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一十章 陳年舊事

原來歷史上的“徐階小人,永不敘用”這個典故是真實存在的,而且就刻在了這無逸壂柱子上。

徐階每日來無逸壂上班,都會看到柱子上的這八個字。

話說,徐階的心得有多大啊。

根據朱平安在現代看的歷史,這八個字是嘉靖帝於嘉靖九年刻下的,這一年嘉靖帝23歲,登基九年;這一年,徐階28歲,考中進士七年了。

說到這八個字就不得不說明朝歷史上的一個著名事件“大禮儀之爭”。

“大禮儀之爭”是嘉靖帝剛登基時候的事。

其實說起來,嘉靖帝本來是沒有機會做皇帝的,嘉靖帝登基之前做皇帝的是他的堂兄,歷史上大名鼎鼎的正德皇帝明武宗朱厚照。

正德皇帝是大明歷史上的一朵奇葩。

一方面,正德皇帝英明神武,剛毅果斷處理國家大事,批閱奏章睿智果決。彈指間,就覆滅了大太監劉瑾之亂、安化王、寧王之亂,而且還經常賑災免賦,並且親自領兵大白蒙古小王子,取得了應州大捷大敗韃靼軍,關鍵的是,在應州之戰中,身爲皇帝的正德皇帝還接地氣的跟將士同吃同住,而且還親自策馬上陣砍瓜切菜似的,衝入敵陣砍殺了一個敵人,一下子鼓舞了士氣,大敗敵軍。

可是另一方面,正德皇帝卻是荒淫無道、怪誕無恥,玩樂無度,是個有名的昏君。建設豹房,藏妞無數,日夜玩樂;玩打仗,喜歡給自己封官,給自己封了威武大將軍,不知道嘉靖帝喜歡給自己封道號,是不是從他堂兄這學的。而且據說,正德皇帝還經常不理國政,帶着錦衣衛出宮尋花問柳,不管對方有沒有丈夫,只要他看中了,就讓人搶到宮裡去,鬧的京城周邊百姓怨聲載道。

這麼一朵奇葩皇帝,最後把自己玩死了。

但是,你正德皇帝眼一閉,走了,可是卻給滿朝文武留下了一個爛攤子,關鍵的是他還沒有子嗣。

怎麼辦?

國不可一日無君啊,誰來繼承皇位啊。

於是,嘉靖帝的機會來了。

當時的顧命大臣楊廷和等人,查了查皇帝家譜,就商量着讓憲宗之孫,孝宗之侄,武宗的堂弟,興獻王朱祐杬的二兒子嘉靖帝朱厚熜來繼承大統,之所以是二兒子,是因爲大兒子早就夭折了。

本來,事情很簡單,但是一落在皇家就不簡單了。

這是封建社會,孔孟之道儒家思想統治的封建社會,尤其是皇家,根據孔子的理論,孔子推崇周禮,周禮的核心便是嫡長子繼承製,也就是說皇家的傳承講究血統的。你嘉靖帝既然要做皇帝,你就得跟前任皇帝有直系血親關係。而且儒家規定:小宗入繼大宗,應以大宗爲主。

於是,楊廷和等人就認爲,嘉靖帝朱厚熜就得先過繼給正德皇帝的親爹,嘉靖帝的堂叔做兒子,這樣就有了直系血親關係,這樣嘉靖帝再繼承皇位。

於是,楊廷和他們就在迎接嘉靖帝進京繼承皇位時,在京城外搞了一個過繼和封太子大典,讓嘉靖帝以孝宗兒子、當朝太子的身份進入京城,繼承皇位。

但是

嘉靖帝不幹啊。

別看嘉靖帝當年不過十五歲,但是他是個天才,而且是個驕傲的天才。

你們要我過繼給叔父?

不讓我認親生父母,讓我忍叔父爲爹?!

啥玩意,連我親爹親孃都不能認了。我是那種不孝的人嘛?!以後豈不是要被人戳脊梁骨!

是可忍孰不可忍!

“詔書是讓我來當皇帝的,不是來當太子的。恕不從命。”十五歲的嘉靖帝在城門口,堅決不同意。

嘉靖帝不從,但是國不可一日無君啊。於是,楊廷和等人退讓,讓嘉靖帝先登基繼承皇位再說。

登基後,嘉靖帝要崇祀自己已經過世的親爹興獻王朱佑杭。結果,楊廷和等人又拿出孔孟之道反對,堅決反對。嘉靖帝以你們不讓我封我親爹,我就跟我娘回家,這皇帝不做了。

於是,楊廷和等人又退讓。不過,楊廷和還是做到了一點,你認你親爹孃,封你爹孃爲帝后可以,但不能稱“皇”,你皇考還得是你叔父孝宗。

嘉靖帝礙於剛登基,皇位不穩,勉強同意稱父親爲“興獻帝”,母親爲“興國太后”。

嘉靖三年,嘉靖帝皇位穩固,又起了封親生父母“皇”字,楊廷和終致罷官,各部各死官員都上奏反對嘉靖帝,而且還有二百多名大臣去皇宮左順門請願,他們反對的理由便是孔孟之道。

當然,嘉靖帝皇位都穩固了,自然不會客氣,一百多人被嘉靖帝下令逮捕下獄,四品官以上奪俸,五品以下都打廷杖,這一次就打死了十八人。

所以,由於大禮議事件,嘉靖帝對儒家意見大得很,什麼嫡長子繼承製,什麼小宗入繼大宗、應以大宗爲主,所以,嘉靖帝對儒家學說創始人孔子意見大得很。

嘉靖九年,年輕氣盛的23歲嘉靖帝在內閣首輔張璁的提一下,要去掉孔子的王號,並且要降低孔子的祭祀標準,毀塑像,用木牌位等等。

這可是孔子啊,先聖孔子,在讀書人心中,孔子是神一樣的存在,歷代帝王爲彰顯對孔子的尊崇,都在不斷追封追諡孔子呢,你竟然要削王削祭祀規格!

