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零二十九章 兵指大同

“那我陳州的莊園怎麼辦?一千頃土地啊!就這麼拱手上繳了?”

“上面只是說,如果同意除爵,可以退還從前的田莊產業。”

“那不接受除爵呢?田莊產業就沒有了,不就是這個意思嗎?”

“其實從利益上考慮,皇叔還是選擇除爵有利,反正皇叔的王爵也不能傳給子孫,最多十幾年就沒了,到時候皇叔的後人拿不到田產,會怪皇叔今天的決定。”

“我意思是說,從前的田產要爭取,王爵也不能除!”

趙杞沉默片刻問道:“皇叔現在住的府宅是自己的嗎?”

“當然是我自己的,我自己掏錢買的土地,南遷後誰會管我們的死活。”

趙杞點點頭,“這就對了,連正宗的趙氏天子都不管皇叔的死活,皇叔還能指望李延慶發慈悲?”

趙偲吃了一驚,“你是說,這份決議其實是李延慶的意思?”

“我想應該是李延慶的意思,准許皇族經商,把從前的土地田莊還給我們,這是李延慶的讓利,但我們需要付出點什麼,皇叔就從沒有想過?”

“李延慶讓我們放棄爵位換取利益?”趙偲的眼睛瞪大了。

趙杞笑了笑道:“皇叔知道我是怎麼決定的嗎?”

“你說!”

“我今天下午去找過宗正寺了,提出了我的條件,我可以放棄爵位,一個條件是還回我在開封府的莊園和汴梁的產業,另一個條件就是我現在住的王府歸我所有,成爲我的私宅,我可以傳給兒子。”

“你糊塗啊!”

趙偲憤怒敲打桌子,“你放棄的不僅僅是爵位,還放棄了趙宋江山!”

“皇叔,我心裡清楚得很,這是李延慶在杯酒釋兵權,我如果不知好歹,三年內我必死,那時爵位沒有了,什麼都沒有了,我兒子會有什麼悲慘命運,我還不知道呢!”

“這......”趙偲被堵住了,一句話說不出來。

趙杞喝了口茶,又淡淡道:“我在黃龍府給金兵端屎倒尿,餓狠了,連老鼠都吃過,渴極了,只能吃雪,那時我就發誓,我若能回中原,一定要舒舒服服過完下半輩子,什麼宗室、權力都是狗屁,只有白花花的銀子,只有豐富的食物和房宅纔是最珍貴的,就因爲這個景王爵位,我已經在女真人手中死過一次了,我不想再死第二次,皇叔想去爭取權力,去找別人吧!我今天下午已經在宗正寺簽字了,願意放棄王爵。”

趙偲嘆了口氣,半晌道:“你剛纔說,如果我不簽字除爵,會被害死嗎?”

“皇叔,有句老話叫做敬酒不吃吃罰酒,你自己考慮吧!”

趙偲怒氣衝衝而來,回去時卻滿懷失落,走出王府,他仰天長嘆一聲,“我趙宋江山,難道真要完了嗎?”

.......

就在李延慶率大軍奪取汴京的同一時刻,在雁門關以北,一支十萬人的宋軍正浩浩蕩蕩北上,這支大軍是由劉錡統領的十萬虎賁軍,他們的目標是河東路北部的大同府。

大同府原是遼國的西京道,包括大同府、朔州、應州和蔚州等三州一府,在遼國滅亡後,西夏也同樣窺視西京道,在八年前,西夏軍和金兵爆發了爭奪西京道的大戰,最終西夏慘敗,金國奪取了西京道。

對大宋而言,西京道原本也是中原王朝的土地,在唐時代叫做朔州、雲州和蔚州,一直由中央朝廷管轄。

所以在和金國簽訂海上盟約時,就明確遼國滅亡後,由宋朝收回西京道,但一直到今天,大宋的軍隊才第一次踏進了西京道。

宋軍首先進入朔州,朔州人口不多,只有數萬人,主要以漢人爲主,不過他是遼國漢人,遼國滅亡後,他們又變成了金國漢民,不過他們對金國的認同感不強,對宋朝更多是疑慮和害怕。

所以當劉鐵率領五千先鋒軍隊進入善陽縣時,城內百姓家家關門閉戶,大街上冷冷清清,民衆都躲在屋裡向外張望,男子則拿着刀準備拼命。

這時,幾名官員奔了過來,爲首官員施禮道:“下官羅北朝,是本縣縣令!”

劉鐵覺得有點怪異,對方明明是漢人,說着一口流利的漢語,卻不是宋朝的官員,他問道:“你金國任命的官員?”

羅北朝苦笑一聲,“下官是遼國保大二年進士,先是當縣丞,金兵佔領朔州後,原來的契丹縣令跑掉了,下官就被任命爲縣令。”

“我們是宋軍!”

“下官知道,只懇請將軍不要擾民,有什麼要求,下官一定盡力解決。”

“我其實沒有什麼物資上的要求,但我想知道現在金兵的情況。”

“金兵的情況很簡單,他們佔領西京後就沒有變過,兩萬騎兵一直駐紮在大同府。”

“從未來過你們這裡?”

羅北朝搖搖頭,“軍隊從未出過大同府,只是卑職要去大同府述職。”

劉鐵着實聽得不舒服,便冷冷道:“從今天開始,你不用去大同府述職了。”

“下官明白!”

劉鐵忽然想起一事又問道:“既然這裡是朔州,那朔州知事在哪裡?”

