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一八六章 太子監國(上)

十月二十二,就在土木堡即將發生慘烈戰事時,紫荊關告急文書送到京城。

幾乎是沒有任何徵兆,韃靼達延部主力,在達延可汗巴圖蒙克以及達延部大將蘇蘇哈的率領下,奇襲紫荊關。

謝遷當日輪值,他原本以爲韃靼人當日不會有什麼動向,當他看到告急文書時,簡直以爲自己是看錯了。

“爲什麼不是居庸關,而是紫荊關?”

Www _ttκд n _¢ Ο

這是謝遷心頭冒出的第一個想法。

在此之前,韃靼人完全就是按照宣府鎮城——保安衛城——土木堡城——懷來衛——居庸關——京師的線路進軍,此後韃靼人出現在居庸關外也印證了朝廷的判斷,但現在突然發現,敵軍的主攻方向居然是紫荊關?

隨即,由內閣大學士等七人組成的顧問團成員全都進宮,這次商議事情的地點不是在文華殿,而是在內閣所在的文淵閣。

李東陽等人到來,先將告急文書看過,在確定韃靼人對紫荊關展開猛攻後,嘖嘖稱奇,熊繡隨口說了一句:“己巳年之變,瓦剌人也是由紫荊關爲內關之首攻破城塞……”

一語點醒夢中人!

李東陽、謝遷這些人,雖然一再強調加強長城內關防禦,但主要還是加強居庸關防守。

因爲紫荊關實際上是在大同府廣昌縣境內,北面還有蔚州與宣府相連,在與保安州接壤的地方,尚有個堅固的關隘美峪所,因此所有人都存在個思維的誤區,認爲韃靼人肯定會走居庸關這條路。

在這種情況下,一衆朝官對於沈溪抽調隆慶衛的兵力耿耿於懷,卻忽略了一個現實……居庸關在防守力度上要比紫荊關強許多,而前往紫荊關沿途的關隘和城池,對於韃靼中軍主力來說,根本不值一提,韃靼人如果要破開內長城攻打京師,走紫荊關一路顯然更輕鬆些。

最關鍵的是,隨着廣昌也就是後世的淶源縣城失守,向南沿走馬驛鎮便可到倒馬關,從倒馬關可到保定府唐縣,照樣可以深入華北平原。紫荊關遇險,意味着倒馬關也不再安全,可以說長城內關防禦已經到了危在旦夕的地步。

劉健一拍桌子:“北寇欺人太甚!”

雖然在場之人都同意劉健的說法,但卻沒有表達贊同之意……明擺着兩國交戰,戰場上那是憑真本事說話,各逞奇謀,韃靼人現在避開居庸關,突然攻打紫荊關,就是要讓明朝人反應不及。

李東陽問道:“紫荊關告急,是幾時發生的事情?”

謝遷最先看過告急文書,回道:“昨日!”

“一日一夜,如果連同傳令的時間,或再需一日,此時徵調兵馬往援,可還來得及?”李東陽再問。

劉健之前只是在對韃靼人入侵之事表達憤慨,而李東陽則是務實地問詢防備之事,但這並不能證明李東陽比起劉健有更好的應對策略,主要在於劉健年老體衰,很多事已不像之前那樣能做出果決的判斷。

謝遷在旁邊回道:“怕是來不及了!”

這會兒謝遷,雖然在擔心紫荊關的戰事,但他同時在想土木堡的事情。

如今紫荊關遇到危險,基本能確定土木堡已然失守,因爲此番韃靼人入侵採取的是一個釘子一個鉚的戰略,先把沿途所有危險拔除,再循序東進。謝遷爲土木堡的事而感懷,心中難免惴惴不安。

劉健道:“此事需立時上奏陛下,請陛下定奪!”

蕭敬一臉爲難之色:“幾位大人,你們這不是給陛下添堵嗎?紫荊關……失守就失守了吧,要是增援紫荊關,而倒馬關又失守,因此導致京城防備空虛,實在是得不償失。現在重要的是要守住京師,己巳之變時,京師那會兒是如何守住的?”

一句話就表明他的態度,京師外的所有城塞和關口都可以放棄,最重要的是保住大明國都的安全。

韃靼人有多少兵馬已無關緊要,紫荊關是否失守也不打緊,現在最重要的是保住京師這最後的防線,所有的防禦都只能以確保京師的安全來規劃。

在場一衆大臣,包括張懋和張鶴齡,都面面相覷,很顯然蕭敬的話超出了他們能夠接受的範圍。

長城內關已到了非常危險的時刻,如果連紫荊關都不能嚴加防守,聽之任之,那京師防備再好,但也到了兵臨城下的地步,周邊那麼多城池和村落,豈不是任由韃靼人魚肉?以京師作爲防禦的第一線,並不是什麼上上之策。

李東陽遲疑了一下,問道:“蕭公公,陛下如今……完全不能打理朝政嗎?”

