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七百零二章 希君生羽翼,一伐北冥魚

“琴兒,你們怎麼又把雞湯帶回來了?是太油膩,朱哥哥不喜歡嗎?還是朱哥哥在嚴肅軍營軍紀,人不能進,東西也不能進嗎?“

李姝正在插花,一個青花瓷瓶裡高低錯落、疏密聚散着各色花朵和綠葉,有的是乾花,有的是鮮花,栩栩如生,很是好看,看到纔出門的畫兒和琴兒又拎着花膠雞湯回來了,不由詫異問道。

“不是的小姐。”花兒和琴兒搖了搖頭,解釋道“我們到了軍營,劉牧給我們說,一個叫趙文華的欽差,緊急下令,讓姑爺領着八百人去沙洲協助祭海了。因爲軍情緊急,姑爺都來不及給小姐告別,就帶着人出發了。不過姑爺特意給小姐留了口信,讓小姐在家安心養胎,他從沙洲祭海一回來就來看小姐。”

“哦……”李姝聽到朱平安去沙洲了,不由放下了手裡的鮮花,再也沒有了插花的興致了。

“小姐,你別難過,我聽說明天就祭海了,祭海完姑爺就能回來了。”

琴兒和畫兒兩人看到李姝失落的樣子,連忙上前安慰了起來。

“祭海傳的沸沸揚揚,街頭巷尾都知道明天要在沙洲祭海了,倭寇又豈能不知,定會趁機興風作浪搞破壞的。”李姝擔憂的說道。

“啊……怪不得楓橋大營把那麼多兵都派出來巡邏了,原來是擔心倭寇鬧事啊。”

琴兒和畫兒愣了,她們沒想這麼多,以爲姑爺帶兵去祭海,就是跪跪拜拜就完事了。

“小姐,不用擔心,姑爺厲害着呢。倭寇碰到姑爺,算他們倒黴。”

“是啊,是啊,以前在靖南,姑爺手下只有大刀他們幾個和幾十個縣衙差役,就把好幾千倭寇打跑了;在應天,姑爺帶着八百浙軍,把打遍江南無敵手的三頭六臂的倭寇都給剿滅了;姑爺不是說過嗎,他練的新軍,一千人就可縱橫天下呢。”

“哦,雖然這次姑爺只帶了八百人,不能縱橫天下,可縱橫沙洲總沒問題的。小姐不用擔心啦。”

畫兒和琴兒兩人你一言我一語的說道,讓自家小姐不用擔心。

李姝蓮步走到窗前,雙手合十,虔誠的閉目向漫天神佛祈禱。

“希君生羽翼,一伐北冥魚。朱哥哥,我們等你平安回來。”

祈禱後,

李姝纖纖玉手輕輕撫着小腹,看向窗外沙洲的方向,低聲呢喃。

在李姝祈禱的時候,朱平安已經帶着八百浙軍趕到沙洲祭海現場了。

此時的沙洲已經大變樣了,本來只是一個天然碼頭的沙洲,此刻已經成了一個大型齋醮聖地。

遠遠的就看到了沙洲高高豎起的旗杆,高高飄揚着長長的龍旗。

一個佔地足有數千平方的法壇拔地而起,上面供奉着一個個神位,在法壇的東西南北四個方位,還立着碩大的四海龍王相。

在法壇的正中央,豎立着一個高十餘米的巨大石柱,上面刻滿了道教經文,最中央有四個巨大的浮雕石字“定海神針”。

呃,這該不會是吳承恩創作的《西遊記》裡定海神針的靈感來源吧……

朱平安看到這個巨大的石柱,嘴角禁不住扯了扯,好像老吳就生活在這個年代,西遊記也差不多是這個時候開始構思編寫的。

印象中,老吳科舉屢屢受挫,後來於嘉靖二十多年成了歲貢生,爲了方便在南京成賢街國子監就讀,老吳遷居來了應天,住在成賢街附近,以賣文爲生。

雖然祭海明天才正式開始,但是已經有不少看熱鬧的人在遠處看了。

按照老吳的生活半徑,說不定,搞不好,老吳就在這些圍觀的百姓之中。或者,明天正式祭海的時候,老吳同志讀書之餘,來看個熱鬧也說不定。

這麼大規模的祭海,數十年也難得一遇,跑來看個熱鬧也實屬正常。

正在朱平安的思緒被這一根十來米高的巨大定海神針石柱引的神遊時候,聽到耳邊傳來一聲熟悉的聲音,“哈哈哈,賢侄你來了。我特意在我江淮營旁給你預留了一塊地安營紮寨。”

朱平安擡頭就看到了在多位將領簇擁下的臨淮侯,臨淮侯正一臉笑意的向自己走來。

臨淮候與自己一樣,穿的也是一身戎裝,全副甲肖,難得有他能穿的下的超大號甲冑,一定是特別定製的。不過,肥胖的臨淮侯,穿上甲冑後,噸位在那擺着,看上去跟一頭

熊似的,視覺上還挺有大將範的。

此刻的臨淮侯已經是江淮副總兵了,駐紮金山衛,整飭江洋,總制淮海,剃度海防,他所駐紮的金山衛是大明四大名衛之一,是一個軍事重鎮,是一座磚石建成的堅城,有“石

頭城(應天)下第一城”的美譽,地點就在上海,距離沙洲這也不遠。

就近原則嘛,他被趙文華下令調來,帶兵協助祭海,也是情理之中。

“拜見伯父。”朱平安翻身下馬,向臨淮侯走去,拱手拜見。

“咱們叔侄之間客氣什麼,走走走,帶着你的兵,跟我走。我給你留的那塊地,上風上水還平坦,絕對是安營紮寨的好地方。”

