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說

第280章 曹操的自立之說

在場的,幾乎所有人都盯着曹操,郭嘉兩人,心底在思索着他們的話。

曹操出仕以來,可以說很是坎坷,惡評不斷,屢屢壞事,甚至於引得匈奴圍困上當,將劉辯陷於險境。

種種表現,可以說很是不堪,在朝野鮮少有人看好他,也就是家族夠強,一路護着他。

但越過永漢三年,曹操展現了驚人的能力,先是平定兗州的橋冒叛亂,後是憑藉一己之力,逼降青州黃巾軍近百萬,震動天下。

接着,不費吹灰之力收服黑山軍,將朝廷這塊心病徹底拔除。

到了這裡,曹操已然成勢,哪怕朝野再怎麼彈劾、壓制,都改變不了一個事實——曹操有着強大的能力!

但曹操的並沒有改變,任性妄爲,肆意用兵,根本不將朝廷放在眼裡。

偏偏,自永漢初,曹操便是宮裡的親信愛將,一路庇護,令得朝野沒有半點辦法。

可是現在,陛下起疑了,曹操這些解釋,能夠過關嗎?

劉辯聽着郭嘉的話,神情不動,道:“曹操,郭嘉說你是成大事之人,你的大事是什麼?”

曹操頭磕在地上,臉角如鐵,雙眼凝肅如冰,沉聲道:“臣以衛青爲樣,立不世功勳,成萬世之名!”

劉辯眼簾微動,心裡暗思。

曹操這話,應該是真的。

只不過,劉辯需要他一直‘真’下去!

“你爲什麼突然發兵譙縣?”劉辯語氣寡淡的道。

郭嘉神情暗凜,餘光看向曹操。

他從劉辯平淡的語氣中,聽到了絲絲殺意。

這不是假裝出來的警告,是真的動了心思!

曹操比郭嘉更爲敏感,到了嘴邊的話硬生生嚥了回去,如果繼續像奏本上那樣的大道理,他今天即便不死,今後也不會再有任何機會!

他深吸一口氣,道:“回陛下,臣以爲,滅董在我,此等功績,曹操不願讓於他人!”

這些話,倒像是真心話,劉辯卻也不置可否,繼續道:“有沒有人勸你自立?”

郭嘉瞳孔驟縮,餘光看着曹操,微不可察的搖頭。

“有。”曹操彷彿沒有察覺到,不假思索的道。

劉辯深深的看了眼曹操,慢慢坐直身體,放下手裡的碗。

趙雲,張繡,孫策,周瑜等人看着曹操,臉色各異,更多的是心驚膽戰。

曹操是當今陛下最寵信的愛將,爲他攔住了不知道多少禍事,爲了保下曹操,眼前的陛下不知道得罪了多少朝臣。

可就是這樣一個人,居然也有人勸他自立!

而且堂而皇之的,在陛下面前承認了!

他們不自禁的看向劉辯,只見這位陛下的側臉平靜無波,看不清任何表情。

潘隱悄悄縮頭,不動聲色的給了典韋一個眼神。

典韋雖然貌似憨楞,可一點都不傻。

上前幾步,拿着長矛,瞪着眼,對着曹操三人殺機畢露。

四周的禁衛聞風而動,拔出刀劍,將曹操,郭嘉,許諸給圍了起來。

郭嘉臉色微微發白,雙手抓着地上的草,眼神急急閃動,想着對策。

而許諸身上並沒有兵器,大個子跪在曹操右邊,一動不敢動。

劉辯盯着曹操,這曹操的直率,有些出乎他的意料。

當初有人勸皇甫嵩自立,皇甫嵩則是悶聲不響的拒絕,當做了外界沒人知道。

這曹操是怎麼想的?

劉辯伸手拿起碗,小刀在羊身上輕輕割着,漫不經心的道:“你是怎麼做的?”