官員們儘管心裡反對,但被嘉靖帝打怕了,左順門反對嘉靖帝的官員被打死十八人呢,又畏懼內閣首輔張璁,敢怒不敢言。

但是,同樣年輕氣盛的28歲的徐階,站出來了,上疏嘉靖帝,堅決反對,對嘉靖帝說no。

嘉靖帝讓張璁去處理,張璁生氣的教訓徐階,徐階據理力爭。張璁生氣罵徐階說,你小子要背叛老子嗎。徐階嗤之以鼻,背叛是建立在依附的基礎上,我徐階啥時候依附過你了?!接着,徐階又上書一封,堅決反對。

看上徐階的上疏後,年輕氣盛的嘉靖帝被氣壞了,你他麼還來勁了是不。

好,你以爲我不能做昏君,不能落下不能接受底下人進諫的臭名,不能把你關到大牢是不是。

別以爲老子沒辦法。

不能把你下大牢,那就換種方式,我把你貶到鳥不拉屎的地方,做個管監獄的小官,跟監獄作伴去吧。

於是,把徐階貶到了福建延平府做樂一個管刑獄的推官。

如此,嘉靖帝的氣還沒消,扔下貶謫聖旨後,又氣沖沖的跑到無逸殿,帶着怒氣在柱子上親手刻下了“徐階小人,永不敘用”八個字,提醒自己,徐階這玩意是小人,我永遠都不能重用他。

第一千六十章 大明第一奏神第一千三百五十八章 熟悉的套路第一千五百零八章 見好就收第四百七十章 天無絕人之路第九十八章 狗屁的紅袖添香第一千五百一十二章 夜深謀大事(下)第二百八十三章 若得一人老第六百三十四章 威脅第八百五十一章 壞人第八百七十三章 深思恐極第六百三十七章 跪禮之爭第三百八十一章 請誅賊嵩第一千六百六十七章 乾柴烈火第四百二十一章 廷辯李默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倭寇分兵第一千八百六十七章 繼續追擊第六百一十三章 意味深長趙大膺第一千八百一十三章 我們委屈第一千七百一十六章 誰的援軍第一千三百二十二章 開局不順第一百五十七章 不巧第三百七十章 大恩榮宴第六十七章 癩蛤蟆也想科舉第一千一百零三章 解釋與自信第一千九百二十七章 彈劾朱平安第一千一百一十六章 簡版鴛鴦陣顯威第五章 芙蓉帳暖第一千八百二十二章 城前對峙第一千九百零一章 恐高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融入營地第六百二十三章 管中窺豹第二百二十章 傳名第六百九十九章 嚴嵩道謝第二百八十九章 土包子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戰事一觸即發第八百五十三章 小妖精第一百三十六章 複試第一千五百二十九章 秘藥顯威(一)第一千九十七章 寇分台州第三百零六章 得士如此,可以聞於矣第七百四十六章 篩選題本第三百八十二章 曲線救沈第三百六十章 把太監做到最巔峰第六百三十八章 刑部陳情(一)第二百七十二章 搜檢論文武第一千五百三十九章 事起第一千一百八十三章 早有準備第五百五十章 祭河第六百三十三章 熱鬧的刑部第五十五章 拍花子第七百七十五章 狂妄自大朱平安第六百三十九章 刑部陳情(二)第一千八百六十章 最終大禮第八章 餵豬都不吃第一千八百七十四章 功蓋東南第一功第一千三百六十一章 人山人海,知己難求第一千六百九十章 出來吧,刺刀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煞星進門,苦哉苦哉第六百六十章 繼續呀第一千三百九十八章 出來吧,免死卷第八百六十九章 主弱臣強第一千七百九十五章 倭寇分兵第五百八十二章 朱平安的建議(二)第一千六百三十六章 值夜第二百七十三章 時運不濟第一千六百一十四章 真有福氣第一百六十一章 棘手事第三百三十三章 道理我懂第一千二百二十九章 融入營地第七百七十二章 一脫成名天下知(三)第一千五百零一章 魏國公和臨淮侯的堅持第五百二十四章 明日落紅應滿徑第一千二百八十章 爲國捉貪,卻訪一賢第一千七百七十五章 戰事一觸即發第三百零一章 救美第一千四百九十四章 倭臨應天,略備薄禮第九百三十九章 你震我也震第一千六百九十六章 翻舊賬第七百二十六章 初入太倉第三百八十章 臣有本奏第一百二十八章 繁榮娼盛第八百四十四章 我的關雎第一千九百六十六章 煞星進門,苦哉苦哉第一千六百九十五章 調令第一千七百零四章 到站隊的時候了第五百零五章 龍有逆鱗第七百一十六章 稽查太倉庫銀第五百五十二章 生活不止善和遠方,還有眼前的苟且第六百五十九章 你來我往第八百九十二章 赳赳武夫,公侯干城第一千七百五十一章 重要任務第一千七百八十八章 萬勝萬勝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羣起而彈之第一千八百零七章 哈哈,倭寇不跑了第一千一百五十三章 救人第一千四百章 平息譁變第二百七十一章 排隊候考第九十八章 狗屁的紅袖添香第二百一十八章 立碑第四百四十章 天馬行空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