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65章 會食

回到西閣的廳中,行李已是搬來的差不多了。

這裡是個單獨小院,院中是學士閣,說是學士閣其實也就是一個三開間的小屋。

從肅殺之氣的白虎節堂再到這清簡的三開間小屋,好似兜兜轉轉又回到了原處。

學士院裡不同等級官吏都有其住宿規格,比如西南的學士院待詔,住得便是一人一間。

而孔目院與軀使院,每個吏員則是一人一張桌案這般,甚至連桌案都沒有。

這頗有寫字樓裡,打工坐方格子,小頭目有辦公室,老總住套間這般。

第二學士廳便是套間,中央一間是待客視草之所,靠東一間則是留作章越平日歇息,裡面擺放着塌幾,靠西一間則是隨從候命的地方。

章越的幾位傔從中,李夔在準備科舉,唐九,張恭不通文字。

所以就彭經義和黃好義留在學士院裡,幫他處理一些事情。順便提一句黃好義的兄長,章惇的姐夫黃好謙被蔡確舉薦爲監察御史裡行。

前幾日蔡確便將黃好謙引薦給了章越。

章越入內後,彭經義已將一切佈置停當。

中央則有一張大桌案視草臺,桌案後則是二十幾個木櫃,裡面都是稿案,案前則是幾張靠背座椅。

彭經義給章越沏了茶,再讓驅使院裡的院吏收拾兩間屋子,黃好義插着手在一旁和彭經義說笑話。

三人說來都是建州的同鄉,有時候說些家鄉俚語倒別有一番意思。

章越坐在案後很享受這一刻。

比起在熙河路將兵十萬的日子,那可是隨時戰戰兢兢,如履薄冰,如今回到了京師擔子就輕了。

熙河路是一將無能累死三軍,幾十萬軍民性命都操之在手,在京師混不好,自己最差也就是外任而已。

有時候想想若是沒有做官,章越只是個普通讀書人,那麼會生活得貧困潦倒,每天被渾家罵作窮措大,但好處沒有人認識你,也沒有應酬,不用喝酒,所有的時間都是自己。

這樣自己會看點書,然後與郭師兄這般的知己聊聊天,此生也是足矣。

想到這裡,章越又覺得自己有些矯情,既作了這個位子,爲何又羨慕起老百姓閒雲野鶴的生活來了?

今至學士院,爲官亦比原先當更如履薄冰,更戰戰兢兢纔是。京城不比熙河,自己在西北天高皇帝遠同土皇帝沒什麼差別。

但在汴京官再高都有人比你高,就算尊如官家那也得小心翼翼地看兩宮太后的臉色。

但正如娘子所言,若不推行你的政見,將自己的政治理想與國家的發展相契合,事事不敢放手爲之,那麼官也是白乾了。

怕又有什麼好怕?

我是正兒八經的進士出身,又是仁宗皇帝欽點的狀元兼敕元,於英宗皇帝父子又有擁立之功,我怕什麼。

這時院吏向章越道:“啓稟端明,是否在廳中掛幾幅字?”

“好。”

章越想了想當即提筆運墨在紙上寫了幾個字。

一旁院吏看了但見章越所書的是。

市恩不如報德之爲厚,雪忿不如忍恥之爲高。要譽不如逃名爲適,矯情不如直節爲真。

院吏先看了字讚歎道:“端明真是好字,難怪汴京城中於端明的墨寶可是千金難求。好,真好!”

隨即院吏又品了品詩句:“這詞句子也好,淡泊寧靜悠遠。小人這就是掛在此間牆上。”

章越對院吏道:“不必掛在此間,掛在我歇息的室內便是。”

院吏聞言一愣,原來章越這字不是掛給別人看的。

章越看了院吏的表情覺得好笑。

有個笑話掛‘厚德載物’的公司,十個有七個要倒閉,若’厚德載物‘再搭配上‘天道酬勤’四個字,倒閉率達到九成。

因爲這厚德載物,天道酬勤,是自己掛給自己看。如果掛給別人看的,那厚德載物就成了打不還手罵不還口,天道酬勤則爲我要卷死你他媽的。

院吏低聲問道:“端明還需什麼器物?”

章越則道:“不用了。”

院吏一打量見章越所帶的行李器物都是普通至極,直與讀書人所用差不多,全然沒有半點奢侈之物,誰能想到此人便是天子眼前的貴人,堂堂的翰林學士,還曾是一方諸侯呢?