曹操感覺着脖子的冰冷,聲音平穩有力,道:“臣手刃之,棄屍於野,任野狗啃食。”

趙雲下意識的皺眉,心裡不安。

按理說,遇到這種不臣之言,理當擒拿,交由朝廷問罪。

但這種事情太過敏感,一般採取私底下處置,秘而不宣。

可曹操不同,他親手殺了,拋屍於野。

貌似是一種忠心的體現,卻又不上報,更顯心虛!

劉辯吃着羊肉,目光看向南方,道:“傳旨,張遼爲漢中太守,司馬防爲青州牧,劉備調任琅琊太守,徐榮回禁軍大營。再傳旨公孫瓚,命他爲先鋒,四月征討袁術。”

潘隱連忙道:“小人領旨。”

說着,轉身就去安排。

孫策,周瑜悄悄對視一眼,暗自凝色的思索着這個安排。

‘滅袁’無疑是不世大功,誰能拿到,封侯都是小事。

而孫策之父孫堅已是烏程侯,這道旨意,卻只有奮武將軍公孫瓚!

曹操頭磕在地上,狹長雙眼沉靜,只是微微眯起。

他內心十分平靜,並不擔心自身安危,想的仍是南方的局勢。

劉辯安排完這些,慢慢吃着烤羊,仔細又推敲一陣,道:“曹操,你手裡現在有多少兵馬?”

曹操毫無猶豫,道:“回陛下,騎兵八千,步卒五萬,另有三萬青壯。”

劉辯雙眼微微眯起,盯着曹操的後腦勺。

之前不覺得,當面聽着曹操這麼說,他有些明白朝野那些人爲什麼忌憚曹操了。

曹操說了八萬八,可真正動員起來,十萬大軍輕輕鬆鬆。

十萬大軍!

可以說與朝廷旗鼓相當了!

劉辯考慮着削減曹操的兵力,可旋即又覺得是徒勞,曹操這類人想要擴大士兵數量,簡直是輕而易舉!

劉辯深吸一口氣,這個曹操,現在令得他有些舉棋不定了。

一個劉備,還不足以制衡曹操。

而朝廷裡面臨着‘更替’的問題,靈帝時代的一些能臣重臣,死的死,病的病,新一代掌權就在眼前。

朝廷裡那些人,還能壓得住曹操嗎?

在一片安靜中,劉辯瞥向曹操,道:“你想要不世功勳?”

曹操不動如山,道:“是。臣誓做衛青,留萬世之名。”

劉辯心裡計較再三,還是定住心思,坐直身體,道:“朕信你。也給你這個機會!朕給你便宜之權,大司馬府不再節制你,任由你行事!”

曹操眯起的雙眼猛的一睜,面沉似鐵,心中激盪如沸。

他萬萬沒想到,這種時候,身前的陛下,還這般有魄力!

“臣領旨!”

曹操又一磕頭,聲音鏗鏘如刀兵交擊,堅不可摧,道:“臣以洛河之水爲誓,定不負陛下浩蕩天恩!”

劉辯也輕吐一口氣,下這個決心,對他來說也並不那麼容易。

站起來,目光眺望着南方,他道:“先滅了袁術,去吧。” 曹操激動緊張的情緒難以平復,只能應話道:“臣領旨,告退!”

劉辯沒有再說,揹着手,注視着南方。

曹操退後,走了幾步,翻身上馬,打馬飛奔離去。

潘隱欲言又止,最後只能眼睜睜的看着曹操的背影消失在視線裡。

他很想勸劉辯,現在就殺了曹操,否則日後必養虎爲患!

趙雲,張繡,孫策,周瑜等人的眼神若有若無的在劉辯側臉流轉不休。

眼前的這位陛下,果真是好大的魄力!

就是不知道,曹操是否真的會遵守他的諾言。

就在這時,劉辯忽然轉身,看向趙雲,周瑜等人,道:“朕記得,剛纔曹操,是以洛水起誓?”