蕭敬抹着眼淚,道:“陛下這幾日龍體欠安,別說是打理朝政了,即便說幾句話也很困難。諸位大人,京畿戰事就多多仰仗諸位了!”

謝遷老臉橫皺:“如此緊要之事,皇室該有人出來打理了……如今最好是讓陛下委任監國,統籌全局。”

李東陽忍不住色變,提醒道:“於喬,有些話可不是爲人臣者應該說出來的!”

謝遷正要反駁,旁邊劉健擡手阻止道:“於喬的話並非是無的放矢,太子如今年歲漸長,已經能知道一些事情了,在陛下不能親自打理朝政的時候,由太子來監國也未嘗不可……”

說着,劉健還給李東陽使了個眼色,隱隱有警告之意……這個節骨眼兒上,你不讓太子出來主持大局,是想自己一個人做乾綱獨斷?這樣如果最後結果是好的,那自然皆大歡喜,但如果遭遇兵敗,甚至京師失守,你我能擔負得起這個責任?

身爲大臣,別的本事不一定強,但踢皮球的本事絕對是一流。

誰都不想承擔戰敗乃至京師淪陷這個責任,或者說在一些朝事上很多人都不想出來做拍板之人,在戰略方針的制定上,決策者一定只能是皇帝,又或者是儲君。

李東陽看了看在場之人,很顯然在場大多數人都跟劉健和謝遷抱有同樣的想法,就是在這種事上必須要有人出來拍板,這個人還不應該是臣子,李東陽終於首肯:“那我等立時前往乾清宮,向陛下請旨吧!”

第四四四章 俸米風波(第一更)第八七五章 秉筆太監第一七七章 敲山震虎第六二一章 海盜歸來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一七一一章 讓沈溪回朝第二四六四章 大獲全勝第六六八章 大水衝了龍王廟第七四一章 殺人償命,欠債還錢第一一〇五章 重任在肩第七五二章 內簾官和外簾官的博弈第二四三〇章 妻管嚴第三一六章 洞房總有聽牆角的(第三更)第一五二八章 再次南下第二三八二章 勢力之爭第一五六〇章 朕的理想第二九八章 弘治名臣(第五更)第一〇五五章 關心則亂(第三更)第二六七九章 時局不留人第一三二章轉變營銷思路第九四九章 隱藏的狼第一一九八章 信心第六九一章 首位訪客(第四更)第三〇七章 門不當戶不對(第七更)第一三八六章 出兵還是招撫第二五一九章 花樣百出第一七八八章 剷除異己?第一〇九七章 熊孩子的“雄心壯志”第四十三章 世態百相第五五一章 讓她有個着落(第二更)第二五一六章 登島第一五〇章 最是纏綿女人心第二三四八章 出將入相第一三一六章 提攜第七四二章 太子的借據第六十章 買丫鬟第一五三〇章 利用第八一五章 反咬一口(第四更)第二二七章 孩子氣第一六八一章 初來貴地第二三五八章 可能性第一七九〇章 理所當然第二〇七四章 套路第六四〇章 官升品不升(第三更)第二二六九章 馬蹄急第二二六〇章 慶典第一四三三章 接班人第一九九一章 塵埃落定第一八九三章 深居簡出第八二九章 不平靜的珠江第一〇六六章 不好交待(第三更)第一〇九三章 狹路相逢第一〇八四章 進退善惡第四章 沈家往事第一二七一章 面聖第一六一九章 分憂第一〇五三章 就是不給面子(第一更)第九〇五章 去瓊州(求月票)第二一五二章 信任問題第四一五章 殿試讀卷官(第五更)第一一三二章 出兵往援(求月票)第二二二三章 留着後手第二六八章 拜訪第二〇七六章 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產力第二三三四章 直諫第一七四七章 高招第二五三八章 扼殺於搖籃第九二九章 生殺大權第一八〇五章 無條件信任第二七八章 十美圖第一六〇二章 爲官不易第一九二四章 不慌不忙第九十一章 老太太進城第二七四章 涉險過關第二四三七章 評理第六五六章 晚來一步第五九四章 偷樑換柱(第四更,謝書友)第一八六〇章 朕沒錯第二六六章 菊潭郡主第二五五四章 時機第一一三章 機不可失失不再來第一七四四章 滴水不漏第二三八八章 連環罪證第七六六章 最期冀的人第二四三三章 娶個祖宗當皇后第三五〇章 捷報(第七更)第二五三七章 妻心,娘心第五八三章 沒有原則的蔡鎮守(第三更)第六七七章 買人第一九一九章 殺沈之厚第八一九章 臨時公堂(第四更)第一九九章 以棋會友第一六四三章 愁緒第二五七〇章 才女說情第六十五章 老孃的閨名第二三〇〇章 聖心難測第二六〇章 相親和武舉(第四更)第二五二一章 只需一戰第二五二七章 搬家第一六六一章 請誅奸賊