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3章 大戰

第673章 大戰

章越與王韶已率大軍下山抵至平原。

宋軍與西夏軍連戰了數場,宋軍這次終於碰到了硬骨頭。與之前交兵的青唐蕃部不同,党項軍看見宋軍人少便上去騷擾,看到主力來了,就遠遠遁去。

兩軍斥候交戰時,党項騎兵一觸即走,分頭撤退,退至一處又有兵接應,一次宋軍騎兵追得太深,被誘敵深入損失了二十餘騎。

王韶聞之重重抽了領軍將領幾鞭子。

到了午後宋軍開始紮營,王韶,王厚,章越騎馬在高處查看附近的地形。

爲將者必知地利,章越常看見王韶捧着地圖在那看。

王厚道:“照理來說,我軍追着党項遊騎深入,此處應該尋得党項大軍了,但不知爲何一騎都不見着。”

王韶舉起馬鞭一指道:“党項人習戰,出師則鳥散山谷,抽兵則蟻聚塞垣。你看到前方的山谷,眼前黃昏我軍不敢深入,但足可藏得上萬兵。”

章越,王厚順着王韶所指看去,見山谷不僅草木茂盛,而且隨着日落,山谷籠罩在高大山峰的陰影中,此處若真埋伏一支人馬,不小心就着了道。

王厚道:“爹爹,我聽聞党項人迷信占卜機鬼之事,出戰只在隻日,而避晦日,我們不如避些時日,等晦日出戰便是。”

王韶道:“用兵豈能拘泥於此,要覓時而動,而非待時而動。”

“我預感党項騎兵已至我軍不遠埋伏在附近,即便不在山谷中,也在附近。”

章越道:“不一定要戰,牽制党項兵力便是,我們這裡多拖住一人,橫山那邊西夏人便少一個人。”

“據我所知這裡天都山軍監司可非善茬。”

西夏十二個監軍司中最精銳是左廂神勇軍,原先駐守夏州以東明堂川之彌陀洞,後爲了伐宋需要改駐天都山。

李元昊令大將野利遇乞統帥天都左廂(西夏最早兵制),對方因常駐天都山,號稱天都大王。

不過後來左廂神勇軍又遷回銀州,橫山,神勇軍留下一部分設天都軍監司,專門防備宋涇原路。

因爲這天都軍監司是新設,故而不在十二個軍監司之列,而且兵馬也少於十二軍監司。

王韶聽章越所言哈哈大笑道:“舍人,若是不是党項精銳,我王韶又何必覓此而來,這天都山地處五路要害,從這往南便是蕭關(海原縣石峽口),若我軍能在此大破党項,必將威名鎮於四方,揚我赫赫武功於天下!”

