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三章 壞兆頭

從這天開始,北城的工地上就開始有序的運行起來。

好幾百民夫接連清理了三四天,才把過去的臨河門內的主街部分大致的清理了出來。

直到這時候,作爲一縣之長的鄭仕弘才姍姍來遲。

帶着孫縣丞和周師爺兩人,象徵性的在已經收拾乾淨的區域轉了一圈。

然後在倒塌了的臨水門城樓下,與楊墨攀談了幾句。

這應該就算是他們對救災羣衆的關懷和慰問了吧!

楊墨剛好趁着這個機會,向鄭知縣提了個建議。

這兩天在清理工作中,有村長向他反應了一個問題。

就是內城根下的縣民們,對他們這些民夫們很是牴觸。

他們在進行清理工作時,時常會被縣裡的百姓們誣陷。

說民夫們撿走了本該屬於他們的東西。

大到一塊條石,小到一塊磚頭。

民夫們在清理磚石的時候,簡直如履薄冰。

不知道什麼時候,就會被縣裡百姓們攔街謾罵,甚至威脅和驅趕。

雖然現在暫時還沒有民夫因爲這件事捱打。

不過民夫們都覺得,再這樣下去,這種事遲早會發生。

楊墨找人一打聽,這才明白。

縣裡百姓們至所以這樣,完全是因爲他們已經被官府徹底拋棄了。

整座縣城不光是北城牆倒了,很多民居也倒了,可縣太爺卻視而不見。

只想着在期限內修好城牆,把幾乎所有資源,都向修城傾斜。

對於他們倒塌的房屋和悲慘的境遇不聞不問。

北城牆附近的幾個裡坊,在洪水中受災嚴重。

里正把情況反映到縣衙去,卻被縣吏們指責爲災情期間蓄意添亂。

他們連縣太爺的面都沒見着,就被孫縣丞給轟了出來。

當官的他們不敢得罪,最後他們反而把怨氣全都撒到了施工隊身上。

原來,他們不知道從哪裡,得知了楊墨支取縣庫一萬兩紋銀的事。

就覺得正是因爲施工隊花光了縣裡的預算,縣太爺纔沒辦法管他們。

這種謠言迅速波散開來,導致這一帶的百姓們,一看到施工隊就來氣。

總是有意無意的干擾民夫們的日常勞作,藉此發泄自己心裡的不滿。

楊墨瞭解情況之後,對這件事十分重視。

工程所需時日還很長,一開始就遭到土著居民的反對,這絕對不是個好兆頭!

兩方人馬相互看不順眼,還不得不呆在一起三個月。

擡頭不見低頭見,早晚必定會引出什麼大亂子來。

楊墨總覺得,這裡面不簡單,彷彿是有一雙手,在背後挑撥。

自己幾天前支取庫銀的事,明明只有縣裡的幾個頭腦和本村的村民們知道。

到底是誰把它泄露給縣裡這些百姓的呢?他又到底安着什麼心?

他心裡隱隱覺得,這件事不能看見當作沒看見,否則必定會後患無窮。

其實,此前楊墨在親眼目睹了縣裡居民的慘狀時,就有心想要幫助他們。

在加上聽說了這件事之後,就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想法。

他要幫遭了災的居民們重建房屋!

當他向鄭仕弘提出這個建議之後,鄭仕弘差點以爲他腦子進水。

盯着他上上下下打量了半天!

本來工期短的就像妓女的肚兜,你楊墨這不是沒事找事嗎?

知縣大人臉上的表情如此明顯,就算楊墨腦子真進水了都看得出來。

“大人容稟,如今工地上人手嚴重短缺,而這些縣裡居民卻又不在應徵範圍。”

“他們對縣府心存怨懟,整日遊手好閒,有意刁難民夫們。長此以往,兩方人必生齟齬。萬一鬧出什麼亂子來,傳出去必定有損大人聲威。”

“不如把這些人全都組織起來,以工代賑。讓他們在災情期間加入到民夫們中間,幫忙修築城牆。”

“如此一來,一方面能夠讓這些人得到妥善安置,以免他們惹事生非。”

“另一方面,也剛好可以利用此次工程的便利,替這些人重建房屋,也免得他們總來大人面前聒噪。”

“此事一舉三得,修城的同時,也賑了災。同時還是一項政績,能爲大人您的履歷添上濃墨重彩的一筆。”

聽到這裡,鄭仕弘撫着頦下短鬚,警惕的看了楊墨一眼。

“這麼說來,工程豈不是又得追加預算!”