“回稟將軍,朔州人口只有三萬,一大半都集中在善陽縣,所以下官同時也兼任朔州太守,實際上縣衙和州衙是一回事。”

這時,一名騎兵從後面奔來,騎兵抱拳對劉鐵道:“都統已經到了,請將軍把這裡的官員帶去大營問話。”

“我知道了!”

劉鐵對羅北朝道:“你們跟我去一趟大營吧!不會爲難你們,問完話就放你們走。”

羅北朝哪敢不去,他只得帶着縣丞和縣尉跟隨劉鐵去了大營。

十萬大軍也已抵達善陽縣,大軍只簡單地紮下大帳,數百名探哨去四周數十里外監視敵情。

此時,劉錡正在中軍大帳內查看地圖上的行軍路線,大軍先到朔州善陽縣,然後再沿着桑乾河東行,到了應州應縣時,再轉道向北沿着大同水前往大同府。

這裡的氣候和西夏差不多,夏天炎熱乾燥,行軍必須沿着河水,尤其對十萬人的大軍,水源對他們極爲重要。

對金兵也是一樣,兩萬騎兵如果南下迎戰,那也必須沿河行軍。

這時,帳外有士兵稟報道:“都統,劉將軍來了,帶着一名地方官員。”

“讓他們進來!”

片刻,劉鐵帶着羅北朝走進了大帳,羅北朝躬身行禮,“下官善陽縣令羅北朝參見劉都統。”

“你是漢人?”

“下官曾祖父是太原府人。”

“那怎麼會去了北方?”

羅北朝苦笑一聲,“那個時代去北方的漢人只有一種情況,被遼軍打穀草抓過去的,不過我曾祖父是個商人,貨物和錢都被馬匪搶走,他回不了家鄉,就只好留在朔州,我們這些子孫也只能跟着留在朔州。”

劉錡點點頭,“你去過大同府?”

“下官兩個月前纔去大同府述職。”

“我想了解大同府的情況,你能告訴我多少?”

“下官只能告訴都統大同城的情況,但金兵的情況下官確實不知,他們軍營在大同城北面,我從未去過,也從未見過金兵。”

“那就說說大同城!”

第四百七十三章 新的平衡第五百九十三章 童貫爭功第二百一十七章 事態擴大第三百八十八章 夜走梁山第四百四十一章 名弓老將第七百一十二章 船隊事件 下第十七章 紙甲天王第一百四十五章 臨陣磨刀第六百九十八章 新的任命第八百八十一章 退兵條件第七百九十二章 金營漏洞第三百零五章 釜底抽薪第八百零四章 老相蔡京第三百八十二章 城外火箭第五百八十八章 探子燕青第一章 秋風秋雨第六百九十二章 兵荒馬亂第八百九十五章 民怨沸騰 上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勝天第二百八十九章 百花山莊第一百九十四章 平常之心第九十四章 各退一步第八百七十五章 秦檜歸宋第三百七十二章 鹿山書院第九百九十章 圍城打援第九百六十五章 滅國之戰 十八第八百三十七章 全家重逢第五十五章 無福消受第四百六十六章 出手小誡第四百一十六章 偶遇故人第三百八十四章 招安失敗第四百七十八章 初次朝會 上第八百五十七章 枕戈以待第九百三十八章 先發制人第六百三十一章 知州心事第六百零八章 宋金爭燕 三第九百三十一章 御史張山第四百零四章 兩軍對峙第九百八十二章 驚魂之變 上第三百五十七章 西線慘敗第四百一十八章 老薑彌辣第一百零四章 縣試高中第五百三十八章 監所解散第四百三十六章 久別重逢第九百八十九章 長江攔截第六百五十五章 曲江瓦子第七百七十九章 兵臨城下第七百六十六章 視察店鋪第六百三十三章 野利內訌第十九章 牛刀小試第七百四十章 偷襲相州 上第八百八十九章 風險測試 上第九百五十九章 滅國之戰 十二第三百三十八章 險守水壩第五百八十五章 獨立成軍第三百零三章 絕境拼殺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八百八十章 關鍵人物第一百五十七章 再遇黑麪第一千零二十六章 汴梁譁變第一百九十三章 再見童貫第五百九十章 夜襲永清第九百四十九章 滅國之戰 二第六十八章 出師不利第六百一十四章 調查細節第一千零五十一章 首戰大定第九百三十三章 夜奪證據第四百一十三章 窮寇盡追第一百八十六章 螳螂捕蟬第四百四十章 官職初定第二百三十九章 弓馬大賽 十六第六十二章 禮物風波第九百六十三章 滅國之戰 十六第二十六章 新書大火第二百零二章 鄭氏壽宴 四第五百三十一章 店鋪失火第四百章 擾而不戰第三百五十六章 落入陷阱第一千零一章 分房方案第九百二十章 收復河東第五十一章 縣城偶遇第四百四十九章 曹府家宴 五第九百九十七章 再立新君第四百八十七章 佳人賞雪 上第九十三章 追查疑兇 五第五百四十五章 新婚之禮 中第七百四十四章 主戰主和第三百二十章 軍職難爭第八百一十二章 潤州探信第一百六十六章 京城相聚第八百五十八章 襲取羅城第三百一十二章 籠絡手段第二百六十六章 京城遇舊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天賜良機第八百二十六章 探查情報第七百六十四章 民意勝天第二章 寒門子弟第五百九十二章 先奪涿州第五百九十六章 酒樓傳言第八百一十四章 地方衙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