王韶一臉自信地言道。

章越聽說王韶打算主動尋求與西夏人決戰,也是吃驚。

對方有時候很謹慎,比如在北渡黃河上,但有時候卻又很大膽,居然帶着一幫青唐蕃部,竟敢硬撼党項精銳。

一日之前,天都山下的南牟城外党項大軍已是點集完畢。

按照西夏律令,士卒分爲正軍,正輔,負擔。

正軍,官馬,甲披,弓一張,箭三十支,槍一枝,劍一把,長矛仗一支,全套撥子手扣。

正輔弓一張,箭二十枝,長矛杖一枝,撥子手扣全套,作爲正軍副手,若正軍陣亡,則補爲正軍。

負擔,弓一張,箭二十枝,劍一把,主要負責爲正軍料理後勤和照料馬匹。

如此爲一軍抄,有的軍抄只有正軍,輔主各一,沒有負擔,有的有兩名輔主,甚至只有正軍,沒有輔主和負擔。

總之豐儉由人,一抄最多不過八人之數,似西壽保泰那等監軍司點檢不嚴,常常出現點集時人數不齊,裝備不齊。

有時點集頻繁,各部首領也會拒絕參戰。

不過天都軍監司前身便是神勇軍,其部衆都是從多次對宋作戰中劫掠無數財富,獲利極多,故而對宋作戰意志與戰鬥力極強。

大帳之內,一名頭戴紅裡氈帽,身穿白衣窄袖,耳戴重環的男子,正在翻閱兵書。

他手中所持乃是《太乙金鑑訣》,所言都是軍事占卜。

類似於讀書人從易經的占卜中讀出治國之道般,當初李元昊等西夏將領在行軍打仗中,也是參考此書來進行決策。

正在翻書的男子,名爲嵬名令達,乃南都軍監司監軍。

嵬名是西夏國姓,爲最早的党項八部之一,李元昊的李是唐朝賜的漢姓,但李元昊建國後,爲表與漢人一刀兩斷,便恢復了當初的姓氏嵬名。

而這嵬名令達正是出自西夏皇族。

大帳之內,他的左右都是軍監司蕃部首領,衆人環坐作一圈,中央滿擺酒肉,卻無一人動刀。

這時一名軍卒入帳與嵬名令達耳語幾句,然後退了出去。

而嵬名令達放下書對左右道:“宋軍騎兵與我們接了數戰互有勝負,我軍的偵騎無法靠近,至今摸不清他們人數多少,只是估摸着有上萬騎。”

“至於從會州那邊知會而論,應在一萬五千騎上下,多是古渭的蕃部……”

衆首領本都是神色嚴肅,但聽說古渭的蕃部都露出鄙夷之色。。

一名姓野利的首領道:“我們也就兩個頭項而已,不過都是精兵強將,一個打十個足夠了。”

西夏五軍抄設一木牌,十抄設舍監,二十抄設小首領,最後一個部落爲一溜,一溜不超過六十抄。

數溜可組成一頭項。

李元昊起兵時也不過五個頭項而已。

衆人議論一番,都是決定出戰,否則讓宋軍再深入,使部落的牛羊牧畜被劫掠了就不好了。

嵬名令達點了點頭道:“乙埋在銀州點集,我本要率爾等去與宋軍爭橫山,但如今點集後,卻碰上另一股宋軍上門,那麼就滅了此股宋軍再去銀州不遲。”

說完嵬名令達起身掀開帳幕看着天邊後言道:“遠處雲彩一片血紅,正好預示着會有大戰!”

衆首領一併點點頭,党項人最信占卜,以雲氣觀是否可以交兵。

然後嵬名令達又令卜者拿出一具羊骸骨在火上燒之,党項首領都盯着看。

不過一會卜者看着被火炙烤後的羊骸,也不怕燙捧在手中,對着四方比劃了一番,然後言道:“宋軍會從西南面來!”

衆首領聞言再次紛紛點頭。

嵬名令達問道:“那何日可戰?”

卜者道:“兩日後可戰!”

衆首領聞之點頭,然後嵬名令達捧出一具裝着酒水的骷髏酒杯,每個首領都刺了臂血入酒,然後一共飲之。

嵬名山連夜率軍出發。

(本章完)

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12章 一以貫之第434章 演講第901章 出外(兩更合一更)第148章 刻章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520章 重聚第797章 受賀第113章 入汴京第130章 齋長第823章 得加錢第991章 太后與官家(兩更合一更)第318章 打壓第476章 不作官了第38章 仙霞嶺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625章 御試第387章 嘉祐八年第338章 汴京買房記第873章 你也算故人?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313章 秘閣第104章 醉漢第514章 荒政(兩更合一更)第160章 見面第431章 入潼關第505章 安排第703章 太平宰相第641章 曾呂隔閡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第173章 傳頌第986章 交鋒第787章 解圍第453章 撕破臉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842章 還是女婿好啊第117章 大學之大義第679章 報捷第793章 打吧(兩更合一更)第675章 擂鼓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583章 十日期限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780章 下岷州第453章 撕破臉第925章 問政第825章 名將來投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684章 滿嘴流油第210章 暢談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459章 反擊(第一更)第179章 買房第314章 六論第242章 玉簪第719章 出兵河州第330章 文運昌盛第809章 度之第440章 未雨綢繆第238章 商量第524章 省元第401章 新差遣第778章 就事論事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332章 雪泥鴻爪第767章 國事相托第690章 經營第846章 還有機會嗎?第72章 食店第363章 不可亂說話第157章 識人第111章 江賊第542章 王安石進京(感謝曹面子書友成爲盟第274章 議親第128章 吃蟹(感謝罐裝冬瓜茶成爲盟主)第405章 鈔法第13章 求學第729章 四大天王第111章 江賊第853章 委屈你出山助朕第530章 商議第398章 升官與賞賜第982章 私下交易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192章 賠罪第112章 未道再見(感謝propheta書友的盟主第211章 同窗第1012章 投機第572章 激勵族侄第485章 章越的發明第428章 出差第465章 同年們的力量第996章 參知政事的一日(五千字)第974章 物物不務於物第818章 便商貿第573章 蘇軾三言第635章 學士院試請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