院吏心想,常聞這位章學士爲官清廉,不失寒門本色,如此怕是阿諛之辭無用,還是實心做事方能討他歡喜。

想到這裡,院吏即退了出去。

片刻後一名官吏入內請章越至樞密院會食。

爲何章越不在學士院裡會食而去樞密院會食,原來這是五代時候留下的規矩。

因爲唐朝末年宰相權力過大,所以設立樞密院和翰林學士院來分割宰相權力。當時樞密使一度兼金鑾殿學士。

到了五代時權力最大已是樞密院,宰相都要聽樞密使的意思,所以爲了限制樞密使的權力,同時也爲了監督,所以五代時從翰林學士裡選拔出端明殿學士和樞密直學士,至樞密院出任職事官。

端明殿學士和樞密直學士既是天子心腹,可以隨時見到天子,同時也出入外朝參與樞密院的決策。

到了宋朝樞密院地位下降了,端明殿學士也就閒置了。

不過到樞密院廳會食的規矩仍在。

章越與黃好義,彭經義二人出了門抵至樞密院。

作爲天下第二衙門,樞密院內大樹參天,幾間不起眼的屋子坐落其中。

樞密院的院吏見了章越知是新任端明殿學士,誰都知道對方還是堂堂樞密使的女婿,所以恭恭敬敬地引他入廳。

章越入廳見樞密使陳昇之,吳充,樞密副使蔡挺及樞密院承旨曾孝寬已是到了,而院吏正在端來湯菜。

章越與幾位樞密院官員見禮。

陳昇之笑呵呵地道:“度之老夫在此等你很久了。”

章越以爲自己來遲了正要道歉,陳昇之卻道:“老夫當初在鄉里第一次見你時,便知你有富貴之命,如今同廳可謂是既全了當年的心願了。”

在場除了蔡挺外,幾個人都是福建老鄉。

陳昇之,章越,吳充都還同是建州人。

一旁的吳充笑呵呵地道:“什麼富貴不富貴的,以後全憑堂老照看了。”

陳昇之對吳充笑道:“你我一家人不說兩家話,來,坐下說話!”

第362章 太常因革禮第308章 心流第195章 吳大郎君第411章 落幕或開始第282章 上巳第57章 神童詩第342章 五百貫第1050章 呂六的心事第331章 三舍人第375章 我把官家說暈了第50章 行卷第166章 青花瓷第119章 歐陽修府上第83章 我是段子手(感謝太子啊扶朕起來書友請假第1026章 名將氣度第916章 安排差事第347章 兄弟恩怨第212章 照料第97章 翻山越嶺第361章 新的官職第515章 聽宣第107章 見識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502章 勢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1056章 宰相家的郎君(第一更)第791章 淺攻的抉擇第435章 臨潭書絕壁明日更新第211章 同窗第987章 盜書第1044章 役法之爭第844章 入朝相爭第958章 校閱諸軍第349章 學到了第228章 秋夜第525章 衣錦還家第302章 大科名世第526章 光耀門楣明日更新第1006章 元隨傔從(兩更合一更)第84章 招攬人才第672章 西夏點集第382章 建儲之詔書第521章 人間隨處有乘除第350章 大婚第75章 他日見之不晚第3章 和離第952章 有臣在河北第145章 期限第114章 太學包子第516章 面君第769章 名覆金甌第646章 閒居第526章 光耀門楣第899章 呂惠卿的變通?請假第475章 效太宗皇帝第1058章 利民是爲了利國第520章 重聚第252章 風雪第735章 想做的事第434章 演講第127章 說親第335章 選房第889章 版本不同第334章 二事第983章 刺殺第345章 韓絳第750章 商量第602章 決定第458章 得志之時第255章 筌與魚第333章 人情第803章 西夏求和第291章 催婚第173章 傳頌第234章 蔡襄第586章 籌碼第790章 成功的辦法第1030章 大學士 郡公 尚書(第一更)第700章 國恩私恩第136章 邀請第159章 上奏第263章 真相第520章 重聚第809章 度之第736章 章質夫第105章 離別第500章 山居第785章 再入河州第163章 恩惠第341章 有眼不識泰山第797章 受賀第321章 御試第238章 商量第965章 你回去和遼主交待吧第358章 岳父的一席話第448章 天下第三至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