章 吾皇萬歲429.第429章 軟禁與驅趕467.第467章 生分第371章 納女入宮第29章 爛攤子第85章 圍起來第146章 上天示警第351章 內訌第150章 魚水之歡490.第490章 潰敗483.第483章 遇阻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470.第470章 尚書檯風雲第374章 真相第219章 其心可誅第194章 皇甫堅長與趙雲第367章 不啻驚雷479.第479章 歸去來453.第453章 繼往開來第339章 毒計477.第477章 抱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