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〇四四章 沈卿家,你安心地去吧

在沈溪原本的設想中,西北這趟差事,怎麼都輪不到他。

皇帝不可能打自己的臉,當初有意將他調到西北擔任延綏巡撫,結果被謝遷阻攔,轉而想利用朱暉的爵位和威望來駕馭三軍,於是朱暉便做了延綏巡撫。

現在戰敗,皇帝認錯需要揹負很大的輿論壓力。

如果領兵的是馬文升或者張懋也就罷了,可他只是個初出茅廬的後生,再讓他去“力挽狂瀾”,不但要頂着別人的質疑,而且太過冒險。

現在朱祐樘卻打破世俗成見,堅持讓沈溪擔當大任,沈溪只能理解爲,謝遷把他徹底給“賣了”,不但將西北一些戰略部署歸功於他,還將之前對西北韃靼人南下的判斷,以及應該固守不出的戰略原則等等,都跟皇帝詳細言明。

皇帝一看,原來謝卿家並非是那個“運籌帷幄決戰千里之外”的人,這個人卻是沈卿家,既然之前就有意讓沈溪往西北爲延綏巡撫,現在亡羊補牢猶未晚矣,讓沈溪再出來領受這差事,或許還可以創造奇蹟。

於是朱祐樘便向沈溪提出派他到西北履職的事情。

乾清宮內雖然燈火昏暗,但所有人都看着沈溪。

之前在場幾位重臣都看不起沈溪,但在謝遷陳情後,劉健、李東陽、張懋都對沈溪高看一眼。

一個十七八歲的後生,相繼經歷泉州和榆溪之戰兩場對大明有巨大意義的戰爭,甚至都是主導者,居然在今年的戰事前能預見到西北戰局的所有變化,還有足夠清醒的認識,認爲韃靼人在這幾年的內鬥中並未傷及根本,應該本着“止戰”的原則,那讓沈溪去西北領兵,未嘗不可。

最壞的結果,無非是沈溪死在西北,反正不會調撥給沈溪多少人馬,讓他去闖一闖,說不定真的能成功呢?

這些人所想,都是“死馬當成活馬醫”,沈溪去了西北,最差的結果就是沒有結果,不太可能會令戰局惡化。

但在沈溪看來,這分明是皇帝和一干朝中重臣嫉妒他的才華和先見之明,故意派他去送死。

你不是能耐嗎?

光會紙上談兵沒用,現在給你一個機會,去爲大明建功立業,效死命,如果完不成任務別回來!

面對所有人或是同情、或是揶揄的目光,沈溪如實陳奏:“回陛下,微臣才疏學淺,對於西北戰事所知甚少,怕誤了大事,請陛下另覓人選!”

就算知道不該拒絕,沈溪還是不能接受這種命令。

耗盡心力在十三歲考中狀元,如今十七歲,官做得很順,結果一句話去了東南,他就要帶着家眷往東南當一個空頭元帥,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把隊伍組建起來,甚至錢糧調度都是靠自己一力承擔,平匪剛有起色,皇帝來一句,你回京城來,他就得屁顛屁顛回京,現在西北戰局惡化,隨時可能會重蹈幾十年前土木堡之變覆轍,又來一句,你去西北,他就得老老實實去西北送死?

在沈溪看來,如今西北局勢,給他二十萬兵馬都未必能力挽狂瀾,土木堡之變英宗率軍號稱五十萬,最後還不是落得鎩羽而歸的結果?

固守城塞固然幾萬兵馬就足夠,但正面跟韃靼人交手,勝率低得可怕。

朱祐樘聽到沈溪的說辭,反問:“沈卿家,你可有別的好人選?”

皇帝當着三位閣臣,還有執領五軍都督府和京營的大臣的面,問一個正三品掛職的右副都御史有誰來當人選,那不用說就是皇帝不滿意沈溪的答案,讓沈溪自己舉薦。

沈溪直言道:“馬尚書老當益壯,深謀遠慮,可爲主帥;張老公爺策馬騎射,不減當年,乃是摧城拔寨的不二人選……這幾位,都比微臣更有領兵之能,微臣實在不足以勝任!”

張懋笑了笑:“沈中丞過謙了,老朽已久不跨馬背,如今騎射早已生疏,邊疆戍衛重任還是要落在你們這些年輕人肩上!”