趙雲一怔,連忙道:“是。”

劉辯眉頭控制不住的跳了又跳,拼命擰都擰不動。

他轉頭看向曹操離去的方向,心裡忽然起了濃郁的殺機。

洛水啊,這讓劉辯想到了一個現在還是十幾歲,歷史上卻是攪動三國,某種程度比曹操還要狠辣的一個大人物——司馬懿。

“陛下。”

這時,一個騎兵飛奔而來,跳落在地上,單膝跪地道:“皇城府急報,呂布與袁術聯姻,兩人約定,共同發兵廣陵、吳郡。”

劉辯餘光瞥向孫策,見他滿臉緊張,道:“還有嗎?”

傳令兵跪在地上,舉着一封信,道:“校尉說,交趾士家對遲遲不認命交州刺史不滿,故意停兵不前。”

劉辯冷笑一聲,道:“這是在威逼朕嗎?”

孫策直覺渾身陣陣冰冷,彷彿感覺到了劉辯的眼神。

孫家與士家的暗中盟約,朝廷知道的一清二楚,孫策聽到‘士家’二字十分敏感,彷彿銳利的刀鋒已經架在他脖子上。

傳令兵等了一陣子,道:“校尉還說,劉表,士燮等人,還派人去了益州,具體談了什麼,正在調查。蜀路難行,恐要等十天半月。”

劉辯對皇甫堅長很滿意,點頭道:“朕知道了。傳話給他,他父親病重,早點回洛陽吧。”

“是。小人告退。”傳令兵應着,轉身上馬,飛奔離去。

劉辯打開手裡的信,皇甫堅長寫了很多,較爲詳細。

不止是呂布、袁術勾連,準備兩面夾擊孫堅,平分廣陵、吳郡,還有公孫瓚在擴兵,袁紹在廣納賢士,還有江東各大世家的動向。

劉辯認真看完,沉思良久,忽然看向孫策,道:“伯符啊,你覺得,朕該怎麼援助烏程侯?”

孫策頭皮發麻,心裡膽寒,擡着手道:“回陛下,微臣認爲,當從琅琊郡出兵,與烏程侯夾擊呂布,先滅呂布再滅袁術。”

“如果不勝,”

劉辯瞥了眼周瑜,道:“或者說,呂布敗而投奔董卓該如何?”

孫策還不是日後的小霸王,加上心思慌亂,一時間根本回答不了劉辯的問題。

劉辯等了一會兒,與周瑜微笑着道:“公瑾,你覺得呢?”

周瑜比孫策淡定了一點,故作思索了一陣,道:“回陛下,朝廷若是佔得徐州,便對董卓四面包圍,滅董只在陛下的反手之間。”

劉辯笑了笑,道:“有理。”

有個屁道理!

這周瑜也在與劉辯打哈哈。

不知道是不是經歷了曹操的事,現在劉辯看誰都覺得不那麼可信,總有反叛的理由。

深吸一口氣,甩開繁雜的情緒,劉辯與潘隱,典韋道:“回京吧,子龍,禁軍大營由你照看。”

“臣領旨。”趙雲應聲道。

看着銀甲罩身,臉角儼然的趙雲,劉辯心情好了不少,拍了拍屁股上的土塵,直接走向馬車。

潘隱等人都不敢說話,飛速安排佈置。

而張繡,孫策,張繡等人因爲身份的敏感複雜,只能‘恭送陛下’,多一個字都不敢說。

等劉辯馬車走遠,趙雲這才上馬,俯視着一衆人,目光驟然凌厲如槍,道:“回營,今日之事,傳出半個字,滅族!”

張繡,周瑜,孫策等人一凜,擡手道:“末將領命!”

一衆人上馬,跟着趙雲返回禁軍大營。

劉辯坐在馬車上,搖搖晃晃的回洛陽。

他身前的小桌上有着一堆奏本,但他只挑一些眼下關鍵的。

彈劾楊彪的奏本好像突然少了一大半,舉薦荀彧的奏本同樣銳減。

而對於廷尉府的判決,王朗給楊彪的‘勸誡信’,身前的奏本鮮少提及,即便有也是一筆帶過。

彷彿所有事情都是一陣風,風過了,一切都塵埃落定,再無波瀾。

劉辯看完了這些,撩開簾子,看向潘隱道:“楊家的那案子,還沒查到幕後是誰嗎?”

