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51章 說客登門

邇英殿內,章直予官家說書進講,陪同章直一起進講的是王雱。

官員說書經筵最少都要二人,同時還有宰執大臣相陪,所以即便時常能見到官家,但章直說話也沒有那麼隨心所欲。

而且王雱還特意與章直一併說書。

王雱此人極是厲害,熟悉天下掌故,且無史不通。以至於章直想要引經據典,夾在進講經義中間,拐彎抹角地爲自家叔叔說話。

但章直嘗試了幾次,稍稍有所觸及邊界了,即被王雱出言化解或是打斷。

以至於章直一句話都遞不出去的。

要換了以往章直肯定是不管不顧,但如今得了章越的話,他也不再是那等愣頭青,所以他便沒有強言。

王雱見章直如此,也沒有說破,他心想章越辭學士的原因,官家如今大概還不知道內情。

之前至章越府上傳旨的李憲,王雱已是打了招呼,讓他謹慎說話。

李憲已是答應了王雱。

李憲是老臣在官家面前什麼話該說,什麼話不該說,他是一清二楚的。

之前就有一個例子,官家拿一個事問王安石,王安石就反問道,陛下先與臣說此事從何處得知?

官家就問,卿如此在乎這件事從哪裡來幹嗎?

王安石道,陛下與其他人密,卻獨隱於臣,這是君臣之間推心置腹之道嗎?

官家就如實說,這件事是從李評那得知。

王安石深恨李評,彈劾於他,將李評貶至保州。

王雱想起李評多了幾分警覺。

這李評也是頗爲知書習典,在外戚之中算是一個人才了。官家平日常他留身奏事,諮詢軍國大事,所以宰相們對李評都是客客氣氣的。

官家拿保甲法問李評時,李評私下提出反對意見,就是此事爲王安石得知,之後被貶。

李評被貶前,憤怒地對官家說,陛下每當要罷黜誰,王安石就黨庇誰,令被黜之人反而升官。而王安石不喜歡誰,哪怕陛下明知他無過,但王安石一定會加罪於他,將他趕得遠遠的,就如臣這般。

這樣的話可謂用心十分惡毒,王雱仍覺得即便要將李評逐出要付出不小代價,但也要爲之。

經過貶李評的事,官家與王安石二人是真生出隔閡來了。

好處是外戚內臣中對皇帝說話也就更謹慎了。

因此王雱不怕李憲會私下給官家遞話,只是怕有什麼別的渠道進言。

此刻從經筵上散去後,王雱與一名熟悉內情的宦官聯絡。

王安石很少聯絡溝通宦官,這些事都是王雱在主張。比如之前官家派去查問青苗法的內殿都知張若水,押班藍元振二人都是王雱結交的。

王雱先確認了官家沒有起疑心,以爲章越屢辭翰林學士,只是顧忌着官員的清操而已。

而並非因王安石用王韶替換他的不滿。

但這是王雱擔心的,若是官家聽一聽問一問宰相王安石對章越辭翰林學士的想法還好,但官家一切都不說,一句相關的話也不問。

似乎官家如今在等王安石的一個表態。

王雱知道李評之事不可重演,章越在官家心目中地位不遜於李評,所以此事最好不要鬧大。

當然真鬧大了,他王雱也不會怕,至於王安石更不會在乎。

但能說服章越,不令李評之事重演,纔是上上之選。

想到這裡,王雱回到了邇英殿,對着一旁抄錄講義的章直說今日要登門拜見章越。

王雱當然知道章楶,王安國,王安禮都勸說失敗的事,可是他卻對自己此行有十足的把握。

章直聽說後直接道:“家叔可能如今不願見到衙內吧。”

王雱笑道:“子正,令叔不會怕見我吧!”

章直聞言微怒道:“這是哪裡話。”

王雱笑道:“我雖沒有酈食其,蒯通之辯,但包管一席話便讓令叔受了翰林學士,子正是信不不信?”