朱祐樘期冀地看了張懋一眼,這說明皇帝也有意讓張懋出來主持大局,可在聽到張懋之言後,朱祐樘馬上打消了這個念頭。

在皇帝心目中,始終是京畿周邊的戍衛最重要,無論是張懋,還是他覺得不堪大用的壽寧侯張鶴齡,都不宜出征。

“沈卿家,朕實在找不出別的人選,你在東南平定匪寇,做得很令朕滿意,朕召你回京城將你賦閒,本就是國家社稷的損失。如今你領延綏巡撫之位,掌王命旗牌,特調配六千京營人馬隨你一同西進,搭救延綏鎮,最好能夠將榆林衛城奪回來,朕就將全部希望凝聚在你身上!”

朱祐樘好似寄予厚望一樣看着沈溪。

如果說話的不是皇帝,沈溪非破口大罵不可。

當我是二百五?

先前還說延綏鎮駐地榆林衛城已經失守,現在讓我在韃靼騎兵環伺的情況下,奪回榆林衛城,這是明擺着要坑人到底啊!

難道當皇帝的,爲了給臣子壓力,連道理都不講了嗎?

在場所有大臣都知道,在危機四伏的野外碰到韃靼騎兵意味着什麼,更何況還要在這種壓力下攻城,那跟送死差不多。

甚至就連沈溪自己也知道危險,可偏偏皇帝這麼說了,連出言質疑的機會都沒有,只等沈溪表態,相當於被架在無從拒絕的位子上。皇帝都已對他寄予“全部希望”,再拒絕的話,皇帝絕不會輕易饒過。

沈溪道:“微臣一人之力,恐難勝任!”

一句話,便讓朱祐樘皺緊了眉頭,連在場的大臣也都在想,你這小子太不識相,皇帝如此好說歹說你還是不同意,想找死嗎?

但再仔細琢磨一下沈溪的話,卻覺得沈溪沒有拒絕,只是表示不能單獨前去,那就是說,沈溪是想跟皇帝借調人手。

朱祐樘道:“哦?沈卿家,你有何賢良的佐官需要舉薦?”

連皇帝都把言路給沈溪堵死,只能提出“佐官”的舉薦請求,自己退下去連門都沒有。

沈溪道:“微臣並無佐官舉薦,但在東南平匪時,身邊有一些人輔佐,微臣想將這些人一併帶往西北,爲國效命!”

“准奏!”

朱祐樘本來還以爲是什麼大事,一聽原來是徵調民戶,皇帝心情一鬆,就算沈溪有任人唯親的嫌疑,那也是他先調遣沈溪、派沈溪領兵去送死在先,沈溪多找幾個人陪葬,那也由着沈溪,只要別讓朝廷多調撥人手和錢糧便可。

沈溪行禮:“謝陛下。”

朱祐樘嘆道:“西北之戰耗費巨大,如今國庫空虛,沈卿家,朕所能給你的,便是六千步卒,你可在沿途招募兵馬,整頓殘兵,若此戰得勝,朕必當有所賞賜!希望你能爲國效命,朕便在這裡謝過了!”

說完,朱祐樘在蕭敬的攙扶下站起身來,給沈溪拱手行禮。能得到皇帝的致禮,這已是皇恩浩蕩,不但是沈溪,連在場的大臣都要下跪謝恩。

沈溪這會兒被逼得走投無路,只能跪下來磕頭,表達自己效死命的決心:“微臣一定不辜負陛下的厚望!”

心裡卻在嘀咕:“辜負你十八代祖宗!你們老朱家除了會坑人,還會做點兒什麼?一邊說我年輕氣盛不能擔當大任,但在遇到危難時卻先把我推出去送死,給我六千步卒,並不是最需要的騎兵,就讓我帶着這六千步兵去跟數萬韃靼騎兵拼命,還要在韃靼人手中將榆林衛奪回來,你當我是齊天大聖下凡?”

朱祐樘一擺手:“來人,賜賞!”

一言出,後面有太監端着木托出來,上面有一方木匣,後面跟着兩名有七八分姿色的小宮女,那意思好似在說,木匣和兩名小宮女現在開始就是你的了。

沈溪沒擡頭看,但見這架勢,就感覺朱祐樘在對他說:“沈卿家,給你一點賞賜,你死得也能安心一些!”

沈溪再行禮:“陛下,臣如今尚未赴任,未得寸功,不敢受賞!”

“也好,也好。”朱祐樘竟然出奇地摳門,沈溪只是客氣了一下不肯接受,居然就把賞賜給省了下來,“待沈卿家陪同劉尚書凱旋歸來時,朕必當親自出城迎接,爲卿家牽馬引路!”