臨淮侯一臉熱情的說着,不容拒絕的拽着朱平安的胳膊就往前走。

好吧,驗證了,臨淮侯不是虛胖,還真是有一把子力氣,朱平安還真是拒絕不了。

當然, 朱平安也沒有拒絕的想法,畢竟只是臨時紮營,挨着臨淮侯的江淮大營也沒什麼。

很快,朱平安就帶着浙軍來到了臨淮侯魔下江淮大營紮營的地方。

這是樹林旁的草地,地勢平坦,距離不太遠的地方有一條蜿蜒的溪流,的確是個紮營的好地方。

看江淮大營的營帳數量,朱平安推算了一下,臨譙焦些次帶了大約三千人馬。

不過,雖然是臨時營地,但是江淮大營的防禦也太鬆懈了,沒有柵欄鹿角,只是在門口看到幾個站崗的,周圍連巡邏的兵也沒有。

“這地方怎麼樣賢侄?”臨淮侯指着預留的空地,一臉自得的向朱平安問道。

“近林便於取材,近水便於取水,地勢平坦,的確是個紮營的好地方。”朱平安毫不吝嗇的誇獎道。

臨淮候臉上的笑容頓時更盛了。

.

第一千二百一十二章 幫姐分憂好妹妹第一千八百二十一章 浙軍抵達第一千四百六十五章 洞悉其奸第一千七百七十七章 全軍覆沒第一千七百六十五章 上船第四百八十七章 圈兒的意思第一千二百五十一章 賣身爲奴第一千六百九十八章 肩上重任第一千三百八十九章 天晴了,雨停了,魏國公又行了第一千七百九十二章 我自有妙計第三百九十四章 天下英雄第六百八十六章 左牽熊孩右牽蘿莉第一千五百一十八章 我們把倭寇帶來了第四百九十九章 一條蛇引發的血案第九百一十三章 滿載而歸第八百八十章 破局(一)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誰的援軍第八百四十五章 枕風漸起第六百零五章 背後黑手第一千一百八十四章 改革縣衙第一千五百一十六章 秣陵關第一千二百四十章 靖南人傻錢多,速來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勿念,我安第五百七十二章 扶佔出直臣第九百零五章 神轉折(二)第四百二十三章 黃金套現第九百一十五章 願你走出半生,歸來仍是少年第九百七十八章 關鍵的歷史節點(中)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水落石出第一千二百零八章 秋氣漸涼,望養神智第四百八十八章 又見肥鴨子第二十八章 鄰村有一吊毛欺我年幼無知第四十一章 吃驚的朱家人第一千一百零一章 我睡城上第一千六百一十一章 挑兵標準第四百五十三章 掌嘴第二百三十一章 殺馬特第九百六十八章 獵獲第七百四十五章 東樓捉刀第一千一百四十二章 動員第一千一百一十七章 衆志成城第一千二百一十六章 秋收第四百七十九章 海島求生(一)第九百一十三章 滿載而歸第九百五十二章 施恩趙文華第一千二百一十九章 感慨第一千八百三十三章 不興武德第五十五章 拍花子第一千九百五十三章 彈劾狂潮第一千二百三十六章 幸災樂禍第一百六十一章 棘手事第一百九十四章 賭第一千四百五十九章 張經的二次考較(下)第一百四十五章 紛爭第九百九十六章 高密第七百八十一章 一脫驚豔,簡在帝心第一百六十六章 不好意思,讓您賤笑了第一千七十八章 啓程準備第四百九十一章 沒有新郎新娘的婚禮第八十六章 某下河朱平安第一千二百八十八章 賴着不走了第八十四章 被狗屎運第一千四百六十章 倭寇北上第一千二十六章 朱平安的建議第五百五十九章 訪友第一千八百三十四章 感謝贈刀第八百五十八章 司馬懿第四百三十五章 你唆你四不四撒第三百八十九章 彘兒再也不勢單力薄了第一千二百六十一章 某人發光了第一千一百六十章 某姓俞名大猷第一千二百九十七章 色厲內荏第八百七十七章 嚴嵩審案第五百六十九章 殺雞儆猴第六百五十三章 有恃無恐第一千七百八十二章 火銃炸膛,倭寇狂喜第一千六百一十六章 收買人心第九百六十章 語驚太嶽第九十五章 水涼,快上來吧第一千三百三十章 村空堡嚴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倭臨應天,略備薄禮第一千六百五十三章 百年大計,教育第一第八百四十一章 平安不解,還請賜教第一千五百三十章 秘藥顯威(二)第一千三百八十三章 振武營見聞第一千五百五十九章 浙軍紀效新書第六百一十六章 恭喜恭喜第八百三十七章 詩經之論第二百三十三章 戲姝第三百一十七章 放榜進行時(上)第一千二百零七章 雙規第一百二十四章 梅雨時節至應天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卸磨殺驢乎第一千四百三十一章 海神助威,勢必凱旋第二百六十六章 此事易爾第一千三百六十三章 你打包飯菜,我打包畫第一千八百九十二章 得手第一千七百九十一章 勿念,我安第三百八十五章 當大伯母遇到陳氏第一千四百二十一章 卸磨殺驢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