章直當然不信,可是見王雱這等天下沒人比我聰明的樣子道:“你要去,沒人攔着你,我替你稟告就是,但家叔見不見我可不管。”

王雱笑道:“子正肯爲我通報一聲即是,料想令叔不會羞見我也。”

王雱仍是自信十足的樣子。

之後章直,王雱一併來到了章府。

章直立即帶着王雱來到了院落中,遠遠地看見一名身穿舊袍的男子,正坐在院中的石桌石椅上撫琴。

王雱與章越見面次數不多,他的自負不在其父之下,所以眼高過定,沒幾個人能入他的眼底。

王雱對章越也是初時覺得不過如此,但到了經過後來一系列的事後,發現此人卻是才幹非凡,介於其父的政敵與非政敵之間。

可在王雱眼前,任何無法控制的人或勢力,都是要歸入政敵一類,於是他對章越倍加小心。

他見到章越雖一襲舊袍,但風姿卻是儒雅風流的,足見美章郎之語。本來如此男子院中撫琴應是一幅美好的畫面,可從王雱聽來,章越的琴技實在是辱人耳朵,破壞了這一幕的和諧之感。

等到章直通報時,章越也是看向了自己。王雱遠遠地行了禮,同時也慶幸耳朵逃過了這刺耳琴聲的折磨。

尋即章直走出來沒好氣道:“家叔有請!”

王雱露出個果然不出所料的笑容,大步踏入了庭院中。

章越也是有些意外,平日與王安石打交道不少,但與王雱卻是不多。王雱此人聰明絕頂,放到後世形容怕是嚴世蕃也不如他許多。

“請坐!”

王雱稱謝一聲,便大大咧咧地坐下。章越笑道:“此琴新學,在衙內耳中是不怎麼入耳吧。”

王雱很誠實地點點頭,他不僅文采風流,同時於樂器一道精通至極。自己平日還曾扮作女旦唱曲,令人雌雄莫辨。

王雱拱手道:“不要爲自己不熟練之事,當然興趣所在偶爾爲之也不妨,但在王某眼底章龍圖還有更要緊的事。”

章越失笑道:“如今於章某而言,還有什麼比調琴更要緊的。”

王雱拱手道:“今日在下到貴府登門拜訪,不是與龍圖切磋琴藝的,而是爲龍圖仕途來的。”

“敢問龍圖一句,伱既不附君子,又不附小人,難道是自爲一黨嗎?”

王雱一上來就開門見山。

章越看向王雱問道:“何謂君子,何謂小人?”

王雱正色道:“支持變法爲君子黨,反對變法爲小人黨,難道章龍圖看不出,除此二者外天下還會有第三黨嗎?”

第132章 爭風吃醋第120章 歐陽家的公子第967章 遼道宗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3章 和離第32章 學霸第329章 封還第305章 半路回京第1014章 章三諫君第548章 老師得重用第866章 所言極是(兩更合一更)第164章 俯視第455章 人才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977章 耶律淳到此一遊第771章 改變第439章 蔡襄的難處第488章 澤國第134章 辭賦與萬言書第1031章 放手去幹便是(第二更)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46章 周禮和儀禮第494章 國士待之第410章 你這缺人嗎?第538章 新黨舊黨第856章 回府第481章 新三司使第725章 獻土(兩更合一更)第254章 賦題第213章 行卷第287章 唱名第948章 第三人第745章 嫉妒第520章 重聚第16章 沒事莫裝逼第975章 熙河大戰第943章 選擇比努力更重要第598章 司馬光的態度第761章 談判第473章 御前敲打第688章 霜筠雪竹鐘山寺(兩更合一更)第17章 山間歲月第289章 殿上詩第401章 新差遣第509章 皇太子第385章 說辭第413章 抄底第851章 抵京第406章 商人第686章 燈火第85章 這個人已經瘋了第146章 學詩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795章 三道營牆第187章 攻心第179章 買房第139章第567章 論王安石第695章 軍歌第264章 壽宴(感謝馴猴低手書友盟主)第948章 第三人第966章 官家的動搖第238章 商量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937章 呂惠卿罷相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133章 託付第715章 都是來分功的第523章 言事第751章 說客登門第267章 念頭第146章 學詩第40章 糖霜第565章 朕不允第430章 政壇常青樹第582章 落實工作第452章 章府喜事第962章 遼宋談判交鋒第939章 失落的呂惠卿第983章 刺殺第537章 熙寧元年第137章 府元第33章 篆書第472章 轉對之制第39章 恩情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1035章 初生牛犢不怕虎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第723章 平定河州第237章 團圓第167章 相談第265章 滋味(感謝藍胖子669盟主)第58章 考取第404章 謝過章學士第311章 進卷排名請假第547章 比喻第604章 降低成本的訣竅第772章 章越的幕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