聽起來是多麼大的恩賜,在凱旋歸來時,皇帝會帶着文武百官出城歡迎,還會爲他牽馬!

但在沈溪聽來,絲毫感覺不到榮幸。

朱祐樘這句話,等於是又給他提出新的要求,不但要把榆林衛城給奪回來,還要“凱旋歸來”,並且保證三邊總督劉大夏的安全。

沈溪心想:“還不如說讓我帶着六千步兵出塞,將韃靼徹底殲滅,封狼居胥!”

朱祐樘又補充道:“到那時,朕當百倍厚賞!”

現在賜給兩個宮女,外加一個木匣,百倍賞賜,就是賜兩百名宮女和一百箱銀錢,或許是這種空頭許諾聽了多了,沈溪到如今聽得耳朵都麻木了,心中沒絲毫波瀾。

就算我能得勝歸來,你這個當皇帝的還不照樣食言?

第一〇二〇章 老懷安慰第一五〇七章 送糧第二〇〇六章 同流合污第六九〇章 爲之歡喜爲之憂(第三更)第一三五七章 總督府是閻王殿?第一六六二章 心灰意冷第七六〇章 用心不良(第一更)第十四章 風箱第一九八七章 有病不用醫第一八五三章 身份敗露第一二六六章 肥水不流外人田第七三〇章 當官人的生意經(第三更)第八十六章 新官到任第二三二二章 各有算計第一三三一章 得嘗所願第七七一章 生孩子的問題第二〇九七章 矛盾重重第一〇六九章 徵調(第一更)第一六六章 朋友妻不可欺第七五六章 撥亂反正(第三更)第七五四章 鄉試閱卷(第一更)第一六二一章 得力助手第四三六章 陽明找我談心學第二三六六章 按圖索驥第一〇五四章 前途無光(第二更,求月票)第一二九二章 戰爭之王的落寞第一二六章男人面子值千金第七三〇章 當官人的生意經(第三更)第二三〇六章 監國第一四九一章 孤獨第一一六七章 反轉:大爆炸第二〇一七章 非聖人更需理智第六三九章 全家都中毒(第二更)第二五五九章 誰吃虧第二二五章 前恭後倨(第六更)第一四五章 稚子無邪第一二五九章 兵馬終有撤第五七一章 妾的問題(第七更,賀盟主)第一二九四章 這只是小數目第三〇九章 女大當嫁(求贊)第一七八章 老孃懷孕了第八六九章 紅雙喜第一三一二章 分娩第一五八九章 掌握帝王心第一七四九章 由得他折騰第二一一一章 當官很容易第一四四五章 主帥與監軍第一四五一章 過問與否第一四〇九章 皇家事,天下事第一九〇三章 狼來了第八二五章 分道揚鑣(第一更)第九四二章 自願第二九九章 冥冥中天註定(第六更)第八七九章 所謂孝道第九七六章 收買拉攏第二一六二章 心安回肚子裡第八七二章 唐寅染相思病第一一八一章 算無遺策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九八九章 針鋒相對(第二更)第一〇五六章 也是極好的第二三四六章 久違第四七七章 去詹事府任職?(第五更)第二〇五一章 明眼人第一〇七〇章 兵敗並非朝夕事(第二更)第一〇〇四章 激勵第二三九五章 殺手鐗第三九一章 跟師兄師姐過日子(第一更)第一二一二章 太子上位第二〇八九章 畫虎不成第二三九四章 探監第二三八六章 京城一盤棋第三十一章 一見投緣第六五一章 急與不急(第三更)第二一九九章 絕情絕義第一九四四章 都指揮同知第一九五〇章 人已入宮第四四一章 翰林院(第三更,謝所有書友)第二三四三章 莊家和散戶第一七七三章 花妃第一六三七章 比較第九七〇章 弘治彌留第二五六章 當頭一棒(第四更)第九〇〇章 是戰是和第一五六七章 翅膀硬了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八六九章 紅雙喜第二一〇〇章 偏狹的審計第二四九二章 文明時代第一七九二章 年輕人有魄力第二二八三章 遇到對手了第一九七六章 不交權第二五九八章 一棵大樹第二二九四章 翻臉不認人第一三〇八章 湖廣總督第五〇二章 熊孩子(第二更)第二六三五章 裂隙加深第一四一八章 競爭第一三四一章 不難的選擇第二〇二二章 御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