潘隱騎着馬,連忙側身道:“是。小人動用了皇城府,也給左慄遞話,都沒有查到蛛絲馬跡。”

劉辯雙眼眯起,微笑着放下窗簾。

他倚靠着廂璧,神情晦澀,自語般的道:“真的是潁川黨的手筆嗎?這麼精巧的設計又不露任何破綻,還真令真驚異啊……”

一個曹操就使得劉辯有些煩躁,京城裡的文官們同樣不能小覷。

都是能人,每一個都不能小覷!

劉辯下意識的摸起腰間的玉佩,輕輕摩挲着,心裡反覆計較。

楊彪致仕,荀彧接替爲丞相,是尚書檯換人,也是朝廷的換代,註定會有大變化。

而本就獨佔朝廷的‘潁川黨’,很快便要‘衆正盈朝’,掌握大漢絕大部分權力!

“希望他們不要讓朕失望……”

劉辯眼神帶着笑意,充滿了期待。

‘潁川黨’登堂入室,是劉辯一手推動、造就。

他需要朝廷集中精力、權力來推動‘新政’,尤其是涉及土地這一塊,除了‘潁川黨’,似乎沒有其他力量可以做到了。

想着‘潁川黨’即將一家獨大,劉辯又撩開窗簾,看向有些明朗的天色。

廷尉王朗,御史臺劉協,刑曹司馬俊。

這三人基本獨立於尚書檯之外,是否能制衡‘潁川黨’呢?

(本章完)

第182章 黃巾招降曹操472.第472章 防備第235章 大哥二哥三弟(爲盟主書友20230722第225章 曹操回京第291章 絕筆信第58章 不動第95章 王佐之才第290章 戰前拉扯第313章 危機四伏的洛陽城第78章 心機第363章 賈詡的投名狀417.第417章 許攸第4章 陛下不可420.第420章 新任小主事第20章 揮劍第109章 斬盡殺絕442.第442章 弔詭第293章 御駕親征第133章 郭嘉477.第477章 抱負425.第425章 碎嘴子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476.第476章 平復第85章 圍起來第192章 豢養第237章 曹操要幹一票大的第353章 前狼後虎第226章 不隸臺閣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473.第473章 狼狽第26章 禍國之人第355章 恍然大悟第195章 皇甫二公子第382章 末世風氣第127章 寶劍鋒利否?第2章 殺入禁宮第100章 復設丞相第282章 善始善終第207章 狗急跳牆第247章 屍體第127章 寶劍鋒利否?第171章 人財兩得第272章 劉虞回洛陽第401章 龍潭虎穴第363章 賈詡的投名狀第197章 兵鋒所向第332章 張良計與過牆梯450.第450章 退無可退第150章 魚水之歡第4章 陛下不可第108章 大統已定第373章 對於曹操的默契第22章 皇甫嵩434.第434章 京內京外第25章 曹操442.第442章 弔詭第256章 都是千年狐狸第185章 將軍在外,算賬在內第358章 合兵457.第457章 人心搖曳第251章第295章 二分天下第12章 罪責第312章 十年賦稅第229章 接連的第117章 宣戰第305章 郭嘉不易與第188章 劉協的演講495.第495章 大喜421.第421章 貴公子第204章 不被人待見的皇帝陛下第239章 圍魏救趙第146章 上天示警第91章 洛陽城快空了第328章 前狼後虎第234章 時間與空間第178章 關雲長第149章 討劉辯檄文第291章 絕筆信第113章 回京第149章 討劉辯檄文第44章 不變應萬變第231章 丁原的鴻門宴412.第412章 城外府內第30章 進宮491.第491章 平定烏桓第2章 殺入禁宮第262章 召見449.第449章 田豐的狠辣472.第472章 防備第36章 制衡第320章 十八路諸侯第154章 意外之外,洛陽危急第181章 賈詡三策 曹操再敗第169章 豔名遠播第339章 毒計第328章 前狼後虎第177章 郭嘉的想法459.第459章 三天結案481.第481章 難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