楊墨搖頭說道:“不必,建造房屋所用的材料,由縣民們自己掏腰包。他們如果沒錢,可以暫時向縣裡富戶拆借,由縣衙擔保。等將來再由他們逐年向富戶們償還本金和利息。”

楊墨事先就瞭解過了,縣裡百姓一般都是有生計的商販。

他們的賺錢能力比農民可強多了,應該有人願意向他們發放貸款。

這樣一來,這些災民們就能提前重建家園,也就能提前恢復生產。

縣裡富戶們也能得到了一筆額外的收入。

這些人都是土生土長的縣民,又有縣衙作保,新蓋的房屋作抵押。

富戶們根本不用操心收不回本金和利息。

鄭仕弘只關心城牆的修繕工作,對這些災民們的死活,可以說毫不關心。

在楊墨向他保證不會再追加預算,也不會拖慢工期之後。

他才勉強答應,讓楊墨自行安排,周師爺從旁協助。

至於貸款從哪裡來,他可以找縣裡幾個大戶們商議,看看他們有沒有人願意拿出錢來放貸。

縣裡的幾個豪紳們雖然一再向他哭窮,但鄭仕弘知道,他們腰包裡還鼓的很呢?

這種青黃不接的時候,他們的銀子正愁沒地方投資。

恐怕聽說了這件事之後,都會爭先恐後的想要貸款給這些縣民吧!

果然,這一舉措一經推出,立刻就得到了災民和富戶們的雙重響應!

滿城百姓敲鑼打鼓,奔走相告。

就連那些沒有受災的百姓們,也都跟過節一樣高興。

大災之年,百姓們當然都願意看到欣欣向榮的景象。

因爲只有這樣,才意味着災情正在平復,一切正在向好。

他們也才能更方便的找到餬口的營生,對生活充滿希望!

否則,百業凋敝,普通城市居民又沒地種,恐怕很快就會連飯都吃不上。

第一百零四章 大顯身手第一百八十三章 鵲橋仙第八十二章 襄陽城第四十七章 死敵第六章 吝嗇鬼第一百零一章 英雄第一百五十七章 溫度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灣歸一第九十八章 恩將仇報第九十九章 馭下之道第一百四十三章 撬棍第七十三章 歌功頌德第八十九章 軍令狀第五十一章 浪裡白條第五十七章 大出血第一百二十二章 驚變第一百三十三章 河底水閘第二百零二章 豐樂樓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天第六十章 刷牙子第一百四十八章 得民心者得天下第六十四章 水龍車和起重機第九十九章 馭下之道第二百章 鹿門山榷場第五章 約定第一百四十五章 輕蔑的代價第四章 紫荊鎮第二十三章 工具人第五十七章 大出血第一百六十九章 只欠東風第九十一章 炮擊敵營第七十四章 淚灑長街第一百九十一章 新傷壓舊傷第六十七章 同仇敵愾第一百六十五章 封鎖第一百八十五章 觸目驚心第一百九十八章 夫復何言第九十五章 反包圍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影門第二十七章 浮桴稅第一百四十三章 撬棍第一百三十五章 各懷鬼胎第四十九章 蓄謀已久第一百四十章 消息換酒第一百六十六章 運籌帷幄第八十章 進軍府城第一百五十二章 三天第十八章 水匪第一百二十七章 一反常態第三十五章 武器迷第一百二十章 翻江忽律第四十九章 蓄謀已久第一百零四章 大顯身手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字城第一百三十七章 血影門第九十五章 反包圍第一百九十二章 情和義值千金第一百三十一章 棄暗投明第一百四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五十一章 浪裡白條第一百八十九章 忤逆犯上第三十四章 侯爺第一百章 真面目第十九章 財神第五十四章 回回砲第二百零二章 豐樂樓第四章 紫荊鎮第七十四章 淚灑長街第一百四十章 消息換酒第一百三十六章 圖騰第一百五十三章 府城來人第八十三章 賈通判第一百七十一章 一鼓作氣第一百八十九章 忤逆犯上第一百三十九章 奢侈品第一百二十八章 一字城第一百四十章 消息換酒第二十章 供應鏈第一百八十九章 忤逆犯上第七章 壽材第四十九章 蓄謀已久第四十五章 有話好說第七十二章 清湯寡水第四十七章 死敵第一百二十六章 護法第四章 紫荊鎮第五十一章 浪裡白條第一百四十九章 如意算盤第五十九章 性賄賂第五十四章 回回砲第二百章 鹿門山榷場第一百二十六章 護法第一百七十三章 三灣歸一第五十章 思嫁第二十四章 仙人渡第三十五章 武器迷第一百八十四章 販夫走卒第一百三十八章 大獲全勝第七章 壽材第四十九章 蓄謀已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